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牌”工厂“忍辱负重”外海进修研发成果已超三星
大家都知道,华为集团在2019年的时候受到了来自美国的针对性“管制”,被列入到出口“实体名单”之中,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遏制”华为的发展势头。在5G领域中,我国的华为集团可以说是“领航者”,我们率先突破了5G的技术瓶颈,这让身为超级科技大国的美国感到了一丝“危机感”,所以在短短的2年之内,对华为进行了连续4次“制裁打击”。
其实像是这种技术零件封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以前的我们不仅需要大量进口芯片,就连手机屏幕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完全做到的“自给自足”,在屏幕领域中,出现了一匹相当低调的“黑马”,这边是现在的京东方企业。
最初的京东方企业叫做774厂,也就是北京的电子管厂,当时是我国重要的军工战备企业之一,于1952年正式成立,可以说是最早的电子器件工厂,也是我国最初期的半导体企业,在当时甚至一度被称为是“亚洲第一电子管厂”,像是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也是使用的这个企业所生产出来的集成电路,这么看来当时的774厂所生产出来的电子零件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但是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电子管开始逐渐落寞,集成电路成为了新时代主流产品,但是对于我国当时的思想,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能买到的坚决不研究制造,像是彩电等产品直接从国外全套引进,国内的企业直接被“忽视”了,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这也就是为何我国的许多自营品牌一直在技术上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原因。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导致一些具有很大“潜力”的国企以及老牌工业大咖逐渐落寞。
像是在液晶屏幕领域当中,首先研制成功的正是774工厂,在1981年的时候就已经瓶颈,成功研制出液晶面板,然后又向彩电核心技术领域进发,但是当时国家重心在于引进而非研发,所以774厂的努力完全没有可用之处,曾经大家都十分看好的厂子成为了亏损最高的公司,一年下来亏损高达数千万元。
在1992年的时候,774厂发觉这样下去只会越来越差,所以开始选择新一代年轻人来接手工厂领导的位置,而王东升便是其中的候选人之一,但是当时的王东升对于774厂的前景感到堪忧,甚至有些想要退出的意思。所以当时王东升表示自己可以留下,但是有5个要求,首先便是将股份制改革,然后取消国企中老套的等级制规定,应该将那些没有的会议直接取消掉,多安排人才资源外出学习,最后便是放权问题。
可以说王东升所提出的股份制改革让774厂彻底“起死回生”,当时的774的负债率为98%,没有哪个银行愿意接手774厂的申请,所以王东升选择与银行进行沟通协商,把所有的债务改为股份,也就是说银行要去寻找新的投资者。在1993年,王东升与2600多名员工凑到了650万元用于股份制度改革,这样才让北京东方电子集团正式成立。
在完成债转股后,王东升可以说是带领整个集团找到了银行这座“大靠山”,随即他就选择安排人才前去日本学习进修,但是日本人对于中国人的态度保持一贯的“傲慢”,这让王东升表示非常的气氛,不过在1993年还是成功实现了“转亏为盈”,并且在1997年以京东方的身份宣布B股成功上市。
京东方的发展史可以说是非常的“励志”,从最初逐渐落寞,无人支持转为开始远赴他国“忍辱”进修,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技术道路,走出了一条与其他人不一样的风格。王东升本人表示,京东方之所以可以从那些老牌工厂中走出并且坚持下去,主要是众多人共同的理念与目标,他们不断坚持创新,老一代人培育下一代,下一代支撑更多人坚持下去,这才有了现在京东方庞大的市场规模。
京东方花费了14年的时间做到了新材料的研发,成功的突破了“垄断”的局面。整个研发过程中消耗了高达4000多亿的资金,虽然这么看上去是一笔庞大的消耗,但是却让我国在材料进口上省下了高达上万亿的费用,京东方成功把曾经一块需要花费上万元的电视屏幕,变为了现在人人都可以消费的起的2000元,可以说京东方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存在。
所以说,不管什么企业,想要突破困境的话,必须要改变一贯的作风,因为本身你的运作风格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如果再不作出更改变通的话,那么迎来的只会是被世界以及市场所淘汰,而选择“破釜沉舟”拼一把的,或将会有希望像京东方企业一样“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 标签:尔东商业观察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中国的“老牌”工厂“忍辱负重”外海进修研发成果已超三星
大家都知道,华为集团在2019年的时候受到了来自美国的针对性“管制”,被列入到出口“实体名单”之中,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遏制”华…
-
纽约时报 卫报经济学人三份报纸的一个共同点
如果你想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请读《纽约时报》;如果你想知道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请读《卫报》;如果你想知道世界将要发生什么,请读…
- 【每周经济观察】以项目之进促发展之稳
- 《经济观察报》已改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 《经济观察报》改由这家报业集团主办
- 商业观察节目《激流时代》定档 腾讯视频纪录片为生活提供解释参考
- 商业观察 中国芯片的短板与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