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知网涉嫌垄断被查” 事件舆情分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知网涉嫌垄断被查” 事件舆情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因为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00多篇论文,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引发广泛关注。但令人唏嘘的是,当赵教授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后,知网下架了他的所有论文。

  今年4月,一则“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社交媒体流传。疑似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于4月8日发布通知称,“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4月18日,据长江日报报道,九旬维权教授赵德馨今日再发声:“知网发布说明向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

  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知网随后回应,将以此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微博话题#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阅读量高达8.2亿,讨论量13.2万。

  5月15日,赵德馨教授接受了封面新闻专访,他年近九旬,退休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100多起案件胜诉后,曾被知网下架全部作品,他也接到某期刊负责人“”电话,期刊劝说他放弃维权,否则不敢再刊登他的作品。赵德馨介绍,知网一家独大的格局,几乎控制着期刊、高校和青年学者文章的发表、引用,让很多人只能私下支持他而不敢公开发声,他已退休多年,不怕这些阻力。

  5月17日下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指导的专家研讨会上,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知网案解析与全面治理之道”的主题进行了研讨。学者认为应依法将知网从上市公司业务中有序剥离,还有学者认为需要大力支持知网的竞争对手发展起来。

  5月13日,“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事件发生以后,网上舆情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并在5月13日当天达到顶峰;5月13日之后,舆情逐步下滑;5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指导的“知网案解析与全面治理之道”专家研讨会召开,舆情声量小幅攀升;5月18日,舆情处于低位。

  从媒体占比来看,在“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事件当中,微博是发酵的主阵地,舆情传播量达31662条,占比75.32%;论坛2999条,占比7.13%;网络2742条,占比6.52%;微信2225条,占比5.29%;其他如客户端、视频、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也有少量报道。

  各大媒体希望能够改变知网的盈利模式,让其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公共利益,回归公益的属性。同时,呼吁建设公平的市场环境,避免一家独大,保持良性竞争。

  越是头部平台,越要依法规范经营,积极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知网在中文学术文献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市场不断开拓,成为我国最具市场影响力的学术文献数字化服务平台。但是店大莫欺客,利用自身地位施行“霸道”操作,在法律边缘试探,甚至逾越底线,最终只会失去信任、失去市场。知网被查,再次给所有平台都敲响了一记警钟,建构更合理的运营模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健。此次知网及时回应“全面自查、彻底整改”,态度值得肯定。改到位、改彻底,方不负自身平台地位,不负广大读者和作者的信赖。

  知网是否滥用支配地位,需要反垄断等相关机构最终判定,但笔者认为,取之于斯,就当用之于斯,知网垄断了大量的知识资源,理应履行更多社会责任,为了社会进步而努力,而不是单纯把手中的知识资源当作无底线牟利的工具。学术论文及相关研究成果本就是公共知识资源,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知识付费本身没有问题,但缺乏版权意识、恶意擅自录用,并纯粹以此商业模式进行运作,溢价欺人最终达到获利目的,则是完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而解决“知网们”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之外,构建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允许公平竞争也是必要的。良好的竞争秩序既有利于公共知识、学术内容的传播,也不至于让消费者感觉“太贵”。

  知网的“学术生意”频频引发众怒,其是否存在垄断行为,应当由专业机构或司法机关判定。但必须指出的是,知识不容“霸凌”。知网被立案调查,是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平台经济依法实施监管的重要举措,这对维护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知识生产和流动、推动创新发展、保护知识产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明确的是,如此立案调查不是为了击垮谁,而是要通过建立规范秩序,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让学术数据库回归公共性,进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希望知网真能以此次立案调查为契机,全力配合、深刻自省、彻底整改,回归服务知识的初心,用依法合规经营,承担起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责任,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更优质服务。

