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提供持续、深度的洞察力
在这个被引用无数次的比喻背后,也暗含着一个先决条件——媒体人的专业性。如果不具备相关报道领域的专业能力,记者即便在船头上站得再高,看得再远,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发出准确的警报。
第一财经已经是连续三年推出以产经记者为主的专栏合集,在此前两次为《商业·洞察》所写的序中,我都反复强调专业对于财经报道的重要性,而今年初这场横扫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乎事关每个家庭安危,则更让媒体和受众们感受到提高报道专业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一个社会风平浪静的时候,媒体提供各行业的新闻,受众对所谓的专业性并没有太大的感受,比如说很多时政新闻、金融市场新闻、消费市场新闻,甚至农业新闻,而且媒体在发布新闻时也尽可能深入浅出,让受众看得懂,所以不会有人觉得这些新闻很专业、很高深,更不要说那些比较通俗易懂的体育新闻、娱乐新闻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这并没有错,但是当某些领域突发重大事件时,会陡增对报道专业性的要求,记者“博而不专”一时成为短板。比如科技领域,像大家极度关注的芯片产业,中国媒体做了连篇累牍的报道,真正能写明白并让读者看懂的文章并不多;在医疗健康领域也非常典型,比如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就有非常多看似简单但经常被混淆的概念,像病毒、蛋白和细菌的区别,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的区别,疫苗研发的不同技术路线,临床和研究的不同,治疗和预防的不同,等等。
在这个新闻大爆炸的时期,读者对媒体专业性的要求凸显,媒体必须拥有一批专家型记者,否则只能做些外围性的报道,无法突破到核心事实。
像这次疫情期间,涉及病毒、药物、疫苗的研究论文是一个重要报道方向,中外医学界发表了无数相关研究论文,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媒体不求甚解地把论文的内容直接照搬到新闻稿里面,记者成了论文的搬运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非专业读者根本无法看懂这些新闻。
还有一些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为了商业目的发布一些不实新闻,我们也看到不少媒体不加辨别地发布报道,更不要说能够提出质疑;还有些记者在新闻发布会时向临床专家提问疾控问题,向病毒学家提问临床问题,这些都是不专业的体现。
如果一家媒体没有一批专业记者,没有一批不同领域的专家型记者,就不能准确地探寻,传播。公众甚至是政策制定者一旦不能准确了解,就可能会导致各种灾难性的后果。
这次疫情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专家型记者有多么重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时代,信息已经呈现爆炸的态势,但是显然也极度困扰受众,难辨真伪,这个时候更是凸显专业媒体、专家型记者的价值。
这也是在这次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中,一批长期从事深度报道的专业媒体,特别是极其讲求专业性的财经媒体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财经医疗健康条线记者马晓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一针见血地说道:“在整个疫情报道中,科学态度很重要,科学性的把握需要专业基础。在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多数媒体缺乏专业基础。医学讲的是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尤其是在医疗卫生领域,它首先是一门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就有基本的事实和客观规律,同时也有不断的探寻、实践和进步,记者需要谨慎对待自己笔下的文字,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不求证和罔顾事实。”
对媒体更大的挑战在于,2020年很有可能是21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导火索,原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全球经济秩序近于崩塌,一个新闻大爆炸的时代也已来临。突发事件、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全球危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卫生危机叠加。像国际摩擦、医疗健康危机、贸易争端、以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代表的经济政策争论、以5G芯片为代表的全球高科技产业链重构、以中概股为代表的全球金融市场脱钩风险,都对媒体的专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只是相关领域的专业能力,还包括在宏观层面,媒体核心团队对全局政经、产业、金融领域大变局的透彻理解和预判能力。
当然,媒体在推进专业能力建设的道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认知无法绕开,就是“新闻专业主义”,尤其是在重大公共事件发生之时,媒体报道更应该服务于公众利益,更应该是独立的观察者和事实的报道者,而报道的标准是真实、客观、科学、理性。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我们也看到了一批媒体的积极实践。这次前所未遇的巨大疫情涉及、科研、社会治理、无数家庭安危,必然导致极其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因此,客观、公正、真实、全面的报道原则尤显重要。
