商业网站让我们重新审视“新闻”
近两个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受北京市网络管理办公室委托,为本地有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提供业务培训,教授们与来自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编辑们有了面对面的交流。我给编辑们讲授的专题之一是“新闻报道策划与创新”,就以正在进行中的世博会新闻专题报道为主要案例,将几家著名网站的新闻专题进行比较,以此讨论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如何做新闻。在课堂上,这一案例激发了大家共同的兴趣和观点的交锋。
一位正在做世博会报道的编辑坦言:对于没有采访权的商业网站来说,像世博会这样的新闻专题要做好很难,因为共同的内容和话题占比重很大,你有我有大家都有。还有就是规定性动作太多,自由发挥的余地并不是很大。也有编辑课下告诉我说,因为工作太忙,自己负责的是其他栏目,所以很少关注世博会专题,还真没看出来各家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作为不在网站工作且过去研究网站并不多的“局外人”,我的看法与很多编辑不同。一是我认为世博会的同题报道中还是有诸多不同;二是我很赞赏没有采访权的商业网站用其他方式进行了新闻采集,创造了有采访权的媒体网站们所没有的内容。这次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研究,再一次证明新一代互联网正在重新改写“新闻”。
在传统的新闻学理论中,新闻通常被定义为对最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世博会报道的确会给网站编辑,尤其是没有采访权的商业网站的编辑们造成困难,新闻报道内容出现“同质化”在所难免。比较新浪网、搜狐网和腾讯网三大门户网站的世博会新闻专题的内容框架,会看到它们在导航条中出现的子栏目有四分之三左右是相同或者相似的,比如大家都有“动态(新闻)”、“服务”、“互动”,这三个模块从名称到内容都基本一致。需要研究的是,在这种相类似的结构框架下,各家着力打造的亮点是什么。
在三家网站新闻专题的头图区域或导航条中,我们不难看到它们对于独家特色的追求:新浪在以“智慧传承的城市”为题的新闻专题中,重点推出了系列主题策划“城事”(见图1),这个系列以“城市传奇”、“城市常识”、“上海2010”、“未来城市”、“越城市越困惑”、“城市英雄”等小栏目表达了编辑对上海世博会主题的思考,而且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展示相关的知识和思想。搜狐在新闻专题的栏头上以特殊的字体字号突出了自己的独家策划“城市之光”(见图2),这一主题由“赤城:城市之人”、“橙城:文化地标”、“黄城:藏富于民”、“绿城:环保之城”、“青城:文明传承”、“蓝城:城市治理”、“紫城:时尚之城”七个栏目构成,将世博会的主题思想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演绎。而腾讯在导航条中出现的“第一演播厅”和“独家”两个栏目,从其名称上已经能够看到它对于自己原创性内容的自信。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网站推出的独家策划并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作品,更多的是编辑对世博会的研读。这种研读以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为对象和由头,却不局限于对新闻事实本身的展示,而是将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社会意义、相关知识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的资讯、活动、游戏等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和展示,表达出了一种独特的新闻视野,传递给网民更丰富的信息,激发他们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如搜狐网在“城市之光”中就整合了许多以往的和新近的新闻,报道各著名城市的建设与规划,同时也整合了各类活动,如“探寻中国:理想城市之社区评选”等。这样的策划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报道策划的范畴,而是一种新的产品策划和传播模式的策划。而且,由于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容量不受限制和多媒体传播的优势,网络新闻专题对于知识和思想的呈现实际上是通过对过去的报道和各类相关的资料进行重新选择、组合、创作和加工来完成的。也就是说,网站编辑对于新闻资源的滚动开发和持续利用,是这种策划能够取得实效的保障。
这也提示我们,在网络传播中,新闻编辑对新闻内容“集大成”的特点有了更新的含义和更高的要求。因为网站的信息容量是没有限制的,理论上说,网络编辑因此能够做到所有传统媒体的编辑都难以做的“海纳百川”似的内容汇聚,集所有媒体之大成。然而,“海量”是网络的优势,同时也是网络的劣势。在载体、渠道和信息都已经过剩,而受众的注意力和时间却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如果网络编辑不能很好地整合与展示新闻和信息,那么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只能被信息的大海淹没,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网络编辑工作最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对新闻和信息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既是对内容的筛选、把关,也是对内容的重新组织、排序和包装。
网络编辑的“整合”,体现了数字时代编辑部的角色变化。正如有一位曾在多个国家的报社、通讯社、电视台做过记者、编辑,又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多所新闻学院担任教职的教授Stephen Quinn提出的,随着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的剧增,在多种媒体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记者编辑的主要职能已经不是采集新闻,而是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组合,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联系和深刻意义,并使其转化为知识。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知识生产与管理的工作。【1】新闻编辑部承担了知识生产和管理的任务,这在网络时代是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的变化。
在培训课堂上,我问了网络编辑们一个问题:网站与传统媒体相比,最具有优势的资源是什么?大家的看法非常一致:因为网络的互动性而带来的用户提供的内容。
