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宋华等(2022)区块链在企业融资中的应用:文献综述与知识框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宋华等(2022)区块链在企业融资中的应用:文献综述与知识框架

  本文以2016-2020年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中的181篇相关文献为主要样本,综合应用了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综述了区块链在企业融资中的应用这一议题的研究现状,构建了该议题的知识框架,并结合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识别当前研究“瓶颈”,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宋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供应链数字化;

  杨雨东(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供应链金融、供应链数字化、区块链金融;

  区块链是一项集P2P网络传输、分布式存储、加密算法、时间戳、共识机制等技术于一体的新兴数字技术,具有“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透明可溯、智能合约”等特性,为重塑商业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崭新思路与突破口,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一同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增长动能。与此同时,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和制约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块链在提升数据质量、降低多边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使其有望通过引发企业融资模式的变革创新而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困境。因此,区块链在企业融资中的应用迅速成为近几年商业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

  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该议题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综述。通过梳理当前区块链应用于金融服务领域的综述文献后发现,已有文献大多分析了区块链在金融科技、商业管理等大主题中的研究概况与进展,部分文献关注了金融科技、加密货币等细分主题,但鲜有涉及到企业融资。同时,已有文献主要采用归纳与概括的定性研究方法,缺少对所述文献特征和关键词等客观数据的定量描述和分析,个别文献虽然应用了文献计量的定量方法,但未对文献具体内容作定性的深入挖掘。

  因此,本文以2016-2020年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中的181篇相关文献为主要样本,综合应用了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综述了区块链在企业融资中的应用这一议题的研究现状,构建了该议题的知识框架,并结合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识别当前研究“瓶颈”,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文献的发表概况。研究发现,尽管区块链在商业领域应用的研究开始得较早,但区块链应用于企业融资的研究却起步较晚,从2019年才快速兴起,蕴含较多研究契机;国内国际文献的发表数量与年份趋势基本一致,但国内文献主要发表在金融领域的期刊,国际文献则较广泛地分布在技术创新、商业经济、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接着,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探析了关键词和聚类主题及其演进趋势,发现国内文献主要关注了“供应链”、“产业链”为业务场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以及“智能合约”、“信息不对称”等反映作用机理的关键词,并经历了从“加密货币”应用和监管、“信任机制”等影响机制的探索,到区块链在多种“融资”模式的应用,再到“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的主题发展过程;国际文献则聚焦于“加密货币”等与代币融资相关的关键词,并形成了两类相对独立的子主题。一是研究比较成熟的基于各种“代币”的直接融资,该主题探索了相关概念与作用机理、风险监管、应用模式,以及影响代币采用和融资绩效的因素等内容,二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创新,该主题已围绕存货融资、保理融资等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由此可见,虽然国内国际文献的研究重心具有较大差异,但对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这一子主题已具有对话交流的基础。

  其后,本文通过内容分析,从赋能机制、多技术协同、面临挑战、理论视角、研究方法等维度对文献内容进行了梳理概括。研究发现:其一,区块链对企业融资的赋能效应整体表现为“信息质量提升(数据要素)-信任机制创新(业务流程)-协同结构增强(网络结构)”,但直接融资、商业银行信贷和供应链金融三种模式在主体类型和流程环节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区块链的应用范围和所产生的价值幅度也显著不同。其中,供应链金融涉及了链条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等多主体及其交互的多环节,信息甄别、交易效率与数据隐私等方面存在的痛点更为突出,因而区块链具有更多赋能机会;其二,区块链的单一应用对解决企业融资痛点存有较大局限,多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开始进入当前的研究视野,例如,区块链与物联网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存储等环节可以实现互补;其三,区块链在企业融资的应用面临技术发展、数据安全、组织变革、创新投入和监管规制等维度的多种挑战;其四,现有文献鲜有探讨相关理论视角的创新,部分研究开始引入技术采用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信息学理论等展开探索,但大多局限于应用现有理论解释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内在机理;其五,前期研究以理论概念型为主,旨在对相关理论概念和前沿产业实践加以阐述与分析,近期研究已逐渐应用建模仿真、案例研究、定量研究等规范方法。

