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商业计划书下载(金融科技商业计划书)
一直跑下去才是目标。
——馨金融
洪偌馨/文
过去十年,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历经了资本追逐、市场热捧下的喧嚣,也经受过监管加码、行业洗牌时的锤炼。金融科技企业从站上风口,到遭遇风暴,往往就在一夕之间。
大浪淘沙之后,那些「剩者」当中既有背靠互联网巨头系的大平台,也有独立成长的专业型企业。他们共同的特质就是顺利穿越了过去几年里,来自外部环境、监管政策、市场格局巨变下的重重挑战。
今年刚刚迈过八周年的大数信科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金融科技行业里最早的一批探路者,也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从他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巨头系平台不同的发展理念与商业逻辑。并且,在缺少流量及品牌优势的情况下,这类独立的金融科技企业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作为一家专注信贷科技的企业,大数信科的「样本」里浓缩了中国数字信贷、助贷模式、以及金融科技市场格局的演变与进化。还有,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速的浪潮中,专业的金融科技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未来的方向。
1 少有人走的路
大数信科有一个令人称羡的开局。
2014年下半年,刚刚成立的大数信科(原大数金融)便拿到了来自红杉资本1个亿的风险投资。即便那是一个资本涌动的时期,这样的「大手笔」在金融科技领域也并不多见。
彼时,业内盛传,创始人柳博「仅凭几页A4纸」(商业计划书)便让众多顶级风投趋之若鹜,这说法既对也不对。
柳博和大数信科的核心团队均来自平安,在中国零售信贷市场上颇有创新的名气,500亿大额信用贷产品的成功经验让他们信心满满,因为大金额产品在信用贷市场几无竞品,且技术壁垒极高。
而柳博本人则有着中美两地、超过20年的零售信贷管理经验,历任深发展银行零售银行代理条线长、平安银行零售总监等职,这样的零售信贷专业背景和视野,在整个中国银行业也是屈指可数。
「几页纸」的背后是这个团队在无担保信贷领域多年积淀下来的know-how。在那个缺乏小微企业经营数据的年代,如何利用小微企业主的个人数据来推测其经营状况,决定授信额度,是团队独创的秘诀,在那层产品理念的窗户纸没有被行业捅破之前,大数尽情享受了产品的红利。
如果说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那么2014年才是真正迎来了风起之时。
这一年的春节,腾讯的微信红包横空出世,由此开启了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双雄对弈」的新格局,移动支付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
当年2月,京东「白条」上线,由此互联网消费金融开始了一段暴发式增长。10月,蚂蚁金服(后更名为,蚂蚁集团)成立,作为行业标杆引领了中国数字科技的大发展。到了这年底,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成立。
那是创业者的春天,尤其是to C的创业赛道,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变得前所未有的火热。
彼时,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选择了从消费信贷切入,原因无他,小额分散的消费贷很适合线上,大量的样本使得风控模型的构建相对容易,不论是当时以P2P、信托为主的各类资金方,还是各家平台自己,都认为这是一个好业务。
但柳博团队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以助贷的模式帮助银行发放小微贷款。大数信科从线下市场出发,针对个体工商、小微企业这个难啃的客群,说一句创业「荒漠」毫不为过。
敢于选择的底气是,大数信科团队掌握的「数字小微信贷技术」密码。
2 先行者的红利
在过去的20年,中国的小微贷款技术至少经历了三次技术变迁:
不管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小微贷款技术主要依靠「信贷政策+人」的方法管理风险,它对识别「白色」优质客群和「黑色」高风险客群有效,但对大量「灰色」客群的区分精细度不足。
而这个中间的「灰色」区域恰恰是最需要金融服务的、最广大的小微企业客群。
在小微企业经营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大数信科团队主要通过看「企业主」的数据,以小微企业主的个人征信数据为重要的评估参数,同时叠加外部数据推测企业的经营情况,即将小微信贷的风控管理方法「零售化」。
这一看似简单的切入点,对于当时的小微贷款技术,却是从理念到方法论上颠覆性的创新。
