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观察报》天津港集团致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港集团)是国家重要战略核心资源,是天津港的经营主体。2019年1月17日,习总视察天津港时,作出“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示,为天津港高质量发展把舵定向。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总点赞“天津港蓬勃兴盛”,对天津港发展寄予厚望。近年来,天津港集团始终牢记习总殷切嘱托,牢牢把握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利契机,提出“一二三四”强港兴企新战略,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推进世界一流港口营运集团建设,用志在万里的改革赢得企业鹏程万里的升级发展。三年行动以来,天津港集团效益持续稳健增长,集装箱业务年均增长率位居世界十大港口首位,集装箱在泊船时效率多次打破世界纪录,探索了一条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智慧”“绿色”是港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世界港口航运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更是天津港集团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条道路并非一片坦途,发展模式粗放、发展动力不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现实问题,是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必须跨越的“雄关漫道”。站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天津港集团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实施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辟了港口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新模式,形成智慧绿色港口的“天津样本”。
(一)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变“技术跟跑”为“技术领跑”。围绕智慧升级、绿色转型,天津港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十四五”规划,出台《天津港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配套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清单,开展天津港集团“创新年”工作,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推进集团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目前,天津港集团拥有发明专利92项、实用新型专利768项,起草国家标准10项。聚焦管理转型推进数字化变革。面对装卸、物流、多经三大主要业态发展不均衡、协同不足、管理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优等问题短板,以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为抓手,从业务、流程、技术、数据等方面谋划数字化变革场景,打造港口智能管控平台,推进对各领域、各板块指标实时预警、追踪与纠偏,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数字赋能。天津港集团股权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系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三个标杆”创建工作的“标杆项目”。聚焦模式转型推进智能化变革,直面制约集装箱业务发展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垂直堆场工艺布局难、建设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等痛点问题,以“智慧零碳”引领码头建设新理念,突破西方国家既有建设方案,整合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打造智慧港口科技创新基地,加大技术集成和装备智能化改造力度,集装箱码头平均作业效率提升20%以上,平均单箱能耗和综合运营成本分别下降20%和10%,在“堆场水平布置边装卸+单小车地面集中解锁”“智能水平运输系统”等多个领域实现“全球首创”,引领全球港口智能升级新模式。聚焦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化变革,以落实国家“双碳”部署为目标,实施零碳码头、零碳港区、零碳港口建设“三步走”战略,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着力推进能源技术重点科研项目和“卡脖子”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手段解决企业能源、运输“绿色化”问题,做到减排不减企业生产力、降耗不降发展加速度。建设“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项目,码头生产用电和绿电供应使用实现“两个100%”,项目运行一年来减排二氧化碳超过一万吨。
(二)强化创新能力提升,变“单打独斗”为“协同联动”。天津港集团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创新主体协同,形成整体合力,实现从“关起门来”的科技创新“内循环”,到自主创新与借智借力相结合形成创新新生态,抢占港口产业科技创新“制高点”。目前,天津港集团拥有8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个国家和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1个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科技资金投入效率。以持续提升企业创新驱动力为目标,围绕基础设施高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码头生产自动化、服务平台智能化等方面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建成全国沿海港口首家“业财资税”一体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高资金统筹和归集使用效率,全面提升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能力和水平。近5年,天津港集团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7亿元;2021年研发投入资金同比增长5.1%,科技创新经济效益同比增长24.6%。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实做强企业技术中心。