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论坛”热度爆表!傅莹发表精彩演讲整个会场沸腾了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论坛全体大会上,全国会委员、全国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莹发表主旨演讲,广州市市长温国辉致辞。
温国辉表示,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也是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广州将全力以赴服务于“广交会”和“进口博览会”,讲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机遇、广州机遇,推动广州与世界的交流合作再上新水平、迈上新台阶。同时,将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拓宽改革开放视野胸襟,以讲好广州故事为基点,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昨天的全体大会,相继进行“改革开放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媒体人眼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媒体转型与创新”等论坛设置议题。全体大会期间,温国辉会见傅莹等出席论坛嘉宾。
全国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傅莹和黄埔来了个“亲密接触”,小伙伴们的朋友圈被刷爆了!
昨日,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进入第二日,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继续扩大开放共享经济发展”主题继续展开精彩的讨论。全国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傅莹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傅莹指出,我们需要改进自己的国际传播,让中国故事在美国和世界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和传播,化解外界的误解和偏见,减少阻力和障碍。
我最近去索契出席瓦尔代俱乐部的年会,几乎每个议题的讨论中,都会提到中国,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有人问到中国的观点或者是作用。其实不仅是在瓦尔代,在国际上的各大论坛、各大媒体上,中国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在世界的场上,对关于中国的信息需求不断上升,正面评价很多,负面意见也不少。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也承认,中国取得了成功。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中国党的正确和有力领导下,在各级政府持之以恒的推动下,在中国人民4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奋斗中,中国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成长为在世界位居第二的大经济体。世界各国不仅看到中国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和公路,更看到了中国人的改变,看到了他们对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多知识技能、更丰富精神世界的追求。
我在美国沃顿商学院出席留学生举办的中国论坛时,见到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充满活力、对未来满怀希冀。在国内出席大学活动时,在地方访问期间,我也接触过许多年轻人,他们成长在更高的知识平台上,对外部的世界更为熟悉,有着新一代中国人的自豪感、自信和舒适感。
有一次我在华盛顿与几位美国记者辩论,他们对中国有许多批评,我努力解释和说明,但双方都很难说服彼此,有点疲惫。最后,一位美国记者说,中国年轻一代更了解世界,将来或许会改变。随同的有一位留学生临时助手,我说,那你问问下一代?记者转身问他,在美国这么久,相比较之下,你不觉得中国问题很多吗?这位年轻人回答说:我在中国的时候,看到的问题很多,在美国生活,也发现有很多问题。所以,我想得更多的是,将来怎样努力去解决问题,让世界变得更好。
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世界,我们面对的国家都是由一个个家庭和个人组成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形象也是由许多个体来构建和诠释的。中国2017年有1.2亿人次出国旅行,每个人都是中国的一块牌子,都代表了中国的形象。我们有好的方面,也有不那么好的时候,但这都属于我们成长的脚印。一个国家的形象不太可能超越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处于今天这个阶段,人的真实故事是国家形象的基础。最近崔天凯大使在美国为纪录片《善良的天使》观影活动致辞时,讲到了“小人物”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整个中国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是,外界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也是相当令人苦恼的。目前中美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当中,就有相当大的误解和偏见的成分。美国最大的担忧莫过于,中国发展强大起来后,将在世界上追求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是否要抢夺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椅子,用中国的制度和方式统领世界。美国人很少能听到和看到中国人系统地讲自己的世界观和国际理念,比较流行的是美国人写的书和文章,描绘中国如何怀揣一套“秘密战略”,注定要与美国争夺天下。
