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资讯

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的意义)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的意义)

 

引言

经济史研读:新技术革命的双重意义及第三产业概念的由来和发展——从1952-1980年,我国工业生产增长了17.9倍,而客货运输量只增长了14.7倍和15.36倍;邮电业务量只增长了7.1倍,电力供应虽然快于工业的增长,但耗电量增长过快,电力供应相当紧张;供水问题已相当严重,1980年全国有223个城市缺水;物资仓储和供销不仅因积压周转不灵,而且因设施不足损坏腐烂。这种情况近些年来可说有增无减。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

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把基础结构置于先行地位,实行优先发展。其次是建立综合运输、电力、通讯等综合服务体系。再次是使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快于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最后是实现基础结构的高技术化和现代化。第三,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虽然已经波及到我国,但至今依然跨度不大,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进展相对缓慢。

新技术革命对我们来说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以尖端技术推动工业化。我国现代化的长远战略目标,是赶超世界先进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国社会制度的优势,求得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就是要尽快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力求迎头赶上。西德和日本工业发展起步比英国要晚,但现在却把英国抛到了后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创新、勇于改革,并且利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对于我们来说,信息革命、生物工程、电子技术以及海洋工程等,虽然还是比较陌生的领域,但是我们应该及早认识到发展这类尖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目前,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增加这类项目的投资,使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在我们的国土上生根,并以此改造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没有走完产业革命的全部路程,现在确有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而前;是按部就班地走产业革命的老路呢?还是另外开辟一条新路?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永远跟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路子走下去,那就会继续落在后面。从技术发展历史上看,从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企业规模是从微型化向中型化发展,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企业规模是从中型化向大型化发展。现代科学技革命,使操作过程大大简化了,因此企业规模又开始向中小型化发展。这是一条技术规律。

我们要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要发展电子计算机、电脑,利用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向大型化的生产条件,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生产落后是我们的劣势,利用现有条件跳过中间阶段却可以成为优势。只要我们因势利导,迎头赶上,就一定会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第三产业概念的由来和发展

让步是一种分蛋糕艺术,它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得到了最大的那一块。

第三产业,服务业或劳务业,属于同一概念或同等程度的概念。古典学派的优秀代表亚当·斯密已经意识到服务劳动的存在,比如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曾提到过家仆、教师、律师、医生、各种文人、演员、丑角、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以及君主、文武官员、陆海军等的劳动。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斯密只看到了蓬勃兴起的制造业,轻视服务劳动,因此认为所有服务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也没有把服务确定为一个经济范畴。

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主要也是考察了物质生产,其中虽然也谈到商业和金融业,但也说的只是物质产品的流通和金融业务,并不曾涉及其他劳务活动领域。马克思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劳务在国民经济中就不重要,而是因为劳务在当时还不很发达。但是马克思已经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一问题,后来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明确地指出服务是一个经济范畴。

马克思批评了斯密的仅把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看成是生产劳动的观点,指出:劳动的这种物质规定性同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毫无关系。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和一定的交换价值。可以说,在历史上正是马克思第一次把服务的生产性概念引入了经济学领域。在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关于服务的概念也是发展的。在1861-1863年,马克思在写作手稿的初期,只是把非物质生产称为服务,而把生产物质产品的辅助性劳动完全看成是例外。

虽然过了几十年,但那本谈论经济原理的书,依然是众所公认的一字千金之作,无可取耳。

而到后来,马克思又区分了两种服务:(1)生产的结果是物质产品对象的服务活动。某些服务,或者说,作为某些活动或劳动的结果的使用价值,体现为商品。如作家写的书、画家画的画,以及录音带、唱片、电影胶片,它们可以脱离艺术家而单独存在,因此,可以投入现实的商品流通。(2)以活动形式提供的服务。

这种服务不留下任何可以捉摸的、同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分开存在的结果······例如,一个歌唱家为我提供的服务,满足了我的审美的需要;但是,我所享受的,只是同歌唱家本身分不开的活动,他的劳动即歌唱一停止,我的享受也就结束;我所享受的是活动本身,是他引起的我的听觉的反应。表演艺术家,演说家,教员、医生,以及客运、旅店、洗浴都属于这类服务。以上两种情况,都是由提供服务劳动的特点产生的,尽管在结果上有所不同,但却同属于服务的范畴。

但真正构成服务商品特征和大量存在的,却是后一种服务。所以,经济学大多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服务这个概念,即使讲的是物质产品(书、画、照片、唱片等),也是和服务行业有关的劳动产品。人们购买唱片,只是因为它在留声机上可以发声,而不是唱片本身有什么用处,唱片只不过是艺术家活动内容的物质载体,这显然和面包、衣服的用途不同,人们购买面包和衣服,是因为他们本身可以吃、穿,并不是要面包和衣服提供服务活动。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按说,劳务经济应该有一个迅猛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革命首先是在生产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改造落后的农业,因此劳务就成为相对薄弱的领域。理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实践的需要程度,劳务经济的不发展,也使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一直没有明确把劳务确定为一个经济范畴。

无论是劳动价位论,还是国民收入;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产品结构,都没有给劳务提供一个坚实的地盘。很长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只萦注于物质生产,劳务的概念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资本主义社会却是另一种情况,近些年来,生产的发展使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质生产的比重相对减少,劳务生产的比重愈益扩大。这种格局的出现,也使劳务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经常提到劳务或服务。

美国商务部的词典解释道:服务是无形商品,例如:医疗护理、理发、其他个人护理;铁路运输,汽车运输和航空运输;以及房屋的使用等等。进而,他们还把劳务推而广之,扩展到整个第三产业。就此,劳务已不仅限于生活服务领域,而是包括了几乎听有非物质生产部门。如捷克经济学家巴维尔·艾斯勒写道: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经济文献,用劳务或劳务部门'这个概念来包罗许多庞杂的行业和国民经济部门。

结语

他们甚至把流通的全过程——商业机构和金融机构、国家行政和公共管理(包括军队)、为物质生产服务的劳务(例如科学技术研究)、为个人消费的劳务、地产业,最后甚至交通运输都列入劳务里面。这种大包大揽,有点像资本主义国家的不管部,凡是物质生产部门不管的一切活动,都划归劳务。劳务领域的扩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劳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又绝不是无所不包的,特别是不能把与经济过程无关的活动统统并入劳务经济领域。

举报/反馈

先动优势是由于在博弈中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局中人所拥有的优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