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指导目录(2019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碳减排支持
工具政策背景及绿色金融相关政策要求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碳达峰即届时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绿色金融相关政策要求
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正在不断推进,从顶层框架设计、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到金融服务产品考核范围,以及相应的定量和定性考核指标,都在逐步完善中。2016年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开启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元年,搭建了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2018年《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方案(试行)》对银行投放绿色信贷给出了定量考核要求,并将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纳入MPA考核。2019年《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明确了绿色产业的发展重点。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绿色债券也纳入定量考核范围中。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确立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其中,三大功能包括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为实现这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是着力点,包括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以及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当前对绿色行业的认定是两套监管体系,分别是人民银行口径和银保监会口径。其中,人民银行认定口径是人民银行基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相应修订了《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将绿色贷款按用途划分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六大类。银保监会口径是银保监会在2013年出台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的基础上,于2020年制定了《绿色融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拓宽至表内外融资,其中,绿色信贷统计范围包含三部分,一是与生产、建设、经营有关的绿色信贷,二是与贸易有关的绿色信贷,三是与消费有关的绿色信贷。目前,两个部门对于绿色贷款统计口径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核电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产业目录和人民银行绿色贷款统计制度,但未纳入银保监会绿色融资制度;而新能源整车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绿色航运、客运铁路建设等产业及项目,则是纳入了银保监会绿色融资统计制度,但未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及人民银行相关目录。
目前,绿色金融服务的考核要求是定量指标权重为80%,定性指标权重为20%。定量考核要求方面,人民银行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考核业务范围包括境内绿色贷款和境内绿色债券。定量考核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占比、绿色金融业务总额份额占比、绿色金融业务总额同比增速、绿色金融业务风险总额占比4个指标,各自的权重为25%,其中纵向指标的权重为10%,横向指标权重为15%。绿色金融评价结果纳入宏观审慎考核(MPA),同时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人民银行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另外,人民银行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金融机构评级工作,评级体系在存款保险风险评级、稳健性现场评估基础上充分吸收MPA的相关内容,评级结果运用于存保差别费率核准、MPA、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和逆周期资本要求等方面,评级结果较差的机构应适用较高费率,并可对其采取补充资本、控制资产增长、控制重大交易授信、降低杠杆率等早期纠正措施。
定性考核要求方面,绿色金融评价定性得分由中国人民银行结合银行业金融机构日常管理、风险控制等情况并根据定性指标体系确定。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执行国家及地方绿色金融政策情况、绿色金融制度制定及实施情况和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内部权重分别为30%、40%和30%。
市场空间展望
