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份红刊见初心
随着十月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运动蓬勃发展,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年,开始关注国内外时事,为了快捷分析时事形势、密切配合斗争,1918年11月27日,陈独秀召集《每周评论》创刊会议。参加者有李大钊、高一涵、高承元、张申府、周作人等。会议公推陈独秀为及编辑,其他人为撰述。发行所位于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米市胡同79号,编辑所位于沙滩北京大学红楼文科学长办公室。相较于《新青年》侧重理论的特点,《每周评论》的内容“更迅速、刊期短,与现实更直接”,两本刊物相互补充、协同作战,点亮了新文化运动前进的明灯。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写道:“我们发行《每周评论》的宗旨,也就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八个大字,只希望以后强权不战胜公理,便是人类万岁!本报万岁!”
《每周评论》在1919年8月31日行将出版发行第37期时被被北洋军阀政府封禁。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后12期因陈独秀被捕,李大钊出走,改由胡适接手主编。《每周评论》每周日出版,八开四版,用老五号字排印,每期约1.3万字。开辟的专栏主要有:“国外大事述评”“国内大事述评”“国内劳动状况”“社论”“随感录”和“新文艺”等12个专栏,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先进的思想和全新的形式。《每周评论》以不同于往日评论家的思想视野和新颖的小报形式,聚集了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时事论述。它是中国第一本以“评论”命名的刊物,并作了栏目名称、版面形式及内容疆域等编辑方面的示范效应,受其影响,《湘江评论》《星期评论》《钱江评论》《评论之评论》等刊物相继创刊,引领开创了短小形式的政评时评类刊物的群星璀璨时代。
二是鲜明的导向和精辟的议论。《每周评论》在五四运动期间发挥了积极的先导作用,把这场伟大的第一次称为“五四运动”,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精神。《每周评论》结合当时国内外的现实,旗帜鲜明地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制度,广泛宣传和报道十月后的苏俄状况和欧洲的无产阶级运动,它为团结具有初步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三是迅速的报道和高效的频率。《每周评论》以周为单位的出刊频率,契合了时局变动的节奏,堪称中国媒介史上的创举。在报刊上谈论、评论时事,是戊戌变法以来新知识分子的新传统。所刊文章既有“述”的新闻性又有“评”的议论性,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带有浓郁的民族国家关怀意识。先进的思想启发着民智,让这份战斗刊物散发着自由平等进步的熠熠光辉。
这份刊行寿命不到九个月的小小报刊见证了五四前后的国内国际风云变幻,主编和作者在中国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地探索、扬弃和修正,特别是“名著”栏目刊登《党宣言》节译,坚定地传播着马克思主义和主义思想。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了五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报刊之一。
- 标签:《每周评论》杂志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百份红刊见初心
随着十月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运动蓬勃发展,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年,开始关注国内外时事,为了快捷分析时事形势、密切配…
-
微故事 五四时期孙中山先生领导创办的重要刊物《建设》杂志、《星期评论
“先驱与先锋——孙中山与五四运动图片史料展”微故事系列的最后一期了,为大家介绍五四时期孙中山先生领导创办的重要刊物《建…
- 对阿里巴巴最新一季财报的看法
- 《每周评论》创刊与查封——1918年历史大事件
- 社会各界高度评价阿里巴巴
- 哈佛商业评论:像乔布斯一样去演讲
- 每周写一人 她给我们的年夜饭献上了最美味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