把集团本部技术中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创新主体,紧紧围绕科技组织范式变革,制订实施《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着力建设“决策层+执行层”双层组织架构的集团技术中心,同时下设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以及若干重点项目研发组,着力解决科技资源分散、职能交叉重叠和技术重复开发等问题。充分发挥技术中心在构建企业创新生态圈中的主导作用,对外加强技术交流,主动对接服务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取长补短强化创新集成;对内强化政策供给,积极培育各类创新主体、营造企业良好创新环境。坚持众人拾柴火焰高,强化“产学研用”创新协同。把加强协同创新作为打造港口创新链的重要环节,以重大项目为牵引“筑巢引凤”,搭建常态化创新平台,在全国港口企业中率先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华为公路水运口岸智慧化军团、多家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行业头部企业联合成立“智慧港口全球创新实验室”,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绿色通道”,初步建立起需求引领、任务绑定、资源互补、技术协同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机制。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系统和太平洋RTG自动化改造关键技术等重大技术攻关难题中,实施“机制”,通过搭建竞赛平台,引入多家攻关团队,以业绩论英雄,以结果论能力,降低创新试错成本,提升攻克难题的速度和效率。
(三)加大创新政策供给,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天津港集团着力健全鼓励创新的制度体系,制定修订了科技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及创新激励办法、创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强化创新激励引导,激发全员创新活力,促进集团上下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形成鼓励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加大事业发展的价值激励。营造事业为上的创新激励导向,设立创新成果奖、“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奖、技术发明奖,对获得“创新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且排名第一位的员工优先推荐评选集团公司级先进生产者等各类荣誉称号,并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对获得“创新成果奖”“‘五小’创新奖”一等奖且排名第一位的员工,在评选首席专家、首席工匠等技能荣誉称号时优先推荐。2022年评出创新成果奖240项、“五小”创新奖290项、技术发明奖8项、标准创立奖6项,将员工创新业绩记入个人档案,与职称晋级评聘和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强化结果导向的物质激励。搭建短期与长期浮动激励相结合、现金与股权激励相结合的内外部激励体系,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回报科技人才,让人才体会到研发与创新的成就感。2022年,投入近400万元奖励资金,从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公司级三个层次,加大对创新成果和创新活动的一次性物质奖励和补充奖励,奖励对象覆盖到创新个体和创新团队。加强科技人才中长期激励,对集团所属科技型企业实施岗位分红激励,累计激励134人。完善创新容错的保障激励。出台《天津港集团公司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容错免责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了10种容错免责的情形和相应操作程序,按照“三个区分开来”、遵循科技研发一般规律客观判断是非,区分科技研发失败与一般性工作失误,以较长周期综合评价功过,原则上对于科技创新岗位人员的薪酬管理以“做加法”为主,营造宽松包容、鼓励创新、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创新氛围。
服务国家战略是天津港的重要职责使命,也是建设蓬勃兴盛天津港的时代要求,更是天津港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面对全球供应链不稳、港口功能不强、布局结构不优等难题,天津港集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立足港口服务本质,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着力推动布局优化和功能调整,切实增强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构建后疫情时代强韧性、高协同、可持续的港口物流供应链体系,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一)“三维布局”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功能。深化资本业务合作,打造京津冀“海上门户”。立足天津港作为京津冀“海上门户”和雄安新区最近出海口的区位优势,天津港集团坚定自觉扛起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责任,坚决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持续深化津冀港口合作,推动资本、业务等多种合作模式,与河北港口集团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资组建津冀集装箱码头、津唐集装箱码头2家码头运营合作实体,进一步推动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优化环渤海港航资源配置,携手环渤海13家港口企业共同发布服务倡议,推出环渤海“天天班”“两点一航”服务新模式,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7.5%,实现津冀港口从竞争向竞合发展转变;在北京朝阳、平谷,河北石家庄、张家口、保定等地布局10家无水港,组建雄安新区服务中心,畅通绿色物流通道,打造京津冀最佳海上门户,增强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竞争力。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拓展“一带一路”服务网络。