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绿色种子 在学生心田
在无锡市亭子桥中心小学刚结束的“生态节”上,教师罗锡铭举着一个鸟窝和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这是咱们学校一位同学在操场的杨树上捡到的一个鸟窝,你们看,以前的鸟窝都是由树枝搭建而成,现在的鸟窝中夹杂着塑料袋,咱们要爱护鸟类,更要爱护自然环境。”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起,学校坚持每年5月开展“生态节”活动,引导全校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和学习理念。
亭子桥中心小学坐落于古运河畔,是一所拥有112年办学历史的老校。翻开校史册,学校绿色教育特色建设源远流长。自1995年起学校就实施环境教育,是我市唯一获得“国际生态绿旗学校”。据悉,国际生态学校项目是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在全球推展的五个项目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面向青少年的最大环境教育项目。该项目针对学校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出了国际生态学校的七项标准,并对符合该标准的学校授予国际生态绿旗。
一走进学校就能看到生态鱼池、每个教室都有“绿色角”、教学楼被粉刷成绿色、墙面上随处可见的环保标语……不大的校园被“绿色”包围,目前,学校种植有近百种树木、植物。学校以“让绿色为生命奠基”作为办学理念,全力在“小而精、美而雅”的精致学校,培育着顺天性、乐探究、显活力的学生。
在亭子桥小学有两座生态鱼池,面积虽然不大,但却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鱼池里有绿色的水培植物,有健康欢快的锦鲤。校长冯晓奕告诉记者,生态鱼池是学校的绿色教学项目之一,通过让学生们自主观察和管理这两个鱼池,促进他们思考,从而培养“绿色意识”。
像生态鱼池这样的绿色教育阵地和载体,在亭子桥小学还有许多。冯晓奕说,学校有意识地建设“绿色教育”文化墙,营造绿色校园氛围;参与国家环保部组织的校园环境管理项目;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节水、节电、节纸活动等。学校还把动物园、植物园、新吴区工业园中“零排放”企业、污水处理厂等作为绿色教育的拓展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参观、考查、体验、“头脑风暴”等活动。
五(2)班学生王选,虽然年纪不大,但对许多环保问题都十分关注。他曾经长期观察香樟树,还撰写了相关的小论文。从学校里学到的和环境有关的知识,他都迫不及待地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在他的影响下,全家都养成了节水节电的好习惯。“所有和自然、环境相关的内容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空气污染。”王选告诉记者,自己能够直观感受到雾霾的影响力和破坏力。每年回湖南老家,他几乎看不到雾霾,“我们住的地方有山有水,早晨起床有时还能看到雾。”他为此还特意请教了老师,自己上网搜相关知识,“告诉爸爸妈妈要少开车,从身边人做起,希望能够尽一份责任。”王选自己在家种植两棵小树苗,这些小树苗是学校春游时发的,自从二年级开始,他每天早晨为小树苗浇水,现在,小树苗已经长得和他一般高,“想尽一份自己的力,为世界多添一份绿色。”
课堂教学是绿色教育的主渠道。采访得知,学校完成了校本教材《礼仪教育读本》《文化教育读本》《绿色文化教育读本》的编写,特别是《绿色文化教育读本》着眼于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知识性、人文性、历史性和教育性,内容包含自然环境、资源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此外,每月一节的《环境教育》课,也教会了孩子们许多有用的环保知识。
2015年至今,在长期积淀的绿色教育文化的开掘中,学校把绿色教育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关注教育自身的生态发展,促进教育发展观向教育生态发展观转变,从制度设计、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符合规律、赏心悦目、和谐共生的状态,为提供基于生态意义的校园生活环境奠定基础。“要让绿色教育作为促进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使绿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改革,确保绿色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罗锡铭介绍说,学校关注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绿色教育思想和解读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他举例称,老师们拓展科学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生态鱼池,以明白生态意义;调查候鸟的生活习性,制作泥土标本,增加科普知识等。美术学科组织“小手播种希望,建设生态校园”、“奇妙的生态瓶”、“无锡的秋天”绘画摄像作品展、节水宣传画比赛等。
2017年,学校拟完成第二本《绿色教育文化读本》的编写工作。“校本课程的编写与开发让绿色教育有了可循的路径。我们想要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告诉学生古人是如何看待自然、如何与自然相处,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加入更多环保方面的时间体验活动,为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引路。”罗锡铭说道。
