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社科文献2022年9月书讯 新书发布(内含福利)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社科文献2022年9月书讯 新书发布(内含福利)

  书友们好,又到了每个月新书亮相的时间!今天文献君为大家带来了2022年9月月度新书,涵盖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经济管理、文学、宗教学、国际研究、学等多个品类。甲骨文、索·恩、方寸等诸多品牌新书亦有亮相。

  本书以思考女性主义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拉开序幕,立意于女性主义并非为社会学中的一种理论观点或分类领域,而是从根本上审视了过往主流社会学诸多未曾考虑性别差异的概念和观点,并尝试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重构了社会学整个学科的阐释图景。

  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著作,更是适合整个社会学专业学习的基础导论读本。

  本书首次系统研究宋代文官以外的知识分子和识字群体,评估了宋代民众的文化水平和识字率。宋代民众多有不同程度的文化水平,其技术文化和商业文化维护着社会生活、生产的进行和发展,是社会基础文化。新兴的市民文化成为民间文化的主流,宗教以及巫祝文化主导着民间意识形态。穷人成为民间书生的主体,士人远多于士大夫,识字的其他阶层又远多于士人,具有专业知识、会书算的其他行业人士更多,在宋代知识总量中占大多数。宋代进入了文书社会,更多地使用文书来规范利益,成为各阶层的文化共享形式。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确立于宋代,“耕读”专词应运而生,农业文明得到更新。研究列出宋代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的谱系,士大夫、士子、教师、僧道、佣书等为知识分子阶层;吏人、医生、巫祝、商贾、伎术、匠人、艺人等为社会职业中的功能性识字群体;其他阶层中的识字者,为适应社会生活。宋代识字率约为8%。宋文化造极于史的高峰,建立在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的浑厚高原之上。

  本书收录了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重要书信300余封,时间跨越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包括夏鼐求学期间向李济、傅斯年、胡适等著名学者请教学术问题和学业规划的信件,西北考察时期向郑振铎、李济汇报考察工作情况的信件,新中国成立后指导各地考古工作的信件,与韩儒林、谭其骧等著名学者商榷学术问题的信件,与张光直等海外学者互通访问安排的信件。书中收录信件多数为首次刊布,集中反映夏鼐先生的个人生活、工作中的人际交往情况,对中国现代学术史、新中国考古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日升昌、卢九家族、太古集团、英美烟草公司、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广九铁路、汇丰银行,作为近代企业的杰出代表,在近代那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与政府、官员、民众、外国势力进行了激烈的博弈,留下了深深的商业印记。商学院学者刘威汉从其“商道”出发,书写了一段激荡的大历史,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商业评论。

  “进步时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本书全面讲述了这一时代的起源、发展和引人注目的事件。深入分析了进步派这样一个群体,讲述了他们是如何认识到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不公正问题,并与之斗争的过程。本书还梳理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文献,包括妇女在进步运动中的综合作用。探讨了该运动深远的影响——其对于好社会的看法已经深入到美国社会的意识当中,有助于建构现代的福利社会。本书是颇受好评的美国历史系列丛书之一,话题涉及阶级、种族、民族和性别各个方面,生动地再现了改变政府和公民关系被称为美国进步时代的这段历史。

  “一个国家从最蛮荒状态发展到最富裕程度的过程并不需要太多条件,除了和平、易税和尚可容忍的司法,其他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亚当·斯密在250年前这样写道。

  本书利用现代经济学工具,将经济学理论与数据鸟瞰相结合,通过重新解释斯密的繁荣支柱来阐述发展集群的存在,把有效国家机构、国内稳定和高人均收入结合起来。

  拥有凝聚性制度的国家,往往同时具备繁荣的三大支柱,而缺乏共同利益和(或)凝聚性制度,则往往会导致“贫穷、和弱国家能力”的发展集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报告(2022)》包括一份主报告和五份专题报告,全景式呈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顶层设计、战略布局及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的主要成效,尤其是通过纵向梳理、横向比较,解读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地方实践和成果经验,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工作举措。

