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消费禁区”第一人 消费经济学一代宗师
28年来坚持创办《消费经济》杂志,只是尹世杰毕生开拓中国消费经济这门新学科的创举之一。从上世纪五十年始,这位敢说敢做的湖南人就大胆突破当年的禁区,提出“要重视和发展消费”,后第一个把消费经济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
31岁时,在经济界崭露头角的尹世杰就应时任武汉大学校长李达之邀,担任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并出任李达的秘书。
三年困难时期,他从严重的比例失调,导致经济惊人衰退,人民生活极大困难的教训中悟出,应当把消费计划置于再生产的比例之中来研究,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安排。随后,他公开发表了一系列“要重视和发展消费”的观点,在学界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震动,在“”中更吃了不少苦头。
他的儿子、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尹向东回忆:“父亲经常凌晨不到6点,就被押出门,戴着一顶纸糊的锥体高帽子,脖子上挂着一块‘走资派’的牌子。在批判大会上,他的手被绑起来,低着头,听着台下的群众高声呼喊自己的口号。父亲不到家就不能脱下高帽子,每天晚上进家门都得弯着腰,回家后把帽子放在床底下。我们恨死了这顶帽子,在家搞卫生拖地,就故意去捅一捅,但又不敢捅烂,只能发泄情绪。”
后来,尹世杰被下放到沙洋“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专门负责养猪。在饲养棚的油灯下,他却偷偷地写了一份数万字的手稿《养猪的辩证法》,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养猪效益。
儿子尹清非回忆,“父亲时常想起十年中的经历,总是感到深深的痛苦,失去了做一个学者的勇气和尊严,失去了一个学者的黄金十年。但庆幸的是,父亲从没有停止思考。”
1979年4月28日,已在湘潭大学经济系任教的尹世杰坐立不安。这一天,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加强对消费经济的研究》一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30年来忽视消费问题带来的危害,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
为此,《光明日报》专门配发了编者按:“消费问题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研究的科研课题,是必须打破的一个禁区。”尹世杰晚年吐露,“刊发这篇文章后,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看见信件从四面八方寄过来,我知道,理论得到了大部分人认可。”
在当时,全国上下“重生产,轻生活,重积累,轻消费”。在学术界,经济学只研究生产,不研究消费,也不敢研究消费。
1984年,尹世杰在《经济日报》发表了论文《积极鼓励消费》。有些人跑过来批判他,认为这是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有的还给省委写材料举报。尹世杰不怕:“很多人温饱都没解决,你不重视消费,怎么改善别人的生活?马克思也重视消费,他的著作里都有论述。”
正是在这篇文章中,尹世杰提出了“要搞活经济,应该扩大消费”的论断。他的学生、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评价:“他对中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强的洞察力,当年提出了一系列走在中国最前沿的经济观点。今天看来这个观点显得尤为重要。”
1982年,尹世杰在国内第一个招收消费经济学研究生。第一届消费经济学研究生蔡德容回忆:“我考入湘潭大学后才知道,国家还没有这个学科,也没有教材。尹老师集中全力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专著,我们也帮着搜集资料。他还在湘潭大学成立全国第一家消费经济研究所,设立若干专题小组。老教授从早忙到晚,分工讨论、编写,特别投入。书稿出来后,他从结构到内容,一个字一个字看,标点符号、错别字都不放过。”
1983年,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消费经济的专著《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出版,1985年获第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孙冶方曾是中国经济学界最著名的人物。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因为大胆提出“要讲价值规律”、“利润是牛鼻子”等观点,被扣上“中国经济学界最大的反修正主义分子”,中入狱。7年里,他在狱中无纸无笔,以惊人的毅力将一本《社会主义经济论》打了85遍腹稿。出狱当日,他表明立场:“我一不改志,二不改行,三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他因此被称为用生命和鲜血撞击改革开放大门的“牛虻式”人物。孙冶方去世后,1985年设立以他名字命名的经济科学奖,旨在鼓励孙冶方那样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新知的经济学家。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尹世杰是湖南至今惟一获此殊荣的经济学家。他的身上,有着孙冶方的那股子劲。
