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介|员工超时工作案、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案……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十大优秀案例
近年来,各级工会积极适应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新变化,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为总结宣传各地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在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十大优秀案例推选活动,从各地推荐的89个案例中,综合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示范性、影响力以及当地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创新性等多方面因素,选出了十大优秀案例。
十大优秀案例,不仅涵盖了不同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场景,而且列明了监督方法和思路,对各地工会创新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提升劳动法律监督成效,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业务参考性。本刊将十大优秀案例按案例简述、监督成效、典型意义和案例点评进行分析和评述,供各地工会在开展工作时进行参考和借鉴。
案例简述——2022年2月,天津市总工会接到一封职工匿名信。来信反映天津某公司存在旅检通道安检人员长期超时工作、劳动强度过大等问题,并详细描述了安检人员主班补班工作时长、工作强度以及休息倒班等有关情况。接到来信后,市总工会及时启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程序,发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同时,深入研判、细致分析找准工时制度及执行问题,发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提出安检岗位综合计算工时折算政策适用不妥、工作时长计算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履行职代会程序不规范等三方面问题,要求公司整改。
监督成效——收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后,公司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并认真落实三项整改措施。一是根据旅检通道岗位工作实际情况,调整综合计算工时折算适用政策。二是加强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科学准确做好工时核算工作,确保公开、公正,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规范履行职代会程序,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典型意义——2021年1月1日起,《天津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正式施行,天津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迈入了法治化轨道。此案中,市总工会严格依照条例规定,及时启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程序,向用人单位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深入调查后向用人单位出具《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切实将监督融入到维权服务工作的全链条,提升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劳动用工风险隐患,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案例点评——“一书两函”制度是各级工会在落实工会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办法的过程中创新出来的监督制度和方法,在实践中发挥出了更好的成效。一些地方通过地方性立法、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将其融入到专门工作中,为工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提供了“抓手”,各级工会要善用“一书两函”制度,推动工会维权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案例简述——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总工会在对某公司开展工资支付专项监督时发现,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公司为职工杨某等9人发放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未如期缴纳9人的养老、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险费。冀州区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随即组织对该公司在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缴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向该公司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要求15日内就相关情况进行答复。
监督成效——涉案公司到期未予答复,2019年6月25日,冀州区总工会向区劳动监察大队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提请其对该公司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进行劳动保障监察,并依法作出处理。在冀州区总工会和区劳动监察大队的共同推动下,该公司为杨某等人补齐了工资差额,补缴了社会保险费。
典型意义——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工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有效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多年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总工会加强组织建设、健全联动机制,通过创新开展联合监督、定期监督、专项监督、综合监督等,将监督“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劳动关系风险隐患。对用人单位存在劳动违法行为的,运用“一函两书”监督机制,加强与人社部门协调联动,推动劳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升了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案例点评——各地工会在劳动法律监督中通过“工会+人社”协调联动机制,对一些用人单位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不执行、慢执行、拖延敷衍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回应了职工的期待,警示了用人单位,提升了工会的维权效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彰显了工会作为,在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的同时,不断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
案例简述——2021年8月,上海市某企业因经营需要进行架构调整,拟裁减部分职工。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总工会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刻组织力量上门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由于该企业裁员人数达企业职工总数的25%,曹家渡街道总工会会同区总工会劳动关系工作指导员以及专业律师团队,上门就企业职工安置方案提出建议、给予指导。
监督成效——该企业根据建议及时调整方案,并加强与职工的协商,最终确保企业改革调整平稳实施。
