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王永)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王永)

 

王永

毕业于衡阳师院美术系,北京大学 EMBA,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湖畔大学首期学员

现任品牌联盟(北京)咨询股份公司董事长,品牌联盟商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特约撰稿人

顺风车(拼车)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和发起人,微微拼车创始人CEO,兼任北京车友协会会长

为中国品牌而生

王永最近正在成都筹办第12届「中国品牌节」,这一届品牌节以「定力与奋进」为主题,似乎也是王永对中国品牌的内心写照。

「中国品牌节」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交流合作平台,致力于推动中国品牌的产业化与国际化,更有中国品牌界的「奥运会」之称。

2005年创办「品牌联盟」之前,王永做了十年的品牌设计,他的初心是让中国品牌更受尊敬,如今「中国品牌节」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了,初心也变成使命,如月光般,安静照亮王永的品牌之路。

「中国品牌节」在每一年的8月8日开幕,但2008年因为奥运会「中国品牌节」推迟到了10月1日。王永至今仍记得很清楚,开幕当天,在国家体育馆,18000人到场参加活动,这刷新了「中国品牌节」的参与人数记录。

「那个场面很震撼,当时确实也是体验到了这种一呼百应的感觉,但是警察却来了,要带走我们的活动总指挥。」王永说。

因为活动报上去的参与人数只有8000人,警方担心人数过多造成会场混乱。「谁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这被王永形容为最快乐也是艰难的一次活动。但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次不算失误的失误,让王永更懂得在品牌之路要更加细致,才能推动中国自主品牌群体崛起。

采访过程中,王永鲜少提及自己的成就,但他对中国品牌有着远大的愿景。

王永崇拜的人有两个,一个是达沃斯论坛的创建人克劳斯·施瓦布,另外一个是国际奥委会的主席萨马兰奇。「一个创办了达沃斯论坛,一个挽救了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都是我的榜样,我想把品牌联盟建设成为全球领域品牌领域里面有着深厚影响力的机构,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中国品牌的这种群体崛起。」

有一段时间,王永对于NGO组织失去了信心。

2016年3月15日,「品牌中国产业联盟」首次出现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曝光的「山寨组织」名单中。

王永当时没想通,自己花了10年的时间,「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做了10届的「中国品牌节」,也被民政部多次表扬过是一个做得非常好很规范的NGO组织,怎么就变成「山寨组织」了。

事实上,早在2015年的12月,「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因准备上市的原因早已在香港注销并改名「品牌联盟」。

时至今日,王永想起来心里还是难过的,因为这个事件,当时王永也进入一个不断在解释自己的状态,他想要告诉别人,我们不是「山寨组织」。

当然,正义不会被掩盖,不久后,民政部在调查清楚之后,在公布的第二批名单中,将「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移除,并注明是将已提供注销文件的组织移除。

「也许用商业的力量来推动,可能会更有价值。」「山寨组织」事件之后,王永有了新的认识。

与品牌无关

从1998年开始,20年来,王永一直在做一件跟品牌无关的事情,那就是公益。

在某一个雨天,王永开车回家,发现一个老太太没打伞在雨中行走,他打开车门,把老太太送回了家。老太太的女儿对他感激不尽,那充满温情的话语王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繁华的北京,人们步履匆匆,却少了温情。人际关系的淡漠让王永格外怀念年少时在乡下的生活:一台手扶拖拉机从路上驶过,总会有认识不认识的乡亲坐上去,搭一程免费的顺风车,大家有说有笑,洒落一路欢声笑语。

外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

住在北京昌平区回龙观的王永每天都要开车到海淀区马甸上班,整整25公里路程,他以为自己在路上免费捎上几个人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他错了。当他摇下车窗,探出光头喊「去双安,马甸吗?搭顺风车吧!免费!」时,他遇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表情:质疑、嘲讽、冷漠,甚至还有人嘀咕「这人有病吧。」

有一次,在一个雪天里,王永见一家三口在等车,女儿冻得直打哆嗦,他开车过去表示捎他们一程。父亲和女儿想上车,却被母亲拦住「现在是什么社会,怎么能随便上陌生人的车」她的话把王永说急了,王永便下车说到「我自己出车出油钱送你们,您说我图什么?大姐,您今天不上车,我就不走了!」三人听了他的话后才决定上了车,女士连连向王永表示歉意。好事做成了,王永心里却别扭了好久。

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是两颗心的距离,王永无数次想过放弃免费顺风车,却又无数次坚持了下来。他相信只要用一颗赤诚坦荡的心去对待别人,一定能驱离陌生人之间的生疏感。

王永说起一次,他正开着车,突然一辆车从后面追了上来,开车的小伙子摇下车窗跟他打个招呼「嗨,王永!」王永有些纳闷「你是谁呀?」小伙子说「我坐过你的顺风车,现在我也买车啦,旁边这位就是我搭的顺风客。」

这也成了王永坚持做顺风车的动力之一,「我一个人的公益正在变成了一个社会的公益,没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了。」

2012年,王永联合邓飞、赵普、郎永淳、陈伟鸿、崔永元等六位公益人士发起的「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倡议大家开顺风车回家,缓解春运困难。从2012年帮助1100人回家过年,到2015年的553万人关注,近16万人报名,最终帮助66543人安全回家。

2015年5月,王永开始意识到可以用商业的力量推动公益的发展,于是他创办了北京微卡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微微拼车」。微微拼车以乘客与司机分摊用车成本,而并非靠开车拉活赚钱谋生,微微拼车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颇具规模,用户超过220万,这得益于王永在此之前做了17年的「顺风车」公益活动。

2015年上映的电影《顺风车》便是由王永亲自主演的都市轻喜剧电影,王永也因此成为中国企业界、公益界少有的电影男一号。

社会活动家之路

对于品牌和公益,王永有着深深的执拗。很难说清,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基因,王永总是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

一路走来,王永获得很多奖项:「金手指奖」、「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金奖」北京市青年榜样、「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国际青年设计企业家大奖」优胜奖、「中国优秀企业形象设计工作者」称号、「中国营销2006年度最佳专业精英」称号、经典城市论坛城市贡献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奖 、「北京榜样」提名奖 、北京青年五四奖章、首都劳动奖章 、北京劳动模范……

今年,王永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引起记者的好奇,按道理说,王永在事业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又把公益做得风生水起,是不是很难去平衡工作与生活?

王永说「不存在工作与生活难以平衡一说,我每个星期最多在外面吃一顿饭,其他时间都会回家吃饭。」

不出差的日子里,王永每天早上6:20起床送女儿上学,7点半到达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每个星期王永都会去看两场电影,以前跟妻子两人一起去看,现在是与妻子带着两个小孩一起去。

20多年来,风雨无阻。

「我们家离电影院不远,所以我们都是走路去的,路上的时间我们可以交流聊天,这种感觉就挺好的,因为我是比较少应酬的人,我也不抽烟,也不喝酒,也不会打麻将,我基本上就是在家里和公司两点一线。」

当记者惊叹于这一种「坚持」的时候,王永却说「对我来说这不是一种坚持,是一种享受。」

知道怎么区分什么是你份内的事和什么是你份外的事非常重要。

我们不能简单称王永是一个创业者,一个优秀的公益者,还是一个优秀家庭成员。就像王永崇拜的施瓦布一样,他也走在一条社会活动家的道路上。

采访结束时,王永又告诉记者,「我很希望自己60岁以后,可以去大学里面专职教书。」

图片|嘉宾提供

采访·撰稿|李芳

*文章为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

吉芬反论是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正向关系这样一种状况。当劣质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并不足以抵消收人效应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