在世博会新闻专题中,对用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然比以往更受重视。几大商业门户网站的世博会专题中都专门开设了“互动”、“活动”等栏目,这类栏目都是将网站作为一个吸引网民参与传播、进行互动的平台,鼓励大家以各种方式创造自己的“世博会新闻”。新浪的博客频道本身就是其世博会新闻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名人博客在这次报道中为网站增色不少,“博客亲历”中的一些现场照片和文字报道常有独特的发现和展示,其效果不亚于专业记者的新闻报道。在网民自发创造的博客、微博、视频、图片等之外,新浪网还专门约请了世博纪录片导演吴钧开设了“2010走读世博”专栏,在184天内与广大网友逐日分享他的世博体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创造出一个独家的新闻栏目(见图3)。
谁在做新闻?商业门户网站给了我们一个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答案。尽管由传统媒体的记者们采写的新闻依然占据了这些网站的重要位置,但是,新浪、搜狐的世博新闻绝不仅仅止于此。也许,“没有采访权”的无奈正是他们更热衷于发掘用户资源的一种动力?在我的培训课堂上,就有编辑发言说,他们自己最得意的世博会新闻是“规定动作”之外的网民们提供的某些信息和图片,因为这样的新闻是通讯社和报社记者都没有发现的。事实上,来新闻学院接受培训的网站编辑们都不是新闻的“门外汉”,他们大多都在传统媒体有若干年的新闻从业经历,有些人甚至是传统媒体中的佼佼者。在他们转战网络之后,渴望在新的职业舞台上获得更好的价值体现,而现实的压力和商业网站的经营理念,也迫使他们可能会游走于新闻专业理念的边缘。
新闻主体从记者向用户的拓展,是否改变了新闻的内涵,也改变了新闻传播固有的生产模式?这种变革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新闻信息的数量剧增、新闻视角和新闻品种的无限多元,还是对新闻理念的颠覆、对新闻品质的破坏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或许都会有,而且,这种影响的结果也许至今还没有完全显露。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新一代互联网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了每一个个体自由展示自己的发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新鲜体验之后,新闻传播已经不再是职业记者的“专利”。新闻编辑如何将用户的热情和能量引导到为媒体创造内容而又不至于损害公共利益和媒体形象?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当世博会的网络新闻专题主要以互动和用户创造内容实现自己的独家特色时,新闻传播的基本模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如果说传统媒体报道世博会,重在做新闻报道;网络媒体报道世博会,则是在做公共交流和服务的平台,让网民在这个平台上不仅获取世博会的新闻和信息,还能交流思想、分享知识、获得服务和娱乐,甚至还能通过微博等进行小圈子内的个性化交流。
在世博会尚未开幕时,新浪网就推出了“三大专家、六位媒体一线人建议世博这样看”的导游栏目,腾讯网作为世博会的网络赞助商,联合世博会官网推出的“网上2010上海世博会”,以三维动画制作的场馆展示和生动的视频,让网民们如入世博现场,身临其境,先睹为快。世博会正式开幕之后,各大网站的“网上世博”栏目纷纷亮相,内容和设计各异,但共同的特点是强调互动,追求生动逼真的现场效果。对于那些没有机会到现场参观的网民来说,上网观览世博也能获得丰富的体验。而对于那些有望到世博园一饱眼福的人来说,各大网站上的“世博观览攻略”提供了所有能想到的游览方案,从“一日闪游”到“错峰游览路线”,可谓服务得细心体贴、无微不至。
互动不仅能帮助网民选择对自己最合适的服务资讯,还为网民们交流世博体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方便。各大网站也利用网络互动的特点开设了五花八门的栏目,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如搜狐社区中举办展品评选、推出闯关游戏,还举办了“环游世博80天”的活动,对网友上传的世博会游玩攻略进行评选和奖励;腾讯网举办了 “I城市I世博”的志愿者接力活动;新浪网征集民间纪录片,让网友以视频表达自己的独到之见……这些活动和栏目使世博会的网络新闻专题变成了一个公众分享世博的平台,让网民们在信息和观点的交流中获得了全新的传播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网站的互动栏目和活动的举办,往往是与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进行的,对各类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媒体组织之间的合作,在我国的商业门户网站中显然已经驾轻就熟。
世博会让网络传播的巨大能量再一次得到迸发,并再一次证明,在网络上,受众的位置已经从传播的终端转向了传播的全程,他们能够作为新闻源头提供线索和信息,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变身为记者进行新闻采集制作,甚至能影响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影响社会的走向。因此,新闻编辑必须在这样一个新的媒介环境下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担负起“公共论坛主持人”的新角色。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网站编辑不仅要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为社会公众的对话者和新闻论坛的主持人,还要以新的理念和方式重新设计自己的产品,从传统的重视新闻内容建设转向着力打造公共交流和服务的平台。新闻,只是网络这个平台上的交流内容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值得我们去开发和经营。
(作者:蔡雯 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 标签:商业新闻网站的影响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商业网站让我们重新审视“新闻”
近两个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受北京市网络管理办公室委托,为本地有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提供业务培训,教授们与来自新浪、搜狐、…
-
商业街整体招商方案
如按2005年5月1日开业计划,按一般同规模的商业项目,至少应提前8个月进行招商,×××商业街因种种原因,现距开业之日仅剩下6个月时…
- 商业网站新闻表现形式的竞争性变化
- 商界名人创业经历分享
- 巩固核心竞争力:商业网站与新闻网站竞争策略
- 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故事例子——必备商业眼光
- 这家港口运营商同日启动两大重点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