美国人习惯于霸权思维,对别的国家进行主观臆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麻烦的是,美国许多普通人对中国的认知正越来越被这种虚妄思维所影响,国会和决策层也有人试图据此判断和预设对中国的战略和政策。这样下去,难免给我们的国际合作和复兴大业带来阻碍,给改革开放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我们需要冷静看待和面对挑战,首先是继续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终归要看对自身问题解决得如何。美国焦虑的根源也是内部问题,无论是在党派纷争上,还是在财富的分配上,乃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美国都进入困难的调整阶段,这些年战略透支带来的内伤需要时间调养。美国试图向外甩锅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中国也有自己的困难和问题,也需要通过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去克服。
同时,正如这个论坛所聚焦的,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化解外界的误解和偏见,减少阻力和障碍。中美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双方的分歧和在大国关系上的结构性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想躲也躲不开。重要的是,如何使彼此的认识建立在客观和理性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改进自己的国际传播,让中国故事在美国和世界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和传播。
长期以来,在国际知识和信息库里,源自中国的资讯相对匮乏,更谈不上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在英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的书籍,但多是时期和之前的出版物。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书架上摆放的杂志,多来自日本或者我国、香港。美国的媒体几乎天天提到中国,但来自中国的声音并不多。
外界关于中国的“资讯赤字”是存在的。而信息的缺乏往往导致媒体和公众依循旧的逻辑去推断今日中国,政客也容易在不完整的资料基础上构建关于中国的立场。如果我们对有些问题不能及时解释和说明,如果出现关于中国的重大的指控得不到有效信息的对冲,就可能积累成更大的问题。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习总提出的党的新闻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他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习总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我国对外叙事的意识和方法都有了很大提升,硬件也不断完善,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同时,中国在不断变化,世界也在不断变化,中国与外界相互观察的视角也在发生变化。中国要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首先需要让外界充分和准确地了解自己。
为此,我们需要让自己的知识、信息和政策能够通达国际社会。例如,能不能有更多中国人写的好书、好的视频音频资料被翻译出来,向外部世界传播?能不能在所有关心中国问题的论坛上有中国人去介绍情况?能不能在所有愿意采访中国人的媒体上有中国人去发表意见?能不能有一天,但凡是涉及到中国的事件和问题,第一个向国际社会提供一手信息的是我们自己?
总之,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国际传播的方式方法。在座有许多年轻人,你们有更好的知识基础,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同时,你们面对的是更大的国际舞台,世界期待着你们的声音。希望大家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学习和摸索,认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吃透党的方针政策,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强自身能力建设,成为中国新一代成功的传播者。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NO!NO!NO!除了主旨演讲昨天还举行了三场精彩的全体大会。各界精英们围绕“改革开放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媒体人眼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媒体转型与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想知道他们有什么高见?快上车,一起去听听~
“中国既是全球工厂,也是全球超市,广交会见证了中国中小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成长历程,即将举行的进博会将为世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巨大机遇。”昨天早上,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举行全体大会,与会嘉宾围绕“改革开放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展开头脑风暴,探讨如何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推进互联互通、增进人类福祉。
“中国既是全球工厂,产品畅销国际,也是全球超市,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规模和最具吸引力的消费市场。”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李晋奇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不仅发展了自己,还对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以来,多边贸易体制遭到严重挑战,世界贸易环境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李晋奇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坚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创办中国进口博览会。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外贸发展的窗口、标志,广交会为“世界工厂”优质产品“走出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晋奇说,62年来,展览规模从9600平方米扩展到118万平方米,与会采购商从1223人增长到20万人,出口成交由1754万美元增加到300多亿美元。“广交会是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互联互通历史的最好见证,承载了中国外贸的光荣和梦想。”