一方面,市场空间规模预计在百万亿级别。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研究,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需要资金3.1万亿~3.6万亿元;若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在新能源发电、先进储能和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新增投资至少139万亿元。而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显示,若要实现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幅度比工业革命前不超过2℃这一目标,2020~2050年的总投资需求将达127万亿元。另一方面,基于上述假设,未来30~40年绿色资产的复合增速能够维持在6.3%~8.2%的高增长。根据2020年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13.3万亿元)计算,到2050年,新增绿色投资将达127万亿元,绿色资产复合增速将高达8.2%;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新增投资将达到139万亿元,绿色资产复合增速仍有6.3%。
绿色金融服务现状
绿色金融市场规模
绿色信贷是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中规模最大的绿色金融产品。截至2021年9月末,绿色信贷规模为14.78万亿元;存量余额占总贷款的比重为7.8%,占比较2018年的6%提升1.8个百分点。当前绿色信贷占总贷款的比例不算高。上市银行信贷占整个行业的比重在70%左右,基本可反映行业情况。截至2021年6月末,上市银行信贷投向基建、开发贷、按揭和非按揭零售贷款的比例分别为27.2%、6.3%、26.4%和14.6%,合计占比74.5%。绿色信贷每年新增投放在新增总贷款中的比例平均在12.3%左右,投放占比不算很高。2019年、2020年、2021年1~9月绿色信贷规模分别比年初新增1.99万亿元、1.73万亿元和2.83万亿元,占比新增总贷款分别为11.8%、8.8%和16.9%。此外,绿色信贷存量余额同比增速27.9%,远高于总信贷增速,行业总信贷同比增11.9%,2021年行业整体开始发力。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市场中规模仅次于信贷的绿色金融产品。截至2021年9月末,绿色债券存量余额为1.62万亿元;在债券市场的占比较低,仅为1.3%,低于绿色信贷在信贷市场的占比;存量余额同比增速25.2%;每年净增规模相对平稳。2016~2020年,绿色债券平均每年净增规模为2500亿元,除去2019年和2020年,其余年份稳定在2000亿元左右,每年净增规模相对平稳(见图1、图2)。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1 2014~2021年9月绿色债券存量规模及同比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2 2014~2021年9月绿色债券每年净融资规模
绿色资金主要行业投向
绿色信贷。据银保监会在2017年年中基于21家主要银行绿色贷款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绿色信贷结构方面,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占比最高,为36.3%,其次为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占比为19.4%,二者合计占比55.8%。具体来看,绿色交通运输项目中又以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为主,信贷投放占比分别为22.3%和12.3%;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则主要投向风电和水电项目,分别占比5.7%和9.1%。
这几年信贷结构投向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是以交通运输和电力行业为主。据央行口径披露的数据,从行业分布来看,截至2021年9月末,交运、仓储及邮政的占比为27.2%,电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的占比为27.6%。从产业结构来看,主要是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两者的占比分别为47.3%和25.6%(见图3、图4)。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3 2018年12~2021年09月绿色信贷投向行业结构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4 2020年12月~2021年09月绿色信贷支持产业情况
绿色债券。绿色债券的融资主体以公用事业和工业为主,与信贷结构的交运、电力水利基本匹配。截至2021年9月末,在绿色债券存量规模中,主要以地方政府(4778亿元)、金融(4157 亿元)、公共事业(2897亿元)和工业(主要是城投和交运等, 共计3555亿元)的存量规模为主。从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所处的行业分布情况看,除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以外,实业以公用事业和工业为主,二者分别占比40%和49%,合计占比89%。反映出目前绿色金融债券的融资主体还是公共事业、公共交通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且以国有企业为主。
主要服务客群
从信贷投向和债券融资主体行业分布来看,目前绿色金融主要服务客群还是集中在大中型的央企、国企。通过计算已披露相关数据的城农商行情况可以看出,户均授信规模为5500万~6000 万元/户,对应为中大型企业,预计国股行户均授信规模更高。从具体数据看,根据银行的公司公告,截至2020年底,南京、宁波和无锡银行绿色贷款客户数分别为1230户、146户和67户, 对应的户均授信规模分别为5485万元/户、6052万元/户和6004 万元/户,户均授信规模比较接近,预计其定位客群主体相对接近。
市场竞争情况
绿色金融市场总体竞争格局是大行有大客户优势和资金成本优势,在传统信贷和债券承销业务中市占率最高;股份制银行(以下简称股份行)在表外融资有产品优势和机制灵活优势,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强;小银行目前参与度较低。
