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2021)《证券市场周刊》“远见杯”预测榜单揭晓
2021年“远见杯”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预测的五个奖项第一名分别被五家机构所获得。长江证券、农银理财投资研究部和国盛证券分别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中国经济季度预测和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的冠军,中银香港和兴业研究公司分别获得全球经济预测、全球市场预测的冠军。
本刊记者 廖宗魁/文
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全球经济与政策逐步进入了大分化时代。
2021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复苏,通胀不断走高已经成为其主要矛盾,货币政策开始进入紧缩周期。而中国经济则遭受了政策回归正常化、供给冲击、疫情反复以及房地产下滑的影响,经济开始有所下行,稳增长再度回到了政策的核心位置。2021年全球经济与政策的分化与快速转折,其变化大大超出了以往经济周期,叠加经济数据的大起大落,这大大增加了专家们对2021年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预测难度。面对变幻莫测的环境,谁能更准确的预测中国经济、全球经济与市场的走势呢?
第21届(2021)《证券市场周刊》“远见杯”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预测共15个奖项被9家机构所囊括,他们分别是: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一名;农银理财投资研究部总经理李克同时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一名、中国经济月预测第三名和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三名;国盛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和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同时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一名、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二名;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一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同时获得全球市场预测第一名和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二名;北大汇丰智库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梁润同时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二名和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三名;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同时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二名和全球市场预测第二名;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资深专员张搏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三名;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王彬获得全球市场预测第三名。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机构在众多预测者中脱颖而出,他们在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上的判断有哪些独特的经验?
长江证券蝉联月度预测冠军
长江证券是“远见杯”获奖的常客,近几年连续上榜,而且对中国经济月度预测情有独钟。早在2017年,伍戈就率领华融证券宏观团队获得了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三名,2018年又率领长江证券宏观团队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第二名,2019年再度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季军,2020年同时斩获中国经济月度预测冠军和全球市场预测冠军,2021年则是蝉联了中国经济月度预测冠军。
季度和年度预测,更侧重判断经济形势的中长期变化,有利于投资者把握经济周期定位和航行方向。随着资本市场对短期经济的波动和政策的变化越来越敏感,月度经济预测则更好的满足了投资者这方面的需求。
“远见杯”中国经济月度预测创设于2010年,为了保证预测的前瞻性和公平性,会要求参与机构在上一个月末提供当月的各项指标的预测,而统计局会在下一个月中旬公布真实值。由于月度数据的波动性较大,这也提高了月度预测的难度。
伍戈向《证券市场周刊》介绍月度预测经验时指出,“该预测对于数据观察的要求要更加细致。一方面得关注历史性的一般规律,努力拆分数据子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于高频信息要进行去粗取精。这中间既有对宏观政策的理解,也有对微观行业证据的关注,需要‘明察秋毫’。”
这些年,市场的结构化特征愈发明显,这是否会弱化宏观研究与预测对资本市场的意义呢?伍戈认为,市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范式,不同的市场参与者有不同的偏好。客观来讲,疫情以来经济的波动性其实在加大,宏观研判的重要性有所提升。总量和结构不可偏废。
农银理财获国内预测三个奖项
农银理财投资研究部2020年才开始参加“远见杯”预测,但并没有水土不服,而是连续获奖,体现出了超群的实力。2020年初试牛刀就获得了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三名,2021年则同时包揽了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一名、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第三名和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三名,成为2021年“远见杯”预测的最大赢家。
李克认为,参加“远见杯”预测活动,对提高研究水平大有帮助。“这既是对自己研究工作的一种激励和鞭策,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这个活动,能够与国内水平最高的同业机构进行切磋交流。”
