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观察

4月 分水岭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4-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由于经济仍处于上行通道,本轮下跌更像是牛市中的调整。一季报临近,出口链、地产后周期和上游资源品业绩有望超预期,或成为资金新的布局方向。

本刊记者 廖宗魁/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而4月对于A股是尤为重要。

历年的春季躁动更多炒的是预期,不论是政策预期、业绩预期,还是一些概念性炒作,都层出不穷。但这种行情是不稳定的,稍微遇到一些风险因子,行情很容易中断,比如春节后A股的调整。而且,春季躁动对中长期的行情也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它缺乏“实”的东西。

进入4月之后,一些重要的基本面因素会逐步浮出水面,资金往往在这个时候需要做出重要的决断,判断全年行情演进的方向,做好全年的布局。4月份,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成绩单会出炉,上市公司的年报和一季报都将披露,全年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盈利会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在政策上,“两会”也已经落幕,一年重大的经济政策基调已经落地,这种政策往往会延续到下半年。

下跌多了,再好的基本面也会让投资者怀疑人生。这一次调整,很多股票跌幅已经高达40%-50%。再加上中美开始进行高层接触,美债利率大幅上升,市场也开始担心,2021年A股会不会重蹈2018年的覆辙。

历史的经验表明,在经济上行周期中,并不容易突然出现牛熊转换,当下中国经济复苏态势依然较好,本轮下跌更像是牛市中途的调整。

既然只是牛市调整,那调整后该如何布局呢?是继续拥抱已经下跌不少的前期抱团股,还是选择新的方向,一季报超预期的板块有望获得资金的青睐,出口链、地产后周期和上游资源品是值得关注的三条主线。

调整或已到位,估值趋于合理

春节后,A股市场迎来了这一轮上行周期中最大的一次调整。截至3月26日,春节过后沪深300下跌了13.3%,上证综指下跌了6.5%,一度跌至3328点附近,创业板指也下跌了19.6%。其中,下跌幅度较大的都是前期抱团严重的板块,比如食品饮料下跌了21%,跌幅最大,其次是电气设备下跌了17.9%,汽车和医药生物都下跌了13.9%。

很多抱团股股价甚至已经腰斩,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波如此剧烈的调整呢?

美债利率的快速上升,是被市场归咎最多的一个因素。主流的观点认为,美债利率上行会压制全球权益市场的估值扩张。2021年以来,1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已经从0.93%快速上升至3月19日的1.74%,不到三个月时间累计上升超80BP。

实际上,从过往的经验看,美债利率上行与A股并没有太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比如2016-2017年,美债利率也处于上行通道,A股并未受到冲击。显然,美债利率只不过是“背锅侠”罢了。

1-2月份经济数据已经出炉,虽然受到了冬季疫情反复的影响,一些结构方面的复苏并没有预期的理想,但整体态势依然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势头,盈利端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恶化。

春节后A股的下跌更多是抱团股估值到达一定高度后,基本面无法支撑股价,稍微有所干扰就形成了抱团板块的较大下跌。我们可以看到,在调整的前半段主要是抱团股下跌,而估值合理的价值股相对抗跌;但是在调整的后半段,则逐步演变成了普跌。

年初一些布局抱团股的基金销售火爆,随着抱团股的下杀,它们很快遭遇到了赎回的压力,为了弥补流动性的问题,甚至会被迫出售估值合理的价值股,“下跌-赎回-下跌”的负反馈加剧了市场的下跌。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A股估值又重新回到了合理的水平。沪深300的PE(TTM)下降到了15倍左右,表面上看依然明显高于过去十年12倍的中位数,但考虑到2021年上市公司有望实现20%以上的高盈利增长,目前沪深300的估值水平就显得比较合理了。

