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热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河南洛阳的麦田

【人地协调观】结合我国的国情,认识保护耕地资源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认同18亿亩耕地红线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能结合区域发展中人口、耕地、粮食、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保护耕地任务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综合思维】从不同维度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国家采取的粮食安全战略;根据我国国情,理解国家保护耕地的政策与措施。

【区域认知】根据特定区域的自然、人文等要素分析其耕地分布特征,对区域发展中利用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不同国情的国家采取的不同粮食安全战略。

【地理实践力】搜集相关图表资料,描述某区域耕地资源的变化;能对某区域的耕地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学会搜集和查找国家或地区保护耕地及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具体措施,并进行简单评价。

我国的耕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承载了人类社会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耕地是各种土地资源中的精华,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载体。

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①耕地占国土面积比重小: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成为耕地,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如较平坦的地形;一定厚度的土壤,用于储藏水分和养分,供作物根系生长;适宜的气温和水分,满足作物生长对热量和水分的需求等。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2016年我国耕地占陆地面积的14%。

我国的陆地面积比印度多6.62亿公顷,但耕地面积却比印度少0.21亿公顷。我国与美国的陆地面积相差不多,但耕地面积比美国少0.17亿公顷。

②耕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少:2016年,我国耕地面积仅次于印度、美国,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只有0.09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13,俄罗斯的1/10,美国的1/5。不少省份的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确定的0.05公顷耕地警戒线。在全世界27个人口5 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的人均耕地数量居于后几位。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我国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世界耕地面积前十位的国家及其人均耕地情况(2016年)

③耕地资源分布不均:从总体看,我国约90%的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从耕地类型看,93%的水田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85%的旱地和水浇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中国耕地分布

我国的耕地分布与人口分布较匹配,即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是我国的人口稠密区,也是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耕地资源较稀少。

中国三大类耕地景观(水田、水浇地、旱地)

④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的生产能力是耕地质量的核心,土壤肥力是耕地质量的基础。耕地质量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评定分为15个等别,1等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9等以下的中低等耕地面积超七成,大部分耕地的生产能力较差,平均产量偏低。

从自然条件看,我国的耕地质量先天不足。我国山区面积大,坡度在2°以下的耕地仅占57.1%,其余均为坡耕地,需要防止水土流失

中国按坡度划分的耕地构成

从耕地的灌溉条件看,我国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占54.9%。

另外,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也是造成我国耕地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长江以南地区的耕地约占全国的38%,但水资源却占全国的80%左右。

⑤耕地后备资源有限:2016年,我国有535万公顷的耕地后备资源,近期可开发利用的仅有220万公顷。由于耕地后备资源分布零散破碎,且多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通过开发、整理和复垦,补充了耕地数量,使耕地数量保持基本稳定。同时,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综合整治田、水、路、林、村,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机械化耕作水平,农田灌溉面积大幅增加,防洪抗灾能力得到提高。

从总体上看,我国开发利用耕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①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

耕地的集约化利用是指在单位面积的耕地上,通过施加更多的投入、技术和管理,获取更高产出的农业经营方式。我国的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较高,虽然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但通过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化肥使用量、发展现代灌溉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推广机械化耕作等措施,我国实现了高效利用耕地资源,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出。

②耕地资源减少:

耕地的数量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动态变化。

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因素主要包括:水灾、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因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将耕地改为林地、草地等其他农业用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目前,建设用地增加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③耕地质量退化:

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承载的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发利用,使耕地肥力下降。

高强度开发导致一些地区的耕地肥力严重透支,也引发了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在蒸发作用强烈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过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随着地表水分蒸发,地下水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累积,导致土壤盐渍化。

耕地污染日益严重。

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近1/5的耕地土壤污染物超标,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等。

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直接排放工业三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随意堆放与填埋生活垃圾等。

保护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的概念最早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4年提出。

1992年我国政府提出的粮食安全概念,是指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的状态。

粮食安全包括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营养安全四个层面。

国家粮食安全是家庭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营养安全的保证,是粮食安全的核心。

营养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最高层次,是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最高目标。

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状况一般可以用粮食自给率、产量波动系数、粮食储备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贫困人口的粮食保障水平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

粮食安全的构成

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当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量将呈刚性增长。

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致使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

我国针对国情及粮食安全的形势,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出要集中国内资源,重点保障口粮供给安全,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并且高度重视粮食和食品质量安全。

①以我为主,立足国内:

