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评论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1. 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 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

2. 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分类理论、产业结构离了你、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规制和产业政策理论。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逻辑顺序:从理论前提到基本理论,再到理论应用;从产业的质的联系到量的关系;从产业的各层次、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到产业的发展。狭义的产业结构专指产业在质上的构成及其经济技术联系;产业关联式指产业之间在量上的比例关系;产业布局则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构。产业经济学的特点:一是研究的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耽搁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量,产业经济学则研究产业。而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较晚。三是产业经济学作为比较年轻的经济学分支,理论体系还不十分成熟、完善,需要研究的问题更多,发展的空间更大。

3.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人为世界时运动、变化、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二、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工具:一、数学和统计学工具。二、投入产出分析。三、社会调查和案例研究。四、系统论。五、博弈论。

4.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从理论上看,产业经济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一门新的理论经济学科,填补了中观经济学研究的空缺,完善了理论经济学的体系,并且为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基础。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一、产业经济学为产业规制和产业政策提供理论基础。为产业规制的确定和实行,为产业政策制定原则的明确、政策目标的确定、实行手段的选择,提供了友谊的理论指导,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自觉性,能够使产业政策更合理,执行更有效。二、产业经济学能够促进产业各方面的合理化。三、产业经济学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正确决策。四产业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作用。

5. 产业分类的必要性:一、产业分类是产业管理的需要。产业及其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产业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自发地实现结构优化,因此国家必须进行适当管理,对产业进行分类,实行分类管理。二、产业分类是产业理论研究的条件和任务。一方面,产业分类是科学地进行此案也研究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合理的产业分类又是进行产业研究的首要任务。

6. 产业分类标准和方法:一、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为标准,即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产业部类。二、农轻重产业分类法,这是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三、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他为研究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而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目的在于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研究二者比例的变化趋势。四、三次产业分类法,这是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分为:A 第一次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二次产业,加工取自自然地物质和第一次产业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和第三次产业,广义的服务员。五、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这是根据不同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队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级生产要素集约程度的不同为标准,可将产业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这种分类法的特征在于产业划分标准的相对性而非绝对性,优点:A 有利于将各个产业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产业之间进行比较。B 有利于判断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C 有利于研究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依赖程度的差异,对于球的最佳宏观经济效益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六、产业地位分类法,这是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为标准,可将产业分为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和先行产业等。优点:A 有利于研究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B 有利于政府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

7. 进行相关产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局限性:强调横向地位问题,容易忽视产业的纵向关系和产业群的培育与形成。七、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这是根据产业发展的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类的方法,具体包括三种方法:A 按技术先进程度进行产业分类。分为:传统产业、高薪技术产业;B 按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产业分类,分为:夕阳产业、朝阳产业;C 按产品供求情况进行分类分为:长线产业、短线产业。八、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的分类方法。

资产重组要以产权链接为基础;资产重组要以市场的要求为出发点。

8. 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点:A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B 产业发展速度较快;C 产业的关联性强。如: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建筑、房地产、电子、设备制造等。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特点:A 能够吸收最先进的技术、生产供应、引用新的生产函数;B 增长速度更快;C 传导性强。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

9. 狭义的产业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类型、组合方式,各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各产业的技术基础、发展程度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广义的产业结构出来狭义陈烨结构的内容外,还包括产业之间在数量比例上的关系、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构。

10.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状况及其演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一、产业结构的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三、产业结构的改进是经济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四、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效益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五、优化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11. 产业结构效应:产业政策++改变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效应产生作用++经济更快发展。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和效果。产业结构效应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结构开放效应、结构供给效应、结构需求效应。

12. 产业结构的制约因素:制约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有:A 经济发展因素,是制约产业结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B 需求因素,主要是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及其变化,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的收缩和扩张,也会导致旧产业的衰落和新产业的诞生、C 供给因素,指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的禀赋、劳动力资源和资本供应状况等 D 技术因素,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E 制度因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F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军事外交、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教育事业、人口状况等 H 国际因素,主要有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产业转移等。

13.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规律(霍夫曼比例N等于消费品工业净产值C/除以资本品工业净产值P)、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规律、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化规律、主导产业转换规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规律。

14.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优化时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由此可见,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是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搞笑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15.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决定产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两大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合理化决定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能否优化配置,不致造成积压和浪费;产业结构高度化则决定配置到各个产业部门的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出。 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标志就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标志和衡量方法,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和衡量方法。

16.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和要求:一、各大类产业之间、各大类产业内部的具体产业部门之间数量比例合理,投入产出均衡,过剩和短缺现象没有或者不严重,个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能够充分发挥,所需的资源可以得到较好满足,保证社会扩大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二、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并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供求基本平衡,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能够得到较好满足,减少以至消除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二者并存的不合理现象。三、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协调,充分有效地利用蹦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自然资源和条件。四、产业结构中的产业类型构成恰当,环保产业和节约、保护、高效利用资源的茶叶得到适当发展。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衡量:一、市场供求判断法;二、需求适应性判断法;三、结构效果判断法;四、 价格分析法。

17.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标志:一、高加工度化;二、高附加值化;三、技术集约化;四、知识化;五、服务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一、加工度衡量法;二、附加值衡量法;三、技术集约程度衡量法;四、知识化程度衡量法;五、第三次产业比重衡量法。