“他主张,消费经济学不仅仅是纯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消费者权益就是很重要的实践问题。”国世平说。30多年来,尹世杰一直关注消费者权益,是中国消费者权益理论的开拓者。在维护消费者权益面前,他更像一位越战越勇的斗士。
1998年,这位76岁的倔强老头和家人,投诉某电脑公司出售有问题的电脑,不为索赔,不再要维修,只为消费者合法权益讨个说法。最初公司不加理睬,《湖南日报》报道了整个事件,在湖南引起不小的风波。公司没想到这位不起眼的老头,竟有这么大的来头,赶紧登门赔礼道歉。
令邓国用印象深刻的是,年过八旬的尹世杰虽然耳朵有点背,但反应极灵敏,非常关心时势,心态很年轻。“学校不少重要会议,他都要参加,但他耳背,我得坐在他旁边做翻译。有时候,台上领导说的一些问题,尹老不认同,他就会高声反驳,弄得领导和我都有点尴尬。”
“像这样有生命力、战斗力的经济学大师,国内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人。”邓国用评论。而令中南大学经济学教授陈赫记忆很深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某高校评职称,邀请尹世杰教授任校外评审人。事先有人出面要他对某某投赞成票,对某某投反对票,遭到尹世杰的:既然请我来评审,我就得公平公正。我按条件、看水平投票,不受任何人暗示的干扰。请你们尊重我的人格,尊重学术良知。
每天应该做什么,尹世杰都会分条罗列,做学问“严谨到极致”,学生们还私下给他取了一个绰号:严肃部长。其实,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严谨背后,有着真正的学者精神与风范。
上世纪九十年代,尹世杰经常带着研究生,到广东等地进行调查。学生们很快发现,这位年过60的导师走路很快,思维敏捷,果断干练,说话不喜欢拖泥带水,“好像天天与时间赛跑”。
有一次,他带了几个学生到广东做调查,跑了五六天,“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回到学校学生们都累得快趴下了,尹世杰却问他们,“我等会去办公室整理资料,你们去哪里?”学生们面面相觑。在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最喜欢也最怕跟尹老师出去做调查。”没有时间游玩,却能学到很多东西。
尹世杰看起来很平和,笑容可掬,但学生们都很“怕”他,私下给他取了一个绰号:严肃部长。他要求学生的论文必须有自己的观点,旧观点、旧套路一律打回去;他要求学生核实论文中每一句引文,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据;在课堂上,他不喜欢灌输式的教育,哪个学生说不出学习心得就得挨批。
有一次,尹世杰到研究生宿舍搞突击检查。下午4点,他的3个学生还在寝室睡午觉。尹世杰火气噌噌往上冒:我1点多钟睡午觉,2点多就起床,已经看了2个小时的书,你们却还在睡懒觉。两个小时,知道能学多少东西?3个学生吓得呆坐在床上。
看上去“刻板”的尹世杰,其实有着一颗狂热的爱才之心。遇到好的学生,他会兴奋不已。当年,一位学生考湘潭大学研究生,英语分数未达标,但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尹世杰破格录取他。“人才不是以成绩评定,是看这个人有没有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学术态度,要是没有这些特质,那读这个研究生有何用?”这是尹世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儿子尹清非眼中,父亲生活中没什么其他兴趣爱好,在外人看来很闷,但他也有深情的一面:每到一个地方,他舍不得给自己买东西,但会给母亲带一件礼物。让母亲最珍惜的是一枚小小的金戒指。解放初期生活窘迫,母亲将自己剩下的唯一的嫁妆——一枚金戒指当掉了。有一次父亲去外地出差,挑选了一枚相似的戒指送给她,母亲感动不已。1997年,尹世杰和夫人蒋文昭获得“全国金婚佳侣奖”。
在现场,他的儿子痛哭失声:“我的父亲,关心13亿人的消费,却从不关注自己的消费;关心13亿人的闲暇,却从不关心自己的闲暇;关心13亿人的健康,却从不关注自己的健康。”
他的学生国世平发言说,尹世杰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他自身经历着“一种焦虑和心灵的折磨”,但这是“丰富的痛苦”;因为真正的思考和智慧,一定与精神上的痛苦相伴随。而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就在于有自己的思想者,有永远的批判和创造精神的传递。这是国世平发自内心的感悟。当年,尹世杰在课堂上对消费权益话题的讲解,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年轻的国世平。在尹世杰的指导下,他迅速成为中国消费者权益领域的佼佼者,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消费者权益的图书,并参与起草了中国第一部《消费者权益保》。
- 标签:消费经济杂志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打破“消费禁区”第一人 消费经济学一代宗师
28年来坚持创办《消费经济》杂志,只是尹世杰毕生开拓中国消费经济这门新学科的创举之一…
-
【特别推荐】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金融(上中下篇)
《历史视角下的经济与金融》分为上、中、下三篇,是从作者历年来已公开发表的130多篇文章和采访稿中选取的…
- 解局消费新时代 分享消费新模式消费金融学派发起人刘洋研究员接受《经济》杂志采访“
- 专业解读丨国民经济管理: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
- “智”变消费升级 “慧”及经济发展“第二届中国消费经济论坛”媒体发布会在京召开
- 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
- 2021年至今新疆党委班子人员职务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