「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方法论」起源于金额较小的信用卡消费信贷业务,大数信科团队则是将「数据驱动的风控技术」应用在户均贷款金额25万、纯信用、经营性用途的小微贷款上,依靠客观数据进行风险管理。
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市面上无担保贷款做得最好的平安信保、宜信等机构,他们的平均贷款额度大约在5万左右的水平。而过去进入几十万额度区间的一干银行,包括民生、广发等,无不折戟于此,大小银行谈之色变。
「中国不缺赚钱的银行,更需要一些推动金融机构在小微贷款技术上迭代升级的金融科技公司。」在这一初衷下,大数信科以「助贷」模式起步。
大数信科的理想模式是,以大数风控 Inside的概念,结合信贷工厂流水线作业的运营模式,系统性地为银行提供小微信贷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技术来解决风险、效率和成本的问题。
领袖的魅力是解决问题。哪一天你手下的人不找你解决问题了,那么你就不是他们的领导了。要么他们已经对你失去信心,要么他们认为你不关心他们。这都是领导失败。
冀望当银行对技术有了足够观察和信任后,便可引进技术并自担风险,大数信科逐步退出增信功能,最终成为单纯的技术提供方。
对于一家初创企业而言,大数信科的开局可谓是相当顺利。凭借技术与模式红利,创业不到三年时间,大数信科便跨越了20亿年收入的门槛,服务了超过25家银行,并接连完成了三轮融资。
更重要是,在这几年里,大数信科快速构筑起了一套覆盖产品、获客、风控、运营、科技、增信等功能的全面信贷能力,并形成了以数字风控为核心的技术「护城河」。
3 穿越「助贷」风暴
然而,就在大数信科步入发展快车道的第四年,金融科技行业的进程被一纸文件意外打断,「助贷」模式更被推至了风暴中心。
2017年12月1日,一份名为《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俗称141号文)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在这其中,助贷模式首次被点了名。
尽管141号文主要狙击的是一批打着普惠金融招牌,实则做着高利贷,甚至超利贷业务的平台。但这仍犹如一桶冰水浇在了金融机构头上,让对外合作、助贷业务都集体降了温。
快速奔跑了三年的大数信科不得不慢了下来,一度仅剩一家银行维持合作。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这句话曾经鼓励了无数企业家,从逆境中寻求新的机会。对于一家年轻的初创企业而言,遭遇「危机」几乎是一种常态,真正的挑战在于,能不能及时走出危机,甚至转危为机。
回头来看,尽管141文的出台让不少银行选择了暂时观望,但助贷也自此正式进入了主流视野,开始步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由于141号文对于增信业务资质的要求,包括大数信科在内的一批金融科技公司不得不调整业务流程。以大数信科为例,当时便以旗下的融资担保公司,或者外部的保险公司去接回中断的合作。
尽管耗时一年才让合作回到正轨,但这场危机却促使这家年轻的企业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
大数开始更多地从监管的视角去思考助贷的发展,并提前布局以满足合规要求。并且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机构才是公司的「核心客户」,从他们的需求出发,例如相对低利率的业务,去进行前瞻性的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
141号文被认为是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此后监管对于新金融业务的基调从鼓励创新转向强化监管。
数年间,监管当局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助贷、利率、消费者保护的合规要求,掀起了一轮新金融市场的激浊扬清。一大批合规性不足的企业被加速淘汰。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合作门槛大幅提升,又进一步淘汰了一批能力不足的企业。
复盘这次行业危机可以看到,真正帮助企业穿越监管周期的是,对风险的敬畏,对商业常识和业务逻辑的尊重。而这也是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寻「确定性」的不二法门。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实际上是用无差异曲线的形式来表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比如,大数信科始终没有进入高利率的现金贷。柳博认为,现金贷门槛低,这让市场上很多公司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它必不可长久,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很多人,同时长时间地挣很多钱,这不符合商业逻辑。
不确定性也考验着管理团队的战略预判能力。
大数信科早期不遗余力地布局下增信担保牌照,正是出于对业务合规要求和市场需求的预判。柳博理解银行的痛点,对小微的普惠需求和降低风控不良率的要求存在矛盾,因此具有核心风控能力的新一代担保公司必将具备行业价值。
