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买房,5年后会不会“亏得一塌糊涂”?
我国在1998年房改以来这二十多年里面,房地产业是得到了迅猛发展。2000年我国的平均房价还只有2112元/平方米,到了2021年上半年,我国平均房价就突破了11000元,在短短的20年的时间,房价几乎涨了5.5倍。如果再算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那房价就涨了20倍以上了。不过,房改带来的好处就是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由过去的6-7个平米,涨到现在39个平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33个平米。
人们之前拼命买房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买房子可以作为投资品,现在投资任何东西都不靠谱,只有买房子基本上是稳赚不赔,有钱人却无处可投资,只能去投资房地产市场。第二,过去很多人总认为,房价总归会有调整周期,只要在调整期内买房,就可以了。
但实际上这些年来国内房价并没有出现过像样的下跌。大家现在是恐慌性购房,生怕以后再也买不起房。第三,买房兼具一些其他属性,比如买房可以落户,买房可以结婚,买房可以子女高考不用回原籍去考等。
不过,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房地产齐涨共跌的趋势发生了变化,在房地产长期的调控之下,像郑州、长春、青岛、烟台、石家庄等北方城市,房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特别是环京楼市平均房价跌去一半,有的甚至还跌去了70%。
而像上海、深圳、苏州、南京、宁波等地的房价却在上涨,不过涨幅却已经明显收窄了。现在很多人都在犹豫,当前是否还要购房?2021年买房,5年后会不会亏得“一塌糊涂”。对此,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我国房地产贷款政策发生了逆转。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国央行给房企设置了“三道红线”。而今年元旦又发生了“限贷令”,央行又给国有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设置了新增房贷不得超过新增贷款总额的30%,开发贷不得超过新增贷款总额的40%。
更关键的是,央行还严禁经营贷、消费贷等违规资金进入到房地产市场。各银行现在也纷纷上调房贷利率,并且提高了房贷的审核的周期。我国的房贷政策发生巨变,现在买房基本会买在历史上的最高位。
第二,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了。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房价上涨,我国居民的住房自有率达到了96%,还有40%的人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居民的房产占总资产的77%,而金融资产却只占23%,可见我国居民已经把宝都押在了房地产市场上了。
现在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当地家庭都有好几套房子,以后当地刚需购房需求会越来越少。而国内的空置房子足够3亿人居住。所以,中国不缺房子,而是各个城市商品房过剩,需要去库存。
第三,目前房产税正在积极地筹划之中,之前我国不动产登记已经全国联网,同时,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已经多年。房产税将会在“十四五”期间出台。虽然,房产税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打压房产,但是它会在房产的持有环节征税,这对于囤积了大量房产的炒房者是极为不利的。届时,会有大量房产抛向市场,不管是商品房价,还是房租价格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未来房价受到房产税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第四,我们国家现在除了调控房地产市场之外,还在整顿和规范房屋租赁市场。未来五年,我国将建成商品房市场、房屋租赁市场、共有产权房市场。商品房市场的需求将会被分流出去。将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的居住方式,届时,投资炒房的需求将退出,商品房市场也将逐步回归居住属性。
如果2021年买房,那么5年以后,会不会“亏得一塌糊涂呢?我们会给出肯定的答案。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央行正收紧房贷规模,上调房贷利率,商品房市场缺了信贷资金的支持,肯定是风向已经变了。此外,国内房子炒了20多年,基本上都已经趋于饱和,需求远不及过去那样强烈了。
更关键的是,在未来三五年内将推出房产税,囤积房子越多,税收也就越重,房价必然会呈现下跌趋势。最关键的是,我国除了商品房市场之外,还有房屋租赁市场、共有产权房市场,届时投机炒房需求会逐步消失,全国房价都将跌回居住属性,与当地百姓收入挂钩。
爱乃娜美作品集,宫锁心玉全集优酷,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百度云, http://www.xinzhiliao.com/rq/nvxing/34886.html- 标签:西盟公社,huangse xiaoshuo,古灵精怪栈,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2021年买房,5年后会不会“亏得一塌糊涂”?
我国在1998年房改以来这二十多年里面,房地产业是得到了迅猛发展。2000年我国的平均房价还只有21…
-
老房加装电梯,6楼业主表示后悔:花双倍钱却换来3个“新麻烦”
自今年开始,我国已经从 “棚改”变成了“旧改”。棚改就是把老房子给拆了,而对于拆迁居民进行货…
- 又一社会怪象出现:月薪4000元,但开10多万的车,住上百万的房
- 定存利率已达4.45%却无人去存?银行员工透露:还是储户太精明
- 提前还房贷,聪明还是糊涂?银行员工:别再傻傻地给银行送钱了
- 当年的美、日两国为什么要主动刺破房产泡沫,而不是竭力保住房价
- 村卫生室将关门停业?“新政策”已下发,村民看病更稳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