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资讯

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的原则是什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的原则是什么)

 

刘红光、王云平、季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间存在产业转移的特征,表现为低端产业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而高端产业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同时东部地区内部也发生着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这一转移主要是从长三角转向京津冀鲁等地区。

李娅、伏润民指出,承接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但东部地区的产业却不向西部地区转移,原因则在于东部的制造业尚未达到转移的内生临界点,产业转移还需要较多地依赖于国家政策这样的外生力量。罗知、齐博成指出环境规制会来带产业向外转移而促进服务业发展,进而带动产业升级。

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是否会导致落后地区成为发达地区的污染避难所,陈凡、周民良以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研究发现,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未加剧区域环境污染,示范区通过调整第二产业发展方向、优化支出结构和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导向形成环境优化效应,且在西部城市更为显著。

第四,融入全球价值链与全球生产网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Humphrey和Schmitz、张辉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提出了产业升级的4种表现形式: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Ernst则提出了5种产业升级主要形态,即:产业间升级、要素间升级、功能升级、需求升级以及链接升级。

姚志毅、张亚斌认为,在全球化生产网络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已不仅表现为一产向二、三产业演变或劳动密集一资本密集一技术密集的升级过程,这一过程是将散布于全球各地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环节相连接。金京、戴翔、张二震的研究指出,中国产业要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需要全面、主动融入全球的要素分工体系。刘志彪、张杰指出,中国产业升级需要更加重视如何从被俘获和压榨的全球价值链中突围,更加重视如何构建以国内需求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网络体系和治理结构。

荆林波、袁平红指出全球价值链转型正在进行,中国应当以新旧驱动力融合为着眼点,培育数字经济的中国优势,以中国空间站建设为契机,抢占太空经济制高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加速全球贸易网络构建,以复杂全球价值链打造为核心,提升附加值获取能力。

张鹏、王娟认为采取链间升级与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又不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策略突破结构封锁效应,努力攀登价值链上高增加值环节,有利于实现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惠宁、刘鑫鑫指出,是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一环,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通过高水平开放促进国内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发挥以开放促改革的作用,着力将国内企业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第五,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林毅夫、蔡昉、李周认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关键是发挥了当时的比较优势,这也是之后经济发展中国奇迹的形成动因。郭克莎认为应该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比较优势的转换为导向,促进中国工业发展战略调整。代谦、别朝霞指出,只有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使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向着有利方向转变,使发展中国家产业层次不断升级。

林毅夫指出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上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内生于该经济体在该时点给定的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技术相适应的软硬基础设施也因此内生决定于该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因此,新结构经济学的切入点是要素禀赋结构,并认为要素是可以变化的,随着时间推移,人口、资本都会发生变化,要素禀赋结构也随之改变,倡导使用产业甄别和因势利导框架识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杨得前、刘仁济认为三次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之一,但其实质是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地方在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支出通过作用于要素禀赋结构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张永恒、郝寿义指出要素禀赋是产业优化升级并实现新旧动力转换的落脚点,需要从提高要素流动形式多样化、提升各类要素禀赋等级、细化要素禀赋分类、创造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新要素等方面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

苏杭、郑磊、牟逸飞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依赖于要素结构升级,增加资本投入尤其是人力资本积累,改善要素禀赋结构是我国制造业要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彭文平、揭阳扬认为产业比较优势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干预和市场机制在培育产业比较优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两种不同角度的产业生态理论进行概括,并介绍产品空间这一研究产业演进升级的前沿理论。

CEO信心指数调查内容涉及四个常规问题,其中两个是对宏观经济的态度和预期,另外两个是对各自所处产业的整体状况态度和预期。此外,在每个季度的调查中还涉及1-2个特殊的附加问题。如果CEO信心指数高于50,表明CEO们看好经济。

学术界对于产业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概念与内涵存在着较大差异,二者目前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产业生态,主要强调循环使用、资源再利用,降低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产业生态学理论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Ayres在对工业生产系统、产业系统物质材料流动的研究中,第一次提出产业新陈代谢的概念,其后在1972年又完整提出了产业生态学概念。

从基本原理方面看,产业生态学研究的是物质循环、能源层递利用,这既是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产业生态学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工具和方法。Frosch和Gallopoulos指出:通过企业间存在的共生式关联,企业间进行副产品交换、能源层递使用使得产业系统内部的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可以被循环、层级式有效利用,推动了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资源消耗最小化,这一过程中也同时获得不少于原工业系统的生产力。

Ruth和Dav笛sd6ttir指出,产业生态学要聚焦地理空间上邻近的产业网络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最终目标是使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得到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共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生态的内涵、产业生态系统及其演化、产业生态化、生态效率等方面。

一是学者们从广义狭义、循环经济、经济学等不同角度对产业生态的内涵进行阐释。樊海林、程远指出,产业生态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从广义上看,产业生态指在发展理念和原则维度要以优化资源生产率为宗旨,这一概念适用于所有企业;二是从狭义上看,产业生态指的是与自然生态类似的产业生态系统,通过不同产业流程和行业间的共生联系,以及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耦合和共享,最终能够使得物质资源消耗得到优化,减少资源浪费。

武春友、邓华、段宁指出,产业生态系统是把上游产业所产生的废弃物作为下游产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得以循环起来,从而可以实现减少环境负担、获取经济利益双重效果。邓伟根、陈林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产业生态学进行解释,产业生态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物质循环、资源再利用等,解决规模经济与竞争效率不可兼容这一马歇尔矛盾。

二是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的阶段、模型及应用研究。张晶认为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存在由低向高进化的过程:一级产业生态系统即传统产业系统,这一系统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粗放、低效的;二级产业生态系统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但整个系统仍然存在废弃物;三级产业生态系统则实现了资源的完全循环利用,是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最高形态。

郭莉、苏敬勤、徐大伟建立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方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保生产率是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指出要大力推动生态工业技术创新。李博等以环渤海地区为例,将产业生态系统引入到海洋研究中,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三是学者们认为产业生态化是未来产业的方向。厉无畏、王慧敏指出,产业生态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产业发展仿照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原理重塑发展模式,可以使得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间形成类似自然生态链的共生关系,最终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物质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损害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郭付友等指出,产业生态化是通过变革传统的产业运行模式进而改变产业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中断状况,使产业运行对生态环境干扰降至最低,最终实现产业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双赢。

举报/反馈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子女的教育及经济基础是很自然的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