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评论

弘扬优秀中国商文化 以创新的理念传承经典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弘扬优秀中国商文化 以创新的理念传承经典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冉隆楠)以商贸富国为核心的中国商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研究古今中国商人在商贸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商文化真谛,把准商人在社会历史演变中的角色,全面认识商贸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的推动力,对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指导意义。近日,中国商业史学会在河南洛阳召开“中国商文化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个单位的122位专家学者,用历史和现代相贯通的视角,研讨交流中国商文化的特点及其蕴含的富国思想、产业政策和人文精神,尤其是对优秀传统商文化如何进课堂进行了大胆的思考。

  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在“古今中国商文化”的学术演讲中,强调了研究历史的重要意义。他高度评价《史记》中“货殖列传”的商文化璀璨夺目篇章,还赞扬了中国商业史学会创始人吴慧主编的《中国商业通史》对中国商业史学科建设的历史性贡献。

  张志刚重点阐述了历史上诸子百家中,对商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和法家的见解。他认为,主张经济放任政策的儒家和主张经济干预政策的法家,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围绕产业发展政策一直充满激烈的竞争。但是,继承与创新的文化根脉始终薪火相传,绵延不断。同时,张志刚还分析了十八世纪工业前后的中国商业发展状况,并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商业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商业发展成就。他特别强调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中国商业在取得实践进步的同时,也实现了理论认识上的腾飞与升华。

  对学术界提出的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论断,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扬州大学教授黄俶成认为,多数教科书所说的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并不符合历史实际。他表示,正因为商朝重视商业,所以成为公元前三千纪的东方大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大朝代。历史上铸造大面值的货币(母)以方便商人,这比后来法家的“子母相权论”早了500年,比西欧的相关货币理论早了2900年。

  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学教授杨德才认为,由于中国古代长期的“重农抑商”等正式制度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非正式制度的约束,中国古代商业长期锁定在人情化交易阶段,无法完成向第三方实施的非人情化交易阶段的转型升级,致使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不可能发生商业。因此,中国古代被长期锁定在封建社会里而难以发展、转型。

  商帮文化在中国商业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秦商联合会会长刘阿津对秦商文化如数家珍。他认为在传统社会的中国,秦商文化是用秦腔吼出来的。由于商人酷爱秦腔,看戏观剧成为他们联络乡谊、商品交易、调节商业矛盾的基本手段。因此,商人率先将戏楼搬进了会馆,并将戏楼建造得华丽无比,使其成为商人会馆的一个显著标志。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西安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任维哲则认为,秦商的称呼可以涵盖周秦至明清时期整个发展历程,更加突出了陕西商人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建波认为,清末民初的新式银行兴起深刻地影响了山西票号的兴衰,山西票号的历史演变反映了晋商兴衰演变历史。新式银行对票号的替代本质上是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是新金融业态相对于旧金融业态的各项制度优势在竞争中发挥作用的结果。

  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吴跃农认为,粤商、浙商、沪商、苏商等商帮具有坚守良好的政商关系、契约原则和创造力等共性,是商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强调这些商业规则和商业精神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更要发扬光大,尤其在“一带一路”商贸畅通的国际合作中,让世界分享到中国历史悠久的商贸文明。

  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鲁商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秉强认为,鲁商是“商贸富国”坚定而自觉的追求与践行者,可以从理论学术、政策制度、行为实践等方位形成完整的形态与体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苏文菁则认为,海商文化具有“商联天下”内涵,研究闽商、海商群体、挖掘海商群体所携带的中国商贸文化至关重要。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梁仁志副教授则直言,当下的中国商帮史研究主要处在各自为阵的阶段,他认为,要想真正地推动中国商帮史研究,必须要打破地域藩篱,从总体史的视角展开,将“中国商帮”视作一个整体,而不只是徽商、晋商等等单个地域商帮的集合体。不仅如此,中国商帮史的研究更应在全球史的视野下展开,这既是中国商帮足迹“几遍宇内”的客观情况使然,也是揭示中国商帮特色的逻辑必然。

  对于中华老字号,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北京隆庆祥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氏制衣十五代传人袁小杰以400多年来始终坚守的“一寸布一寸丝物尽其用、不自高不自大量体裁衣”的“袁氏裁作”标准为证,认为“中华老字号生命力就是追求卓越,止于至善,使顾客满意”。现在,袁氏后人坚守“袁氏裁作”标准,传承并发展“专属”定制理念,将东方服饰特点与西服制作方式结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袁氏服饰设计制作技法,成为私人定制的时代典范。

  而针对新时代老字号品牌建设,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祝合良提出了七条新思路:一是挖掘老字号的真实性,在传承真实性核心要素基础上寻找创新之路,加强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二是通过产品、服务、技术、商业模式、企业组织、体制机制、品牌要素、营销、管理等度加强品牌创新,提升老字号的品牌实力;三是弘扬专业与专注精神,让老字号经久不衰;四是树立品牌联想思维,扩大老字号影响力;五是树立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让老字号飞起来;六是树立全球化思维,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强全球供应链管理;七是树立人性化思维,注重精神需求和体验,让老字号深入人心。

  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业研究所所长赖阳对北京老字号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作了深入的阐述,他认为,老字号要“新”起来。他强调,老字号要“新”起来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是要跟上社会发展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增强应用社会新技术再造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二是要重视产品和服务与消费新特点协同的变革和创新;三是以创新的理念传承经典,以传世经典文化拓展老字号新事业。

  中国悠久的商业文化遗留下来了很多商贸遗产遗址。对于这些商贸遗产遗址,与会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要进行相关的保护和发现。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淮阴师范学院教授李德楠强调,大运河沿线的商城老街、粮仓盐库、钞关榷关、商人会馆等遗址和遗物,都活化着厚重的中国商贸历史文化。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校长王新庆也介绍了河南的商业文化底蕴。他表示,河南商丘被称作“三商之源”,商族人以经商致富并建立了商王朝。洛阳作为千年帝都,古代商业更是繁荣夺目。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在会上提出各省市创建商文化博物馆的倡议。他认为,由互联网引发的人类社会已经形成潮流之势,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在这次社会中,商品的迭代愈演愈烈,且具有涉及领域广、迭代速度快、商品形态和性能变化大等特点。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骆欣庆也认为,未来的互联网发展会深刻地改变人的生活消费习性和商贸交易的形态,对传统的商贸形式和物件急需要记录和保护,保护好未来社会需要的今天的遗存。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院长张亚兰教授就如何挖掘和弘扬中国商业文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挖掘和弘扬中国商业文化,有三个目的,即寻根、求真、以及铸魂。“我们应该为社会提供什么是商魂,怎么铸造,铸造的形式有哪些,对富国福民的商业发展目标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的答案。”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副院长许丹雅就商业职业教育弘扬中国优秀商文化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她认为,弘扬以商贸富国、商联天下、立德经商为内核的商贸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中国商业史学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上,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王茹芹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相关总结,并介绍了今年的工作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有关中国商业文化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