环境、自然、生态这些关键词包含的内容很多,如何让小学生们能够产生亲切感,从而达到教育效果,亭子桥小学将这些化为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由于学校接近80%的学生都是新市民子女,学校在假期里给学生留了特殊的假期作业:希望每个孩子像候鸟一样飞回家乡时,带回家乡的泥土,制作泥土标本,撰写调查报告,从而初步了解“一方水土”的性质、作用。三年级的张媛指着自己班级的绿萝告诉记者,这是学校开展“把绿色搬进教室”活动中,他们班自己种植的绿植。每天,他抽空仔细观察绿萝的生长状态,每周写作一次种植日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在种植的过程中,我感知了植物的生长全过程。”老师们还组织学生去长广溪看鸟,冒着绵绵细雨,在长广溪湿地公园静静守候,从观鸟镜中看到珍稀鸟类,从而体会到湿地给城市带来的“绿肾”作用;参观无锡市环保局,高科技的环境自动监测平台和环境监测中心站实验室令生态小分队大开眼界,从而对生态平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学校大队辅导员周艳介绍,少先队活动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教育方式,也是绿色教育的载体。围绕环境教育,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少先队活动,确立少先队主题教育月、开展少先队主题队会及少先队系列教育活动;组织“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活动,引导师生珍惜地球资源;开展节约能源宣传画设计比赛,并将富有创意的宣传画张贴在学校的校园里、走廊、洗手间,为建设节能、卫生、绿色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2014年和2015年,以环保素材为理念的舞蹈《稻草人儿》和《天天》在无锡市和原崇安区的百灵鸟文艺汇演上获得金奖和银奖。2017年合唱队演唱的环保类曲目《假如天空没有小鸟》和朗诵队原创的《四季童趣》获得梁溪区百灵鸟文艺汇演比赛银奖。“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学生们感知、了解并爱上了‘生态’,并且把环保的意识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中。”冯晓奕说。
亭子桥小学不仅注重创设出物化的生态,更注重创设“人文的生态和谐”。“‘绿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渠道,是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致力于整体与个体的和谐与可持续的协调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中。”立足于环保,在学生中推行一种绿色、健康、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理念,将“绿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衍生,是近年来亭子桥小学对绿色教育的再升华和新理解。“今日事今日毕”、“做最好的自己”、“每一天,为明天”、“我们每一个都可以很优秀”等充满激励的格言,被张贴在每个班和学校的公共区域的墙上,循序渐进,构建出积极向上的人文生态。此外,学校还将节水节电,节能节纸,纳入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细则,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生态小学生”;“变废为宝”的学生社团,更是为创“生态”活动画上了亮丽的一笔,用废旧衣物做鞋套、用包装盒做笔盒、用一次性筷子做相框……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践行了“生态”意识。
多年来,学校在绿色教育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2000年,学校被国家环保局评为全国创绿色学校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2009年,学校以加入“生态学校汇丰气候变化项目”为契机,积极开展创建“生态学校”活动,2011年学校获“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2012年被评为原崇安区绿色学校示范单位,并被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授予“先进绿色学校”称号。2014年,在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教育厅、环保厅等单位举行的“我是美丽江苏小主人”生态环保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学校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这既是对以往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有力的鞭策,因为环境保护没有终结点,我们一直在路上。”冯晓奕说。 (杨洁丹)
- 标签:校园环境观察报告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播绿色种子 在学生心田
在无锡市亭子桥中心小学刚结束的“生态节”上,教师罗锡铭举着一个鸟窝和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这是咱们学校一位同学在操场的杨…
-
新媒体有哪些类型
“新媒体”是一种相对概念,目前很难给出一个非常准确周延的定义,它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目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
- 新媒体包括什么
- 昨天上午 “九派”震撼上线
- 新媒体是什么 新媒体都包括哪些方面
- 新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有哪些
- 被需要是一种什么感觉|九派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