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经济

经世济民教学相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经世济民教学相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教育部将于2022年对北大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审核评估。各本科教学院系结合审核评估工作要求进行了充分准备,系统总结提炼院系本科教学工作目标定位、体系设计、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相关工作。为进一步展示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教务部联合新闻网开设《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院系巡礼》专栏,梳理院系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特色,供各单位学习交流。

  北京大学经济学科是中国大学中建立的第一个经济学专业。1985年,经济学院成立,这是北大在改革开放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学院。经济学院现为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人才培养上,以“全人教育”为理念、“整合培养”为方向、“开放办学”为手段,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情商优秀、智商超群、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具有健全人格的、一流的经济学人才。经济学院持续开展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培养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为学生提供开展学术研究,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开设适合拔尖学生成长的各类课程,构建全面、协同创新的本科教育体系。

  经济学院作为北京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学院,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伦理、创新思维、人文情怀等元素为给养,以课堂教学、课后实践、导师指导、朋辈支持为途径,以史论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科研训练为依托的专业育系。

  经济学院强调课程思政的全覆盖,以专业必修课为核心,凝练教学思政要素,形成了典型课程引领-基础课程示范-专业课程支撑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建设了一批具有参考价值的典型性教学范例。学院打造进阶的课程体系,贯通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学实践,强化“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育;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建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体系,涵盖经典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理论的局限性,并将中国故事融入教学内容,培育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与世界对话的能力;高度重视“以史带论”“以史促论”,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理论体系、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教师们在课程内容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伦理、学习伦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业思维、工匠精神、人文情怀等相关的德育元素,润物无声。

  经济学院坚持国际化开放性办学,助力学生开拓全球视野。目前学院与剑桥、耶鲁等世界名校共设立交换交流项目50余个,努力推进海外交流对本科生“全覆盖”。设立启航对外交流助学金,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海外交换、拓宽视野。开设“诺奖得主面对面”“外国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中国驻外大使眼中的世界经济”“国际顶刊主编论坛”“名师论道”“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等系列讲座。

  经济学院注重构建开放式课堂,邀请政策制定者、行业研究者和创新践行者讲授专题课程,用鲜活的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国情、推进本土研究。2021年依托“名家专题讲座”系列课程,先后邀请广东省原副省长陈云贤讲授“中观经济学”“国家金融学”,Monash大学荣休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Global Priorities Institute咨询委员黄有光讲授“公共经济政策的福祉基础选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第二十八次中央局集体学习授课人胡晓义讲授“新中国社会保障史”等,学生收获良多。

  经济学院制定学生成长计划,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院情院史教育相结合,由学院和院长讲授“新生第一课”。做深做细青年引领工作,结合丰富的班级团建、学术午餐会、深度访谈、学业辅导、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做到班级宿舍管理、学术学习指导、日常生活服务、朋辈支持引领全方位覆盖。

  经过不断地探索,经济学院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如“社会保险”“国际市场营销学”“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保险学原理”等课程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课程称号,《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数字化教材、《货币搜寻理论十四讲》《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课件等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计量经济学”教学团队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经济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果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奖。

  打造实践育人“平台”。经济学院崔建华、院长董志勇及多位优秀教师数次全程带队授课,引领学生将经世济民的情怀书写在祖国大地上。近年来,学院派出暑期思政实践团队30余支,对接全国30个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聚焦党史教育、脱贫攻坚、一带一路等时代命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300余名学生足迹遍布新疆、宁夏、甘肃、湖南、福建、河北、山西、陕西、浙江等地。其中,赴河北省无极县思政实践团由林毅夫教授、董志勇教授带队,获评2020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赴新疆思政实践团在2021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表彰大会上代表北京大学作分享汇报。

  找准实践育人“热源”。结合纪念五四运动百年思政教育主题,开展“经心向党,圆梦建功”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00余名师生足迹遍及唐山乐亭、西柏坡、井冈山、延安、嘉兴等地。2021年,学院党委紧扣建党百年时间节点,开展“初心之路”党史实践学习系列活动,师生前往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等地,学习“四史”知识,重温百年初心;举办“循百年之路,问初心始终”建党百年系列讲座,用学术讲好,用理论筑牢自信,用历史观照未来;组织联合党团日活动,学院党委与中国部队参谋部、中国银行信贷审批部、北大后勤党委等单位联合开展参访、讲座、座谈等活动。

  辐射实践育人“能量”。思政实践既是在育己,也是在助人。经济学院始终坚持开展扎实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怀源计划”“财童计划”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疫情期间,21名学子参与“壹桌计划”,为湖北抗疫一线人员子女提供一对一线上辅导。学院原有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也及时调整形式,“怀源计划”开展线上读书营、云家访等活动26次,8名志愿者参与录制非遗教学课程,以线上授课、成长陪伴的形式帮扶陇南市宕昌县木耳乡小学学生,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发展。

  经济学院有着教学质量保障的文化传统,多年来坚持推行课程团队集体备课、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制度。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推进,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经济学院全院动员,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建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充分发挥学生-教师-院校的作用,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平行班等方式,给予学生“用脚投票”的权利,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生助管中期评估、全体学生期末评估以及毕业生调查结果,为教师提供细致的反馈和质量提升指引。

  2018年,经济学院发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听课制度》,实行教师互相听课,要求全院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2次以上,院领导至少听课6学时。目前,全院每年教师互相听课达到300多门次。这一制度有效激活了老师们的主动性。教师通过互相听课交流,既可以学习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突出、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先进成果,也可以借鉴年轻海归教师们对网络软件、数字化工具等现代化前沿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促进互动的课程环节的新颖设计。同行听课的实施不仅促进教师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的讨论与思考,也促进学生对师生关系、学业指导和专业内容的满意度都有显著的提升。

  配合同行听课制度,学院坚持邀请院内外教师举行教学经验交流会,开展新入职教师试讲+座谈交流、集体备课、教师沙龙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地推进课程质量提升。同时,持续加强对教师发展的资金支持,设“系-院-校”教学奖励体系,“以奖促教”。

  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科自创设之始,就被赋予浓墨重彩的经邦济世情怀。对经济现象的缜密分析和 “经世济民”的士人传统,构成了北大经院人百余年来弦歌不绝的学术风气,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自此便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学术底蕴、重要的学术地位、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经济 经世济民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