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投资总有逻辑可循那只能说明你疯了
在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9日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查德·塞勒在电影《大空头》中与好莱坞小天后赛莲娜·格美兹在一张赌桌上上演对手戏,并且留下了一句经典台词:
行为金融学奠基者、芝加哥大学教授。国籍美国,出生于新泽西州 ,生于1945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曾先后在罗彻斯特取得文学硕士(1970)和哲学博士(1974)学位。先后执教于罗彻斯特大学(1971-1978)和康奈尔大学(1978-1995),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决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现为美国经济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系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塞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在行为金融学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塞勒是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所领导的一个委员会的委员,其任务是向总统的科学顾问提交关于决策与问题求解的研究报告。
在定量成风的欧美经济学界,塞勒是一个多少有些独特的存在:他公开承认自己很懒,而且数学不太好。上个世纪70年代,塞勒在纽约州北部的罗切斯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不过书读得并不算顺利,他的导师罗森也不觉得他有特殊之处。有人建议他去读读康纳曼(亦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特维斯基的心理学著作。
塞勒回忆称:“我从这两位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摘要‘不确定性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开始读,在那时候我对于启发法毫无所知,但是我的心脏开始跳得就如同一个游戏快结束了那几分钟时那么快,我花了三十分钟阅读这篇文章,随后我的人生就彻底改变了。”
这篇论文启发了塞勒在1980年发表了他第一篇行为经济学的论文,标题是“消费者选择的实证理论”,其中援引了康纳曼和特维斯基的大量论点,并重点推出了塞勒在传统经济学理论方面的突破——禀赋效应(endowmenteffect),然而这篇论文遭到了各家重要期刊退稿,最后仅有一份彼时名气不大的《经济行为和组织期刊》刊发了这篇论文,不过塞勒自此就坚定地走上了研究行为经济学的道路。
塞勒的整个职业历程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特征:人性的弱点,非理性,可能还有怪癖。也就是说,在一个人做决定的时候,他考虑的不仅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还有别人的利益:有时是处于为他人谋福利;有时则是处于赤裸裸地嫉妒。
塞勒的研究就是让经济学更加“人性化”。他本人并非单纯的学者,也在将其行为经济学的理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践。
首先,心理学原本就很难转化为严谨的学术模型,要为好的社会政策服务就更难。但至少在复杂的社会问题中,行为经济用人性的弱点,推进美国养老金领域政策制定,效果显著。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催缴税款的信件中,巧妙地遣词造句,都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塞勒之前曾与哈佛法律学教授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合著了畅销书《助推》(Nudge),这本书就是将行为经济学概念应用于为社会主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塞勒的行为心理学研究也被同僚指责为“家长作风”。对此,塞勒是断不能接受的,他认为敦促一个人吃好点,多存些钱不应该被指责为“家长作风”,即使是,也应该是“自由派的家长式作风”。
其次,正是因为人类行动具备“非理性”,这成了“商机”所在。塞勒也是富勒-塞勒(Fuller&Thaler) 资产管理公司的主任。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将行为金融学应用于投资管理领域的翘首,主要是服务于美国一些小规模上市公司,为超过80亿美元的资产做咨询。
简单而言,塞勒的逻辑是“投资人有时会对市场中的坏消息反应过激,又会对好消息反应迟钝。结果就是一些股票被贱卖,之后又会反弹,长期表现看好。”
理查德-塞勒将心理学上的现实假设用于对经济决策的进行分析。通过探究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他演示出这些人类特性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了个人决定以及市场结果。
有限理性:塞勒发明了心理账户理论,用来解释人们如何通过在头脑中建立单独的帐户来简化金融交易决策,聚焦个人决定的冲击,而不是整体的影响。他还用厌恶损失的心理解释了赋予效应,即为什么当人在拥有某一商品时对同一商品的评估,要高于未拥有同一商品时的估价。
社会偏好:塞勒对公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方面一直很有影响力。他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对于公平的关心可能会阻止一些公司在商品需求旺盛时提价,但却不能阻止公司在生产成本提高时涨价。塞勒和他的同事还设计了一个叫者博弈游戏,这一试验性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衡量量全世界不同地方、不同人群对公平的态度。
缺乏自我控制:塞勒还给有关新的一年计划难以保持的老观点带来了新的视角,他展示了如何使用计划者-执行者模型来分析自我控制的问题,这 与现在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用来描述长期规划和短期行为之间紧张关系的框架相似。屈服于短期是我们在为老年储蓄、或选择更健康生活 方式的计划经常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他的实践工作中,泰勒证明他所创造的一个术语:助推(nudging)可能帮助人们在为养老而储蓄,以及其他的情况下能更好地自我控制。
总之,塞勒的贡献在于为个人决策的经济和心理分析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他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观点,帮助行为经济学创造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领域,对许多经济研究和政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家可以发现,在颁奖词中提到了塞勒“令经济学更有人性”,那么如何来理解这个人性?我们举下面一个例子:
插曲二:坐车的时候,你发现几天前花50元预购的电影票丢了,这时你还会继续去电影院重新花50元钱看吗?
在前一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会选择继续看电影;而在后一种情况中,大部分人放弃了计划。他们悻悻地想,看网上的资源也是一样的。——同样是损失了50元钱,怎么就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呢?
理查德·塞勒在1985年曾进行过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他提出了一个如今在经济心理学中十分热门的概念: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许多心理账户,人们会把不同的收入和支出列入到不同的账户内,而不是像会计账户那样统筹管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50元现金和价值50元电影票,分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它们在心理上没有叠加效应,因此丢了现金并不影响你继续观影;而丢了电影票,以及再买电影票的钱属于同一个心理账户,它们有叠加作用,这种作用带来的感受就是“花100元钱看场电影太不值当了吧”,结果就是很多人放弃了观影。这项研究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的收入和支出在头脑中是分类存储的——心理账户真实存在。
谈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小插曲,今年的诺奖从800万瑞典克朗提高到了9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0万人民币,那么一直讲究“人性”塞勒又会如何来花这笔巨额奖金呢?塞勒在获奖后很直接的说:“我会尽可能地用非理性方式花掉奖金。”
那么,既然是获得经济学奖的大咖级人物,塞勒在投资方面做的又如何呢?这里不得不告诉大家一个“悲剧”,与塞勒相关的一个“未被发现经理人行为学价值型基金(U 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 UBVAX)”。该基金1998年由“未被发现经理人(Undi scovered Managers)”投资公司发起,背后的总策划咨询就是富勒- 塞勒资产管理公司。摩根大通之后在2003年买下了这家公司。 但是很可惜,似乎建立在塞勒理论研究基础上的策略并不太受欢迎,这家公司在2012年关张大吉。看来,经济学家未必是投资高手。
最后,七禾网也祝贺塞勒获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感谢塞勒在行为经济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 标签:经济心理学杂志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你相信投资总有逻辑可循那只能说明你疯了
在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9日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欢迎订阅2023年《经济》杂志!
《经济》杂志由经济日报社主管主办,于1999年1月创刊,是一家国内公开发行的政经类新闻杂志,每月出版1期,16开96个版面,平均月发行数…
- 《同一个世界》欧洲--英国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2年南开大学中国史】
- 经济生活_央广网
- 本周全球经济生活大事件速览
- 厦大经济学科三篇论文在《经济学(季刊)》同期发表其中2篇与法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