  本书试图对这些理论分宏观和微观进行系统梳理,探讨这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渊源关系,考察这些理论的基本内核,挖掘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以凸显这些理论的洞见与局限。书中首先沿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对这些理论的源起和流变进行梳理,分析它们与马克思经济学的渊源关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理论观点进行分类、提炼和综合,并构建统一分析框架对这些理论进行模型重构,以便对它们进行比较;再次在此框架下将这些理论与西方主要经济学派的失业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根据前面的讨论,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变革中的就业问题。

  在中美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贯彻中央提出的中美互利共赢指导思想、适应中美经济合作的新形势以更好地开展对美投资,引起了中国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本书结合美国最新官方资料和贸易数据,从美国国情、美国经济与贸易、美国投资环境与政策、美国允许外商投资的行业与禁入规定、投资美国的程序与注意事项五个方面对赴美投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切实的指导,同时也能够推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

  本书主要在论述前三次产业时期日本的科技创新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第四次产业背景下日本的科技创新现状,包括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从微观层面分析日本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宏观层面分析日本科技创新的效果。

  本书首先章提出问题,说明转形理论和转形问题的区别;接着展开文献回顾,介绍了A体系和B体系的相关内容;随后分析了百年论争中的三大偏误,评述了近年来转形问题研究的若干进展,并针对C体系展开研究,包括C体系的成本价格计算、C体系的转形轮次和转形阶段、C体系理论模型的若干重要特征;最后利用C体系的数理模型测算了中美统计数据中的价值体系与生产价格体系,并将之与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

  基于多年来的学术探索与积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研究基地、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策划编撰了“服务贸易蓝皮书”。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2)》全面梳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特征,研判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集专家学者之智,取产业实践之长,以供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参考借鉴。

  本书是“区块链蓝皮书”2022年度报告。近年来,区块链高速发展,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在场景应用上向纵深发展,实现了与其他技术的深度融合。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总报告、政策与市场篇、技术创新篇、行业应用篇、典型应用案例和附录,首先总结回顾了2021年区块链行业的政策发展与市场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区块链技术的重大创新、重点突破、关键平台、标准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的研判,并介绍了各行各业区块链技术典型应用案例,同时汇总了2021年区块链行业大事记和产业图谱。本书充分体现了区块链技术研究者和实践者们的孜孜探索与丰硕成果,为政策制定者与管理者、IT技术人员和对新技术有巨大需求的行业特别是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系统专业的参考。

  本书对我国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既从受众的角度让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宣传普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理念;又从专业角度客观评价新能源汽车技术、产品,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

  本书主要包括总报告、回顾篇、专家视点篇、NEVI指数篇、热点篇、展望篇、借鉴篇、附录等八个部分。总报告综述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回顾篇梳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总结成效和经验;专家视点篇邀请行业知名专家评述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NEVI指数篇从产业、企业、产品三个维度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客观评价;热点篇分析了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换电模式、汽车芯片等行业热点内容;展望篇探索了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汽车跨界融合发展战略等前瞻性课题;借鉴篇重点介绍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和趋势、欧美日新能源汽车政策最新动态及美国加州低碳燃料标准发展启示等内容。

  本书以元代翰林国史院作为考察对象,分上下两编:上编制度篇,梳理翰林国史院的兴建沿革、基本职能等内容;下编文士活动篇,探讨翰林国史院在元代文学与制度之间的错综关系,是首部关于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代文士活动的研究著作。本书一方面再现了元代空间统合与族群互动的时代风貌,并借以观察元代知识精英跨地域、跨群际互动的新历史格局;另一方面,深入论述了元人对中国诗歌传统的承续与新变,并将元诗与唐宋诗置于同一维度之下,以期呈现元代诗学在中国诗史中的重要地位。