李晋奇说,广交会始终是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是企业培育品牌、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阵地。“许多中国企业与广交会共同成长,由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企业,发展成为跻身世界五百强的跨国企业。”
即将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打开“全球超市”的消费潜能,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巨大机遇,使中国市场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现在国际上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WTO现状不可持续,改革势在必行。”谈及世界经济贸易秩序规则重构和WTO改革,中国国际商会咨询委员会顾问、商务部欧洲司原副司长马社说,“现在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也在为未来世界的贸易秩序、WTO规则改革的话语权和制定权紧锣密鼓进行协商、协调,形成共识。”
概括地讲,WTO的改革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实体贸易规则,二是机制和透明度,三是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从改革方向上,主要是两个,一是三个零,即零关税、零补贴、零贸易壁垒;第二是公平贸易,公平贸易包括产业的补贴规则、竞争规则、劳工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等。
马社认为,中国宣布表明支持WTO改革的立场,与谈判各方进行充分、广泛的协调和沟通,积极参与推进区域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最重要的是,利用更大的开放促进更大的改革。马社说:“中国面对今后WTO改革的挑战,扩大开放、深化改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马社表示,面对WTO改革,中国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只要是这些议题或者要求符合中国的改革方向,我们就接受。如果他们的要求或者议题符合中国的改革方向,但是中国目前达不到,我们就设立一个过渡期,也可以接受。如果他们的议题或者改革方向与我们的体制完全背道而驰,或者无法接受,我们就不接受。”
谈及对于未来WTO改革期望,马社认为,中国是多边贸易和全球化的受益者,现在全球化遇到一些问题,应该本着合作共赢的姿态,为今后世界贸易秩序的重建和WTO的改革共同努力,达到合作共赢。
大学系教授朱云汉认为,“逆全球化”的一些声浪主要爆发集中在发达国家,广义全球化的潜力动力非常充沛,不可逆转。
“很多反全球化运动其实是反对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模式。”朱云汉称,这一全球化模式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游戏规则围绕资本追逐利益需求来设计,对劳工、环境不友善。同时,在很多发达国家内部,由于新自由主义改革,逐渐肢解掉很多弱势群体的一些基本保障框架,导致全球化风险和利益分配不合理。此外,也积累很多结构的不均衡和矛盾。
朱云汉认为,全球的治理机制远远跟不上全球化带来的全球紧密的关联性。在金融国际化方面,也没有很好地发挥金融体系该有的服务实体经济作用。
朱云汉表示,如果接下来要维持全球化的动力,继续挖掘其潜力,路径和游戏规则需要加以修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后,不是像以前‘搭便车’一样,依托美国所主导的全球化模式”,朱云汉称,下一个阶段很清楚,将来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不再是一元化、单一中心,而中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推进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让很多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在资本友善、劳动友善和环境友善之间取得更好的均衡。朱云汉称,“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是中国将来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探讨美国国内的不平等时,有许多行业受到技术的挑战,对许多人而言技术带来的挑战更胜于全球化的收益。责备技术没有什么用,因此大家会转向责备另外一个国家。”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David Aikman称,在当前存在矛盾和冲突的背景下,全球化没有惠及到所有人,全球化4.0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架构,是大家需要考虑和讨论的问题。
David Aikman称,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通过改革为国家带来繁荣,国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也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成为一个很好的例子。“但现在每个行业都受到第四次工业的冲击,包括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对于每个行业都意味着很大的挑战。”
