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媒体

中国新观察保就业国家出招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新观察保就业国家出招了!

  中新财经5月23日电(记者 李金磊)2022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了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但疫情等因素超预期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保就业,让更多青年找到工作,成为眼下的当务之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到了18.2%。

  5月18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召开,要求着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增长保就业保基本民生。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保持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要求压实各地稳就业责任,作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创造性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

  2022年全年就业目标是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在此背景下,官方如此高频的动作,凸显出当前稳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何稳住就业?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动态清零的过程当中对全国进行分类管理,避免一刀切,把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地区严格区别开来,防止疫情防控扩大化、层层加码,尽快地克服疫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关键是要稳市场主体。”张翼说,现在中国有1.5亿市场主体,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但在经济波动中抵抗能力差,现在中小企业信心不足、不敢投资,所以不敢招收新的员工。因此要对中小微企业给予特殊照顾,只有稳住市场主体,才能稳就业。

  眼下,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用人单位,稳就业措施频频加码,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目前,一系列着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的措施出台。延续实施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允许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加力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助力企业稳岗扩岗。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企业就业规模,设置好“红灯”、“绿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

  教育部从今年3月起开展全国高校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5月举办“就业促进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超过1.5万场招聘会等,累计提供超80万个岗位;人社部启动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持续至8月25日。

  各地也“各显神通”,广东印发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全省事业单位提供招聘岗位至少6.8万个,力争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今年7月底达70%以上、年底前达90%以上。

  张翼表示,对企业来说,要看到将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越是在经济下行的过程当中,越要挑一些有创新能力、发展前途的人才到自己企业里来。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均较去年提高约3%。

  国家也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明确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从事灵活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从去年9月就开始找工作的四川一所211大学的研究生李莉(化名)的求职预期也越来越务实。“之前还挺自豪的,觉得自己是211大学嘛,但现在只要有好一点的公司要我,我就去。”

  李莉说,“班里同学找到工作的也就一半吧,现在大家更加求稳,很多人都选择回自己老家了。自己现在还是先保证顺利毕业,同时继续找工作。慢慢来,总会找到的。”

  《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指出,55%的受访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平均期望月薪比去年下降约6%。

  张翼表示,在经济波动的过程中,建议大学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先找到一个工作岗位生存下来,再根据市场的变化谋求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自身的薪资水平要确定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同时也不能把就业压力推到大学自己身上,政府、企业、大学生三者之间要寻找一个均衡点,帮助大学生在经济下行以及疫情影响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处理好就业问题。” 张翼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建议,建立灵活就业监测平台,通过该系统可在困难时期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和生活支援。做好现在的年轻人培养,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短期遇到的就业困难并不可怕。长期来讲,怎么样去解决这些人才资源的开发问题,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提供人才储备,这是我们关心的重点。(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新观察是什么媒体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