尽管当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柳博认为,「助贷」将在数字信贷技术发展的进程中,长期阶段性地存在:
因为普惠金融需求与银行能力不足这一根本矛盾,银行普惠业务风险下沉和银行降低不良率的矛盾,以及中小银行缺乏数字技术需借助外力的需求依然存在。同时,银行也很难在中短期内改变客户、流量和数据匮乏的局面。
并且,一系列新规也给金融科技企业带来机遇和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如对互联网平台在杠杆率、合作集中度方面的要求,给更多机构释放出市场空间;对征信业务的管理、数据收集与应用的规范,也为数字信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4 逆境中的突围
2018往后的三年是大数信科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也是几乎所有金融科技公司最为迷茫和焦虑的一段时间。
除了助贷模式本身面临政策考验,对于大数信科这类独立金融科技企业而言,巨头的流量优势无疑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而在小微信贷领域,银行在政策引导下,又开启了一轮小微业务的大跃进,对非银系的小微金融市场也形成挤压。
作为一个经历了若干次小微金融发展周期的信贷专家,柳博认为当时小微市场的过热存在一定的「非市场化」因素,而当政策推动的因素减退,市场最终还是会回归常态,遵循商业的逻辑。
所以,在这个阶段,大数信科集中火力加大了产品创新和开发的力度。
比如,应用新型数据,特别是税、票、交易类、行业类数据,布局全线上的小微产品;进入第二顺位抵押贷市场;推进联合运营项目落地,开发银行消费信贷长尾客户市场等。
这一时期,大数信科沿着从线下到线上、从小微到消费、从信用到抵押、从传统助贷到联合运营、从次优客户到低利率银行优质客户的方向,逐步构建起多元的能力和解决方案。
在逆境中的创新探索,给大数信科带来了新一波红利。除了拓展更多合作机构、提升盈利能力外,也在下一波危机来临时有了更多筹码——通过不同的产品组合以满足机构多层次的业务需求。
所以,即便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并未减缓大数信科发展的步伐。疫情下,大数采取风控收紧、发展低风险产品组合的策略。至年末,税票贷、消费金融、二押等创新产品已成规模,与多家股份制银行开展联合运营取得突破。
到2021年,这些创新项目充分释放出创新红利,甚至让大数实现了成立以来最佳的业绩表现。
不过,创新从来不无代价。大数曾探索以「评估神」APP实现获客环节的科技赋能,也早在2018年尝试大额纯线上、经营性信用贷款项目,但均因当时的内外部局限黯然终止。
反复探索中,大数信科逐步形成更成熟更切实际的创新理念。不同于网络平台,大数缺乏大规模客户流量,而凭借其风控技术长项,可以大量撬动银行的长尾客户,将短板化为长板。目前,大数在获客端已形成运营银行长尾客户的成熟模式。
近两年,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一直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其中,信贷业务是数字化技术应用最为集中,也是成效最为显著的领域。
根据中金公司测算,2015年-2020年我国狭义的消费贷(剔除了房贷)的复合增长率为22%,到2020年末消费贷余额已达16万亿。其中,来自互联网平台作为入口促成的消费贷规模近4万亿。
而消费贷之所以在短短几年间能取得如此大的跨越,除了居民消费升级、金融服务渗透之外,数字化渠道及风控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尤其,一批互联网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的加入,也极大地推动了这个市场的发展。
相较之下,以小微企业为主要客户的经营性贷款,其数字化进程就要慢上许多。
从实践来看,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方面仍有一些短期内难以跨越的短板,一是缺少足够的「有效数据」与坏账样本的积累;二是数字风控团队有个从搭建到成熟的过程;三是小型的银行往往难以跨越规模经济的门槛。
所幸,银行业机构已经充分认识到数字信贷技术在服务普惠客群方面的有效性,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资料日益丰富,很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也不再是为了完成监管指标,而是从自身战略出发的主动行为。
在此背景下,借力数字信贷技术成为了商业银行破解小微难题,突围而出的关键。而数字信贷技术供需之间的鸿沟,给大数信科这类具备数字小微信贷核心技术的金融科技公司带来机会,这也是时代的机遇。
5 一直跑下去
作为「助贷」的进阶版,「联合运营」模式是近年来不少金融科技企业探索的重要方向,既让银行把控了核心的风控环节——符合监管要求,又让金融科技公司在帮助银行填补技术鸿沟的过程中,找到了新坐标。
