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经济

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概论李思屈第三版电子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概论李思屈第三版电子书)

 

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快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的部署,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对《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标志着中国以立法形式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进入实质性阶段。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学科建制化问题也再次成为焦点。在教育部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一些学者呼吁应尽快在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以适应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需要。而这其中涉及一个关键议题,那就是文化产业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如果能够成为一门科学,我们还要在学科建制化的过程中做哪些准备?

文化产业学的构想

文化产业能否成学、如何成学?这个问题的提出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在二十多年文化产业学科建制化过程中被屡屡提及。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文化产业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形成文化产业学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但它归属于哪一学科门类,还存在不同意见,较为主流的观点有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如有学者提出应放在艺术学下,有学者则认为文化产业学的基础是经济学,而胡惠林的著作《文化产业学》则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比较明确地指向管理学。尽管观点不同,但这些主张的共同逻辑是,文化产业学是一门新兴的、相对独立的学科,是一般研究所不能代替的,也无法由某一相关学科完全包容,它有着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文化产业研究与文化研究类似,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科,而是相关论域的松散集合。也有学者建议将文化产业研究打造成一个学科群,然后根据研究内容和方向在不同学科下授予不同的学位。其理由是学科建制化会使得文化产业研究的跨学科属性弱化,降低乃至扼杀其公共性。

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对资产负债率的看法不同。

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笔者以为,就当前文化产业研究的现状来看,文化产业学似乎还不足以成为一个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或者说,目前的科研队伍、研究基础、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等还不足以支撑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看到,由于跨学科属性,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很多对象可以被其他学科吸纳,特别是传统学科的扩容和跨学科研究成为一种潮流,如文艺学对流行文艺的研究、艺术学对艺术管理的研究、经济学对文化经济的研究、政治学对文化安全的研究等。

但是反过来看,正是基于文化产业研究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将其上升为一个独立学科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即文化产业学不仅要研究基本原理问题,还可以把与各个学科交叉的领域吸纳进来,形成若干个方向,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可惜的是,目前文化产业的跨学科研究尽管已经非常丰富,但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若干个独立分支,不得不依托于其他学科平台发声。而有关文化产业的基本原理问题如逻辑起点、历史变迁、发生机制、本质规律等,还有待继续深入下去。

文化产业研究与文化产业学科建制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孰先孰后,常常因不同学科领域而异。有些学科是先有积累后有学科,如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非应用型的学科,而有一些应用型较强的学科则是选择先进行学科建制化,再引导研究的开展,如新闻传播学、风景园林学、密码学等。就文化产业学的属性而言,笔者主张可以让学科建制化先行一步,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科焦虑,避免文化产业研究过早进入疲态,增强文化产业学界的信心,也必将促进文化产业学学科体系构建形成新的突破。

文化产业学的

元科学研究现状

在知识型经济时代,不论银行金融业从业员或有志投身该行业者,均需透过自我增值温故知新,才能与时并进。

如何进一步推进学科建制化?笔者以为,无论是作为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文化产业学要真正成为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对当前文化产业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和研讨。英国著名科学学倡导者贝尔纳提出,科学也应该研究它自己本身。所谓科学学,或称为科学哲学科学的科学元科学,就是对一门学问的研究,即研究的研究,不仅在自然学科当中有应用,如元数学、元物理学,还存在于社科学科和人文科学领域,如元语言学、元艺术学等。

在这里,我们假设文化产业学成立,那么理论上也就存在一种元文化产业学。尽管我们现在并不需要这样一门学科,但是却启示我们要对文化产业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思考。这不仅是因为文化产业在当代正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更迭和发展,我们不能对其视而不见。更是因为,文化产业学要发展成为有着广阔空间及美好前景的新兴学科,就有对这一学科进行研究和反思的必要。

需要指出是,目前国内有关文化产业学的元科学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以胡惠林、李思屈、范建华、向勇等为代表的学者在文化产业相关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都有十分深刻和富有建设性的学科构想。例如李思屈的《文化产业概论》提出了本质论发展论经营管理论对策论的理论体系,向勇的《文化产业导论》则聚焦概念范畴要素创新组织管理社会治理四个问题;此外,范周、金元浦、单世联、李凤亮、欧阳友权、皇甫晓涛等学者也曾撰文探讨文化产业学科属性、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范式等问题,还有学者如周建新、胡鹏林通过撰写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年度学术报告系列文章,对文化产业学术生态进行跟踪式研究和评价,也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这些都可以看作元科学研究。

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文化产业学的元科学研究要探讨一些核心问题,揭示文化产业成学的深刻内涵,这样才能尽快确立文化产业学的学科地位。诸如要对文化产业学的历史包括它的前史、萌芽、发生、发展进行梳理和预测,要确立文化产业学自身专有的、确定的对象领域和学科构架模式,要厘清文化产业学与文化管理学文化经济学文化旅游学文化传播学文化创意学等众多衍生学科的关系,还要对文化产业发生学、类型学、比较学、批评学、伦理学等次级、交叉学科等进行构建。总之,文化产业学的元科学研究,就是要对这一学科进行正名、定位和建构,论证这一学科存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科学性。

当然,文化产业学的元科学研究并不是脱离文化产业这一对象而存在的,这种对研究的研究除了帮助我们把握学科状况,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对文化产业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以及丰富的产业实践进行阐释,并提供概念、范畴、方法、范式、框架等。目前,有关文化产业学的元科学研究处于一般的反思阶段,还未上升到文化产业学的更加自觉、更为系统的研究,尤其是还没有认真思考如何用中国的文化产业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相信随着文化产业学科建制化的进一步推进,有更多的学者会加入到这种元科学的研究当中来。相反,若有更多的学者关注到元科学问题,那么也必将有力促进文化产业学尽快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宗祖盼

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