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私募大佬:股市已走过最差时候 外资净流入中国是长期趋势
“从各个方面来看,股票市场肯定已经走过了最差的时候,当然不排除未来会有波动。”
5月12日,景林资产创始人、董事长蒋锦志在诺亚财富举办的“对话景林,价值中国”线上直播活动中如是表示。
蒋锦志是知名私募大佬,历任深圳交易所国债与期货部经理、国信证券总裁助理、粤海证券(香港)董事长,2004年成立百亿私募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由于鲜少公开露面发表观点而显得颇为神秘。
在这次活动中,蒋锦志分析了新冠疫情对于全球化、中国制造业、消费行业、港股、美国中概股的影响,以及未来投资上的变化和机会等。
疫情短期内延缓了产业链转移
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很多国家开始审视关乎民生的产业是否自主可控,是否依赖全球分工,所以很多国家在重新思考产业链布局,
在蒋锦志看来,全球化是自然演化的结果,长期来看是一个必然趋势。企业的决策来自于生产成本、市场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说,全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短期逆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强,但产业链能否真正转移,蒋锦志认为需要考虑几个因素。
首先,如果只转移产业中的一环是不够的,产业链往往需要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共同的转移,不然只有一个环节转移过去,企业生产和运输成本都还是很高。
其次,转移需要大量的重新投资。尤其在目前的情况下,疫情削弱了总需求,导致很多企业的未来资本开支比较谨慎。“所以有经济学家说短期疫情加速了产业链转移,但我认为实际是延缓了产业链转移。”
第三,转移到一个新的地方,需要大量技术;
第四,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
第五,企业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率,有些国家,例如东南亚,虽然工资低,但是效率一时半会提不上来;
第六,需要靠近一个比较大的消费市场,因为你的产品要出口要那里去;
第七,关税也需要考虑。
综合各个方面,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中国有数量庞大的工人群体和每年7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又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从前几年开始,中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已经接近或超过美国。另外,中国的配套产业链非常齐全,生产企业的成本就会低很多。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中国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对内改革、降低税费,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依然很明显。
“举例来说,特斯拉上海工厂从开工到投产,也就9-10个月左右,全球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达到这么快的速度。即使今后有部分产业会从中国转移出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形成很大规模的转移。刚才我也说了,相反的,由于短期疫情导致了需求减少,企业盈利减少,企业为了节省投资,短期内可能延缓转移速度。”蒋锦志说。
反观美国,过去几十年的制造业大量外移,并没有影响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且美国过去10-20年涌现了大量优秀公司,有很多全球最优质的投资标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长期非常看好中国的供应链、中国的企业盈利。我们长期还是非常看好大中华地区和中国资产的投资机会。”蒋锦志表示。
股票市场走过了最差的时候
在蒋锦志看来,我们已经走过了股票市场最差的时候,最差的时候是3月中下旬附近。
第一,从目前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的疫情数据已经过了最差的时候;
第二,看股票市场是不是最差时候,不是看经济是不是最差,而是要看市场的恐慌程度。股市一般都提前实体经济半年到一年时间,预期最差的时候,最恐慌的时候,股市最差。
第三,由于股票市场三月底以来反弹了不少,所以,也不排除未来股票市场有波动。也不排除很多国家复工复产之后,疫情会二次影响。“但是尽管有这样的影响,我觉得最差的时候还是过去了。”蒋锦志说。
如果市场再出现下跌,蒋锦志认为,从长期来看,将是挑选一些优质公司比较好的时候。
在蒋锦志看来,大部分经济体到2022年经济可以恢复,很多到2019年的时候就可以恢复了。从DCF(现金流折现)来看,一两年情况不好,对长期盈利影响不大,经济体如果能尽快恢复,对股票不用太担忧。
谈到具体的企业时,蒋锦志做了三种分类。第一,短期由于疫情影响,很多国家要分散其供应链,对很多国家企业会有影响。第二,经济活动数字化和线上化会大幅度提升,消费者习惯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例如线上会议,疫情之后可能会减少,但趋势会形成。第三,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加速龙头崛起。长期来看,利好龙头。小的企业无法生存,龙头会更好。
此外,蒋锦志强调,在疫情发生后,各国都在进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在负利率和零利时代,持有现金是越来越不划算的。在这种情况下,优质股权的就越来越有价值了。数据显示,过去30年整体来看,标普是跑赢黄金的,所以投资优质的股权,能战胜通胀。
中国消费市场投资机会巨大
在谈到消费行业时,蒋锦志指出,今年的必选消费受疫情影响是比较小的,因为它们是必需商品,所以这些企业的防守性比较好。
“但如果看整个消费品行业,我认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投资机会是巨大的,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将会是未来全球最大的一个投资市场。”蒋锦志分析,中国目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已经接近或者超过美国了,但我们的人均消费和服务支出不到美国人均的1/10。如果中国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中国的消费市场还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未来会越来越多地靠消费来支撑。
“如果看全球的消费公司、科技公司、医药公司,中国的公司和市值跟美国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换个角度看就反映出了中国这些行业未来有不少投资机会。”蒋锦志说。
指数的估值方面,蒋锦志认为,沪深300和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处在过去10年的历史均值附近,低于美国。但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他不认为现在是一个比较低的估值。
恒生指数则处在过去20年的最低估值水平。港股上很多公司的股息收益率在6%以上,估值又很低。“如果一些港股公司能够更重视股东回报、更重视分红,我觉得会有不错的投资回报。像美股中的星巴克、麦当劳等净资产都是负的,因为它们不但把每年挣的钱作为派息,还借钱进行回购。”蒋锦志指出。
外资净流入中国是长期趋势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美博弈已经成为了未来5年甚至10年的一个新常态。反观国内,又有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推出等一些利好,那么,会对中概股投资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蒋锦志认为,短期肯定会对纽交所、纳斯达克市场有影响,中美关系是一方面,更多的原因是注册制的推出,效率和速度会比以前有大幅度提升,这肯定会减缓很多企业去美国上市的进程。但美国市场还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因为相对来说,它还是更多的实行注册制和备案制,效率、确定性都很高,上市的时间表非常好预测,而且再融资的效率也非常高。“所以其实在哪上市不是特别重要的因素,只要企业足够优秀,在美国上市也会吸引大批投资者。而对于因为市场噪音导致中国企业的估值下跌的情况,如果跌得比较多,绝对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关于外资在中国的投资趋势,蒋锦志认为,第一,目前全球资产很明显严重低配中国。
中国占全球GDP大概16%、17%左右,但中国在MSCI的权重只有百分之四点几,中美的市值比大概也就是1/3左右,所以全球资产投资中国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从长期趋势来说, MSCI里面中国的权重应该是越来越高。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对于经济体量和股市的市值,全球资产严重低配中国,外资净流入中国是个长期趋势。
第二,考虑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疫情以后都搞零利率、负利率或者大放水。回过头来看,相对于欧美,中国这一次货币政策是最有节制的,相对来说放水比较少。相比较疫情之前,中美10年期的国债利差扩大了50多个基本点,从短期利差扩大的角度来说,中国资产对外资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 标签:理论力学第七版答案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