天津港集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持续优化全球航线布局,“一带一路”航线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力保证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发挥天津港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东部起点、新亚欧桥重要节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区位优势,打通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3条陆桥运输通道,健全国际班列合作机制,深化中蒙俄经济走廊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创“东北亚—天津港—桥—中亚、西亚和欧洲”双向多式联运模式,跨境陆桥运输规模稳居沿海港口首位。构建港口生态圈,主动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港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支撑和先行作用,积极服务国内统一大市场,发起组建中国内贸集装箱港航服务联盟,推出“海上高速-FAST”品牌,打造“定点定班”“准到准离”的精品航线。加强与浙江海港、厦门港务、北部湾港等全面战略合作,开通天津至南沙、厦门、钦州等“两港一航”精品航线,促进大宗商品快速流通和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转。整合内陆腹地市场开发资源,在内陆腹地布局“三线余家,把港口服务搬到内陆“家门口”。建立港口、海关、铁路等多方联动机制,打通40余条海铁联运通道,创新“一单到底”全程物流模式,打通“津海晋门”、长春“北粮南调”等多条绿色快速大通道,海铁联运量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6.7%。
(二)“四链提升”促进发挥“链长”功能。围绕“强链”做优装卸业务。针对客户服务痛点,天津港集团变“坐商”为“行商”,志在万里“走出去”,优化提升服务资源,深入开展以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倾听千言万语、服务千家万户为主题的“四千行动”,近三年累计走访客户7000余家次,“四千品牌”成为全国港口行业唯一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品牌建设的典型案例。针对港口市场主体多、收费不公开不透明等难点,对标新加坡等世界一流口岸,以刀刃向内的自我精神,主动推广“上限封顶、总额控制和明码标价、公开透明”的“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构建“一单到底、全程无忧”的全流程服务。针对后疫情时代港口拥堵堵点,深化与海事、海关、边检、铁路等口岸部门常态化合作,优化改革通关流程和物流流程,着力打造“五保五即”服务,船舶准班率名列全球前茅,重点外贸集装箱船舶直靠率100%,三年来先后70余次刷新各货类作业效率纪录,“津港效率、全球领先”品牌得到客户高度认可。围绕“延链”做大物流业务。依托港口核心节点优势,构建综合物流、仓储物流、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汽车物流、供应链服务等15大类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做大基于津津网的港口数据业务,努力打造基于天津港口,服务天津市、京津冀以及“三北”地区腹地的物流生态网络,为港口生态圈提供业务办理、电子订舱、支付结算、保险等个性化服务。围绕“辅链”重塑多元业务。搭建系统经营管控体系,强化分类统筹、“一企一策”管控,将50家企业整合为区域经营、地产开发、工程建设、运营保障、综合服务等8个单元,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优胜劣汰、有进有退,推进多元业务协同增效。围绕“补链”培育新兴业务。围绕港口主业,找准港口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契合点,积极谋划发展港口经济,投资拓展新能源、新科技、新经济等新产业,新组建2家风电新能源公司,打造新的增长点和明星企业。
(三)“四箭齐发”放大主业功能。抓整合“重构资源”。针对单体码头规模小、资源配置不协同等问题,分板块整合同质内部资源,先后实施北疆杂货码头、北疆堤3家集装箱码头、南疆3家矿石码头股权整合,提升运营效率,减少同质竞争,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相结合,整合天津市“一港六区”资源,以“先管理整合、再资产整合”为主线,实现产业及港口空间布局、调度指挥、公共服务、商务管理、组织人事“五统一”,推动全市港口资源统筹高效利用。清不良“腾笼换鸟”。下决心做好“退”的文章,坚持“一把手”负责制,通过清算注销、股权转让、吸收合并、减资退出等多种方式,实现多元化板块低效无效企业的股权退出;深化“四个分类”改革,形成做优做强、谋划发展、救死扶伤、关停并转共137家“一企一策”改革方案,出清出让企业25家,减亏超3000万元。剥职能“轻装上阵”。针对企业负担大、包袱重等老国企通病,着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按照“成熟一家、移交一家、接收一家”思路,推动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完成公安、消防、医院等剥离,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政企“同船划桨”推进非经营性资产移交,成立工作专班,做好顶层谋划,建立定期例会工作制度,按照“应交尽交、先交后议、分步实施”原则,完成全部非经营性资产移交协议签署,涉及移交资产1343项,资产价值约347.5亿元,促进更加聚焦港口主业发展;创新“资产+金融”新模式,以相关非经营性资产为标的,创新引入REITs和TOT模式,推动以资本市场盘活公共资产的新实践。调管控“契合适配”。推行扁平化管理和卓越绩效管理,按照“精总部、强产业”原则,构建“集团总部—产业平台—生产单位”管控架构,做实板块运营平台,推动集团公司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进行转变。加强“大部制管理、板块化经营、规范化运行”。集团总部部室由原有的21个压缩为10个,加大授权放权,总部审批备案事项压降20%。创新推出“牵头统管制、首问负责制、限时通过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切实转变总部作风,打造“服务型”总部。
破解国有企业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是坚持“两个一以贯之”重要要求、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一道“必答题”,是国企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天津港集团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生产力”的价值理念,通过创新实施“融入式”党建工程,更好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实现从“两张皮”向“一盘棋”转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智慧绿色港口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融入企业重大决策把关定向。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互促。