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新媒体是当前文化传播和获取的主要媒介,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在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创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借助新媒体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变,管理人员必须转变管理思维,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打通线上线下,保障学生合理的表达权和知情权。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规范学生行为,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交流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极大的挑战。高校学生管理正确认识新媒体,趋利避害,将新媒体创造性地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开创新时代学生管理新局面,培养时代新人至关重要。
所谓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介质,是人们传递、获取信息的载体。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依托于“互联网、有线及无线网络,利用数字技术、移动技术”[1],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给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媒介。新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无法匹敌的优势,特点也更加鲜明。
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空间和容量的限制,信息的流动更加开放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依靠新媒体,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来自全球的实时资讯,及时跟进了解社会的热点话题,获取和发布的信息也不仅仅局限于图片和文字,还有各类视频信息。近几年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使受众接收信息的速度更快、内容也更加丰富。
新媒体时代不再是信息传播者提供什么信息,信息获取者就接收什么信息,二者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合理合法地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接受他人的点赞、评论、转发等,也可以关注、评论他人发布的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服务提供者也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消费趋向、爱好,会收集受众反映的意见建议等,并据此及时调整所提供的内容。同时,信息分发还能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个体需求,是现在以及未来的大趋势。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是新媒体存在和发展的技术支撑,这使得大批量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在全世界快速传播。在网络世界中,人们的身份、脸谱、场所等都被符号化,并以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现出来。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依托网络而存在的新媒体的虚拟性。
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中国网民数超过9亿,手机网民占比高达99%,其中青少年所占比重最大,是网民中的主要群体。当代高校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和传播媒介急速更新一路成长起来的,他们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探索欲、求知欲和表现欲强。他们易于接受互联网信息,乐于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终端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QQ、微信、微博是高校学生日常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将覆盖面广、资源信息丰富、实时互动性强的新媒体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意义重大。首先,学生信息的收集、管理更加便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电子档案,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更容易查询和调用,省去了反复填写表格的烦琐操作,降低了管理保存的难度。其次,学生管理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方式,使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工作,保證了有效信息的及时传达和接收。在遇到问题时,老师能第一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最新的动态。再次,将新媒体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QQ、微信为代表的通信工具在学生中的普及率极高,符合学生使用偏好的日常交流方式为学生表达提供了平台,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感,使学生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另外,新媒体的运用还可以增强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发状态、点赞、评论、转发已经成为当代高校学生的日常,他们经常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发布在网络平台上,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如果发现端倪,就能够及时加以引导,化解学生心中的困惑、迷茫。最后,拓展了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渠道。新媒体的运用,使得思想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拘泥于教室,而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课内和课外的有效结合。
新媒体依托于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每天都有海量信息充斥在受众的周围,受众可以在方寸之间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提升学习能力、拓宽视野、丰富生活。但因为网络监管不足、网民素质低下、利益驱使等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世界中的信息泥沙俱下,出现了不少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严重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确三观的形成。一些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主播为了吸引粉丝、增加点击量,不惜、戏说、消费历史,引发高校学生对历史的怀疑。国外的各种更是借助新媒体在国内寻找存在感,尤其是近几年泛滥的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等带来的影响极大,在高校中产生了不良影响,阻碍了正确价值观、消费观的形成。此外,在网络世界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中心,都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在无形中冲击了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降低了学生抗击外界打击的能力。
学校的官方对外宣传报道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增强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但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和智能终端的大众化,每一个学生都成了校园消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能够即时、随意发布校园动态,高校信息完全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信息管理难度加大,任何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热点,引发议论甚至,直接干扰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使得校园的和谐稳定受到威胁。
