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媒体

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衢州市广播电视台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项目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1-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衢州市广播电视台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项目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公示了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征集评选结果,共评出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10家、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15个、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成长项目15个。其中,浙江省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1家、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2个、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成长项目1个。

  衢州市广播电视台在2019年9月创新设立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负责运营乡村振兴全媒体智慧平台,作为五位一体中的“智慧大脑”,按照“融合共享、全域覆盖、便捷高效、数字管理”的要求,探索利用智慧化手段,联通党员群众需求端和教育服务供给端,全媒体推送乡村振兴系列节目,聚焦群众需求,丰富教学形式,推动乡村振兴讲堂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

  在体制机制方面,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由衢州市委组织部联合衢州市广播电视台,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共同建设,共同保障平台的长期稳步运营。目前,中心共有28名工作人员,下设采编部、技术部、短视频部、活动直播部和项目部,主要服务于乡村振兴全媒体系列节目内容生产,乡村振兴讲堂课件制作、讲师供给、技术研发、数据监控等。

  在服务供给方面,融媒体中心用智慧化手段服务群众需求。一方面,按照“中央厨房”理念,融媒体中心坚持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传播。整合无线衢州APP、电视广播、户外大屏等“十二大展示平台”,实现内容供给覆盖全市1438个乡村振兴讲堂、7.8万名农村党员、100余万名农村群众。另一方面,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农村领域的延伸。融媒体中心与全市六个县(市、区)架构起“乡村振兴讲堂·村情通”,推出贴合农村基层群众的网上办事版块,打通基层治理和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技术应用方面,着力构建“一心多端、一库多云”的全媒体智慧平台。创新打造讲师预约系统、大数据分析统计平台、安全保障网络三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采集全媒体智慧平台产生的海量数据,实现学习数据、积分数据、考评数据、服务数据等各类数据云的云端存储、云端互联,并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实现智能化定制、跟踪、提醒、反馈、分析和考评。

  目前,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度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项目库,获评2019年度浙江省网络视听年度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20年浙江省广播电视科技创新项目金潮奖基层优秀科技创新奖等奖项。

  从2019年6月开始筹备到2019年9月底,经过3个月时间的筹建,一期投入860万元的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在衢州广电传媒集团正式揭牌,乡村振兴全媒体智慧平台正式启动。自运行以来,平台经历了从1.0版本到3.0版本的提档升级,功能更全面、使用更便捷,党员群众只需打开平台,就能享受新闻资讯、讲师预约、空中课堂、“村情通”等服务。

  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构建“一心多端、一库多云”的全媒体智慧平台,在技术层面主要着力打造了讲师预约系统、大数据分析统计平台和安全保障网络等三个平台,从而实现了①技术创新:讲师预约平台,可从群众需求的讲堂预约到课程反馈,全流程在线上进行,并且全部环节留痕,实现闭环管理。授课情况统计,讲堂学习情况统计、好评度情况、热门课程等数据统计分析都可以实时显示,动态管理;大数据分析统计平台实现与各县市区“村情通”平台数据互通,完成对各县市区村情通相关数据的汇总统计,实现数据的“云存储”、“云管理”。②应用创新:“讲师团”功能,按照思想、产业发展、创业技能、基层治理、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等13大主题分类,目前已经上线多位讲师,用户可以查看并预约讲师授课。平台同步推出各类精品课程,立足地方特色,贴近群众需求,内容涵盖主题教育、实用技能、产业发展、文体健康等方面。开设群众需求等互动版块,可实现农村高频事项办理和课程需求汇总。③模式创新: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通过“自制一批、整合一批、征集一批、链接一批”,构建“1+N”节目体系,其中,“1”为中心自制的一批核心原创节目;“N”就是通过整合征集接一批丰富常规节目资源库。通过这些资源的整合,为广大受众提供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并按照“中央厨房”理念,根据新媒体、电视、网站等不同表现形式深加工编辑,分别推送到全媒体前端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传播。

