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富龙32亿元定增“大兴土木”
东富龙账面现金极度充裕,主业创造现金流能力强劲,没有定增的必要性。
本刊记者 杜鹏/文
东富龙(300171.SZ)是一家制药设备上市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注射剂单机及系统、医疗装备及耗材、净化设备与工程,2020年贡献收入额分别为12.22亿元、2.44亿元、2.89亿元。目前,公司总市值在260亿元左右。
近日,东富龙宣布定增32亿元,将对现有股本造成较大比例摊薄。目前公司账面上资金极度充裕,没有任何有息负债,并没有融资满足资本支出的必要性。历史上,东富龙一直是轻资产运营模式,而本次定增将使其固定资产爆增接近9倍,其将直接沦为一家重资产上市公司,进一步拉低上市公司本就不高的盈利能力。
账面不缺钱
3月1日,东富龙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2亿元,其中5.3亿元用于生物制药装备产业试制中心项目,9.9亿元用于江苏生物医药装备产业化基地项目,12.5亿元用于杭州生命科学产业化基地项目,4.3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本次定增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如果按照3月8日收盘价42.36元/股的八折发行,本次定增需要新发行股份9443万股,对目前6.28亿总股本的摊薄比例达到15%。而且,2022年以来市场行情不好,东富龙已经下跌17%,不能排除未来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定增对老股东权益摊薄的比例可能更大。
但是,东富龙根本就不缺钱。2021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19.3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7.13亿元,合计36.5亿元,没有任何有息负债。
除了极其厚实的现金家底以外,东富龙主业每年还持续创造巨额现金流。从历史数据来看,公司多年以来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均为正数,2019-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46亿元、11.16亿元、9.62亿元,未来继续创造现金流的趋势有望持续。
可以看出,东富龙完全可以使用自有资金满足资本支出需求,根本就没有定增募资的需要。
从过往经营来看,东富龙属于轻资产生产模式,资本开支并不多,其自2011年IPO以来至2020年期间,每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都没有超过1亿元,2018-2020年分别只有3201万元、1403万元、2672万元。2021年9月30日,公司固定资产只有3.25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3.62%。
如果本次定增成行,按照预案计划,32亿元定增资金大部分均将转为固定资产。届时,东富龙固定资产总额将直接逼近40亿元,达到目前的10倍左右,彻底成为一家重资产上市公司。可以说,本次定增宣称的投资计划与其轻资产生产模式完全相背离。
具体来看,本次定增募投项目支出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建安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研发费用,全部募投项目这三部分的投资金额合计分别为20.19亿元、7.69亿元、2.16亿元。
可以看出,真正用于主业的设备购置及安装和研发费用仅有9.85亿元,不及定增募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其余大部分资金均是用于建安工程,本质也就是盖楼。按照5000元/米的建安成本计算,20.19亿元可以建设40.38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对于一家员工总数只有2661人的上市公司真的有必要吗?
从历史经营来看,东富龙本身就是一家盈利能力并不算强的上市公司。Wind资讯显示,其扣非加权ROE自2010年以来从未超过14%,2017-2019年更是连续三年低于3%。在上述募投项目建成后,投入金额最多的建安工程根本就无法直接产生效益,将进一步拉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高增长难持续
2018年以来,东富龙业绩高速增长。财报显示,2019-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8.11%、19.6%、54.61%,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06.95%、217.86%、93.69%。
伴随着业绩高增长,东富龙股价也是一路大涨,从2018年的5元左右最高涨至2021年8月创下的历史新高68元/股,期间最大涨幅超过12倍。东富龙总市值最高达到427亿元,目前仍有260亿元。
从2019年算起,东富龙业绩高增长时间已经接近三年,这种高增长趋势还能延续下去吗?