大型银行在传统信贷和债券承销市占率最高。绿色信贷方面,大行市占率最高;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与客群主体是央企、国企匹配,绿色贷款市占率最高的还是大型银行。具体来看,大型银行单家绿色信贷规模体量在0.3万亿~2.2万亿元之间。工行、建行和农行市占率最高。截至2021年6月末,工行、建行和农行绿色信贷体量在1.5万亿元以上,市占率分别为15.5%、11.3%和12.7%,合计占比为39.4%,而三家银行总贷款的市占率为29.4%,绿色信贷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股份行单家绿色信贷规模在800亿~4200亿元之间。股份行中市占率相对较高的银行是兴业、浦发和招行,体量在2000亿元以上,市占率分别为3%、2%和1.7%。城商行体量在10亿~1300亿元之间,各家发力情况差异较大。江苏银行在城商行中一枝独秀远超其他可比同业,规模体量在1200亿元左右,市占率为0.9%。农商行绿色信贷规模较小,为5亿~40亿元。
表1 2021年6月末上市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及市场占比
注:标红银行为2020年末数据,其余为2021年6月末数据。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中泰证券研究所。
绿色债券方面,上市银行绿色债券发行不多,大行承销市占率高。具体来看,上市银行总体绿色债券发行比例不算高,截至2021年9月末,上市银行合计存量绿色债券余额占总绿色债券余额的比重为11%(见表2),非上市银行的占比约为9.3%。其中,发行规模比较大的银行有兴业、交行、工行和江苏银行,存量绿色债券余额分别为1000亿元、200亿元、101亿元和100亿元,市占率分别为6.2%、1.2%、0.6%和0.6%。
表2 2021年9月末上市银行发行绿色债券规模及市场占比
什么是创业?如果你敢向自己承诺,愿意拿出人生最黄金的十年、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决定玩这个游戏,愿意损失生活乐趣,甚至可能付出健康,这就是创业。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绿色债券承销情况方面,上市银行在绿色债券的承销市占率在50%左右。承销规模较大的还是大型银行,工农中建合计市占率达28.6%,承销规模分别为1230亿元、1069亿元、1215亿元和1117亿元。股份行中兴业、招行和浦发承销规模相对较大,市占率分别为2.9%、2.8%和2%,承销规模分别为470亿元、453亿元和329亿元。城商行中则是宁波、南京、北京和杭州银行的承销规模较大,市占率分别为0.8%、0.7%、0.6%和0.6%,承销规模分别为126亿元、107亿元、104亿元和99亿元(见表3)。
表3 2021年9月末上市银行发行绿色债券承销规模及市场占比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股份行采用差异化打法,机制灵活、综合协同能力强。股份行在绿色投融资总量中的非信贷形式占比较高。虽然股份行在传统表内贷款相对大行而言在客户和资金成本方面不具有比较强的优势,但股份行可以通过集团化经营,以银行为母公司的优势,协同能力更强,机制相对大行更灵活,可通过提供投行、子公司各类产品等方式来满足绿色金融项目、客户投融资、顾问咨询等方面的业务需求。根据已披露的数据,工行绿色信贷在其绿色投融资总量中的占比高达98%,而浦发和兴业的占比分别为53%和28%,即有很大一部分绿色服务是通过租赁、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形式来进行的(见表4)。
B2B不仅仅是建立一个网上的买卖者群体,它也为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基础。
表4 上市银行绿色贷款占比、绿色投融资总量情况
注:工行为2021年6月末数据,浦发和兴业为2020年末数据。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中泰证券研究所。
未来展望
绿色金融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的政策激励机制属于市场化激励机制。一是人民银行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给予银行低成本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二是人民银行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纳入人民银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人民银行还将通过商业银行评级、存款保险费率、宏观审慎评估等渠道加大对绿色金融和碳减排的支持力度。此外,其他部门未来可能还会通过财政贴息、担保机制、风险补偿等优惠措施,促进绿色金融进一步发展。
目前,低碳转型大部分行业还处在政策补贴推动期,需要更多的市场化政策鼓励推动行业发展。例如,减少资本占用,调低绿色资产的风险资本金计提比例等市场化政策,激励银行加大授信;央行提供的低成本资金期限要匹配项目周期;信贷资产作为再贷款抵押物流程的简化等。
绿色产业还未到商业化爆发阶段,具有投资周期长、现金流不稳定的特征。绿色产业的很多企业或项目都属于公益或者准公益性质,存在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现金流不稳定、投资风险相对较高的问题,而银行授信非常注重现金流情况和经营稳健度,因此政策需要给予更多支持,推动银行加大授信动力。从火电和新能源发电企业现金流情况看,火电企业整体现金流近几年稳定在1000亿元左右;新能源发电企业现金流在低位有一定的波动(见图5)。央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还存在抵押品问题,过去支农支小再贷款抵押品主要是利率债,包括国债、央票、金融债等;但目前将信贷资产作为抵押品还是存在问题,需要在央行系统进行重新评级,还需要定期抽样检查,流程非常繁杂。合格抵押品规模的多少也是银行去申请再贷款的一个限制条件。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5 2012~2020年火电和新能源发电历史现金流情况
能在新赛道跑出来的银行需具备先发优势与综合金融优势