新媒体的虚拟性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也为学生思想的表达找到了一个出口。过度依赖手机等智能设备使得班级团队的氛围不断弱化,学生平时在QQ、微信群里聊得火热,但聚会时却各自玩手机,缺少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部分同学沉溺于各种新媒体平台,躲在屏幕后面充当“键盘侠”,匿名妄议社会事件,抹黑他人,发泄自己的不满与愤怒。还有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或在现实生活中一再失意的同学在网络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而沉迷于游戏或直播无法自拔,并不断买游戏设备或打赏主播,导致自己经济出现困难,甚至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2]新媒体作为对当代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科学技术之一,教师和学生都被新媒体裹挟着,站在了瞬息万变的时代的风口浪尖,墨守成规已然不行,必须顺流而上、顺势而行,直面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挑战,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让新媒体为高校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构建师生幸福的新校园。
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不仅有赖于先进的与新媒体有关的技术资源的投入,更赖于一批精通新媒体技术与学生管理的人才,这样才能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成为学生管理的有效助力。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定期培训考核机制,对学生管理人员的新媒体运用能力进行培训,选派骨干人才去外校学习经验,并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做到与时俱进,并且还要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找到具体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及时改进;另一方面,学校要采取措施引进人才和培养后备力量,为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注入新鲜血液。
新媒体虽然已经不是新鲜的事物,高校在运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学生管理上依然存在“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传统的管理模式并未得到根除,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人员思维尚未转变。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必须更新管理思维。一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特点及其优势,并积极探索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创新;二要亲身参与其中,学生管理者不仅要通过新媒体发布信息,更要亲自参与其中,通过新媒体接收信息、了解学生所接触的世界;三要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与筛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新媒体氛围。
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管理思维先进的管理者队伍,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新媒体给学生管理带来的挑战,化危机为转机,建设稳定和谐的校园。
人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高校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校园动态。新媒体环境下校园信息发布具有即时性、突发性和随意性,通过“堵”的方式已经无法解决问题。要解决校园信息发布混乱的现状,唯有“疏”方能解决,因此要借助新媒体公开信息。首先,设置校、院领导电子邮箱,学生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合理诉求传达给校领导,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释放内心积蓄的压力或不满情绪,也能让校领导直接了解学生的诉求与当前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面对突发事件,应及时公开事情的,抢占的制高点,引导网络的方向,以此回应学生的关注,杜绝谣言,维护校园稳定。最后,定期开展班会、座谈会等,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尤其是学校在制定或修改关系到学生利益的规章制度时,应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和线下访谈的形式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反映学生的合理诉求,避免因学生不满而引发的后续冲突。
QQ、微博、微信等通信工具超越了时空的局限,让学生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朋友圈的点赞、评论可以让彼此更加熟悉对方的生活日常,增进师生感情。线上与线下不能是互相取代的关系,而应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助推学生管理工作开创新的局面。一方面,在线下面对面的沟通中,老师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信息,更加准确、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到其最近的变化,尤其是在解决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矛盾的时候,线下交流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可以避免因线上沟通不到位或无法看到对方的肢体表情而产生更深的矛盾误会;另一方面,线上的交流弥补了线下沟通无法随时随地进行的缺陷,也为线下沟通创造了情感条件。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才能彰显出新媒体在学生管理中的优势。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不仅在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工作者的能力,也在于学生的媒体素养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媒体素养是指在各类处境中取用、理解及制造媒体信息的能力”[3],是新媒体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一方面,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邀请有关专家讲座、课后社会实践调查等形式,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比中,有效提升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有效信息、甄别不良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辨真伪、明是非,真正体会到新媒体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在网络领域的安全和法律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使他們明白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使用新媒体所传递的言行都在法律的监督之下,以此规范学生的网络言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创造条件,给社会传递一份正能量,将学生培养成新媒体时代具有高媒体素养的人才。
身处新媒体的“漩涡”中,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避免新媒体带来的影响,高校也不例外。因此高校要积极面对新媒体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赢得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主动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引领学生的发展方向,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
[1] 魏梦媛.关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6):56+59.
[3] 丁惟生.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2014(02):61-63.
- 标签:新媒体管理研究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新媒体是当前文化传播和获取的主要媒介,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在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创新发…
-
中国新征程 世界新机遇丨泰国多家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报道二十大
中国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日前胜利闭幕,泰国《经理人报》、民族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都对二十大进行了持续关注…
- 媒体在重新定义中融合
- 他被彻底抛弃-观察者网
- 观察者网:作为编剧再来说说这行薪资在6K-18K很多人为了能署名不惜签不平等条约
- 新知·治学丨韦路:媒体融合的定义、层面与研究议题
- 不懂这些“梗”你怎么逛各大论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