18. 产业结构形成和优化的机制:一、以市场机制为基础;2、以政府调控为辅。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和措施:一正确选择主导产业,以更好地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纠正比例失调、结构失衡的偏差,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三、鼓励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四、实行制度创新,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和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保证产业结构的优化;五、制定恰当的产业结构政策,区别对待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弱小产业、衰退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19. 产业关联:又称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20. 产业关联的种类:一、按照产业之间相互依存和影响的方式分类,可将产业联系分为产品和劳务联系(最基本最核心的联系,如汽车行业与钢铁行业、零部件厂家)、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和投资联系。二、按照产业之间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分为:前向联系、后向联系、环向联系。三、按照产业之间技术工艺的方向和特点分类,分为:单向联系、双向联系和多向联系。四、按照产业之间的依赖争渡分类,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21. 投入产出模型:直接消耗系数是用各部门的总产量除以该部门所消耗的其他部门的产品数量,也就是用各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品价格除以各投入要素的分量。即:aij等于Xij除以Xj.

各地发展方兴未艾的创意产业,是伴随高新科技的应用而兴起的智慧与科技相融合的经济型态,已成为衡量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22. 波及效果分析:是指当投入产出表中的某一系数发生变化时,对表中其他系数可能产生影响的分析。 一般来讲,波及效果有两张形式:第一种是当最终需求项发生变化时,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的影响;第二种是毛附加值项有所变化时,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波及效果分析得工具是投入产出表、投入系数表和逆矩阵系数表。 波及效果分析主要包括: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析、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与产业对最终需求的依赖度系数分析、产业的影响系数分析。

23. 产业布局:又称产业分布、产业空间配置,是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具体来说,产业布局是指企业组织、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在地域空间上的集中和分散情况。

24. 产业布局的制约因素:一、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二、经济因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A 区域分工对产业布局的决定性作用;B 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布局的影响;C 生产要素的禀赋对产业布局的影响;D 市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E 基础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F 集聚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三、技术因素:影响着技术分工、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四、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人口、政治、产业主体的行为、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法制环境、历史传统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五、地理位置因素。

25. 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一、经济效益优先原则;二、全局性、长远性和预见性原则;三、分工协作原则;四、集中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五、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原则;六、可持续发展原则。产业布局的机制:市场机制、计划机制、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机制。 产业布局调整的原因: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三、政府必须实行适当的倾斜政策;四、适时调整。 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一、区域分工协作理论;二、区位理论;三、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26. 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27.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市场形成和体现的利益关系。 SCP理论:市场结构S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

28. 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SCP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一、市场集中度;二、产品差别化;三、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 市场结构的衡量:一、耽搁企业垄断势力的测量;二、产业垄断和竞争程度的测量;三、和芬达尔指数;四、交叉弹性;五、镝指数

29. 市场行为的内容;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30.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试产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瓶中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

31. 马歇尔冲突:一个合理化、高绩效的产业组织既要使企业获得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又不因为企业规模的扩张导致垄断而丧失竞争活力。又称马歇尔困境。

32.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演进。 产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包含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关键因素和强大动力,产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

33. 产业生命周期的特点:一、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二、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三、许多产业可能衰而不亡。四、衰退产业可能起死回生。产业生命舟曲与产业地位: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死按到产业向成熟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再向传统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转变的发展趋势。

34. 产业转移:包括产业转出和产业转入。 产业转移的原则:一、必须从本国或本地区的资源和要素的状况出发;二、必须随资源和要素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三、并不是只发展优势产业;四、主要通过投资增减、投资方向和地区改变、生产要素流动来实现。

35. 产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一、科学技术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二、必须积累相当数量的资本;三、市场经济必须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四、至少必须初步形成自主企业制度和企业家队伍。

36. 产业发展战略:是指根据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和条件的估量,从全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间内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一起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一、必须从国情出发,全面、准去估量硬性产业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二、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三、必须注意发挥失常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37.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特点:客观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体系的协调性、指导性、时代性、民族性、供给导向性、市场功能弥补性。

38. 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一、市场失灵理论;二、比较优势理论;三、结构转换理论;四、规模经济理论。产业政策的作用:一、弥补市场失灵。二、促进超常规发展。三、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产业政策的措施:财政措施、组织措施、金融措施、外贸措施、法律措施、政府订购措施、国有化或私有化措施。

39. 弱小产业扶植方法:一产业扶植政策的目标必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一致。二、产业扶植政策必须与发挥比较优势相结合。三、必须与发挥市场的作用相结合。四、必须与政策优惠相结合。 衰退产业的调整措施:促进转产、技术与经营支持、加速设备折旧、市场保护与援助、劳动力援助、体制改革。

40. 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内容:一、禁止私人垄断和卡特尔协议;二、禁止市场过度集中;三、禁止滥用市场势力;四、禁止不正当竞争。

41. 产业布局政策的手段:布局规划、直接投资、限制手段、诱导手段、信息手段。

公司就像一只帆船,随天气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方向;当经济环境改变时,技术就得随之变化。幸运的是,我是一个很有耐心的船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