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经济

大师已逝 风范长存!“股份制改革第一人”厉以宁逝世享年92岁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大师已逝 风范长存!“股份制改革第一人”厉以宁逝世享年92岁

  北京大学官方微博2月27日晚发文确认,中国党党员、民盟中央原、全国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27日19时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厉以宁是享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著作等身,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论”,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是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直至暮年,厉以宁依然奔走在众多场合,为中国经济发展鼓与呼。

  2008年,厉以宁曾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以最为擅长的非均衡论解读中国经济发展。他说:“经济均衡是我们的理想,但是现实之中经济非均衡却是常态。经济发展不均衡是一种现实。我们希望能达到均衡,但实际上经济均衡不能以均衡发展的手段来获得。”

  1930年11月22日深夜,厉以宁在南京出生,家人为他起名“以宁”,“以”是排行,“宁”指出生于南京。四岁时,厉以宁随家人迁居上海,后来考入著名的上海南洋模范中学,随后又辗转考入湖南名校雅礼中学和南京名校金陵大学附中。

  厉以宁从小对文学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曾梦想当一名作家或者诗人,还曾因为参观过化工厂而想成为一名化学家。1949年,厉以宁被保送至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但由于学校解散并未完成学业。两年后,他重新参加高考,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经济系,由此踏入经济学研究的世界。

  当时,北京大学经济系群星荟萃,陈岱孙、陈振汉等一批经济学泰斗在此任教。厉以宁在北京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果说我今天多多少少在经济学方面有所收获的话,那么这一切都离不开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老师们的教诲,他们是我在经济学领域内从事探索的最初引路人。”

  1979年,厉以宁被提升为副教授;1983年,提升为教授。在当时,经济学界有着“协调改革派”、“所有制改革派”、“宏观改革优先派”、“宽松学派”以及“经营权主导改革派”等多种学术流派,厉以宁是“所有制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对非均衡理论以及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后,成为了所有制改革理论的坚定拥护者。

  在1986年4月25日北京大学“五四”科学讨论会上,厉以宁以非常精彩、极富个性的语言表述了他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路径选择的基本观点:“经济改革的失败可能是由于价格改革的失败,但经济改革的成功却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而取决于所有制的改革,也就是企业体制的改革”。

  厉以宁一生致力于研究治学,传道授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2月27日 ,得知恩师逝世,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中房集团理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在朋友圈发文悼念:“敬爱的厉以宁老师一路走好!我们永远铭记您的培育之恩!”

  同日晚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姝威发布文章《改变我命运的恩师》,她回忆道:“我在北大学习期间,厉老师提出的一些经济学观点,尤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观点引起了一些争论。作为学生,我能感受到厉老师当时承受的压力。”刘姝威表示,厉老师用充足的论据和严谨的理论坚持己见,为我国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厉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我,改变着我。”

  厉以宁并非是一名枯坐象牙塔的学者,他曾在多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体现出一名经济学家经世济民的责任与担当。

  2013年12月,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中,厉以宁获得“终身成就奖”。评委会认为,从“厉股份”到“厉土地”,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厉以宁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知青返城使得城市人口就业成为了社会的突出问题。1980年,在全国劳动就业会议上。厉以宁提出,可以用民间集资的方法,组建股份制企业,不用国家投入一分钱,就能为解决就业问题开辟新路。这一建议在当时引发了理论界、学术界的不解和批判,他也因此被人称为“厉股份”。在20世纪90年代,股份制在全国全面推开。

  2000年前后,厉以宁受托带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查组到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调研,结果发现民营经济在准入领域、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遭遇到重重阻力。在厉以宁的主持下,调查组形成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也成为2004年“非公经济新36条”政策出台的重要数据支持。在“非公经济新36条”中,首次把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与国有经济具有平等市场主体地位。

  2004年、2005年,厉以宁实地考察了16个省的农村,总结推广农村地区的改革经验,参与起草《农村土地承包法》。这也是他被称为“厉土地”的原因。2021年,厉以宁再次提出“第三次分配”的概念,成为热议话题。

  早在起草《证券法》时,厉以宁就曾提出注册制的想法,但由于时机并不成熟因此暂时放下。此后,厉以宁曾在多个场合中提及注册制改革,并在2012年就表示“现在已经到了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时候了”,2016年,他再度公开表示,应尽快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

  2018年,注册制改革正式起航。得知此消息的厉以宁十分振奋,与前来拜访和看望他的师生和企业家说,注册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程意义重大。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厉以宁用非均衡分析框架对改革开放30年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交谈之间,他言辞锐利,逻辑严密,谈到兴奋之处眼中不时闪现出热切光芒,言语与神情无不彰显着他是一名“理性的理想主义者” 。

  在采访中,厉以宁谈及自己为什么要从所有制改革入手。厉以宁表示,此前的中国是没有市场主体的,计划经济下没有真正的经济主体,企业不是真正的企业,只是行政的附属物,所以产权改革势在必行。“产权改革就是明确产权,确立市场主体的地位。理论上说就是要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塑造一个微观经济基础,如果不塑造微观经济基础的话,市场经济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微观经济基础的话,光价格改革是不行的。”厉以宁说。

  2009年,在由《时代周报》举办的“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走向”高峰论坛上,厉以宁发表公开演讲,并表示有六件大事决定了未来10年的中国经济动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城镇化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民间投资将迎来、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及能否打破中国的经济怪圈,这六个变量将对未来的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的突破口在哪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和环保产业。”厉以宁表示。

  在经济学之外,厉以宁古典文学功底深厚,所做诗词含蓄蕴藉,不失典雅清新。他曾留下一首顺口溜般的诗句,顽皮童趣间又凝结了他的深邃思想:隋代不循秦汉律,明人不着宋人装,陈规当变终须变,留与儿孙评短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经济 经世济民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