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民族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旅游的概念开始诞生并广受关注,在很多领域都取得很好的成绩,承载着旅游业界和学术界的各种希望。智慧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一种新业态,不仅对传统旅游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更将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现代旅游生活方式的个性化需求加强、旅游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智慧旅游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学术研究的热点。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及优势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一种旅游新业态,通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智能终端上网设备,通过移动互联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经济、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旅游者可以及时了解、及时安排或调整旅游计划,从而达到旅游信息智能服务和游客感知互动相融合的新兴旅游形态。智慧旅游的发展体现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四个层面。
二、智慧旅游在资源开发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文化旅游资源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游客探寻旅游地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旅游地价值的重要IP,但是其开发和传播仍不尽如人意,相比自然旅游资源而言,需要突破的屏障更多,开发和传播难度更大。除少数文化元素丰富、影响覆盖面广阔的已有品牌文化旅游资源以外,大多数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因资源独特性不强、受众面不广、没有科学的引导和扶持等原因,难以形成区域影响力,更难以打破隔阂传播出去。
但是,智慧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的结合有助于旅游监管部门引导企业选择恰当的资源开发模式,有助于建立无障碍的文化传播。
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困境
厦门市作为国内热点旅游城市,文旅产业是其支柱产业,除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据统计,截至2022年2月,厦门市共有公共文化馆7家,经福建省文物局登记备案的纪念馆、博物馆12家,公共图书馆10家,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3个,其中,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南音、送王船)、国家级15个、省级47个、市级29个。可谓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有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的南音、高甲戏、歌仔戏、答嘴鼓、闽南童谣等曲艺资源,有具备深厚群众基础的郑成功、林语堂、林巧稚、陈嘉庚等名人资源,以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等国家级的体育赛事所带来的体育文化资源,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带来的影视文化资源等。
但是,这些文化资源却始终没有和旅游产业充分结合,创新转化成高经济效益的旅游资源,大多仅停留在简单的一次开发层面,仅带来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型一次性旅游消费,缺乏例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等独具地方特色的记忆点。作为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文化旅游业却逐渐出现增长乏力问题,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及旅游相关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均出现负增长。
究其原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受到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特色文化开发力度较低,资源转化针对性不强。厦门拥有基于地方文史的闽南文化,基于地理位置的海洋文化,还有结合大型赛事的体育文化,以及电影节带来的影视文化等等,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较低。一是因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投入不够,人力物力财力的缺乏导致文化资源开发无法作为一项持久性工程,特色内涵挖掘不深入。如今对文化产业的日渐重视,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特殊人才的紧缺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二是因为对游客需求动向的研究不够,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针对性开发不强。有些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结合度高,更能引发游客需求,让游客从旅游产品中感知文化,留下持久印象,但是资源开发时对文化资源的转化和传播效果预测不足或不精确,导致资源开发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
第二,文化旅游融合程度较低,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够。近年来,厦门市文化旅游发展迅速,产业数量明显增加,但是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不够深入,大多数旅游活动还处于泛泛而谈的观光旅游层面,形式多样性不够,缺乏特色和创意。大多数景区旅游产品无可称道、千篇一律,不能充分体现景区主题,缺乏文化内涵,设计亦无创意可言,无法让人耳目一新,难以令人产生购买欲,更不能让人通过产品感知厦门文化,了解厦门故事。这也就导致一些以文艺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点面临难以为继的问题,越发展越偏离初衷,最后沦为让游客后悔到此一游的负能量。
第三,跨界融合程度较低,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不足。除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待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科技等跨界融合也需进一步推进,进而引领文化旅游产业的结构再优化升级。一是工业方面,对现有的工厂、工业资源的利用还较低,工业和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程度不够,开发创意不足,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二是科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待提高,智慧旅游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智慧还停留在表面,科技未被充分融入文化旅游中,旅游目的地尚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来提升游客的体验服务。
第四,文化旅游企业小而散,产业集聚度不高。目前厦门市的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大多实力薄弱、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企业分散,缺乏整体性的营销规划,难以发挥旅游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旅游景点分散化,有些旅游景点的资源处于相对孤立的开发状态,难以和其他热门旅游点或品牌性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形成全域旅游。文化旅游资源的集约化、市场化程度较低,资源分散与市场集中、小企业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发挥。
四、智慧旅游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在智慧旅游大背景下,厦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产业结构变革正在加速进行。近年来,厦门市旅游人气持续走高,全市旅游市场供需两旺,尤其是在五一、国庆等黄金假期期间,持续被评为全国最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以文促旅、以节促产,厦门市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成效也较为突出,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也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就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厦门市各个旅游景点所处的环境不同,具备的基础条件也不同,发展水平不一,只有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旅游产品和营销创新,才能实现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在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等多方面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尤其是5G时代的到来,数字文旅将为文化旅游产业和科技跨界融合带来新气象。
