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设计新趋势 汽车商业评论
受到互联网公司“倒逼”、互联网思维洗礼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大佬们终于在“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面前真正意识到了设计的作用。毕竟庞大的研发群体中,设计人员是最先触及消费者心理、挖掘消费者诉求的一群人,而且他们大半的时间都在琢磨用户行为和习惯。
与此同时,智能汽车、“工业4.0”、个性化定制等新兴造车概念与理念兴起,惯于创造未来、预测趋势的设计师们曾经“天马行空”的想法似乎变得触手可及。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家试图在未来掌握主动的汽车公司都开始重视设计师思维,鼓励新创作,尽管当下或许无法投入生产。
在挖掘消费诉求上,他们普遍意识到了传统调研的弊端——调研流程程式化、调研结果空洞无意义,纷纷尝试采用新的方法,以寻求更为真实、更加细化的用户需要。
利用大数据是大多数公司最先想到的办法,但单靠主机厂本身是无法完成的,于是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成为必然。从2014年开始,几乎所有本土品牌都陆续宣布了自己的IT合作伙伴。
目前来看,长安是最先在这方面拿出成果的汽车企业。它与汽车之家达成协议,从后者后台获得用户对其产品、品牌和服务的评价等一系列有效数据,作为改款车型的重要信息来源。
2015款逸动内饰的改进,悦翔V7一些配置组合的推出,以及致尚XT的个性化定制,均是双方合作的产物。按照长安的监测,这些革新对销量提升效果颇为明显。
以“创新”为标签的凯翼汽车在找寻用户需求方面同样独辟蹊径,2015年7月,上线众包设计平台,面向社会征集一款计划于2018年上市的cross车型的造型方案,承诺由网友投票选定冠军,进行量产。同时,它还开设网友吐槽区,发掘消费者用车过程中的“痛点”,转化为产品改进细节。
诚然,凯翼发起众包不乏吸引眼球之成分,但作为中国汽车界第一个敢于实施众包的公司,确实开拓了收集消费需求的新手段。当然,效果如何还要等车子上市再做评论。
学会找到用户实实在在的痛点,确实是中国人必须加快的工作。过去两年,本就对此怀有优势的外资、合资公司同样在这方面“安静”地下了不少功夫。
奥迪A3新近推出多种符合中国年轻人喜好的配置组合,让不少消费者提前将高端车列入购买计划,这无疑会对正处于品牌上升期的本土车企造成影响。
最近几年,长安造型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其欧洲和日本设计中心作为“桥头堡”发挥了巨大作用。2013年起,长安对其进行文化上的整合,按照公司模式打造,使它们真正成为企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以此为基础,2015年,长安设计版块进入全球整合时代,做“深”设计管理,强化细节,重庆、欧洲和日本三地设计资源各有所长,形成协同。
江淮的情况与长安相似,海外中心设计的车型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但管理整合步伐稍慢,其都灵设计中心在成立的第十个年头(2015年)基本完成了硬件与人员的搭建,意大利、日本和总部三个设计版块形成联动。
但对未来发展模式,江淮仍未最终确定,一种备选方案是:各个项目三地竞标,而意大利也不排除将成为江淮品牌的设计总部,与长安强调协同稍显迥亦。
除了上述两家海外设计中心已成气候的公司,更多中国品牌仍处于对外部资源利用探索的道路上。《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广汽正在为国外设计据点选址,意大利和美国都有可能。
奇瑞与都灵设计公司(TORINO DESIGN)的合作宣告结束,前者虽然是后者的大股东,但意大利人始终未能融入这家中国车企的血脉。
此外,一汽、东风等还处在“交钥匙工程”阶段,热衷高价购买国外造型方案,品牌设计DNA自然无从谈起。
第一,中国汽车造型正快速融入国际主流,悬浮式车顶(Floating Roof)的采用便是一例。所谓“悬浮式车顶”指的是车子立柱通过配色将车顶与车身区隔开来,挡风玻璃与车窗连为一体,A、B、C、D柱在视觉上被隐藏,车顶像是悬浮起来一样。
该风格以其运动、时尚的表现效果2014年在欧洲流行开来,被普遍用于两厢车和SUV车型的设计。中国自主品牌对这一趋势跟进迅速,中华V3、传祺GS4、比亚迪元一批新进车型,以及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东风日产新蓝鸟都运用了悬浮式车顶,让汽车看起来颇为新潮。
第二,中国品牌设计质量显著改观。如今,新上市的本土品牌汽车几乎已经没有出现站姿、比例等基本设计要素方面的错误,而且在营造高端感上,也逐渐摆脱了靠增加装饰细节来实现的错误思维,开始知晓从线面、色彩、材质等方面入手。
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和长安在2015年上市的MPV车型,以及吉利博瑞、荣威VISION-R律动概念车等,都是融合中西审美,中国本土设计思维营造高端感的成功案例。
不过,一片欣欣向荣之下,2015年的中国设计也不乏阴影。曾经几乎销声匿迹的山寨之风再起,加上尚可的制造水平,陆风X7、众泰T600和Z700都取得了不俗销量,甚至出现加价提车现象。
与中国汽车发展早期的抄袭潮不同,彼时国内设计水平低下,设计人员数量少,对汽车认知尚处于懵懂阶段,“借鉴”还情有可原。但现在的情形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此为了销量赤裸裸地山寨,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声誉有较大影响。
当下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微增长”时代,如果一些自主车企对抗不了销量“”,步入陆风、众泰之流的后尘,对本土设计能力的摧毁势必不小。
当然,《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种山寨造型的发生还是小概率事件,只是针对还努力向上的边缘生存的汽车企业,当它们获得一定的发展能力时,显然会迅速走出这种山寨状态。
最后,伴随着车载移动互联、智能化在量产车型上的实践,与传统汽车相比,未来汽车的车内应用场景将发生巨大变革,交互设计正在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新挑战。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系统工程,当新技术渗透到产品终端后,汽车内饰多样化和灵活化的组合配置、电子产品的功能应用、屏幕的数字化显示,甚至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在车内的视觉体现,无不是对设计师丰富想象力的考验,而这也正是中国汽车从业者最为欠缺的。
一些本土车企试图用丰富的车联网配置在与外国品牌的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显然,现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交互设计将有可能成为自主品牌面前的又一座“山丘”。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 标签:趋势商业评论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中国汽车设计新趋势 汽车商业评论
受到互联网公司“倒逼”、互联网思维洗礼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大佬们终于在“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面前真正意识到了设计的作用…
-
数字化星球2021年度报告⑦——2021年总结
纵观2021年,新消费品牌降温,流量水涨船高下增速不再,连同火热的电商渠道一并拉下马…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中欧商业评论》达成战略合作
- 汽车商业评论:广汽菲亚特前景令人期待
- 中欧商业在线重磅来袭SMG演播室全网同步直播 立即预约
- 大麦星球全面推进美业数智化发展
- 《星空》游戏背景设定为2330 年的银河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