典型意义——上海市工会在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作为,通过“风险预警、隐患排查、多层次监督”有机结合,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融入到企业劳动管理过程中。织密工作网络,形成排查全面、预警及时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预警排查,通过摸排区域企业关停并转等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矛盾隐患,加强预警预防,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敢于担当、专业过硬的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劳动关系工作指导员的作用,吸纳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会干部、人事干部等加入指导员队伍,充实监督员的专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规范用工、维护稳定的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成效。劳动关系工作指导员、楼宇工会社会工作者、律师等协同配合,在监督过程中从不同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稳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助力企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案例点评——地方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用,通过构建劳动关系网络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矛盾隐患,通过专业监督队伍及时排查化解矛盾,通过整合资源提升监督质效,不断筑牢劳动关系“防火墙”,把劳动关系矛盾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生动展现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在化解劳动关系矛盾、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地区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简述——江苏省江阴市某互联网公司是一家一站式数字化集成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入驻平台企业1433家,注册货车司机1900多名。2021年3月,该公司向江阴市总工会“云监督”平台提出“法治体检”申请。
监督成效——接到申请后,江阴市总工会组建了市镇两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法律专家、志愿者组成的监督小组,为该公司提供“法治体检”等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服务。通过检查发现,入驻平台企业与货车司机之间,绝大多数建立的是合作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且合作协议仅涉及合作有关内容,没有货车司机权益保障的相关内容。监督小组从工会组建、职代会规范化召开、企业规章制度内容审议、工时制度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监督指导,依法提出了整改建议。
典型意义——江阴市总工会以帮助平台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为出发点,抓住劳动用工关系这一主线,通过查验审核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协议、企业规章制度等,寻找问题隐患,制作“体检报告”,开出“法律处方”,帮助企业建立完善“法律健康档案”,从源头上、制度上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既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也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了劳资双赢,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案例点评——开展用人单位“法治体检”是近年来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域推广的一种创新做法,通过工会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和司法部门企业合规“法治体检”并行发力,对促进用人单位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权发挥出了明显的成效,纠正了一些用人单位的不合法、不合理劳动管理行为,在构建员工利益共同体方面展现出巨大影响力。
案例简述——2022年4月,浙江省东阳市总工会在劳动法律监督过程中,发现作为残疾人集中安置企业的某公司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未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向残疾职工发放工资等问题线索。通过与检察机关协作,运用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手段查明全市33家用工企业普遍存在残疾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不达标、休息休假权被剥夺等违法问题,涉及残疾职工300余人。随后,市检察院向市人社局发送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行政监管职责,在全市残疾人集中安置企业开展残疾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专项整治。
监督成效——在专项整治过程中,东阳市人社局邀请市总工会和市检察院全程同步监督,督促残疾人集中安置企业自查、核查和认线家残疾人集中安置企业全部整改到位。
典型意义——残疾职工是职工队伍的组成部分,依法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职责所在。东阳市总工会依托与检察机关建立的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类案摸排,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以劳动法律监督机制手段创新深化残疾职工权益保障,实现了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案例点评——近年来,检察机关不断深化和拓展公益诉讼的范围,通过诉前磋商、公开听证、发出检察建议,诉中支持公益诉讼,诉后监督落实等环节联动,以公益诉讼形式发挥司法监督效能,取得了巨大成效。各级工会和检察机关协作联动,通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相结合,在群体性维权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案例简述——2021年10月下旬,黄某等25人到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反映被拖欠劳动报酬共约96万元。接到投诉后,泉州台商投资区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和法援律师立即深入企业开展调查。查证属实后,区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向企业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并指派工会法援律师组织调解。
监督成效——在多次调解无果后,泉州台商投资区总工会协助职工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同时,区总工会充分发挥“园区枫桥”机制优势,就地组织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等多部门人员,在基地再次对当事人进行裁前调解,经过不懈努力和持续跟进,25名职工最终拿到了被拖欠的全部工资。
典型意义——泉州台商投资区总工会探索多元化解劳资矛盾一体化维权模式,联合区综治办、民生保障局和法院,集中设置“两室两庭一站”,即职工法律援助室、职工劳资纠纷调解室、劳动仲裁庭、劳动法庭和台籍职工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为职工维权提供法律咨询、调解、仲裁、诉讼“一站式”服务,促进了园区劳动关系和谐,得到企业、职工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案例点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工会会同法院、人社、司法等部门建立职工法律服务阵地,形成“园区枫桥”机制,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劳动关系领域的生动实践,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积极探索和有益经验。
案件简述——2019年7月,江西省九江市某金属机械加工厂职工李某在作业中右手被机器砸伤致手指骨折。李某请求企业为其申报工伤,但企业以各种理由推脱。因企业未提供相关资料,人社部门无法为李某办理工伤认定。
监督成效——江西省九江市总工会接到李某求助后,迅即启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程序,向企业发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为企业负责人释明法律,同时向市人社部门提出个案监督建议。在九江市总工会和市人社部门的协作配合下,企业为职工出具了工伤认定手续,职工被认定工伤并获得赔偿。
典型意义——江西省九江市总工会在《江西省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制定过程中,明确建议增加“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请求工会为其申请工伤认定的,工会应当收集、审查有关证明材料,并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报。对不予受理或不予工伤认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向工会作出书面答复”等有关内容,并最终被采纳。源头参与是工会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的重要方面,工会通过推动地方立法从源头上化解了职工难点、痛点问题。
