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要闻

珠三角产业转移(珠三角产业转移方向及原因)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珠三角产业转移(珠三角产业转移方向及原因)

 

文/城市情报社原创出品,欢迎关注!

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句话一直是广东区域发展失衡的真实写照。一边是珠三角富可敌国,另一边是16个地级市的人均GDP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80976元),其中最低的梅州市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3%。

那么,富裕的珠三角为什么带不动粤东西北?

广东的如意算盘

A股不是实物股票,以无纸化电子记账,实行“T+1”交割制度,有涨跌幅(10%)限制。

2008年,广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启动了双转移战略。所谓的双转移,就是指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省内的欠发达地区(粤东西北)转移,同时粤东西北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为此,从2008年起,广东陆续在粤东西北兴建了3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配套政策。按照广东的设计,从珠三角淘汰的低端制造业企业将梯度向这些产业转移园区转移,从而实现肥水不流外人田,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发展。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些产业转移园区后来的发展并不理想。数据显示,2010年,广东34个省级产业园签约入园项目为1850个,但到了2011年,有超过一半签约项目没有落地开工。

从产值来看,2010年上半年,全省34个产业转移园区实现产值695.65亿元,2012年增长到3896.68亿元,达到最高峰。从吸纳就业人口来看,广东34省级产业园启动建设2年来(2008-2010年)仅吸纳了42.6万人就业,远远低于此前预估的100万人。

2013年以后,广东不再公布园区相关产值数据,省级产业转移园也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时至今日,除广州(清远)、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园区还有点起色外,其他园区都陷入到了瓶颈,基本处于发展停滞的状态。

2015年是粤东西北经济降速的分水岭

2015年起,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增速迅速回落,改变了2009年以来快于珠三角的局面。另一边,粤东西北人口源源不断地被珠三角所虹吸。

七人普数据显示,过去10年,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占广东全省比重从2010年的46.13%下降到2020年的38.09%。

尽管广东处心积虑撮合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产业联姻,但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谁成为了赢家?

那么,珠三角产业被谁截胡了呢?根据城市情报社调查,湖南和江西成为了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大后方。数据显示,2009年—2011年这3年间,临近广东的湖南湘南地区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462个,占湖南省总量的近4成,成为湖南省对接粤港澳经济合作的桥头堡。

到了2016年,湘南三市(郴州、永州、衡阳)引入华为、富士康、台达电子、香港达福鑫、正威集团等一批珠三角大企业、大项目,承接产业转移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超过200万人,培育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农产品加工、轻纺制鞋等5千亿级产业集群。

2018年,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一步升级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涵盖六市一州(衡阳、郴州、永州、邵阳、怀化、湘西)。

2020年,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万亿元,占湖南GDP的30.6%,实际到位国内资金3157.6亿元,占全省总额36.1%,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0个,成为湖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015年,深圳房价暴涨,珠三角出现了第二轮产业转移浪潮。江西成为这一时期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最大的目的地。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江西省会南昌新引进来自珠三角的产业项目就多达594个,立项投资总额5925.79亿元,占全市比重31.51%;

经济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状况,所进行的任何改变都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损失而能增加一些人的福利。这样一种状态就是经济的有效率状况(或者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引进欧菲光、兆驰、天珑、同兴达、欣旺达、华为江西总部、腾讯安审中心、华侨城等一大批珠三角行业龙头企业成功落地。

此外,吉安和赣州也是江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比如,吉安在承接珠三角产业大转移之下,已发展成为江西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前,吉安培育出的合力泰、木林森、立讯智造3个百亿元企业,均来自珠三角地区。

2020年,江西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5253.5亿元,产业规模全国排名第8位,在中部地区继续保持第1位。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密不可分的。

江西电子信息30强企业中有10多家企业总部位于珠三角

粤东西北失利的因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珠三角产业没有梯度向粤东西北就近转移,而是跳跃式向几百公里外的湖南、江西转移呢?

社长认为有几点因素。第一、政策层面的因素。首先,产业转移是市场行为,政府并不能左右企业的选择,因此谁给的政策诱人企业就会选择谁。广东3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实施的省级层面的招商政策,无论是政策扶持还是资金支持力度都比较弱。

就资金扶持而言,2010年-2013这3年间,广东省财政仅下达8亿元竞争性扶持资金,然而,要想拿到这笔扶持资金并不是那么容易,必须要通过层层考核,过程和流程十分繁琐。

实际上最后也只有8个园区能拿到扶持资金,大部分园区招商融资都面临难题,加上产业定位不清,规划布局不合理,最终导致招商引资恶性竞争,陷入内卷。

而江西和湖南优惠的政策力度要更大。比如,江西赣州直接享受国家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而湖南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中国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享受国家政策扶持和湖南省直23个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

粤东西北在资金、土地、税收等各方面的优惠与湖南和江西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也让资本直接跳过粤东西北,转向更广阔的市场。

第二、营商环境。可以说,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湛江在90年代发生过9898特大走私案、汕头在新世纪初发生过共和国第一骗税案,两大全国性事件影响深远,给粤东和粤西营商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

即便在2010年代以后,广东粤东西北整体的营商环境也没有显著改善,加上当地的本土保护主义非常严重,也限制了外来资本的流入。

而同一时期,湖南和江西的营商环境进步明显,2020年,湖南营商环境全国排名第8,而江西有9个城市进入全国城市营商环境百强行列。在招商引资方面,湖南有粤洽周,江西有赣港经贸合作活动,两省各级政府每年都会主动到珠三角对接企业,实施精准招商。

湘赣两地持续优化的投资环境,很快带动了赣商、湘商回乡发展的热情。数据显示,2010-2017年,有超过10万在粤湘商回乡投资兴业,累计投资2000亿元;而江西自2019年开展三请三回活动以来,共吸引赣商回乡投资约2700亿元。

第四、交通及产业配套因素。2013年以前,占广东全省面积7成的粤东西北地区高速路通车里程只占全省的4成,密度还不到珠三角的1/3;除此之外,粤东西北的高铁、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辐射的力度。

城市情报社总结:如果把产业转移比作一种联姻,那么,广东的双转移战略更像是在父母旨意下的被迫成婚,而湖南、江西与珠三角的产业互动更像是一场自由恋爱,以市场的规则为导向的自主婚姻。至于哪种婚姻更长久,其结果也不言而喻了。

城市情报社:专注城市经济领域,欢迎点赞关注!

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