  本书是对清代说唱文学“子弟书”的专门性研究,在全面搜访、查阅公私所藏子弟书文本的基础上,考察和著录了国内外各重要藏馆和藏家收藏的子弟书文本,梳理和总结了以往的子弟书研究成果,发掘和利用了一批首次披露的子弟书文献资料。本书对现今所知的所有子弟书文本做了编目、版本考订、辑佚等工作;从内部而言,考证了子弟书的起源、名称、作者、题材、演出、流传等重要问题;从外部而言,将其置于清代文学的整体环境之中,考察了它与清代文学政策、旗人社会生活、旗人文士阶层的出现与创作、旗人文学作品的整体状况等问题的关联。

  任半塘先生《唐声诗》是音乐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扛鼎之作。其独创“声诗学”,以极强的开拓性与前沿性,实现了唐诗研究路径与范式的突破,至今仍具示范意义。本书以《唐声诗》为研究对象,阐发声诗理论、挖掘方法资源、梳理学术公案、辨析相关问题,总结《唐声诗》的成就与价值,力图呈现20世纪唐代音乐与文学研究的历程与创获。

  大曲自汉代形成规模,至唐代发展壮大,至宋代尚有余响。唐大曲是唐代乐舞艺术的顶峰,其形制继承了汉魏大曲,但在音乐舞蹈上又有诸多创新,对宋大曲影响深远。本书以唐大曲为研究对象,以曲调为中心,从创调、创作、表演、流变四个层面对其音乐形态进行考察。唐大曲的创调过程体现了异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的交流融合;创作过程则反映了社会多阶层的参与;表演形态丰富多样,具备了礼乐、娱乐、外交等多重功能;流变过程则受到社会环境与音乐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本书所释校敦煌唐草书《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以英藏斯二四三六为底本,以法藏伯二一四一背为校本;卷下以法藏伯二〇五一为底本,以斯〇一二五为校本。卷上三二七行以下至卷下,见于《大乘起信论广释》卷三、卷四、卷五,用作参校本。《大正藏》对伯二一四一背和伯二〇五一进行了释录,同时以斯二四三六对伯二一四一背进行校勘,对于《大正藏》与此三件草书写本均不同的录文或失校的在脚注中注出。敦煌唐草书《大乘起信论略述》为昙旷对佛教经典的注疏、解释,大多为孤本,也无传世资料作为印证,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作为敦煌草书写本,此类写卷书法精美,上卷使用今草,下卷基本是行书或行草,趋变适时,且上卷有较多校勘痕迹,很可能是昙旷手书底稿;卷下通篇流畅,一气呵成,可进一步了解唐经手对著述的书写形式。同时昙旷对《大乘起信论》的注疏,反映当时僧人对《大乘起信论》的理解,展现了昙旷的佛教思想,代表当时佛教思想的发展水平和传播情况,这些文献所体现的思想与时代特色是研究禅宗与法相宗、华严宗等唐代佛教宗派传播史、汉地佛教与藏地佛教交流史的重要材料。在内容上,《大乘起信论略述》与《大乘起信论广释》相互印证,正可对读。

  本书试图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发展特征、题材内容和观念主旨等方面的深入考察,分别归纳若干类型,予以分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志怪小说的关系研究做进一步探索,寻求文学发展与宗教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层规律。

  本书注重分类考辨,注重文本细读,结合佛教典籍、历史文献等多方面材料,归纳志怪小说的类型,逐类裒辑梳理,通过文史互证、实证与阐释的方法,尽可能地展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创作面貌,就佛教与佛教文学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文本的渗透进行多层面的考察。

  陈来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国际知名学者,从事哲学教学及学术研究数十载,成就卓著,桃李满天下。值先生七十寿辰之际,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哲学系共同发起举办“‘旧邦新命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特邀陈来先生师友及就陈来先生的学术与教育贡献撰写相关文章,希望以此深入挖掘陈来先生的学术思想。