2017年,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0%,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的25%。目前国际市场每年的粮食贸易总量为亿吨左右,仅相当于我国粮食消费总量的2/3,利用国际市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空间非常有限。

②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谷物基本自给,就是要保持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口粮绝对安全,就是稻谷、小麦的自给率要基本达到100%。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硬指标。要实现这两个目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是基础。我国约60%的人以稻米为主食,约40%的人以面食为主食。同时,由于耕地资源有限,也需要我们合理配置资源,优先保障谷物生产。

③确保产能,强化科技支撑

确保产能就是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自给率的前提条件。确保产能,要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潜能。

既要保证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还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强农业抗灾减灾应变能力;

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单产。

④适度进口粮食:

粮食问题的实质是粮食的供需平衡。实现供需平衡的途径,除了国内粮食生产外,还要合理利用国际市场适度进口粮食,尤其是非口粮类及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开展境外农业投资与国际农业合作,借助国外资源提高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能力。

适度进口农产品,对于增加国内农产品供应、丰富农产品市场、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我国为什么大量进口大豆?

我国保护耕地的政策与措施

从粮食供需角度分析,粮食产量是影响粮食供给的重要因素。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影响粮食产量,其中耕地数量影响播种面积,耕地质量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只有切实保护好耕地,才能保护好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供给持续增长。

此外,政策导向和科技水平等因素也会影响粮食产量。粮食储备、粮食进口状况也会影响粮食供给。

①实施最严格的保护耕地制度

面对当前耕地资源日益紧张、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有限的形势,我国实施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保护耕地制度,严格控制土地用途,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②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一步加快,各地的用地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城镇发展必须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布局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③大力改造中低产田

我国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面积比重达70%。干旱缺水、耕层浅薄、土壤黏重、酸性太强、涝渍、盐渍化等是制约中低产田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采取相应措施,清除或减轻制约产量的土壤障碍因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④用养结合,让耕地休养生息

由于我国长期片面追求粮食产量,过度开发利用耕地,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危及农产品安全。因此,我国应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养退休轮控等综合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耕地休养生息——养退休轮控

养护耕地:针对耕地土壤酸化、盐渍化、养分失衡、耕层变浅、重金属污染和残膜污染等突出问题修复和养护耕地,使耕地土壤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逐步恢复土壤生物群系。

退耕还林还草: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严重污染耕地适时退出耕种,改善退耕区的生态环境。

休耕: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对土壤污染严重、区域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资源不足的农田实行定期休耕。

轮作:逐步建立与生产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禀赋相匹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粮豆轮作、粮经轮作、粮饲轮作等耕地轮作制度,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

防控和治理污染:加强防控工业和生活源污染,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生活对耕地环境的影响。重点整治焚烧秸秆、排放畜禽粪污、水产养殖残留、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残留等农业污染问题,以控制源头、削减过程、治理末端为基本思路,综合治理农业污染。

青贮饲料

2022年五一劳动节开始,小麦主产区收割还在包浆期的小麦用于牛羊饲料一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网友的观点截然不同:农民卖没熟的麦子,无可厚非;农民卖没熟的麦子,是在毁粮。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下发的《抓紧核查各类毁麦问题的通知》显示:立夏已过,主产区小麦进入灌浆期,即将迎来收获时节。个别地方出现青贮小麦等毁麦问题,既对夺取丰收带来不利影响,又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通知要求,小麦主产区要组织各市(县)全面调查是否存在青贮小麦、毁麦开工、毁麦种树等各类毁麦情况,调度本省是否存在养殖企业收购青贮小麦用于饲料、青贮收获机械用于收割青贮小麦的情况。如有此类情况,摸清具体规模,详细分析原因。一旦发现毁麦苗头,采取有力措施,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上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影响。对准备将小麦用于青贮的,要坚决予以制止。(源自网络)

5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养殖场青贮饲料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按照种养结合、以需定产、高效利用的总体思路,优先利用配套饲草料地种植,统筹实施订单生产收储方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耕作土地资源,鼓励实施粮草轮作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根据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高产高效的青贮饲料作物品种,避免使用口粮小麦品种,科学抓好田间管理和收储加工,提高青贮饲料产量和质量,充分满足牛羊养殖场青贮饲料的正常需求,保障奶类和牛羊肉供给。

