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经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2年南开大学中国史】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2-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2年南开大学中国史】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但自魏晋以来,南方经济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⑥郑学檬先生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一书中,分析了技术进步在经济重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力图从另一角度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郑先生还从生态环境变迁的角度探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除此以外,以下因素在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也应考虑。

  ⑧气候因素。北宋末南宋初,气候转变为寒冷期。气候的转变对南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各不相同。寒冷期的气候,温度降低,气候干燥,降水量减少。这种变化对北方不利,对南方开垦沼泽地区却是有利的。

  ⑨水利兴修的不平衡也是一个原因。隋唐水利工程的兴建,在安史之乱前,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是水利工程建设逐步恢复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安史之乱后,则逐步走向了萎缩与衰落。而江淮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则在安史之乱后数量呈现逐步增长的势头,即使在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动荡环境中,水利工程也多有兴建。宋室南迁后,水利更是大规模兴修,甚至数百年不见大规模的水灾。因此有了“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

  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自东汉末年起,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两宋最终完成。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初步开发。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超过了北方,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的战乱与人口的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南方经济经历了三次重大飞跃: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大开发。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再起,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南迁的历程,特别是西晋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黄河流域战火连绵,北方人民举族南迁,“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峰,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地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②隋唐五代时期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安史之乱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峰,史称“四海南奔似永嘉”。南方经济也迎来了第二次飞跃。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愈加明显。

  ③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特别是靖康之变后,中原战乱再起,随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南迁的高峰,“高宗南渡,民从之者如归市”。南方经济也随之出现了第三次飞跃,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的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终于完成。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同时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传统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因此,宋代以后,长江流域东南部地区不仅学校教育兴旺发达,而且总体水平明显的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具有明显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①经济重心南移直接促进了长江流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首先在江浙一带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重心南移以后,使长江流域东南部地区所生产的产品和缴纳的赋税成为国家机器赖以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而成为必不可少的财政经济要地。

  ②同时客观上也促使了当时统治者对这一地区控制的加强。经济重心南移以后,长江流域东南部地区人们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生活方式基本上成为了全国其他地区人们竞相模仿、效法的典范,其经济盛会的表率作用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观念。

  ③经济重心南移使得我国古代后期各王朝的财政重心与、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王朝中的地位。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患多来自北方,所以历代都在北部边境驻扎有重兵,同时,首都也大多设在北方。唐代以前,北方经济发达,经济重心与军事重心大致符合。中唐以后,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军事的重心仍然在北方。两重心的分离,使发展联系南方经济与北方的运输系统成为当务之急。在技术水平比较低下的古代,利用天然水道要比在陆地上修筑道路省时、省力得多。大运河的兴起,对中国古代贸易习俗、商业习俗有重要影响,并且对沿岸地区的经济、、文化有深远影响。

  ④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⑤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⑥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其一,学校教育兴旺发达,其总体发展水平明显的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具有明显的示范与表率作用。当时江南不仅设置有众多的书院,普及型的私塾更是难以计数。北宋时所建的书院,其中绝大部分也是分布在东南地区。至于各地兴办的私塾学校,更是不计其数。其二,人口的综合素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三,学者如林,大家辈出。宋金时期至今在学界仍赫赫有名的大思想家、文化名人约90%左右皆为南方人。江西学者的成就尤为突出。唐宋八大家中,江西占了三位。其四,代表儒学正统、中心地位和反映学术文化时代发展方向的众多学派也多分布在江南。两宋时,可谓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随着地域文化的发展,宋代儒学摆脱了官方一统的局面,分散于各地的思想家自由阐发,各树一帜,因不同的地域界限分别形成各自的学说。其五,在科举取士方面,江南占有明显的优势。宋初,进士科是科举的主要形式,其录取人数,在地域上的显著特点是西北少,东南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经济发达 英语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