  本论文集收入的文章主要包括三类:对陈来先生哲学史研究的评析(包括对陈先生的宋明理学研究、现代儒学思想研究等方面的总结、评析);对陈来先生哲学贡献的评价(包括对陈先生仁学本体论、儒学美德论等方面的评价);与陈来先生交游的记述(包括师友辈同陈先生交往的印象,辈对先生教诲的回忆及在先生门下的求学经历,陈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学会的贡献等)。

  本书系统梳理党的以来党和国家关于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文件,厘清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轨迹,同时聚焦党的以来我国国家治理的最新实践,总结与归纳党的领导、法治建设、制度、政协制度、政府履职、基层治理的实践创新,并对实践进行理论提炼,形成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中层理论:权威有保障、治理有规则、能吸纳、执行有效能、地方有活力、基层能整合,这是中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保障。本书既有对理论深入浅出地论述,也结合中国之治的最新实践,深化人们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对于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首先从国家起源出发对国家认同建构的基础及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其次,基于“一体与多元”的认同理论,对西北地区“多元与共生”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了全景式透视。最后,通过计划与市场两种不同场景中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生成逻辑的对比,对国家认同与国家建构的关系以及国家建构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论证,并就增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提出对策建议。

  若泽·若阿金·高美士·卡诺迪略(José Joaquim Gomes Canotilho)教授是葡萄牙宪法及宪法学领域之执牛耳者,在各葡语国家及地区的法律界均享有盛誉。教授著作等身,其中《宪法与宪法理论》(葡文版)一书被不断重版并多次印刷,广受推崇。该书既详尽介绍了立宪主义及实定宪法,又深入阐述了用以提供解释和适用法律的宪法方;既有对葡萄牙宪法相关议题由表及里的梳理与思考,又从比较法角度兼顾讨论了欧美宪法及其影响。本书为法学院学生及各类法律工作者提供了系统化学习宪法与宪法理论的工具。

  1864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并实施的司法改革被誉为大改革中最为成功的改革。改革创建了以欧洲司法模式为蓝本的新司法体制。司法独立、审判公开、辩诉原则、陪审团审判和律师制度等全新的制度及理念引入,从此建立了一套可以与欧洲发达国家相媲美的司法制度。本书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探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司法改革的动因、改革的内容、改革的实施及其影响,重点研究了近代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的创立及实践,司法改革之后的反改革及改革对帝俄晚期社会产生的影响。

  在当今的国际权力中,印度已成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后冷战时期,印度不断夯实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基础,不断推进周边外交的整合力度,在日益变化的国际环境中不断拓展自身的战略空间,获取更大的外交与安全主动权,在地区层面崛起的同时为成为世界大国创造条件。本书在探讨印度的周边外交时主要探讨印度与巴基斯坦、伊朗(与印度隔阿拉伯海相望)、阿富汗、中国、南盟、东盟、海合会以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关系。印度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有效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印度的外交成效,也影响着印度在地区事务中的权力投射。

  当今的以色列国家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以“创新的国度”闻名于世。然而,辉煌之下隐忧不断,主要表现在社会鸿沟普遍存在,族群融合任重道远;犹太性与性的博弈一波三折,多元表达所呈现的社会张力相互交织;地缘环境紧张与安全诉求挫败促生了普遍性的社会焦虑。本书旨在呈现当代以色列社会文化的变迁,聚焦于沙斯党的兴起、犹太宗教教育、移民安置、后犹太复国主义等问题,凸显出以色列社会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特殊性。

  本书对2021年意大利、经济、社会形势和外交关系的进展做了较全面的回顾与分析,还特别关注了意大利港口体系的特点与当前挑战、疫情冲击下的意大利时尚产业、意大利养老金体系及近年来改革历程、近年来意大利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与政策法规演进、近年来意大利劳动法改革等重要问题并做了深度分析。

  本年度《俄罗斯发展报告(2022)》由总报告、分报告、、经济、外交、中俄关系六部分组成,共有23篇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2021年俄罗斯全方位的发展概况、重大事件、新的变化和特点,以及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年度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任主编,俄欧所有关研究人员及这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分篇撰写。本报告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所涉问题前沿、重要;所述论据翔实、可靠;所持观点科学、权威。对俄罗斯有兴趣的读者必会开卷有益,阅后能对2021年俄罗斯的发展态势了然于胸。