从历史上来看,东富龙是一家具有典型周期性的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往往难有持续性。
2010年开始,受益于新版GMP认证,下游制药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上游的制药设备行业迎来快速发展,行业增速超过30%。东富龙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从2011年的6.4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5.56亿元,净利润也从2.17亿元增长到3.87亿元。
之后,随着新版GMP认证带动的药企固定资产投资接近尾声,2016年东富龙收入负增长,利润端也快速下滑,盈利能力持续下降,2018年收入为19.17亿元,净利润仅为7046万元。
进入2019年,整个制药设备行业销售额见底回升,东富龙业绩迎来反转,2020年实现收入27.08亿元,净利润4.63亿元;2021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8.82亿元,净利润5.58亿元。
本轮制药设备行业见底回升主要受两个因素驱动,即生物药爆发和新冠疫情催化。
过去几年,国内生物药迎来黄金发展期,生物药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生物药持续加速上市,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大量创新药企纷纷登陆资本市场。相比传统化药,生物药生产难度相对较高,生物药企业普遍偏向自建生产产能,固定资产投入大,从而带动制药设备行业发展。
但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生物药的黄金发展期开始终止并快速进入行业寒冬。
从政策上来看,2021年7月2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要求在药物进行临床对照试验时,应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物。意见稿直戳行业低水平、重复研发的痛处,直接将不少在研药品拒之门外,大量伪创新生物药企面临大洗牌。
从资本市场上来看,创新药企如今已经成为弃儿,股价腰斩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比如,2021年以来,国内规模最大的恒瑞医药股价已经从97元跌到36元,信达生物从107港元左右跌至仅有27港元,贝达药业从143元跌至50元左右。
目前,国内创新药在政策和资本市场双重夹击之下已经进入历史上的至暗时刻。股价暴跌之后,创新药企已经基本丧失融资功能,大量没有盈利的药企可能由此彻底倒闭退出。创新药面临的巨大压力,自然将传导至上游的制药设备,东富龙恐难独善其身。
新冠疫情催化是本轮制药设备行业见底回升的另外一个因素。
以往疫苗制品的制药装备订单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疫情下,国外厂商产能受阻,且需要优先满足本国需求,造成国内药机供应紧缺,国内制药装备疫苗生产订单量大幅增加。
西南证券研究报告称,新冠疫情发生后,假设每条产线年产能在5000万剂量,考虑到部分将用到老产能,则预计新冠疫苗新增产线将达到150条,一条产线对应设备价值在8000万元-1亿元,则预计制药设备市场增量将达到120亿-150亿元。在疫情期间,东富龙为疫苗企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生物反应器、过滤分离设备、西林瓶罐装和预灌封灌装等。
新冠疫苗产能情况显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年产能达到30亿剂,北京科兴中维公司披露新冠疫苗年产能超20亿剂,中国新冠疫苗在2021年的总计产能超70亿剂,已经基本可以满足疫情需要。这也就意味着,新冠疫情催化的制药设备行情将面临尾声。
综合来看,推动制药设备行业见底回升的主要因素均已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东富龙高增长将难再延续。
从行业格局来看,目前中国制药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券商统计的2019年数据显示,东富龙市占率为13.7%,其次楚天科技10.2%,新华医疗为5.4%,迦南科技为5%,剩余市场份额被其余企业占据。
然而,在进入2020年之后,东富龙多年的龙头地位被楚天科技反超,沦为行业老二。财报显示,2020年,楚天科技营业收入35.76亿元,而东富龙只有27.08亿元。
在研发投入上,东富龙和楚天科技2020年分别为1.56亿元、2.88亿元。东富龙研发投入显著少于后者,竞争优势可能会持续被楚天科技削弱。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给东富龙证券部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上市公司回复。
科室评语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nji/8458.html- 标签:网红直播间,日照市体育局,我的奇妙男友免费观看,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东富龙32亿元定增“大兴土木”
东富龙账面现金极度充裕,主业创造现金流能力强劲,没有定增的必要性。 本刊记者 杜鹏/文…
-
中一科技:九成流动资产未形成现金流 与宁德时代关系“暧昧”
报告期内,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应收账款及存货的规模持续增加,在流动资产中的占比高…
- 康冠科技:差异化竞争优势显著的智能显示领域设计制造龙头企业
- 需关注外贸企业经营压力
- 天味食品净利腰斩:虚假繁荣为融资
- 东富龙32亿元定增“大兴土木”
- “稳增长”政策是主要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