具体模式为,基于银行的目标客群,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一起设计产品,以银行的产品品牌面向客户,并共同运营银行客户,整套信贷系统实行银行本地化部署,双方均深度参与风控,且各自承担相应风险,金融科技公司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辅助,而银行逐步掌握Know-how。
大数信科目前与4家股份制银行和多家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落地了这类合作。在柳博看来,相比咨询项目及过往的助贷模式(包括联合贷款、传统助贷),联合运营在满足银行发展数字信贷技术方面优势明显:
1、技术的有效性长期有保证。技术提供方对长期业务结果负责,就需要保证技术的持续有效,而不是咨询模式的保交付不保结果。
2、合作中银行真正落实风控主体责任。由于银行赚取风险收益,为终极风险负责,因此必然进行主动管理,也更有动力去提升自主风控能力。
3、建立银行自营产品品牌。针对银行的优质目标客群,通常利率较低,按照银行的标准服务客户,这对于消费者保护和声誉风险管理日益重要。
4、数据、技术共享,银行真正建立自主能力。由于营销系统、风控策略、运营体系等全套信贷体系部署在银行,银行可以掌握全面的客户信息,并逐步将技术接手过来。
但从操作层面来看,「联合运营」的门槛远高于传统「助贷」,仅就银行低利率产品风控一项,就对过往习惯于经营「下沉」客群的很多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不仅是风控,「联合运营」需要为银行补足从获客、产品、风控、运营、科技到增信,一整套完整的信贷业务能力。相较于聚焦单一产品,这需要金融科技企业有更全面的能力、更扎实的积累。
尤其近两年,受疫情反复的影响,金融机构不论是放贷还是收贷,难度陡升。同时,监管部门对于贷款的利率上限、合规程度、数据采用,以及金融机构的对外合作方式要求都日趋严格。
这不管是对金融机构自身的运营及风控能力,还是对为其提供解决方案的信贷科技公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来看,金融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趋势愈发明显,金融科技企业的价值已被验证。但有了包括互联网存款、河南村镇银行等事件之后,金融机构在筛选合作伙伴,包括后续的管理方面无疑将更为谨慎。
而且,与早期希望金融科技公司带来增量业务不同,现在更多的合作是聚焦于现有业务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包括对存量客户的深度经营。这样,金融机构会更倾向于选择合规意识强,经营更稳健,文化和价值观更趋同的企业。
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柳博看来,作为一家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企业,能够及时甚至提前预判机构的需求和监管的要求,是穿越「周期」的重要能力,「一直跑下去才是目标」。
从经营数据上看,成立八年的大数信科,其数字小微信贷技术应用在60余家银行的800亿小微和普惠信用贷款中,累计协助银行服务了约500万户小微企业。当前95%以上的融资需求可以在线上通过无接触授信完成,决策引擎日均调用万次,大金额纯信用的经营性贷款从申请到放款最快可在15分钟完成。
从资产质量来看,逾期60+指标稳定在2%左右,首逾率稳定在0.1%左右。如果算上核心团队创业之前的积累,团队在大额信用贷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已经历了十二年、多个信贷周期的考验,风险表现始终保持稳定。
尽管眼下,信贷市场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大数信科俨然已经具备与「不确定性」相处的能力。这背后是八年里,一次次应对危机,穿越市场、监管、产业周期考验的历练。
「永远保持敬畏,保持乐观。在复杂而充满变数的环境中,心态与能力同样重要」,谈及大数信科的八年历程,柳博如是总结到。这是一位「老银行」的经验,也是一位创业者的自觉。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号及作者
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
- 标签: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金融商业计划书下载(金融科技商业计划书)
一直跑下去才是目标。 ——馨金融 洪偌馨/文 过去十年,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历经了资本追逐、市场热捧下的喧嚣,也…
-
“天坛奖”入围影片《侍者》:沉默的观察者
《侍者》是希腊导演史蒂夫·克里克里斯的长片作,影片灵感来源于其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整体以低沉影调向我们缓缓诉说着这件关于…
- 人民日报观察者说:监管要到位
- 倒计时开启
- 商业计划书编写指南 第2版(编写商业计划书的基础是)
- 专利商业计划书范文(商业计划书产品和服务模块,关于专利)
- 慈善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