目前绿色金融还处在增量市场阶段,率先抢跑抢占市占率是银行的第一步。绿色产业产业链与传统的地产产业链相比有明显的特点,清洁能源产业链条上下游联系更为紧密。由于这一特点,预计未来在细分市场,每类银行都能找到自己的客户和机会,但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还是取决于银行自身的客户服务能力和风控能力。
先发优势。从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看,银行需要搭建顶层架构、有涉及符合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以及具备相应的风险控制能力。从董事会到管理层的职能确定,再到总行、分行、支行的组织架构推进业务,以及服务客户过程中产品创设的灵活度,开展业务的贷前、贷中及贷后的风控,无一不是绿色金融落地的核心要素。
顶层设计方面,战略的落地需要从顶层开始构建一套自上而下的完整的管理机制体制,从而确保各项具体战术的实施。只有从董事会、管理层对绿色金融形成统一的价值认识,并逐步推进到公司内部形成一致共识,绿色金融才有可能真正落地。目前,已有多家上市银行设立了绿色金融专营部门,从顶层架构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见表5)。
表5 上市银行绿色金融专营部门设立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专门的绿色金融产品方面,很多绿色项目有比较强的特殊性,按照传统的授信思维很难对这类项目开展绿色金融服务,所以需要研发专门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相关基础设施和运营作为硬支撑,包括有相关专场的领导和支持团队。在赋能工具上,需要相应的金融科技实现信息可获得性和降低成本,最为重要的专门的绿色金融算法模型和评级/评分机制,以及维度足够的数据库,以实现对风险的把控。
目前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包括治理框架、战略目标等方面),对应的产品创新以及技术分析(包括碳足迹测算、气候环境风险分析等)等方面与实践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过去,中小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与地方经济发展模式深度绑定,以土地财政为主。银行的信贷也主要投向地产、基建以及当地相关的支柱产业。发展绿色金融意味着银行的信贷资源要从原有的产业转向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发存量贷款的违约风险暴露,同时进入新产业还要面临自身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产业服务体系的改革。
综合金融优势。有综合金融优势的银行在服务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时更具优势,可以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从而做到陪伴企业成长,拥有更强的客户黏性。如初创期企业更适用投贷联动,成长扩张期企业需要信贷资金支持经营扩张,成熟期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撑产业链的发展等。
转型风险的规避
实体经济信用创造基础在向绿色低碳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政策、市场认知和企业转型路径等变化的影响,将对一些转型中的企业以及非绿企业或产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对于转型的企业,从战略方向到管理架构、人员队伍、业务发展方式的调整,在整个经济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会存在转型成功与否的不确定性。对于褐色产业或企业,在能源绿色化进程中,其市场需求将会大幅下降,同时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购置碳排放额,财务上的体现就是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做了一套风险气候转型模型,对煤电行业进行分析,表明若金融机构继续给煤电行业进行贷款,发生贷款的不良概率将从现在的3%左右上升到10年之后的22%以上。这类产业风险有可能演化为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作者单位:中泰证券研究所, 其中戴志锋系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孙 爽
976639255@qq.com
【编辑招聘】
简历投递邮箱:
ChinaBanker@vip.163.com
咨询电话:
010-62631958
长期有效
各地发展方兴未艾的创意产业,是伴随高新科技的应用而兴起的智慧与科技相融合的经济型态,已成为衡量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 标签: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产业指导目录(2019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碳减排支持 工具政策背景及绿色金融相关政策要求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
-
产业指导目录(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 不要变成不可替代的人。如果你不可替代,那么你就不会被提升。 (第29批)国家…
- led产业链(led产业链先后顺序)
- led产业链(led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如何划分)
- 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链条)
- 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是什么)
- 中国房地产业杂志(中国房地产业杂志是核心期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