2020年已近过半,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还没有找到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全球依然深陷危机之中,所以,媒体作为瞭望者的角色,此时此刻更显得无比珍贵。危机时刻,更需要专业的记者、专业的报道,也会因此催生一个专家型记者的时代。媒体同行们,请一起努力!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第一财经更加注重发挥主流财经媒体专业优势,更坚定为受众提供持续、深度的洞察力和前瞻性。
精选2019年名记者专栏中的123篇专栏文章以及8篇世界500强商业领袖访谈和3篇调查报道。
收入19位第一财经资深记者的专栏文章,这些作者是陈姗姗、乐琰、李溯婉、杨海艳、唐柳杨、刘展超、李秀中、张歆晨、刘晓颖、栾立、马晓华、郭晋晖、彭海斌、刘佳、王珍、李娜、王海、邱智丽、钱童心;商业领袖访谈对象包括阿里巴巴的张勇、美敦力的伊什拉克、达美航空的埃德·巴斯蒂安、沃尔玛的董明伦、英特尔的司睿博等世界500强企业领袖。
第一财经已经是连续三年推出以产经记者为主的专栏合集,在此前两次为《商业·洞察》所写的序中,我都反复强调专业对于财经报道的重要性,而今年初这场横扫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乎事关每个家庭安危,则更让媒体和受众们感受到提高报道专业性的紧迫和必要。
希望在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一个特殊时代,这本资深记者专栏合集能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把握商业世界的发展脉络。从《商业·洞察2017》《商业·洞察2018》到《商业·洞察2019》,一路走来我们初心始终未变,希望这套书对于商界人士分析商业事件逻辑和把握未来趋势,对于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研究行业和公司规律,对于商学院师生开展学术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类历史上基础学科的发展不断推动医学的进步,伦琴射线的发现离不开物理学,诞生了影像医学;药物的研发基础是化学。技术创新是促进人类福祉的根本手段,本书对前沿科技的关注启发了未来商业与科学更多的结合点。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全球性挑战,要如何制定、执行和持续刷新企业发展战略以跟上时代的洪流,是摆在每一个企业家面前的问题。《商业·洞察》所提供的成功案例、实践与思考,正可以为我们拨开迷雾,照亮前路。
5G以及新基建正在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也带给各行业重新思考的机会。在纷繁多变的商业世界里,《商业·洞察》一书打破固有思维,解读热点商业事件,凸显了专业媒体的价值。
记者是时代的瞭望者,在这个信息纷扰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精准把握每一个事件背后的真实与逻辑,就更需要商业洞察。
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和分享价值。洞察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背后的要素及联接关系。《商业·洞察》提供的最新案例与深入思考,启迪我们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砥砺前行,创造价值。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时代。带动企业发展,既要有前瞻洞察,又要有最佳管理实践。《商业·洞察》为我们提供了真知灼见。
及时、准确报道疫情信息,需要记者学习和熟悉医学及相关领域知识,具有专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以事实为准绳,以专业为视角,以人文为基础,做出真正的判断和报道,第一财经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媒体不仅仅起到信息传递作用,而传递的信息正确与否,对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第一财经以专业、准确、科学的信息,帮助公众正确理解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引导社会做好防护及应对,发挥了媒体的重要作用。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对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我们,能从第一财经这一篇篇的商业故事中,窥见管理决断体现的幽微人性,体味新人旧客更迭折射的行业豹变,不失为一件幸事。
- 标签:我是文案商业洞察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商业洞察: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提供持续、深度的洞察力
在这个被引用无数次的比喻背后,也暗含着一个先决条件——媒体人的专业性
-
阿里再探索拍卖:联手匡时国际 争议“国宝”千万起拍
2018年5月10日下午,一件唐画(传)王维的《著色山水图》在匡时国际举行的拍卖新闻发布会上展出…
- 商业洞察(六):疫情之下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商业进程漫长且充满挑战!
- 深圳市时代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揭牌
- 商业周刊光谷大悦城效果图出炉、西安群光广场闭店、瑞幸咖啡在华门店数首超星巴克
- 再摘殊荣 合景泰富、合景悠活获“综合发展TOP10”及“商业地产运营TOP10”
- 云知声副总裁受邀出席“2022商业案例创新论坛 “引爆全场他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