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游九派魅力山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千年回望。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九江,九派人文源远流长,祖祖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凝聚着这片土地自古以来的智慧与情感,承载着这方水土九派人文生生不息的厚重基因。九江作为长江中下游的历史文化名城,幸得万里江山之助,独享天地万物之灵。浔阳江头,有春江花月的古雅;鄱阳湖边,有长天秋水的豪迈;秀美匡庐,有人文圣山的厚重。
近年来,九江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总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理念,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扎实稳妥推进非遗及文物的普查、建库、申报、传承、保护、宣传等工作,全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项,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九江市博物馆成功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总数有517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75件(套),是我省著名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
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使得非遗及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市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四级保护名录体系,先后开展了九批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推荐申报工作。截至目前,九江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52项,市级206项,县级372项,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51人,市级331人,县级780人,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省之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结合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要求,该市制定了《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为江西设区市级城市出台的首个地方非遗保护管理办法。2018年,该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九江市非遗保护研究会,依托社会力量有序开展普查、调查、整理、研究和宣传,成为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
高质量助力文旅融合,非遗为景区文化赋能。九江市充分发挥“多元文化”优势,全力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九江市文广新旅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大力推进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万家”活动,让非遗呈现百花齐放的独特风景,全市先后举办了文化遗产日、首届非遗庙会、庐山西海赶海节等一系列以非遗为主题的惠民文化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九江市文化资源禀赋深厚,特色明显,氛围浓厚,为了较好地实现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九江市对传统文化集中的乡镇、街道实施整体性保护,大力打造修水义宁文化生态保护区、庐山文化生态保护区、石钟山文化生态保护区,在升级改造瑞昌夏畈镇、德安车桥镇2个省级非遗传承小镇的基础上,部署推进“戏曲小镇”“砚雕小镇”“东山糯米酒小镇”“全丰花灯小镇”等市级非遗特色小镇的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
在保护非遗本真性的前提下,九江市对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项目开展广泛性的生产性保护,支持非遗产品走进市场,支持运用非遗元素开发衍生品,增加传承人群和从业者收入,促进非遗的有效传承。在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大力鼓励支持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尤其是扶持群众基础好、有市场前景的非遗项目开展生产性保护,目前已成功申报了九江清线处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另有45个企业为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九江已形成以传统饮食加工、编织、刻绘、雕塑等为重要内容的非遗产业格局。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转化,在增强发展动能上见成效,九江市充分挖掘非遗资源,把传统文化传承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以贯彻实施国家、省级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抓手,建立了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育非遗文化品牌,努力让非遗项目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共有15家非遗工坊,其中省级非遗工坊7家,培养出了20多名优秀带头人。举办全市非遗工坊建设和管理培训班,邀请京东销售专家与非遗工坊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解读政策、拓宽营销思路,开发线上销售渠道等。瑞昌残疾人双创基地平均每年培训剪纸、竹编人员80余人。国家级非遗项目——瑞昌竹编以传统工艺为依托,带动了一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为扎实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九江市面向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培训交流,通过培训,有力提升了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九江让非遗之光照亮人民美好生活,绽放新的时代芳华。在中华传统节日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开展“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九江市非遗保护成果展、非遗庙会、非遗进景区展演等一系列非遗活动,传统技艺、九江地方特色戏剧、传统美术等互动性强的非遗项目走近百姓家门口、走到群众身边,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九江非遗指尖、舌尖和刀尖的独特魅力,全面展现非遗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新气象,在体验享非遗保护成果、感受九江非遗的独特魅力。去年1月8日,九江首届非遗庙会热闹开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赶集”。非遗传统表演、地道年货展销、手作新年礼物,好看、好吃、好玩的庙会,传递出浓浓的年味。作为“我们的中国梦”系列活动之一,非遗庙会也拉开了九江市2021年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序幕。去年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九江市60余个非遗项目“走”进柴桑区,数千群众在一起思先贤、品非遗、过端午。当地居民在感受传统技艺的同时,还欣赏到了传统戏曲、传统音乐类的非遗展示展演。
景区听大戏,非遗赋能美。每到节假期,九江都将非遗展演项目“搬”进景区,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一道道精彩的文化大餐,让广大游客在游览九江秀美山水风光的同时,获得丰富的非遗体验。近年来,九江市多次组织非遗进景区等活动,不仅活化和传承了非遗,也让文旅融合呈现出了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为助力打造“悠然庐山魅力九江”文旅品牌,加快实现九江国际旅游名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了一分非遗的力量。
勇立时代潮头,助力文化强市。在昂首迈进“十四五”的新征程中,九江市非遗保护工作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不断推动非遗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推动非遗文创,非遗传承和保护等方面探寻发展新路径,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鼓舞人、教育人。近年来,九江市博物馆紧紧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目标,对照国家一级博物馆工作运行标准,开展系列贴近百姓的文物活动,让馆藏文物真正“活”起来。
今年,该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长江文化、喜迎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举办展览,目前已推出了“共和国英烈方志敏事迹展”等4个展览,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打造九江市博物馆网上展厅,推出了含720°VR虚拟展厅、图文影音展和音频展三展一体的云展示红色教育项目“党旗辉映——全国文物图片选粹展”,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使博物馆更深入地接近生活、接近实际、接近群众,九江市博物馆不断推出主题鲜明的流动展览,并对接社区、军营、学校和其他公众场所,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2022年,九江市博物馆以成功申报第二批全省博物馆融合发展示范单位为契机,继续推出有深度、有创新、有特色的原创展览和社教活动,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阵地作用,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扩大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标签:九江市九派观察栏目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