David Aikman说,必须要意识到,我们在多概念的世界当中生活。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思维很不一样,必须意识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David Aikman表示,我们对于技术进行怎么样的管理和思考,必须要在多概念的世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在分歧以外,有没有哪个区域可以进行合作。”
David Aikman说,因为大家加强了联系,增加沟通,中国将有望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开放平台。“比如在企业这一块,阿里巴巴、滴滴和腾讯都是开放的平台,这种开放的平台作用非常大,可以在观念上进行分享。”从传统商业模式来看,世界经济论坛也希望看到如何结合绿色发展,能不能更加开放、具有持续性、兼容性。“我相信中国在多元化、多极化的世界里面,一定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可持续的体系。”
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驻中国办事处执行董事Atul Dalakoti曾经在1977年来过中国,犹记得当年发展水平还是偏低的,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是一个增长非常迅速的经济体,去年经济增长率8.2%,人口70%都是35岁以下。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像印度的今天,两国人口加起来28亿人,中国让7亿人成功脱贫,印度要向中国学习。”
“我们现在也提出印度制造这个口号,因为中国制造非常成功,对于两国合作有很多机会。”Atul Dalakoti说,彼此必须要有互信,中印要关注一个更加大的问题——什么对于人类更好?“对于人类福祉来说,我们需要全球化发展,发达国家人均GDP已经达到了五万、六万美元,印度才六千美元,差距非常大。”
Atul Dalakoti认为:“我们要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5G,因为这是全球化最好的工具。印度国民生产总值能有高速增长,就是因为互联互通的加强,每个人都在用智能手机,每个公司都连上互联网,互联互通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改变了世界,我们应该抓住正确的方向。”
谈到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重构,《亚洲银行家》创始人、主席Emmanuel Daniel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数据化对世界贸易规则的影响。
传统贸易的思维,将贸易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Daniel表示,现在很多贸易其实都与数据相关了,比如在金融行业,支付、信息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而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中国最知名的企业,都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公司。
数据贸易有自己的规则,与传统的贸易不同。数据是可以共享的,当一个人把数据分享出去以后,他自己不会有任何损失,也不会减少对数据的掌握。相反,数据的功能、数据的价值都是在分享中实现提高以及增长的。
同时,数据是没有边界的,数据的全球化也就推动了制造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所以,Daniel认为,新时代的数据贸易思维与传统贸易思维完全不一样。不再是此消彼长,而是能实现双赢。数据推动双赢的结果,就是可以让WTO的规则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而完全改变金融服务和金融行业。
此外,Daniel也注意到,在广东,在广州,有很多的行业,比如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都已经是基于大数据的行业了。他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广州的创业企业。在我这几天的观察中,我发现广州已经跨过了廉价生产的阶段。”
据Daniel观察,广州的创业者不再热衷廉价商品制造,相反他们追逐高科技,新技术,他们把从世界各地学到的东西带回广州,并在广州学以致用,这样的广州故事需要更好地向海外讲述,向世界展示广州这一张以高新技术、精度软件为代表的新城市名片,改变海外对广州等于廉价商品制造的刻板印象。
对于广州的未来的发展,Daniel不吝赞美:“世界上的创业者,有很多都来自广州,甚至东南亚很多知名企业,也是有广州人创立的。正因为广州一直都是开放的,与世界对话,所以一直以来,相比中国其他地方,广州求变的步伐一直都是更快的。”
在全球化因移动互联而丰富多元的今天,中国故事因与世界的共舞而更加精彩。然而,交流的加深以及利益的纠葛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碰撞。如何以多元的视角看待纷繁的现实世界?如何客观把握和报道中国发展的成就与挑战,提供权威报道和优质信息,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保持公信力?如何在传播中实现共赢?
在黄埔国际财经和智库论坛昨天分论坛“媒体人眼中的中国与世界”上,来自国内外传统报业集团、杂志和网络媒体的知名媒体人融聚广州黄埔国际财经和智库论坛,分享了中外媒体人眼中的中国和世界。
“我接触的西方媒体希望做好中国报道”,在大会第六场关于“媒体人眼中的中国与世界”主题论坛上, 《财经》杂志主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何刚谈到他所看到的变化。
他首先分享了中外媒体操作的基本准则。“第一,一篇报道至少应呈现充分的证据、提供多渠道来源交叉印证,以求事实完整、准确的报道;第二,我们是否基于最常识的新闻原则,去严谨地报道真实而全面的中国,而不是以偏概全,通过报道放大一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一点是平衡。无论是国外媒体还是本国媒体同行,在有所倾向的同时,都需要反思是否能够把平衡度做到最好。”
何刚表示,《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和道琼斯通讯社等国外媒体有较为深入的合作。多年的从业经验中,何刚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在世界媒体话语中的分量。“最近我与西方的传统主流媒体在交流时了解到,他们都特别关注中国。报道中国时,以前觉得‘有些必要’,现在是‘非常必要’。他们会提出:我们应该怎么报道中国?我们现在关于中国的报道中我们错过了什么,误解了什么?”