  按照“中央厨房”理念,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整合广播、电视、“无线衢州”APP、户外大屏、视联网大喇叭等“十二大展示平台”,实现全媒体推送乡村振兴系列节目,覆盖全市1438个乡村振兴讲堂、7.8万名农村党员、全市域农村群众。依托衢州市广播电视台“无线衢州”APP,开创线上乡村振兴讲堂板块,围绕“三个主、大集成”(“主题教育主阵地、乡村振兴主平台、基层治理主载体”和打造乡村振兴政府服务供给侧改革系统集成平台)的功能定位,把党员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集成服务作为核心内容,统筹各县(市、区)开发“乡村振兴讲堂·村情通”,实现数据互通、资源共享。同时,根据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度,开设“空中课堂”“讲师团”“村社换届”“村播直播”“无感授信”“8090宣讲课”等栏目,开展《群雁村播》、《头雁谈振兴》、《村社党组织谈治理“云讲堂”》、《每周一村》、《头雁讲党史》等一系列群众喜欢、接地气的活动,在村情通、抖音、快手等平台展播后,吸引群众线亿人次,推进乡村振兴讲堂“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在疫情期间,以“云专栏”、“云课堂”、“云服务”、“云卖场”等多种“云平台”助力疫情防控、服务复工复产。其中录制的50余部空中课程同步共享至省农业农村厅“浙农云”平台,实现全省共享。

  2020年4月底,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打通数据后台,与全市六个县(市、区)架构起“乡村振兴讲堂·村情通”,兼具共性和个性服务功能。乡村振兴全媒体智慧平台作为核心平台,联通各地村情通数据,及时归总群众需求,推出网上办事版块,服务群众办事。

  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项目在建设之初时间紧、任务重,用3个月时间全新打造了办公场地,组建了人员队伍,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完成“乡村振兴全媒体智慧平台”的基本建设并完成上线。针对创新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及时有效的解决路径,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主要表现在:

  “乡村振兴全媒体智慧平台”在上线之初知晓度、使用率不高。由于智慧平台是首个面向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特色平台,目标用户并不清楚它的使用意义和操作方式,因此在群众中知晓度和使用率不高。为解决这个问题,融媒体中心一方面通过制作宣传册、宣传片等产品进行多渠道投放;另一方面借用组织部门的力量,发动组织委员、村干部、网格员等进行点对点普及,并出台了考核激励机制,在较短时间内打开了局面,使各村对乡村振兴讲堂及智慧平台的知晓率达到98%以上,使用率达到60%以上。

  乡村振兴讲堂管理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影响讲堂管理。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推出了功能强大的“讲师团”队伍,里面有各行各业的3000位讲师可供全市1438个村的点单授课。从预约讲师到课程反馈,都需要各村的专职管理员进行操作,他们也肩负着向群众普及使用乡村振兴全媒体智慧平台的任务,是整个项目落地的重要一环。因此,针对管理员队伍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联合乡村振兴学院到各(县、区)对管理员进行专项轮训,并组织举行全市讲堂管理员业务技能考试大赛,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使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该项目的实施顺应了“媒体融合”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一方面,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融合吸纳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深度促进台网融合;另一方面,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打造全媒体智慧平台,作为内容供给服务平台,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传播农村基层建设发展中的典型人物、案例,立足服务农村群众,教育农村党员,活跃农村生活,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截至2021年4月,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共开办各类活动52期,推送各类新闻资讯1.2万余条,上传各类精品课程1200多部,精准推送全市140万村情通用户。借助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搭建的电视宣传、新媒体APP推送、视频及图文直播、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多次商业直播、品牌营销、优质农产品推荐、乡村特色休闲旅游推广等活动,为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实现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多次得到省委、市委领导的肯定,宣传、组织部门的认同,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点赞。随着国家层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群众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不断增长,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在农村这一广袤空间里具有较强的发展可持续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媒体融合的例子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