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热点

人世间的故事:荣氏兄弟在我国商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人世间的故事:荣氏兄弟在我国商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笑视界1212022-07-0219:19湖南关注1932年9月1日,火柴大王刘鸿生、银行家陈光甫、上海青帮大佬杜笙等400多人,从上海来到了无锡。这一天,无锡城内,几无行人,也没小贩,连乞丐都消失了,这些人都聚在了3个大宅前。这三个大宅,是荣公馆、梅园、锦园。那天,大宅里传来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社会名流、贩夫走卒们来这里,都只有一个目的,给荣宗敬祝寿。寿宴非常奢华,光流水席就开了5000多桌。此时,荣宗敬掌管着21个企业,手里握着60万个纱锭。小他2岁的弟弟荣德生,也管着十几家企业,兄弟俩被称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还入股了多家金融机构。荣宗敬曾豪气万丈地说:“从衣食上讲,我拥有了半个中国。”而在成为叱咤风云的大亨前,年轻的荣氏兄弟并不被人看好。小时候,荣宗敬因为生病,头发几乎掉光了,只在后脑勺扎了一把小辫子。邻居嘲笑他,给他取了个外号“小辫子”。而荣德生生性迟钝,4岁才开口说线岁还没上学,被人叫做二木头。十四五岁,荣家兄弟跑到上海钱庄做学徒,每月工资200文。哥俩一想,这样干下去,200岁也别想发财,不行,还得自己当老板!所以,兄弟俩请父亲出马,还东挪西凑了1500两,和人合伙也开了一家钱庄。但连着3年,钱庄都没赚钱,合伙人不干了,要退股。兄弟俩没法,又去借钱,把整个钱庄都盘了下来。但钱庄还是不死不活,两人想,究竟做什么能赚钱呢?1900年,荣德生在外地出差,搭船回来时,发现码头上白茫茫一片,原来,全是装卸面粉时掉落的粉屑。荣德生又四处去打听,得知每年洋粉进口不下千万包。既然需求这么大,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做面粉厂呢?就这样,兄弟俩很快办了第一家面粉厂,3年后,面粉厂每天都能赚500两。但一场巨大的危机袭来。1908年,北方气候反常,麦子收成不好,价格飙升,成本大为提升。与此同时,洋人也借着国外麦子成本低,大肆低价倾销面粉。这导致市面上出现了麦贵粉贱的现象。当时,荣家面粉厂高价买麦子,低价卖面粉,一开工就要亏损。原本减产停产,靠着钱庄,也差不多能挺过去。可屋漏偏逢连夜雨,由荣宗敬掌管的钱庄这时也出了问题。荣宗敬爱冒险,做事大刀阔斧,听说国际上橡胶需求大,拿了5万两去投资。谁知,运送的船只遇上风暴,沉了,这笔钱打了水漂,钱庄也摇摇欲坠。兄弟俩只能关了钱庄,一心维持面粉厂。可两人手上没了多少资金,工人、租金、水电费等,每天都在消耗着,连麦子都买不起了,眼看就要撑不住了。弟弟荣德生的一个小爱好,却拯救了他们。荣德生喜欢泡茶馆,在茶馆里,他听说,无锡到了大批四川的麦子,但是各厂不敢放手进货,这批麦子现在就堆在码头,货主进退两难。荣德生决定去会会货主,见到货主,他先设身处地为对方分析,说麦子堆着,放几天可能就要生霉,运回去也是一大笔费用。接着,又说自己的困难,希望能够先把麦子赊欠下来,等到制成面粉出售后,再付款。货主急着回四川,一想,同意了。靠着这批麦子,荣家面粉厂度过难关。接着,两兄弟靠着好品质,打造了“兵船”面粉品牌。短短几年,他们就还清了所有欠债,还有了数万辆盈余荣宗敬一如往常,十分大胆,迅速在上海开办多家分厂,荣氏就此在面粉业蹿升起来。搞定了面粉业,兄弟俩又开始涉足纺织业,正好赶上了中国纺织业的黄金时代。1921年,荣家的纺织厂从1个发展到了4个,占有全国民族资本纱锭的20%、布机的28%,兄弟俩成为名副其实的棉纱大王。虽然此后,荣氏企业又经历了浮浮沉沉,但毫无疑问,荣氏兄弟在我国商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两兄弟,其实很不相同,哥哥荣宗敬讲究排场、面子,坐的是豪车,住的洋房,连餐桌都可以容纳上百人。而弟弟荣德生生活朴素。虽然生活态度不同,但恰恰性格上,形成了很好的互补。一个爱冒险、胆大,一个稳重细心,这两种性格的结合,得以开拓市场,又能守住家业。很多时候,一碰到利益,即便是兄弟,也常常要闹得不可开交,可在风雨飘摇的几十年里,荣氏企业在两兄弟合力之下,活了下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写得好的中国商业史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