  一个中文的数据信息库对于国家、对于学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对其批评的同时,更需要反思这个局面背后出现的根本问题。首先,结合知网现在的经营模式来看,知网通过较低的稿费一次性买断文章,后续又通过并不低廉的价格向群众付费下载,数以万计的利润跟作者再也没有关系了。知网只是作为知识的搬运工,却获取了最大的利益,这根本就不符合公平的认知,更是激化了作者和平台之间的矛盾。这种运营模式的背后,就凸显了知网过于商业化的逐利思想,也是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其次,结合作者维权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多数作者并不是学术泰斗或者知名教授,被知网收录的作品篇幅是有限的,维权涉及到时间和举证成本,往往因为得不偿失而放弃维权。另一方面,知网作为我国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很多老师和学生依赖知网提升自己的自身能力,对于维权也有很多的顾虑,这种现状,也给知网的无序发展预留了很厚重的空间和土壤。作为一家企业,有赢利需求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知网作为“知识搬运工”,能否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兼顾公共利益?能否通过优化文献服务获得利润?这需要知网统筹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利润至上而放弃追求公益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赵瑞峰:“消息我刚看到,百感交集!知网应该说是目前国内做得最好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但作为一个国资主导的企业,同方应该在知识服务方面提供一些公益性、普惠公众的服务,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长江日报关于老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侵权的报道,让赵瑞峰进一步思考:“能否在全社会高度渴求知识的今天探讨打破知识围墙,让公众像平价享受水、气、电服务一样享受知识服务。”他希望知网能够主动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切实起到“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作用。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5月13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知网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垄断问题进行立案调查,是众望所归。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中国文著协和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及有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就知网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进行过多次研讨。张洪波说,知网涉嫌垄断知识资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在销售他数据库的时候,掌握完全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影响了知识资源的合法有序传播。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方兴东5月13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方兴东说,本次立案调查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重视旷日持久的知网问题,是历史性的突破。反垄断调查历来是监管的“核选项”,所以,立案本身就超出了案件之外的诸多寓意。可以期待这次调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至少可以极大缓解高校面临的坐地起价的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提出,讨论知网不能仅仅停留在它涉嫌垄断的问题上,也应该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特别是版权保护的角度,把知网存在的问题系统梳理一下。为什么在知网的服务模式下,大家的知识产权受到严重侵害,却不能及时、有力地解决,原因何在?知网服务模式带来的问题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如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要从社会根源、历史根源、法律根源等几个方面认真梳理,找到知网最本质的问题所在,彻底革新。

  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公布后,网上欢呼声一片,大部分网友表示“天下苦知网久矣”,此次知网被查,真是“大快人心”;有网友借翟天临当年知网事件调侃和吐槽,认为“错怪翟天临了”;同时,还有学生关心退钱的问题。

  sham晖:知网算是把大学生拿捏的死死的,从搜文献到查重,到发表期刊,层层剥削。要不是只有知网,谁用这玩意

  知网被垄断立案调查后,“老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胜诉遭期刊威胁”的消息又被爆出,再次引起关注,微博话题#老教授起诉知网胜诉遭期刊威胁#阅读1.7亿,讨论量1.2万。网友直言知网“吃相难看”、“太嚣张”了,甚至有网友将此行为上升为“黑社会”犯罪,此外,赵教授的“不畏强权”也被网友普遍点赞。

  “天下苦知网久矣”,这句网络流行语用在当下的“知网事件”当中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2021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因为起诉“中国知网”并成功获赔70多万元的事件受到广泛关注,这也鼓舞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学生、社会人士开始向知网索赔,知网面临越来越大的维权压力。但就在这种背景之下,知网依然强硬,将赵教授的所有论文下架,引来唏嘘声一片。

  进入2022年,“中科院因千万续订费不堪重负而停用知网”的消息刷屏,再次将知网推到的风口浪尖;与此同时,赵德馨教授再次发声,表示知网“道歉后从没跟我商量过论文上架的事情”,双重叠加,导致网上声讨知网的态势进一步升级。

  在强大的压力下,5月12日,知网登门向赵德馨教授道歉,表示将重新上架他的作品。5月13日,#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消息爆出并登上微博热搜,宣告了旷日持久的声讨知网事件迎来了终极审判,一片欢呼。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单位已经就“知网案解析与全面治理之道”开展研讨会,在会上,学者就知网的转型和治理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较为鲜明的观点表示要将“知网从上市公司业务中剥离”、“支持知网竞争对手的发展”等,这让看到了知网回归公益和初心的希望。

  但是,就像有些学者所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知网问题的解决,要从社会根源、法律根源、历史根源等各个方面找出病因,这样才能彻底革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商业故事被知网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