牛羊养殖饲料分为三种:新鲜饲料、青贮饲料、干饲料。青贮饲料是将含水率为65%-75%的青绿饲料切碎、发酵而得来的一种粗饲料,比新鲜饲料耐储存,营养成分强于干饲料。凡是可作饲料的青绿植物都可作青贮原料,在我国常用的青贮原料有玉米、黑麦草、无芒雀麦、苜蓿、三叶草、紫云英等。玉米比小麦更适合做青贮饲料,据不完全统计,青贮玉米种植最广。

特色农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特色农业如火如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一、概念与特点

(1)概念

所谓特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者根据本地土壤、气候、品种等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生产具有产品特性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产品的一种农业产业经营形式。特色农业是相对于基本农产品生产而言的,二者分别满足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基本需求。

特色农业不仅产品特色鲜明,而且有独特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区域性,能立足于一个地区,乃至国内外。

特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而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为目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强调资源的异质化和产品的优质、高值(价值)化;强调布局上的区域性和供给上的特殊性,即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表现出一定的稀缺性,占有特殊的市场地位。

(2)特点

特色农业一般具有五大基本特点:一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即与大宗农产品相比,特色农产品一般分布的区域范围较窄;二是具有很强的商品性,即特色农产品生产一般以供应市场为出发点,具有很高的商品率;三是具有经济高效性,即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一般较高,生产者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四是市场需求的易变性,即市场对特色产品的需求是经常变化的,单一的农产品随时有可能被市场淘汰;五是市场需求的局限性,即市场需求数量一般有限,物以稀为贵,其产量一旦过分增加,就将失去特色产品经济高效的特点。

二、背景与目的

(1)背景

特色农业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是质量与效益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基本摆脱了以粮食为主的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区域性、暂时性的低水平过剩。农业发展的问题,已由数量问题转化为质量和效益问题。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效益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特色农业正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发展起来的;

二是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我国由于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收购价格持续走低,使种植粮食的农民收人降低,各地迫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大势所趋。我国在加入WTO后,既面临外国农产品的激烈竟争,又获得了打人外国农产品市场的良好机遇。我国农业在畜产品、蔬菜生产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种植、养殖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动植物易受病虫害和瘟疫的袭击,生态结构更为脆弱,需要发展特色农业,改变单一农业结构,避免农业生产大起大落。

(2)目的

发展特色农业的目的有五个:

提高农民收人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提高农业竟争能力,迎接加入WTO的挑战

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三、主要类型

(1)按生产部门划分

特色种植业

这是特色农业中比较普遍的形式,如反季节蔬菜、特种蔬菜等;特种粮食如黑色玉米、小麦、香米等以及特色花卉等。这是特色农业最为普遍的形式,它的适应性比较强,许多地方都可根据当地的资源气候条件选择最具适应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

▲山东寿光蔬菜

特色林果业

各地形成的水果之乡,如中国枇杷之乡,中国碰柑之乡,中国水蜜桃之乡,这类特色农业一般适宜于丘陵地带和土壤肥力较贫瘠的地方,既可以是成片大面积地发展,也可以实行庭园式经营。

▲碰柑之乡-衢州

特色养殖业

如养鱼、养虫、养狗、养蜂、养蝴蝶等。这类特色农业需要较强的专门技术,同时需要耐心细致的照料。

▲养蜂

特色加工业

如竹编之乡, 火腿之乡, 腊肉之乡等。这类特色农业需要的资金较多,属工厂化农业,这些具体的加工企业大多属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

▲竹编之乡—四川道明镇

观光休闲农业

这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和能力的加大而兴起的特色农业,如农家乐、生态旅游、梨花节、桃花节等,这类新型的农业产业,一方面吸引游客来观赏农业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这类特色农业适宜于大中城市近郊区或交通便利的地方。

▲兴化垛田观光农业

(2)按区域特征划分

河谷农业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

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两侧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

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

坝子农业

坝子农业是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按成因和沉积物类型可分为断陷坝、岩溶坝、冰成坝和火山坝等,断陷坝有河流或湖泊的沉积物,土层厚,比较平坦,可耕地面积大,水利条件好,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立体农业

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如中国东南丘陵地区、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比较突出。这里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 层次分明的特点。

▲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佛山市的南海、顺德等地,以及中山市北部。

销售代表必须多读些有关经济、销售方面的书籍、杂志,尤其必须每天阅读报纸,了解国家、社会消息、新闻大事,拜访客户日才,这往往是最好的话题,且不致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基塘农业

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上江南之称。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宁夏平原示意图

▲河西走廊(来源:星球研究所)

当然,特色农业的类型还远不止这些,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肯定会有新类型和新内容的产生。

