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惯例莫触法律底线
餐饮行业广遭诟病的开瓶费、最低消费、谢绝自带酒水等规定,旅游饭店中午12时结账,银行一年按360天计息,古玩行“赝品不算骗,买假不退”……现实生活中类似上述明显存在不合理之处的不成文规定或商业惯例(从消费者角度看应称消费潜规则)有很多,人们面对它们虽不情愿,但也只能被动接受。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日前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3.8%的受访者遇到过消费潜规则。装修、家居产品和电子产品被认为是最容易出现消费潜规则的领域。受访者认为,之所以出现消费潜规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消费者容易忽略或完全不懂各行业的相关规定,这给商家留下了空子;二是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未尽责任,睁一眼闭一眼,过度保护商家;三是部分行业存在市场垄断,容易店大欺客;四是消费者处于弱势,维权困难,通常只能接受。
这个调查结果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许多消费潜规则是作为行业常规长期存在,且得到相关机构默许的。比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开瓶费虽遭消费者吐槽抱怨,但一直未能取消。一些有影响的关于开瓶费的案例中,人们可以看到旅游、餐饮等相关协会组织的身影,他们拿出各种行业规范,极力为这一收费行规开脱,为其涂抹合法性色彩。
这是一种典型的行规与法律的博弈,目前的商业实践中并不少见。这种现象及其结果必然直接影响法律的运作过程和实际效果,进而影响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对行规的法律属性和社会地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制。
毋庸置疑,行规(商业惯例)在商业实践中,在规范同业者的经营行为、维护行业秩序、保护行业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商业活动越来越复杂多样,且遍及社会各个角落。在商事法律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行规不仅补充着甚至是替代着商事法律规范,其对同业成员及社会的影响有时比法律法规更为直接、具体。但由于行规受其背后的经济利益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行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对行业组织的管理缺位,如行业协会商会作为自律性组织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等并不明确,再加上我国的现代商业尚在发展初期,行规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与现代市场经济、现代法治所要求的公平公正相悖的内容。而且,越是具有垄断性的行业或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行业,其行规中不合理甚至违法的内容就越多。
必须明确的是,行规是基于法治的自治,其前提是合法,基点是合理,它是法律法规的补充、配合,而不能与之相悖或分庭抗礼。换句话说,行规的有效性只能在合乎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否则视为无效。在法律、行规各有说法的情况下,行规不能高于法规。这不仅因为法律的制定者是国家,具有至高无上性,而且还因为法律具有普遍的规范性、严肃性和稳定性。而行规仅是民间习惯法,而且仅是某一行业的业内规则和经营惯例,是行业实施自律的依据。当行业规范与法律发生抵牾,则应服从于法律规范。
显然,法律红线不能触碰,问题行规必须清理。要扫除那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各种行业潜规则,不仅要完善立法,打造对消费者友好的法律环境,还要加强行业自律,树立健康诚信的行业规则。同时,要严格执法,形成更有力的市场监督。当然,消费者也要行动起来,既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市场知识,又要不断提高维权意识和积极性。只有法律武器常拿在手,自己的权益才无人敢碰。
- 标签:中国的商业惯例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实时热点】突发!芯片价格暴跌90%!
今年以来,芯片荒问题虽然比去年有所好转,但有些领域的芯片仍然供应偏紧,针对芯片市场上的新变化,有的企业不断扩大产能,有的企业则…
-
人民银行: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
人民网北京5月12日电 (黄盛、罗知之)“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
- 数字化:中国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 实时热点 !2021徐汇金巢铂瑞阁~劲爆新闻~官方推荐!简直不要太牛了!!!
- 2021年国家大事件有哪些 2021国内十大时事热点
- 大数据:贵州新动能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批中小学数字教材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