何刚认为:“现在西方对中国的报道,在新闻原则和方法做得非常漂亮。他们意识到对中国的报道存在缺失,并在努力弥补缺失,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
而对中国媒体来说,何刚认为:“我们的报道更个性、更多元,相互补充,更平衡,是减少对中国误解的一个方法。”
德国《商报》驻中国首席代表、专栏记者Frank常驻北京有20年,除了记者的身份外,他还是知名畅销书作家。最近刚写了一本书,作为西方人,他用一双“洋眼”,他的中国生活、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我觉得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为中国本身也变得更加多元,中国提出了更多非常有趣的问题,世界范围内也提出更多关于中国有趣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喜欢在中国常驻的原因。在北京生活,我起得很早,很有好奇心,希望可以更多了解中国。”
作为德国驻华记者,Frank坦言在中国工作了这很长时间,花了一些时间认识中国,“以及西方媒体记者应该专注于中国哪些问题,报道哪些问题。对于在中国西方的记者来说,很难接受这种看法——不同的人对事件有不同的解读。我觉得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要去分析这些不同的观点,去解释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观点上的差异,这是西方记者希望能够做到的事……”
“中国网民的素质确实在提升。”在大会第六场关于“媒体人眼中的中国与世界”主题论坛上,新浪网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邓庆旭从多年的亲身感受提到,从社交媒体眼中,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这几年来说世界的变化太快,我感觉我们的戾气在减少。”
从中外媒体发展的趋势来看,“我觉得与中国接触比较多的海外媒体,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某些问题上的报道还是值得商榷。”在邓庆旭看来,如果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一个层次,对中国的发展会理解得更透彻,报道会更加客观。他提出,作为中国的新闻传播者,要多花点心思想想,如何在国内进行良好的传播。
邓庆旭说:“当然,无论是中外媒体,大家都是一个身份:媒体人。作为其中的一员,他有深深的责任感。在很多事情上,所有媒体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如何让社会追求一个美好的方向,让世界更加和平,让世界不那么割裂。这就是我们奋斗目标。”
在媒体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融媒体已成为新常态。碎片化、互联、分享、用户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媒体4.0时代已经到来。新闻的组织流程、商业模式正在经历解构和重构,如何实现媒体的转型升级?如何适应全球化时代媒体全天候同步竞争的压力?这是摆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面前的共同考验。
来自国内外传统报业集团、杂志和网络媒体的知名媒体人齐聚广州黄埔国际财经和智库论坛,与第六场嘉宾同台交流,活动现场思想火花碰撞激烈,将论坛推向。
广州日报社长杨清蒲在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第七场全体大会演讲中强调:媒体转型,人才是第一位的。
杨清蒲说,广州日报虽然是一张地方报纸,但在改革开放中,它开创了许多报业先河,它是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开创了厚报时代,广告连续多年是国内平面媒体第一名。目前,广州日报正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据人民网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今年发布,在全国党媒中,广州日报纸媒的影响力全国第二,党报媒体融合传播力排名第三;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数据,2018年《广州日报》的品牌价值是375亿元,这一切,都为广州日报转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一,要立足于办精品报纸,开设精品专栏,多开展有效的品牌活动。比如说,在本次论坛上,广州日报承办的“广州之夜·创新英雄会”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习总说创新是第一动力,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广州日报在全媒体各端口开辟《广州创新英雄》专栏,大力发掘各行各业的创新人物,迄今为止已经讲述了74位创新英雄的精彩故事,在全社会有效地营造了褒扬、激励创新的氛围,这说明我们全媒体矩阵的影响力非常大。
第二,把评论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来做。《广州日报》着力打造“广言”评论品牌,更加主动专业服务党委政府工作;不遗余力打造《理论周刊》,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优化党媒核心功能。
杨清蒲说,“融媒体矩阵的功能越来越强,速度快靠移动端,新闻第一时间在移动端发布;深度分析,报纸会跟上。”
杨清蒲指出,《广州日报》对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赛事都不会缺位,说好广州故事,更是不遗余力。比如去年的“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活动,我们到德国、法国去做推介。我们集团还有一份《丝路邮报》,是依托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广州唯一英文报纸。今后,广州日报还会在本地化、全国化、国际化方面继续开拓,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第一,坚守。一定要彰显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牢记新闻工作的48字职责使命,把新闻做好,把产品做好。