四、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改造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是指一种落后农业,特色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

首先,在科技含量上它比传统农业高,一般说来,发展特色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没有科技支撑的特色农业是没有长久竞争力的、低效的,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特色农业;

其次,在经营方式上它比传统农业灵活,发展特色农业要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而不再是单个的分散的小农经营;

再次,在经营目标上它比传统农业更进一步,传统农业主要是解决温饱,而特色农业主要满足需要的多样化,是解决脱贫致富问题。它是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展。特色农业的这些特性有利于我们构建现代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2、有利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工作的重心。之所以要调整结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但这种过剩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过剩,而仅仅是好的不够,够的不好,但适应消费需求的名优新稀产品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特色农业的发展,产品的单一性将被产品的多样性所代替,农业将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农业的结构将更加向着优化方向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有利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特色农业本身作为就业载体就能转移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又由于特色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商品化程度高,要求的服务也要多些,这就带动了一大批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从事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这也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找到了新的出路。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过这种渠道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还可以缓解过剩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转移引起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就业困难、水资源缺乏、社会治安难等问题。

4、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特色农业之所以能增加农民收入是因为特色农业生产的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它适应市场的需要,能卖出去并能卖好价钱。众所周知,农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趋同是许多农产品销售难和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它加剧了农产品的恶性竞争,而发展特色农业能使农业及其产品特色明显,竞争力增强,从而有利于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发展特色农业拓展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环境和条件。许多发展特色农业的地方,农民收入都有明显增加便是例证。

五、发展措施

1、认真规划,增加投入

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前提下,认真作好规划,规划起点要高,要防止翻版传统农业。在规划过程中,要把基地建设和农村家庭经营结合起来,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变化确定特色农业发展的规模。同时,要增加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投入,对于那些市场前景看好,能带动农民增收,又不破坏环境的特色农业项目要列专项资金加以支持。

2、依靠科技,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色农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特色农业在一个地方的形成中和形成后,一定要在栽培、包装、保鲜、加工等方面增加科技含量;要加快对技术人才的培训,真正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加强和完善农业信息咨询与预警系统的组建和完善,使生产和市场更好地对接起来;政府在依靠科技发展特色农业方面要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3、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农业和农村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一种经营形式,它通过公司、基地和农户的纽带关系,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在发展特色农业中尤其是要发挥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等方面的作用,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生产结构升级。要特别注意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的培育建设和运行中各方面利益的衔接,真正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4、搞好土地使用权流转,为形成适度规模创造条件

发展特色农业没有一定的规模不行,而人均土地的家庭经营模式是不利于特色农业发展的,无论是涉及规模化养殖、加工、办市场都需要土地的调整组合,因此必须实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为特色农业形成适度规模创造条件。

5、树立品牌,深化特色农业建设

特色农业的关键在特。当前市场供应丰富,消费者已从不重视品牌转为认牌购买,品牌已成为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由于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非名牌产品在买方市场形成后即便降价销售也不会有多少销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挑战传统农业,要像发展工业一样办农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这就是要创名牌保名牌、壮大名牌,形成独具特色的名牌。各特色农业建设地的政府也应该为树立品牌创造环境和条件。

【训练题】

梯田是一种强烈依赖人类活动的遗产,它不仅是人类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也是未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生产资料。2013年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下图示意云南省元阳县主要梯田分布。目前,元阳部分低海拔梯田已改种香蕉等旱地经济作物,但核心区撂荒和改旱现象尚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我国山区梯田大量撂荒,这将直接导致

A.种植结构改变B.田埂数量骤减

C.粮食单产减少D.耕地面积减少

2.元阳梯田部分低海拔地区水田改旱地,实质上反映出该县可能

A.城镇化进程减缓B.农村劳动力流失

C.土地荒漠化严重D.水土流失加剧

3.元阳梯田核心区梯田撂荒和改旱现象不明显是由于该地区

A.气温相对较高B.地形坡度较小

C.土地生产力更高D.政府政策保护

答案:1.D 2.B 3.D

作物水分亏缺量是作物蒸散量与其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的差值,其值越大,说明作物生长所受的水分胁迫越大,所需的灌溉量越大。水稻生育期主要在夏季,冬小麦生育期主要在冬春季。下图示意黄淮海平原作物水分亏缺量的流域差异。据此完成4—6题。