在谈及研究和预测经验时,农银理财投资研究部构建出了符合自己特点的研究和预测模型。李克向《证券市场周刊》介绍,“我把它叫做‘三期叠加’宏观和资产配置模型,即,宏观经济周期、实体流动性周期以及金融流动性周期。通过对以上三个周期不同状态的判断,使我们能够比较精准的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向以及市场运行的方向与节奏。”
2020年底,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2021年上半年经济表现会十分强劲,并据此认为利率有较大的上行压力。李克团队通过对宏观经济周期及实体流动性周期指标的判断,认为2021年经济同比增速固然仍处于高速增长区间,但二阶环比增速的高点其实已经过去,宏观经济的扩张期接近结束。同时,社融增速的高点也在2020年下半年见顶,实体流动性将持续处于收缩状态,这样的宏观环境对债券走势其实是十分有利的。
近些年,具有买方背景的宏观研究团队参加“远见杯”预测的越来越多,理财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理财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资管行业重要的参与力量。农银理财公司目前管理规模超过两万亿元人民币,产品类型涵盖了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固收+”类以及混合类等多个产品线,投资范围包括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非标另类市场等多个领域。
除了建立独特的研究框架和模型外,李克还强调了他们所具有的两个方面优势:“一个优势是,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投研决策流程体系,投资决策委员会每季度定期讨论资产配置报告,并按月度追溯回顾。我们能在‘远见杯’预测中取得比较好的结果,既是研究团队辛勤付出的结果,更是公司完善的投研决策体系的成果。另外的一个优势,作为银行系、尤其是国有大行的子公司,依托于集团长期在信贷和固收领域的耕耘积累,也使得我们的研究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前推进。”
国盛证券突出重围
国盛证券虽然是“远见杯”预测的新星,但已经显露出耀眼的实力。杨业伟在2019年就代表西南证券同时获得了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一名和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的第一名,时隔一年后杨业伟与熊园代表国盛证券在2021年同时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一名和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二名。
杨业伟向《证券市场周刊》谈及了对“远见杯”预测项目的一些感受,“虽然外界评选较多,但完全依据定量客观标准的凤毛麟角,而这正是‘远见杯’预测的特色,也完善了宏观评价体系。”
不论是每年评选结果,还是定期对参与机构预测数据的发布,只是展示出了预测者宏观研究的一个侧面。杨业伟提议,预测者背后的逻辑和依据更值得关注。比如可以定期召开论坛或访谈等形式,交流预测者的分析方法、预测依据和判断逻辑等,给大家在预测方面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交流学习平台。
对于月度预测、季度预测和年度预测,杨业伟认为其预测方法上会有差异。“由于当前有较为丰富的高频数据,月度预测往往可以通过高频数据和线性外推,外加少许趋势调整获得。而季度预测和年度预测则更多的需要依赖于大趋势的判断,在纷繁的宏观信息中去繁就简,抓住经济政策的大趋势是最主要的。2021年的大趋势是刺激政策退出,经济见顶,确定这个大趋势,则预测就不会有方向性错误。”
随着宏观周期平坦化、结构化,近年来不时有观点认为宏观没什么用了,尤其是不乏一些投资“大咖”可能也确实不太关注宏观、基本上是“自下而上”选股为主。
熊园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认为,并不是宏观研究的作用变小了,而是要采取新的宏观研究方式方法来适应新的变化。“掌握宏观大势对于各种投资风格都是有用的、也是必要的,只不过面对新的宏观经济特征,资本市场的宏观研究在思路上、方法上需要有创新、需要有突破,要尽可能避免‘流水线’分析,需要花大精力去揭示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尤其是对政策风向和产业趋势的前瞻判断、对中观行业景气度的紧密跟踪等,换言之,仅仅依靠过去基于‘三驾马车’的分析范式应该是不够的。此外,由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要做到每次精准预判比登天还难,宏观研究的精髓应是——寻找大概率,寻找不确定中的确定。”
学院机构一直是“远见杯”预测的重要参与者,但近些年他们的声音有些式微,而梁润是学院派在“远见杯”预测的佼佼者,持续多年上榜。梁润在2017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的第一名,2018年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的第三名,2019年也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的第三名,2021年则同时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二名和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三名。
在论及这一现象时,梁润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学院派做类似于‘远见杯’预测的很少,他们更偏向理论、中长期经济问题,对于短期的经济数据跟踪没有那么紧密。此外,学院的宏观研究者可能只侧重关注某一两个宏观方向,而‘远见杯’预测中涵盖的预测指标比较广泛。”
中银香港全球经济预测摘冠
中银香港经济学家丁孟在“远见杯”全球经济与市场预测上持续有优异的表现,早在2016年他就代表中国银行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部获得了全球市场预测的第二名,2017年则同时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一名和全球市场预测第二名,2018年同时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二名和全球市场预测第三名,2021年鄂志寰、中银香港国际经济与金融处研究主管戴道华和丁孟一起代表中银香港斩获全球经济预测的第一名。