1.积极利用智慧旅游系统引导资源开发,促进文化传播
一方面,借助智慧旅游系统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抓准游客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大力度挖掘闽南古厝、南音、中秋博饼文化等文化资源,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作用。比如说,对鼓浪屿等热门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进行深入挖掘,让游客听音乐、看展览的同时,追寻古迹的足迹,感知闽南特色文化,传播厦门故事。金鸡百花奖落户厦门,吸引了更多的影视人来厦门拍摄影视作品,影视基地和拍摄点越来越多,有针对性地将热门影视基地打造成网红打卡点,将影视文化资源有效的转化成旅游资源,创收旅游消费收入。
另一方面,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使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游客所知、为世界所知,得以传承并传播。政府部门带动文旅企业积极利用抖音、快手、美拍等短视频平台宣传推广景区特色,激发消费者的旅游兴趣,线上小视频也可以让游客在短时间内以极低的成本去筛选景点,引导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初步印象。而且现在人们喜欢晒的心理,促使游客在各种平台上分享旅游感受和心得体会,这种对旅游目的地的再次回看,更能激发其他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2.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推进跨界融合,创新旅游产品
一方面,在充分挖掘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规范的文化资源知识体系和数字化通用技术标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地方文化资源库,推动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在已有的厦门旅游网等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上,或者重新构建一套完整的全市一体化的智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将曲艺、名人、节庆、赛事、影视、会展、海洋研学等不同文化资源分门别类,在旅游点推介中突出文化优势,利用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文化旅游资源的体验和推广水平,促进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运营,从而使得旅游目的地因文化的渗透让人耳目一新,成为独家记忆。
另一方面,加快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推进旅游+科技深度融合。加快旅游景点的5G基站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市旅游点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和高速畅通,使智慧景区更加生活化、科技化,尤其是自驾游停车出行更加便捷化。加快旅游景点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智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减少游客在前期决策选择、路线安排、购票的困难,增加游客在景点游览和体验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景点还可以利用VR技术创新旅游产品,重现背后精彩的人文故事和精妙绝伦的民族艺术,更能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3.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虚拟产业集群,完善云营销体系
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零散资源,跨越空间和时间障碍,将规模小、效率低、精品少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成为虚拟的网络产业集群,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促使一些分散化、割裂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真正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及商养情闲学奇旅游产业全要素的一体化。这样才能以大做大,推动旅游模式从走马观花式向休闲度假式和互动体验式转化,文化旅游企业实现更高利益、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结构才能再优化升级。
牛在牛市挣钱,熊在熊市挣钱。有时候你最好的投资是那些你没有做的投资(川普引用过)。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并完善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多层次、连锁化的产品云营销体系,搭建文化旅游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发展。首先,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数据,较为准确掌握游客兴趣点,引导文旅企业积极策划需求导向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其次,利用新科技技术和新媒体营销手段,不仅可以实现市场、企业、产品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而且可以提供更具可视化、互动化的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更有价值和吸引力的场景化体验,触发消费点。最终实现云旅游模式,由旅游信息云服务商提供旅游相关数据和资讯的信息服务,以游客需求为中心整合形成一体化旅游信息资源库,再由旅游企业定制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形成信息化互动营销模式的服务机制。
4.积极利用线上教学拓展培养渠道,塑造新时代人才
一方面,在引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2019年年底,厦门市文化旅游局出台了《厦门市旅游产业高层次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加大旅游行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对行业在职人员而言,同行交流和高校进修比较常见,但是有时因时间和空间障碍造成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冲突,无法顺利进行。而线上教学可以打破障碍,随时随地进修,尤其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时代,线上学习更能适应互联网文化和旅游人才对新技术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塑造新时代人才方面,高校是主力军,但高校对智慧旅游背景下文化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开展行业、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办学,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培养适应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要求的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文化旅游企业应当积极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参与产业发展研究,使研究立足实践、服务实践,更要加大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
结语
总之,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重视科技的作用,在智慧旅游大背景下,文化、旅游和科技的创新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趋势。利用智慧旅游系统平台引导资源开发、促进文化传播,构建以影视产业为引领、网络视听产业为核心、文化旅游为载体的大文化发展格局,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搭建虚拟产业集群和云营销体系,全面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和国际化,加快推动厦门市建设国际滨海花园旅游名城。
生产的经济区域是指等产量线斜率为负的投入品组合。没有一个厂商会在等产量线斜率为正的点上运行,因为在这种点上总会有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为负。
- 标签: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民族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旅游的概念…
-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试题)
广开-形考-10188营销策划 1、企业推出新产品时应该针对最佳顾客群制定营销方案,新产品的目标顾客应具备以下哪些条…
-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 健康产业园(中创健康产业园)
- 健康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区规划方案)
- 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区)
- 文化产业管理就业(文化产业管理就业前景和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