  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和实践篇,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总要状况,准确把握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基本特征,深入剖析我国教师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系统提出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推进我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黑斯巴达克斯》是海地国父、拉美独立运动早期领袖者杜桑·卢维杜尔的传记。不同于人们通常对杜桑·卢维杜尔扁平化、极端化的评价,苏迪·哈扎里辛格突破性地利用扎实的档案研究和敏锐的解读视角,在《黑斯巴达克斯》中还原了杜桑复杂立体的形象,展现了杜桑对自己的理解和他在18世纪晚期大西洋世界中扮演的角色。《黑斯巴达克斯》既是一部传记,也是一部思想史,它极具洞察力地展现了杜桑的行动原理:杜桑将欧洲、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传统统一起来为其目标服务;同时,也展现了杜桑如何利用启蒙思想来论证所有人的平等尊严,杜桑精神如何激励后世持续不断地反对种族主义和殖义。

  若问哪本书既是史家经典,又是文学名篇,既是战地统帅的纪实报道,又是老练政客的宣传手册,我们大概会马上想到《高卢战记》。

  公元前58~前50年,恺撒对高卢发动了残酷的战争,此战主要目的是建功扬威,可他的做法遭到元老院强烈反对。压力之下,擅长笼络人心的恺撒写下了《高卢战记》。这件流传两千年、让欧洲高中生又爱又怕的文学瑰宝,彼时还主要是一份面向罗马公众的精心辩白。

  恺撒为何能操纵读者?书中哪些地方避实就虚、粉饰现实,哪些地方又微言大义、暗作褒贬?古典文学教授绍尔比照史实,深入剖析恺撒在体裁选择、视角转换、修辞技巧上,如何巧妙而隐秘地合法化其行为、美化其形象、升华其军功,从而赢得古今读者的支持。不难看到,那位“我来我见我征服”的伟大统帅,恰恰也是一个“自编自导自己演”的天才作家。

  位于日本奈良的正仓院保存着大量7~9世纪漂洋过海来到日本的精美工艺品,以及同时代的古文书。正仓院的藏品大量来自海外,展示了当时以唐为中心的文化交流盛景。本书由多件宝物的材质、图案、铭文、工艺等关键元素出发,通过解读制造地、经手人及其进入日本的途径等信息,重现当年日本的对外交往与贸易。正仓院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保存了许多原本难以传世之物。作者东野治之教授在本书中将看似寻常的“正仓院文书”与奈良地区出土的木简结合,进一步揭开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生活的一角。

  从弗朗西斯·培根到巴拉克·奥巴马,历代思想家和领袖都曾经抨击人文主义者是不爱劳动的书呆子。本书介绍了书籍制作过程中的诸多凌乱而复杂的细节,在本书中,享有盛誉的历史学家安东尼·格拉夫敦邀请我们将近代早期欧洲的学者视为勤奋的劳动者。他细致入微地展现了造就书籍黄金时代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编纂笔记、誊抄并修正文本与校样、筹备复本——他让我们看到,学者们的勤勉如何塑造了那些影响深远的书本、专著和伪书。书中格拉夫敦明确了一点:书籍制造的基本细节对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的生命力取决于双手的劳动。

  植物很重要,它们吸收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滋养其他生物,美化环境,让我们身心愉悦。但植物可不仅仅是被动的提供者,它们也是有意识的行动者。作者探索了通常被视为静态的植物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生活。事实上,植物是适应大师。它们“知道”自己是谁,有一种不需要眼睛和耳朵即可以产生的感觉,能够区分敌友。它们虽然不能移动,但可以使用策略应对生态竞争,甚至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在动态的,有时不友好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生存繁衍。以一种新的视角理解植物,从植物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可以启发我们的生存哲学,影响我们的管理实践和社区建设,并且改善人类社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日本的商业文化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