4.黄淮海平原各流域生育期内均不需要灌溉的农作物是

A.玉米B.水稻

C.小麦D.花生

5.水稻水分亏缺量在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该农作物生育期内

A.海河流域蒸发量大于淮河流域

B.海河流域蒸发量小于淮河流域

C.海河流域降水量大于淮河流域

D.海河流域降水量小于淮河流域

6.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淮海平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作物熟制B.大幅提高垦殖指数

C.提高作物单产D.扩大小麦种植面积

答案:4.A 5.D 6.C

在人地关系中,城镇化进程与粮食安全存在着耦合关系(相互促进或制约)。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与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相协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06-2018年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时间变化趋势(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对该省新型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关系解释合理的是

A.城镇化水平提高使农村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B.城镇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使粮食安全水平上升

C.粮食安全水平上升使城镇化用地规模迅速扩大

D.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可促使两者耦合协调度上升

8.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该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A.促进粮食生产产业化

B.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

C.缩小城镇建成区面积

D.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答案:7.D 8.A

我国Y县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随海拔变化,呈现菱形分布特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Y县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东南丘陵

10.Y县

A.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气候和水源

B.2000—2300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

C.海拔低于1600米区域人口迁移的拉力大

D.人口分布十分密集,乡村聚落的规模较大

11.Y县所在省区将80%以上的优质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这是因为

A.将农业作为该区域核心产业重点发展

B.未来城镇建设将向耕地集中区域延伸

C.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商品粮基地

D.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影响粮食安全

答案:9.A 10.B 11.D

农业部开展的粮改饲,重点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规模发展适应草食畜牧业需要的青贮玉米(指新鲜玉米秸秆经微生物厌氧发酵之后可长期保存的方法),下图为河北北部农牧交错带玉米种植收储饲用模式。

12.河北把全株玉米作为青贮饲料的生态效益主要有

①减轻水土流失 ②减少秸秆燃烧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 ④增加耕地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河北玉米种植收储饲用模式的特点是

A.用地规模大 B.集约化程度低

C.资源利用率高 D.玉米总产量高

【答案】12.C 13.C

【解析】

12.把全株玉米作为青贮饲料与水土保持无关,无法减轻水土流失,①排除;可以减少秸秆燃料,②正确;全株玉米作为青贮饲料后,奶牛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③正确;该措施只是对全株玉米的循环利用,并没有增加耕地资源,④错误;因此C正确。

13.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该模式只是对玉米秸秆的循环利用,并没有占用或扩大用地规模,A排除;该模式将大量玉米秸秆收储饲用,集约化程度高,B排除;该模式也并没有增大玉米产量,D排除;该模式对玉米秸秆资源充分有效利用,C正确。

青贮玉米是制作优质青贮饲料的专用玉米,以生产鲜秸秆为主,最佳收获期为籽粒的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而非完熟期以后)。青贮玉米相比籽实玉米,其植株高大(2.5~3.5米),产量高,比籽实玉米营养更丰富。2015年我国河北、黑龙江等省推广青贮玉米种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推广青贮玉米最有利于保证黑龙江农民增收,其主要原因是青贮玉米()

A.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

B.对热量条件要求较小

C.较籽实玉米更富营养

D.可种植的范围更广大

15.推广青贮玉米种植将使得其生产地域()

A.形成饲料+乳肉+经济作物的模式

B.缩减农业对劳动力的使用量

C.降低农业生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

D.小型家庭农场模式更具优势

16.推广青贮玉米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其主要原因是()

A.降低了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

B.减少了燃烧秸秆导致的污染

C.土地上交替发展养殖和种植

D.对牲畜粪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答案14.B 15.A 16.B

【解析】

14.黑龙江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常会导致农业收成不稳定,最佳收获期为籽粒的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而非完熟期以后),青贮玉米对热量挑剔小,生长期热量条件易于保证,有利于农民增收。选B。

15.青贮玉米是制作优质青贮饲料的专用玉米,以生产鲜秸秆为主,青贮玉米可以做优质饲料,扩大种植能推动养殖业发展,形成饲料+乳肉+经济作物的农业模式,选A。

16.推广青贮玉米,使得玉米在籽实期以前即可收获,无秸秆残余,避免了原来收获玉米颗粒后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的污染现象。选B。

青贮玉米是收获玉米鲜绿全株,经切碎和乳酸发酵后用于牛羊等草食牲畜的基础饲料,营养价值高,能明显减少精饲料消耗,提高肉、奶产量。近几年,农业部在粮食主产区大力推广粮改饲,主要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国家推广粮改饲主要是为了( )

