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经济

宏观经济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2-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宏观经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今日举办2022—2023年中国经济年会。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据统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预计超过4万亿元,大大缓解了企业现金流的压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央视新闻)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韩文秀今天(12月17日)在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预计今年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中国证券报)

  中信建投指出,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2021年为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可见总体施政取向上是偏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具体要求是“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同时会议对准财政工具提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因此明年预计中央赤字率上行幅度高于地方赤字率,财政减税降费空间减少但贴息工具使用力度有望加大,准财政工具的扩容依然是重要趋势。(第一财经)

  张燕生指出,中国明年稳外贸的风险将明显加大,但是经济整体好转有信心。如何能够实质上稳住外贸?有三个因素值得关注:加工贸易的增长前11个月为1.3%;前11个月外企进出口的增速为0.1%,占比下降至33.1%;制造业外资占整个外资的比重下降至19.4%,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占比下降至17.9%。因此,明年稳增长如何稳住外贸,稳住外资对中国挑战很大。(新浪财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出席《财经》年会2023并发表演讲。隆国强指出,短期来看,我国将面临外需不振的问题,“这两年我们外贸增长数据非常亮丽,今年尽管出口增长比去年低,但顺差又保持了高速增长。前11个月,来自外部的顺差对我们的增长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贡献大概在一个百分点以上”。隆国强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可能会陷入低速增长,这就意味着对我国出口的外需会降低,“我们需要进一步稳外贸,继续使外部市场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上有所改变”,隆国强也强调,必须客观地看到,明年的经济增长更多的要依赖于内需。(新浪财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央视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央视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央视新闻)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2月5~9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同比涨幅低于30%,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有关规定,退出价格过度上涨预警区间。(证券时报)

  近期出台的《“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要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那么如何建设呢?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政府将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对社会资本留足空间、给足政策、加足马力。在留足空间方面,除去关系的以及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设施以外,其余的新型基础设施主要给民营资本、境外资本等社会资本留下了更多的投资空间。(央视新闻)

  记者今天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用好用足投资政策工具,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下滑的情况下,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有力支撑了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今年,我国全力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以及专项再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设备更新改造等工作。截至11月底,两批共7399亿元金融工具支持的2700多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全年64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全部下达完毕。(央视新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实施“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探索构建数据要素基础性制度,出台若干配套政策,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证券时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答记者问: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我们将持续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见效,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使用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财)

  当地时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50基点。尽管加息步伐放缓,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却意外放“鹰”,这也强化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相比海外衰退阴云难散的局面,中国经济向好趋势明朗,中国资产热度正持续升温。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国内经济稳步回升,国内资产将优于海外资产。可优先配置国内权益资产,其次为国内商品。(中证网)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刘鹤指出,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央视新闻)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0043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84109亿元,同比增长1.1%。从环比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87%。(证券时报)

  国家统计局: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28亿元,下降6.1%。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8490亿元,下降0.2%。(证券时报)

  国家统计局: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2%(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0.31%。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证券时报)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14日报道,摩根士丹利上调了对中国2023年经济的展望,该公司预测,中国经济活动的反弹将比预期更早、更剧烈。公司将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测从之前的5%上调至5.4%。该报告称,明年3月初,中国经济的流动性就将得到改善,从第二季度开始,流动性将“更快、更急剧地上升”。中国政府对防疫政策的调整以及对经济增长优先考虑的转向,是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经济前景的两大原因。(环球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月13日共同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中证网)

  美联储预计,2023年GDP增长0.5%(之前的预估为增长1.2%),2024年增长1.6%(之前的预估为增长1.7%),2025年增长1.8%(之前的预估为增长1.8%);长期增长预估中值为1.8%(之前的预估为增长1.8%)。(财联社)

  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和引导力度。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支持政策,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鼓励和引导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新华社)

  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构建知识、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发挥工资激励保障作用。完善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激励政策。完善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完善股票发行、信息披露等制度,推动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加居民投资收益。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新华社)

  当地时间12月14日,在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的决定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讲话称,美联储预计持续加息的行动有助于将通胀率恢复至2%的目标。他还指出,预计2023年不会降息,而明年2月会议上宣布的加息幅度将取决于经济数据。鲍威尔称,与去年的快速发展相比,美国经济已显著放缓。他指出,加息行为不会使经济陷入衰退,且在美联储确信通胀率将持续下降至2%之前,美联储应该不会考虑降息。(央视新闻)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12月14日公布的数据,英国11月的通胀率为10.7%,较10月份的11.1%略有下降。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汽车燃油价格下跌导致衡量通胀的核心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下降。(央视新闻)

  分析人士认为,工程施工已进入年终冲刺阶段,重大项目落地提速,正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发挥对稳经济大盘的关键作用。展望2023年,扩大有效投资存在更多有利因素,投资将在促进经济加快恢复过程中继续充当重要抓手。浙商证券交运建筑行业分析师匡培钦认为,“多个省份拿到的2023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均明显高于2022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2023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可能高于4.40万亿元。”(中证网)

  当地时间13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贸易额将达到约32万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货物贸易总额预计将达到近25万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约10%;服务贸易总额预计将达到近7万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约15%。(央视新闻)

  36氪获悉,近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哈萨克斯坦贸易政策发展中心(Qaztrade)于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哈萨克斯坦贸易政策发展中心计划通过与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合作,助力当地商品一键卖全球。2022年6月,哈萨克斯坦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开设专属国家馆,至今,在阿里巴巴国际站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的哈萨克斯坦商品货值已超7300万美元。