  第一,现有研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明显不足。一方面,已有文献主要探究了区块链在直接融资、商业银行信贷和传统供应链金融三类模式中的应用,对其他融资模式中的区块链应用以及传统融资模式的平台化、生态化、智慧化发展趋势缺乏关注。因此,未来研究应结合平台生态、金融科技等主题,融合多元主体与要素,积极探索区块链在更多融资模式中的赋能机制与创新应用。例如,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动态折扣等模式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流程不协调、监管执行难等痛点,这些模式中的区块链创新需要得到探索,而且区块链在银税互动、公共信用平台建设等新型结构中的应用潜力也应受到关注。同时,未来研究还应向多产业背景、多业务场景进行拓展,例如,要素更为复杂和不确定性更高的农业供应链场景。另一方面,已有文献多从静态匹配视角分析了具体技术特征对应于既有模式痛点的解决方案及其作用机制,缺乏对既有模式的变革性创新作进一步思考。未来研究不仅需要探讨模式创新如何发起、技术如何设计部署、参与各方如何协作推进等动态演化过程,还应积极发掘价值创造机会,推动区块链与企业融资模式的深度融合创新,而不是局限于“对症下药”式的工具性逻辑。

  第二,现有文献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当前区块链应用于企业融资所面临的挑战,但鲜有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作为数字技术与经济管理的交叉领域,未来研究不仅需要关注区块链自身的技术更新迭代,例如,数据的跨链交互、更安全可靠的加密传输,还应考虑如何应对组织管理层面的挑战,例如,如何推动融资主体内部与主体间的结构和流程变革,促进各方积极参与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产融生态?如何平衡区块链融资模式创新的成本与收益,实现多参与主体在技术投入与预期效益之间的均衡最优?如何设计融资模式的数据治理机制和运作规则以明确参与各方的“权责利”?

  第三,对基础理论的应用较少,缺乏理论创新。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引入数字技术创新、融资、多主体价值共创等相关理论视角,包括反映融资机制的信号理论与信息处理理论,解释主体间关系的组织信任视角、委托代理理论和网络生态理论。同时,还应关注现有理论在区块链融资场景中的适用性挑战,例如,基于区块链的自组织结构与分布式信任,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关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治理机制是否发生变化?传统信任理论关于主体间长期交互而形成的关系型信任是否会被基于技术的新型信任机制所替代?此外,未来研究还应推动信息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寻找理论创新点,例如,结合信息处理视角和平台战略视角来探索融资服务平台如何应用区块链解决各方的差异化信息处理需求。

  第四,缺乏规范方法的应用,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与解释力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未来应加强基于产业一手和二手数据的实证研究,鼓励开展多方法、度、多数据源的综合性研究。具体而言,后续研究可以将不同流程环节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投入等成本因素纳入数理模型,通过求解成本优化阈值探讨模式创新设计;应用单案例研究深入挖掘最佳实践的实现路径及其独特性,通过多案例研究比较分析并归纳出不同区块链功能实现与融资模式发展需求之间的适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或收集二手数据实证检验现有理论框架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例如,促进和阻碍新融资模式应用的因素是否能产生预期效应;通过情景实验法探究成本、风险、行为等因素对管理者采用区块链融资模式的影响。

  区块链为优化企业融资模式、缓解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创新性方案,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潜力。然而,根据Gartner关于区块链在商业应用中的技术成熟度报告,区块链已经从“萌发期”过渡到“狂热期”,并逐渐向“低谷期”滑落。而要为产业实践跨越“低谷”走向“成熟”提供支持和引导,其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区块链应用与社会期望或产业需求之间的有效匹配,即找到不同管理场景中区块链驱动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适用边界和必要条件。未来研究需要深入回答“区块链能为融资模式创新带来什么,不能带来什么”的问题,既要提高未采纳者的技术期望,还要引导“狂热”采纳者树立正确的预期,从而推动区块链应用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宋华,杨雨东,陶铮.区块链在企业融资中的应用:文献综述与知识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22,24(2):34-4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商业研究期刊如何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