①增加农产品种类

②保障粮食增收

③降低秸秆焚烧污染

④增加农民收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粮改饲潜力较大的省区是( )

A.四川 B.江苏

C.黑龙江 D.青海

19.下列对粮改饲地区种养循环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

A.种植—饲草—青贮—有机肥料—饲喂

B.饲草—青贮—饲喂—有机肥料—种植

C.种植—饲喂—青贮—有机肥料—饲草

D.种植—青贮—饲喂—有机肥料—饲草

【答案】17.C 18.C 19.D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玻利维亚是南美洲内陆国,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以高原为主。现有可耕地面积3.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3%。其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国内1/3需求,粮食严重依赖进口。近年来,玻利维亚政府为确保本国粮食安全,结束对外国种子、农机的依赖,与国内企业、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农业机械化专业密切联合,成立了国有农业生产资料公司。2017年,中国为玻利维亚援建了两座粮食仓储加工基地,为该国保障粮食生产和加工奠定了基础。下图示意玻利维亚位置。

(1)分析玻利维亚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主要原因。

(2)说明玻利维亚政府成立国有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目的。

(3)简述玻利维亚建设粮食仓储加工基地的重要性。

答案:

(1)可用耕地面积小,总产量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单产量低;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粮食生产条件差,产量不足。

(2)稳定种子、化肥等农田基本物资来源,保障农田基本物资自给性;满足农业机械和各类农具等农机物资需求,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减小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性。

(3)增强粮食应急仓储能力;提高粮食加工技术水平;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保障粮食安全。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食物浪费现象依然触目惊心。某科研团队对我国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蛋类、水果、奶类7类食物浪费数据进行了调查统计(下图)。积极营造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及资源环境的建设带来极大的益处。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年均粮食浪费量居于7类食物首位,其中,各类粮食在农户储存、各级粮食收购商转运、粮食精加工过程中造成浪费的占比较大。

(1)推测图示X代表的食物种类并分析其浪费较多的原因。

(2)分析粮食在储存、转运、加工等环节造成浪费的原因。

(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指出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蔬菜;蔬菜日常消费量大;蔬菜价格相对较低;蔬菜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

(2)农村储粮基础设施落后易造成粮食变质;转运过程中(装卸、搬运)造成粮食抛洒浪费;粮食加工过程中(追求精加工,)造成出粮率降低。

(3)有利于增加可食用的粮食量;有利于减少对国外粮食的进口依赖。

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有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每年冬季,全国各地的农业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在此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繁殖、杂交配制等农业科研活动。新中国培育的约1万个农作物新品种,约7000个经过南繁培育。

(1)与甘肃、四川相比,说明海南育种制种的特点及原因。

种质资源是指包含一定遗传物质,并表现特定性状、能将性状遗传给后代的动植物资源。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是种子净进口国。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海南将发挥其种子硅谷的优势,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规划建立中转隔离基地(保护区)、检疫中心、种质保存中心、种源交易中心(下图)。中转隔离基地选址时避开居民住宅区,远离家禽饲养繁育基地,用于对进口的动物种用资源进行严格分区隔离、检疫。

(2)分析海南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海南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特点:海南育制种周期更短,可育种时间长,育种的种类更多。

原因:海南地处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育制种历史更久、知名度高,技术更先进。

生意的利润来自回头客。喜欢你的服务或者产品的客户会带来他们的朋友。

(2)海岛交通便利,便于种质资源引进和输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自贸港政策支持。

(3)丰富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质品种数量、质量安全;依托全球种质资源,选取、改良优质高产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80-2014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10℃积温变化图。

材料二: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转变成北粮南运。黑龙江省作为北粮主产区之一,在1980年至2014年的35年间,单产提高了167%,粮食产量增加了3.3倍。目前,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1/9、1/8和1/3,三者已连续多年居全国榜首。

(1)简述黑龙江省在1980-2014年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从气温变化角度简析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

(2)分析目前黑龙江省粮食调出量大的原因。

(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请提出改善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

参考答案:

(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明显,大豆波动变化,增幅小,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

原因:随着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改善(黑龙江省≥10℃积温总体变大);喜温的水稻、玉米种植北界北移,种植面积扩大。

(2)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提高;②粮食消耗少,调出量高;③粮食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3)①加强政策保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②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④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⑤适度开展粮食进口;⑥减少和杜绝粮食浪费。综合自匠心地理、智慧地理课堂、中学地理研究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为一个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就是无谓损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