从成交量看,市场的不断下跌导致成交量明显萎缩,两市成交量也从春节前后的万亿元下降到了7000亿元左右。成交量的萎缩也说明市场的调整可能已经接近尾声。

如果我们假设当前依然是处于牛市当中,这一轮下跌仅是牛市中的一次调整,那么其调整幅度也已经比较充分。

在历史上的牛市上行途中,都会出现一两次大型的调整,这一次的调整幅度并不算小。比如,在上一轮2016-2017年的上行周期中,A股在2017年4-5月发生了调整,上证综指下跌幅度约7%。而这一次上证指数调整幅度与2017年差不多,但沪深300和创业板指的调整幅度比2017年的调整都要大。

在2009年的上行周期中,A股在2009年8月出现了调整,上证综指跌幅近23%,似乎比目前的市场调整要大。但当时市场从底部反弹的幅度要比这一轮牛市要大很多,导致中途的调整也会大。

处于牛市中途,非2018年

回想2018年,春季躁动也是无比美妙,上证50更是出现罕见的19连阳,但这成为了牛熊转折的开始。2021年的春季躁动也很强劲,但春节后各板块纷纷大跌,市场触不及防。当下的市场调整是牛市中途的波折,还是类似于2018年的牛转熊?

国盛证券在总结了过去几次牛熊行情经验后认为,复苏没有完成时出现“牛熊转换”的可能性小。过去三次复苏(经济上行),即2006-2007年、2009-2010年、2016-2017年,复苏过程中的下跌都算是“调整”性质,真正的“牛熊转换”(2008 年、2011 年、2018 年),都是出现在复苏结束盈利下行周期中。

目前,中国经济无疑仍处于上行通道。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比2019年1-2月增长16.9%,两年平均增长8.1%,增速较2020年四季度继续加快。

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也实现了高增长,预示着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有可能大幅超预期。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140.1亿元,同比增长1.79倍,比2019年1-2月增长72.1%,两年平均增长31.2%。

海通证券策略报告认为,2021年的基本面和政策面与2018年很不一样。2018年A股下跌的诱导因素是国内去杠杆和中美贸易摩擦,但真正的原因是企业盈利回落。本轮盈利周期从2020年一季度见底后开始回升,才三个季度,ROE从2020年二季度低点开始回升,也才两个季度。

政策的对比上,海通证券报告进一步指出,2018年去杠杆背景下,宏观流动性明显收紧。而2021年宏观流动性虽然较2020年边际趋紧,但只是温和的状态。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一季度例会,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也就是说,本轮市场的调整,更多是由于高估和交易层面的因素引起,并非盈利基本面和政策面出现了根本的逆转。

哪些行业业绩可能超预期

市场调整之后,资金如何重新布局成为关键。尤其是在4月这么一个关口,一季度的业绩将陆续出炉,一些业绩领先的板块和公司很可能会决定着全年的行情。

目前已经有少数公司公布了一季报的业绩预告,绝大部分公司业绩增速都超过50%。结合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和近期景气度的变化趋势,招商证券报告预计,一季报和中报超预期的领域主要围绕三条主线展开:

第一条是出口链,出口持续改善的驱动力已经逐渐由产能替代切换至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机电产品、电子制造等领域出口份额将保持改善趋势。

以美元计价看,1-2月出口同比增长60.6%,进口同比增长22.2%;与2019年同期相比,1-2月出口增长也高达32.7%,进口增长为17.2%,显示的外贸形势超出寻常的强劲。从3月份的一些出口先行指标看,外需的强劲势头仍在延续。

第二条是地产后周期消费。国内竣工持续回暖以及美国房地产的快速增长,地产后周期如家电、家具、消费建材等均处于快速改善阶段。

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8.3%,两年平均增长7.6%,与2020年四季度增速相当。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73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倍,比2019年1-2月份增长23.1%,两年平均增长11.0%。地产投资和销售都较强,对未来整个地产产业链的复苏会有较好的拉动作用。

第三条是上游资源品。不论是从PPI、工业增加值,还是从工业企业利润的数据看,上游资源品行业已经开启了量价齐升的修复模式。招商证券预计,上半年如化工、有色金属、钢铁等业绩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