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集团公司及所属100余家独立法人企业全部完成党建工作要求并写入公司章程,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实行和董事长“一肩挑”。全面实现“党建入章程、程序进制度、责任到岗位”。健全公司治理制度体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要求,完善以集团章程为“1”,集团公司党委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经理层议事规则为“3”的基本制度,编制《法人治理主体“1+3”权责表》,梳理人事权、财权、事权三类共154条事项,形成系统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推动集团形成“上下贯通、纵深推进”的治理体系新局面,持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坚持党委前置研究讨论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规范党组织对“三重一大”决策和重点改革事项的前置研究,明确“三重一大”前置事项清单,在流程设计、运作机制等方面全面规范,在制度机制上将党的意志体现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行为中,在执行层面把党的领导融入到公司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确保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确保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体系中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二)融入改革创新实施凝心聚力。加强思想引领。坚持把思想工作作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和企业重大改革发展方案的宣讲,引导干部职工拥护、支持、参与改革发展,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志气、骨气、底气。广大党员全面进入“六员网格”,充分发挥指战员、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监督员、示范员“六员”作用,在科技创新、改革攻坚中“精准滴灌”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建强融合机制。在改革创新主战场积极搭建“红色载体”,挖掘“红色典型”,培养好“红色细胞”,建好“红色阵地”,用好“红色网络”,争创“红色品牌”,持续推进“党建+”“一企业一品牌”“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鼓励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争当“创新创业标兵”“改革创效尖兵”,在集团的改革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等工作中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改革创新发展一线高高飘扬。激发人才改革创新活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创新选人用人模式,把组织配置的“严”和市场选择的“活”有机结合,让优秀人才“出得来”“用得活”“长得快”“留得住”。对中层员实行职业经理人、目标化选聘、聘任制、委任制四种模式改革,建立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深入实施人才强港战略,启动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构建基础人才、青年储备人才、优秀年轻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四级培养模式,遴选储备各级人才1500余名。
(三)融入关键风险领域强化监督。深化监督防风险。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总视察天津港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等加强监督检查,将监督融入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全过程,聚焦改革创新重点内容持续发力,制定监督任务清单,逐一研究细化监督任务目标和具体监督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定位精准、靶向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深化嵌入监督防风险。建立集团党委与驻集团公司纪检监察组的沟通会商机制,发挥“派驻+”大监督体系优势,健全完善基层监督、生产经营管理部门业务监督、内控财务部门专业监督、党委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内设纪检组织专责监督、党委全面监督、外部监督、派驻监督“八道防线”,实施“全覆盖”“全过程”“全时域”嵌入式监督,在“两个责任”监督协同、同向发力上下功夫,推动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压实责任防风险。围绕“明责、考责、问责”,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机制,从党委、党支部、党员三个维度,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和岗位业绩责任,创新实施“三评一体”新模式。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党组织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以及经营业绩考核相统一,实现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占比30%,推动党建责任制与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
- 标签:企业观察报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企业观察报》天津港集团致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港集团)是国家重要战略核心资源,是天津港的经营主体…
-
工业园区地产招商的几大关键步骤
近期有关工业用地价格上涨的消息不绝于耳,就在前两天,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徐德明在2014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上透露,今年将强化土地…
- 倒戈拼多多 圆通难自救
- 企业观察报介绍
- 财经资讯丨香港已经做好中概股回流准备
- 瑞士《观察报》表示银行业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全球金融危机前的近8%缩减到
- 企业观察报创刊 定位“即时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