案例点评——实践中,一旦企业怠于履行申报工伤及相关义务,职工往往只能通过仲裁或诉讼方式维权。工会通过劳动法律监督发现问题,系统分析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再推动将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转化为具有普适性的法律规范,从个案法律监督上升至立法层面的制度设计,从源头上解决一类问题,体现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重要使命和意义,也是工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具体体现。
案件简述——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某大型服装智能制造企业有员工约2000人,劳动用工风险一直困扰着企业管理人员。2021年10月,即墨区总工会督促指导企业建立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制定了企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企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在日常监督中发现,退休返聘人员张某、李某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二人住址距离单位较远,职业伤害风险较大。另据了解,张某曾在2020年12月因路面湿滑,上班途中骑摩托车摔伤。随后,监督员将了解到的相关情况向企业工会进行了汇报,并建议企业为退休返聘人员购买雇主责任险。
监督成效——建议最终被企业采纳,既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又降低了企业劳动用工风险,实现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赢。该监督员也因此获得了企业的“金点子”奖励。
典型意义——青岛市即墨区总工会在开展劳动法律监督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退休返聘人员等无法纳入现行工伤保险制度保障范围的劳动者,建议企业购买雇主责任险、意外伤害险等商业保险方式,确保劳动者在发生职业伤害后可以获得有效的补偿救助。将监督和建议结合起来,一方面确保用人单位合规用工,另一方面为用人单位提出预防风险建议,实现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利益的“双维护”。
案例点评——工会创新监督理念,打造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品牌,指导辖区内已经建立工会的单位普遍建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建设,通过日常劳动法律监督及时发现企业的“痛点”“难点”“风险点”,“对症下药”,有力推动了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案件简述——2021年6月,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总工会收到某公司职工来电反映,称该公司自2021年3月开始安排100余名职工停工,原定于6月1日复工,但职工按时返岗要求复工时却遭到公司拒绝,导致多名职工聚集公司门口表达诉求。区总工会当即启动劳动法律监督程序,派出维权专员同区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员等组成监督工作小组,及时处置纠纷。监督工作小组通过了解职工诉求、听取企业回应等方式了解事实后,对公司安排部分职工停工休假的合法性问题提出监督建议,认为依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公司若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订单不足导致停工的事实,将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律后果。同时,要求公司在实施停工措施前充分听取工会和职工意见,若需暂缓复工,应履行必要的通知义务。
监督成效——经多次沟通协调,截至2021年12月底,约10名员工继续留在公司上班,10名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其余职工与公司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此后再未发生职工聚集表达诉求的情况。
典型意义——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总工会及时启动监督程序,提出精准监督建议,提醒企业依法行使自主经营权,最大限度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同时统筹处理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推动企业发展的关系,有效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案例点评——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国际贸易摩擦及疫情影响,一些企业面临订单锐减、开工不足等问题,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安排职工休息休假,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减少,容易引发劳资纠纷,劳动关系面临不少挑战。工会通过劳动法律监督提出建议,要求用人单位依法合规化解矛盾,在企业作出重大决策时,既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也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确保劳动关系稳定大局的同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
案例简述——陕西某文化传媒公司是一家全产业链型企业,因公司规模快速扩张,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劳动合同不规范等问题,曾出现因公司与主播之间对竞业限制的对象、期限、违约金等约定不明晰,培养孵化的网红主播“出走”,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
监督成效——陕西各级工会专门组建以工会干部、公职律师、专业律师为主体的“法治体检组”,梳理企业劳动用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宣讲劳动用工法律政策,对企业的管理运营合规性进行法律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为某文化传媒公司及其他新业态企业开展深度“法治体检”,妥善化解了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获得企业和职工好评。
典型意义——陕西各级工会组建专业化劳动法律监督队伍,通过体检内容“五个一”,即为企业开展一次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体检、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开展一次法律政策宣讲、为企业提供一次专业法律咨询问答、为企业制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法治体检”报告一次、帮助指导企业按“法治体检”报告规范整改一次,以及调研摸底、实地体检、咨询问答、梳理汇总、整改提高等体检形式“五步走”,为新业态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务,开展全方位体检,帮助企业合规管理运营、规范劳动用工、解决纠纷争议,有效维护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案例点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近年来工会工作的重点,各级工会在开展新就业形态建会入会的同时,帮助新业态企业完善制度,将解决好职工的“关键小事”和督促用人单位合规经营、依法管理融合,不仅有利于重点工作的开展,而且增加工会的吸引力、影响力。
- 标签:商品评论语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新刊推介|员工超时工作案、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案……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十大优秀案例
近年来,各级工会积极适应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新变化,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
在众多赞美中“高情商”最让明星压力山大
最近大鹏主持《演员请就位2》,因高情商上了热搜,万万没想到,底下评论却是清一色质疑,让好不容易摆脱屌丝男士的大鹏,丢失了不少路…
- 盘点高情商明星:杨超越林志玲说话有艺术而肖战靠这个证明
- 信贷视角下小微企业商业模式解读与行业细分(下)
- 评论用好“考核笔” 写好“评价语”
- 征稿启事丨《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关于“中国之治背景下公共卫生治理和危机应对研究”
- 一张图看懂银行的生意模式详解评估银行质地的六个核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