第二,创新。媒体融合是必由之路,我们的想法是:报纸要优化,新媒体要做强做大;考核上,纸媒和新媒体要打通。要强化“新闻+”的观念,现在我们有一个微社区e家,已经进驻到广州的大部分区街,覆盖到千家万户。这个项目大概有三千多万元的年营业收益,利润大概有一千五百万元。
杨清蒲一再强调,作为报业集团,始终坚持把人才放在第一位,没有这样一批人才,媒体融合就不可能推进。但是面对的挑战非常巨大,报纸的广告盈利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必须开源,在不同的领域增加收入。
传统媒体如何做好内容?这是“内容为王”不变主题之下的恒久之问。单成彪说,从眼球经济的门户网时代到粉丝经济的微博、社交媒体,到现在的流量经济,比如说今日头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环球网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媒体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环球网首先是一个新闻网站,因此我们做精做好内容是首要任务,用更多国际化的资讯吸引海内外的受众。第二,移动优先,环球网把编辑队伍很大一部分投入到移动端,包括手机环球网、头条、腾讯、抖音。第三,我们想做的是基于多语言的多元化经营和发展,比如说我们为中国政府机构和媒体、企业做了很多语言的服务,这也是环球网在中国新闻网当中的角色。”
单成彪在媒体转型与创新论坛中,谈到他对驻华媒体报道的总体印象,他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媒体而异,从我自己接触的驻华媒体记者来讲,应该说越来越接近客观、真实。”他总结说,“我认为应该是随着中外媒体的交流,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单成彪说,“我们这几年对广州的关注非常多,这些创新能力的提供者,有广州、深圳,还有中国各大城市,我们希望这种创新可以越来越好。”
在黄埔国际财经和智库论坛3日分论坛“经济全球化:媒体转型与创新”上,在谈论外国媒体和记者如何报道中国时,雅虎财经总编Andy Serwer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的新闻在美国每天有大量的点击量,有七百万美国人都会上雅虎财经的网站点击,此外还有很多定期的读者来自道琼斯、纳斯达克。因此第一个原则,需要非常中立,坚持不偏不倚的报道;第二个原则,用文字、视频等各种形式的报道,希望在每个事情上都要有两面兼顾,如果一面倒是完全错误的,这个问题就没有什么可谈的。”
Andy还提出对选题阶段把关。“在选题的时候,需要综合记者和编辑的专业意见。大家要对不同的选题进行比较,选出最重要的题目,并投入资源来进行报道。”
此外,Andy分享了雅虎财经的财务状况,并强调在专注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仍然可以增加收入。他对传统媒体走广告营收的路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要有一个以订阅为基础的财务模式,不能只是把新闻免费放在网上获得读者,必须让用户主动订阅花钱阅读内容,这样才能满足通过内容营收的需求。当然广告还会继续存在,但是我认为应该以内容取胜,在内容上不断增加、形成付费经济模式。”
在黄埔国际财经和智库论坛3日分论坛“经济全球化:媒体转型与创新”上,众志传媒亚洲主席兼CEO Didier Guerin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Didier表示,中国对于时尚的报道和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作为商人、公司高管,他首先强调了文化的作用。他介绍,众志传媒推出了杂志、网站,并在中国设有分站,在亚洲有三十多个不同的杂志和网站。“我们需要理解所在市场的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西方主要受苏格拉底等哲学家所影响,而中国文化主要是受孔子儒家思想所影响,这是一个本质的不同。”
Didier进一步解释说,文化就是资本。“过去25年里,我们公司派出企业家来中国300多次,必须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记者也是一样。”另一方面,为减轻传统媒体的运营成本,他表示未来需要更多年轻记者的加入。
作为时尚杂志传媒公司的CEO,Didier认为,如果要传递时尚,必须要强调表达。“时尚杂志必须要有很好的纸张、印刷,杂志的设计非常精美。展示时尚,必须要精美。虽然时尚杂志利润不及以前,但很多人要在时尚杂志上登广告,营造这样的时尚环境,我们还是能够赚到钱,生意不错。”
- 标签:黄埔商业评论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黄埔论坛”热度爆表!傅莹发表精彩演讲整个会场沸腾了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论坛全体大会上,全国会委员、全国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莹发表主旨演讲,广州市市长温国辉致辞…
-
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新闻发布会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将于2018年11月1日至3日在广…
- 2016汽车行业“神评论”我只服这十条
- 汽车点评榜的主页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 【看点】《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独家专访今日体育深挖“体育+”营销理念
- 速腾VS卡罗拉碰撞测试最亮的是网友们的神评论
- 真实汽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