《证券市场周刊》于2012年开启的“远见杯”全球经济与市场预测,全球经济预测涵盖美国、欧元区、日本的GDP、CPI、失业率和政策基准利率;全球市场预测涵盖了黄金价格、油价、欧元汇率和日元汇率。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与市场的波动明显加大,各国之间经济与政策也存在明显的分化,预测的难度可想而知。丁孟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中银香港的独特国际化视野对全球经济的研究大有裨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使得研究员可以更加直接的了解全球经济和市场变动,国际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也更加便捷,特别是考虑到中银香港立足于香港市场并同时辐射东南亚和大湾区的优势,中银集团海内外的信息和研究资源优势都为做好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助力。”
此外,丁孟还认为,模型、直接观察和同业的交流是做好研究预测的三大法宝。“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研究应该更加重视量化分析,特别是国际经济研究的许多方面,可供研究的宏观和微观数据样本大,建立基于经济数据的宏观预测模型是预测准确的第一步。同时,经济活动也是人的活动,对于当地经济和市场现象的直接的观察和认识,与国际同业的直接交流沟通对于做好研究工作也不可或缺。”
兴业研究国际国内双丰收
兴业研究公司近些年在“远见杯”预测上表现非常优异,已经九次上榜,可谓拿奖拿到手软。早在2014年鲁政委就获得了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一名,2017年又获得了全球市场预测的第一名,2018年则是同时拿到了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的第二名、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三名和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的第三名,2019年再度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一名,2020年获得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的第一名,2021年则同时获得全球市场预测的第一名和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二名。
中国经济预测和全球经济与市场预测,两者的跨度会比较大,通常很难同时获奖。鲁政委向《证券市场周刊》介绍了他对这两大类预测的理解,以及能够长期保持很好的预测准心的独特经验:
一是home bias问题。“国内是我们相对熟悉的,而国际是我们相对不那么熟悉的,这在历史沿革、政治逻辑、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对经济和政策的影响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往往对母国人来说不言自明、习以为常的东西,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却完全不知道、或者很难理解。同时,人们在认识问题时自觉不自觉以己度人,也常常会造成认知错位。一个我至今印象极其深刻的例子是,大约在十年前,我们去国外调研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等到了才发现闹了大笑话:国外的local government是指州(不含)以下政府,而我们的地方政府是指除中央政府之外的所有政府,包括省级政府(相当于国外的州政府)。又比如,在中国,贸易政策的决策权在中央政府;而在美国,贸易政策的决策权则属于国会,行政当局是在国会授权范围内行动。关于汇率问题的决策,在中国归属央行,而在美国则归属财政部。”
二是认清市场的支配力量。一方面,国际市场聚集了全球最聪明的人,是各种力量角力的竞技场,没有人能够轻易对其进行“窗口指导”,其市场逻辑贯穿得最为彻底;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分清楚这里市场力量中的支配性力量。市场中有句耳熟能详的俗话:“永远不要和央行作对!”那么,谁是全球市场的央行?最重要的是美联储。所以,专注于把美联储的政策研究清楚,对于全球市场预测至关重要。
三是全球的创新与跟随关系。在现实的政策抉择和金融市场发展中,欧美往往更具有突破常规的创新精神,而其他经济更多会进行跟随,甚至不排除有时候的跟随具有盲目性。反过来,欧美往往以“标准”自居,并以此在开放政策和全球监管规则中来要求其他经济体,由此客观上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不自觉地具有某种趋同态势。
中银国际证券的朱启兵此前已经在中国经济预测中崭露头角,2016年就曾获得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的第二名,2017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的第三名。如今又在全球经济与市场预测中突出重围,2021年同时获得全球经济预测第二名和全球市场预测第二名,体现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功力。
朱启兵向《证券市场周刊》介绍了“四步曲”的全球经济与市场预测经验:首先是紧密跟踪相关数据。海外经济及市场影响因素较多,也较为复杂,因此需要紧密跟踪相关指标,对其季度变化规律有所了解和掌握。其次,对于具体指标,根据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确定其主要影响变量,构建相应的数理模型。在预测方面,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具有一定优势。再次,模型输出结果后,及时根据最新变化对模型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正。最后,从整体视角看待预测结果。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尽管预测建模时是针对单一变量,但最终仍需考虑不同变量的预测结果是否耦合。
怪侠一枝梅分集剧情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nji/13170.html- 标签:昆明大理丽江四日游,南山隐士,黄石公园第二季,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第21届(2021)《证券市场周刊》“远见杯”预测榜单揭晓
2021年“远见杯”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预测的五个奖项第一名分别被五家机构所获得。长江…
-
从供给冲击到利率冲击
全球金融市场需要警惕从疫情造成的“供给冲击”到美欧央行收紧所导致的“利率冲击”的…
- 不要低估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
- 轻舟将过万重山
- 直面三重压力
- 洁雅股份(二):销售额披露不合常理 交易价格公允性遭监管质疑
- 油价上涨与市场中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