  中国人民银行12月12日发布11月金融数据。专家表示,11月新增信贷有所改善,既表明金融支持经济力度加大,也反映出市场主体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逐步改善。着眼于促进经济恢复,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稳增长政策仍将继续加力,而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持续推进宽信用进程,仍是实施好金融政策的重要方面。(中证网)

  当地时间12月12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该国经济在8月至10月期间出现萎缩。英国国家统计局称,虽然10月英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0.5%,与9月份下降0.6%相比,有所提升。但综合来看, 8至10月期间的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了0.3%。过去3个月,英国所有主要行业的经济活动均有所放缓,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央视新闻)

  从北京海关获悉,今年前11个月,北京地区(含中央在京单位)进出口总值3.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较去年同期增长19.4%,高于全国增速10.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2.78万亿元,增长26%;出口5242.4亿元,下降6.3%。(央视新闻)

  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抓好惠企政策落实,分企施策提升企业活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壮大新动能……近段时间,多地多部门紧抓四季度这一关键时间点,加快推动稳工业政策措施全面见效,确保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2023年实现“开门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下基础。(经济参考报)

  逾40城发放新一轮消费券,促进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多个省市组团赴海外“抢订单”“引外资”,既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市场,也有力提振各方信心……12月以来,各地纷纷加力稳经济促增长,努力打好2022年“收官战”,也为2023年“开好局”夯实基础,促消费、稳外贸成为重要着力点。专家认为,随着各类扩大需求的政策举措落地显效,市场主体信心得到提振,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加快恢复可期。(中证网)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欧洲人10月份大幅削减商品开支,这一迹象表明,在能源使用量开始增加时,高价格正在将该地区经济推向衰退。报道指出,今年早些时候,疫情期间累积的额外储蓄和不断下降的失业率帮助欧洲家庭抵消了这些较高的成本,从而支撑了经济增长。(财联社)

  36氪获悉,据财政部官网,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可以上市交易。

  36氪获悉,据国家统计局官网,2022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6%,环比持平。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7%。

  36氪获悉,据国家统计局官网,2022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3.7%,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2.3%,服务价格上涨0.5%。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0.8%,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下降0.2%。

  国家外汇管理局12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75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651亿美元,升幅为2.13%。专家表示,11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是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持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生效,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中证网)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万亿元,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29926.3亿元、11896.1亿元和3059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0.8%、1%和3.7%,与上半年相比,分别提高0.1个、0.6个和0.3个百分点。(央广网)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5.89万亿元,增长15.5%,占我外贸总值的15.4%。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5.17万亿元,增长7%,占13.5%。其中,对欧盟出口3.44万亿元,增长14.3%;自欧盟进口1.73万亿元,下降5%;对欧盟贸易顺差1.71万亿元,扩大44%。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4.62万亿元,增长4.8%,占12%。(证券时报)

  海关总署公布,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外贸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进口16.5万亿元,同比增长4.6%。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24.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8%,比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商品结构方面,前11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尤其是新能源产品等出口增长迅速。(央视新闻)

  央行降准0.25个百分点,昨日正式落地。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本次降准落地后,12月5年期以上LPR下调的概率大幅上升。考虑到本次降准降低了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叠加9月以来商业银行启动的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这一因素,即使MLF利率在12月保持稳定,5年期以上LPR下调几乎已成定局。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4月降准后,LPR都在MLF利率保持稳定的背景下实施了下调。年底前,1年期LPR则有望保持稳定。(上证报)

  当地时间12月5日,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欧盟零售贸易额环比下降1.7%,欧元区环比下降1.8%;与去年同期相比,10月份欧盟零售贸易额同比下降2.4%,欧元区同比下降2.7%。(央视新闻)

  出台金融支持房地产16项措施,加大基建投资、民间投资支持力度,加大对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近日,稳经济政策“暖风”频吹。专家认为,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的关键时点,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持续发力,经济回稳向好基础将不断得到巩固。(中证网)

  近日,多地召开会议研究谋划2023年经济工作。从相关会议释放的信号看,明年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仍是重点。在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昱看来,多地谋划明年投资项目,狠抓项目前期工作,能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确保2023年一季度投资“开门红”,护航经济稳中向好。(证券日报)

  据海口海关消息,昨天,海南石化配套企业和医药企业进口的料件顺利通关放行,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首次扩大至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试点实施。此次享受优惠政策的是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企业,以其中一家制药企业为例,比试点实施前可节省关税10%。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是海南自贸港最具“含金量”的政策之一。该项政策2021年7月落地后,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适用。此次扩大试点,让位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可享惠,即试点企业生产的含境外保税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内销时免征进口关税。(财联社)

  11月30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等和稳经济政策措施督导“回头看”视频工作会,部署进一步落实好基金和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必须紧抓不放保持经济持续恢复态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力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积极释放政策效能。协调机制要继续高效运转,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政策效应;同时,加强基金项目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一财)

  国际金融论坛(IFF)大会主席、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上表示:“由于受到地缘风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结构重塑,通货膨胀和债务问题,能源和粮食危机等多重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分化程度加重。”(上证报)

  12月1日公布的11月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4,较10月回升0.2个百分点,延续了8月以来的收缩态势,显示制造业生产经营状况仍然偏弱。这一走势与统计局制造业PMI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制造业PMI录得48.0,下降1.2个百分点,创5月以来新低。(财新)

  当地时间11月29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德国11月份通胀率预估值。根据该报告,该国11月的通胀率预计为10%,略低于10月份的10.4%,这也是自今年7月份以来德国通胀率首次下降。德国联邦统计局表示,11月物价上涨趋势有所放缓。近几个月以来,高昂的能源和食品价格一直在推高通胀率,11月的情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央视新闻)

  阿里云提供计算与安全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护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宏观经济学新闻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