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经济

京东17年:从电商到平台,从“达己”到“成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6-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京东距离破产只有三个月时间,转而寻求在BBS上发帖卖货。2014年大年夜,京东在美上市,募资17.8亿美元,那个夜晚是属于互联网人最深刻的回忆。

2020年6月18日,在新冠疫情之下,京东迎来了17岁生日,截至6月18日24点,京东实现累计下单金额269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样就在这一天,京东在香港上市,发行价226港元,高开5.75%,首日报收239港元,总市值超过900亿美元。

17年里,京东走出了两个大的循环,非典期间从0起步,新冠疫情期间创造2692亿的历史新高;从美股上市募资17.8亿美元到港股上市市值900亿美元。如今,正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两条时间线汇到了一起。京东的故事开始了新的篇章。

6年,京东的“三个秘密”

新的篇章是怎样的?京东两次上市时的细微变化,透露了一些秘密。

先从招股书说起,在业务规模的变化之外,募资金额是最直观的变化。在2014年,京东拟募集资金为17.8亿美元,获得了约15倍的超额认购。而在今年,京东募集资金高达297.71亿港元(约合38亿美元),是当初的两倍多,而即便如此,京东还是获得了高达179倍的超额认购。成熟的资本市场下,特别在美股已经有市值作为参考。此时京东依然收到追捧,印证了投资者对京东的看好。

为何会被如此追捧?这需要聚焦到其它变化上。在募资金额之外,上市资金用途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2014年美股上市照顾中,京东的资金用途为“投资于物流基础设施”,而到了2020年的港股招股书,京东表示:

“将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营运效率。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可应用于关键业务运营,包括零售、物流及客户参与度。将继续投资一系列关键运营系统;致力通过建立各种内部系统实现物流能力数字化;继续吸引及培养世界级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及其他研发人才并扩展我们的智能物产组合。”

这段话中透露着三个信息,首先,京东的重点在发生变化,2014年,主打的是物流,而如今更加强调技术创新。其次,京东并非只是笼统地提到技术,而是明确规划了在供应链、内部系统等方面的用途。第三,强调人的作用,未来京东可能会聚集更多技术专家。

与资金用途变化相伴随的是京东定位的变化。2014年,京东对自己的定位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而港股上市时,京东的定位则是,“领先的技术驱动的电商公司并正转型为领先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而这个定位,除了突出京东的传统优势“电商”,继续强调“技术”驱动,还提到了“服务”这一关键词,并且 “服务”一词前面的限定词是“供应链”。这意味着京东将继续在品质与服务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而服务这个概念不只局限在用户端,而是有更广义的概念。

宏观来看,面向未来的京东,更加强调技术驱动,继续优化服务。微观来看,技术驱动有着明确的思路,服务延伸至整个供应链条。

17年,京东的“三个逻辑”

那么,京东确立这个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从618的表现可以梳理出京东几条线索。

今年618店庆,京东有着诸多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京东继续刷新历史新高,截至6月18日24点,京东实现累计下单金额2692亿元。

而变化则同样巨大。今年618,京东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迎来首个618。京东健康联动3万医生24小时在线坚守,满足民众随时随地的问诊需求。京东推出了0元试用、京东超市“买贵就赔”和“定期购”、生鲜“只赔不退”、“千县万镇24小时达”等特色服务。京东金融推出的白条24期免息和20亿金贴活动。京东C2M反向定制全面铺开,京东直播带货也C位出道...

这些变化暗藏了京东发展的逻辑以及未来的布局思路。

生态:细致到每个毛孔

最明确的是京东涵盖的层面越来越广,几乎涉及每一个细节。大的板块从商超到健康,从金融到物流,从C2M到直播带货;细节方面,“只赔不退”服务生鲜市场,“买贵就赔”保证价格公道,24小时达保障偏远地区服务质量,24期免息减轻消费者压力,安心享受低价。

这个背后,根本上在于京东体量的变化。相比于2014年净营收为人民币347亿元,到2019年,京东的净营收已经达到5769亿元,增长了15.6倍。如今618店庆一个周期的下单金额是2014年一年交易额的3倍多。京东早就不只是3C,而是500万个SKU,近4亿高净值用户,涵盖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千亿规模之下,京东所面对的几乎是所有用户的细微需求,需要服务好每一个缝隙市场。

因此,京东如今更强调服务闭环,以生态形成合力,服务好庞大的市场。京东的生态可以比作一个冰山模型,在水面以上,618期间,商超业务首日实现核心业务增长超过100%。截至6月18日上午10点,京东健康在线问诊量同比增长325%,截至中午12点,医美服务成交额同比增长510倍,药急送成交额达到去年618全天的162倍。京东快手品质购物专场单日带货达14.2亿。

而在水面以下,则是京东强大的基础建设。是物流能力所实现的“千县万镇24小时达”,是服务能力将“售后服务”延展到“售前、售中服务”,是在618庞大的交易规模下,能够实现0元试用、京东超市“买贵就赔”和“定期购”、生鲜“只赔不退”、手机以旧换新、即时配送等等。

以基础服务为支撑,为C端构建极致的服务,积累口碑、刺激消费,进而实现整个生态体系的良性运转,不断延伸触角。构建生态体系的思维,这是京东发展的基本逻辑。

驱动:技术创新是根基

在这个逻辑之下,水面以下的技术成为竞争的关键,这也是京东的第二条主线。庞大的产业链条和规模,超过500万个SKU分布在全国的700多个仓库里,需要满足近4亿用户随时随地的需求,而且还是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面对海量交易,以及瞬时涌进来的流量,京东需要有强大的运营系统来管理,需要有供应链管理技术来协调,需要以数字化实现更高的效率。处理和应对这些问题,离不开强大的技术实力。

今年618,京东核心业务全面上云,京东智联云的AI技术为客户创造多元购物体验,NeuHub平台京东内部+外部累计调用量,同比去年618累计调用量增长200倍,智能情感客服、内容审核、智能写作、物流大件外呼等智能化应用大规模、系统性、全流程部署在京东购物流程中。

在生产环节,京东的技术让消费不再是一场生产、消费两端的“双盲测试”。京东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创新共融,帮助消费者提供产品决策,解决新品全生命周期运营问题。同时也让消费者更容易地发现更多有趣的新款产品,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

在销售环节,京东依托技术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联动。京东生活服务618期间为消费者量身打造的“商品+服务”全流程一站式体验场景。购买轮胎的消费者,可以直接获得门店安装的关联服务,让消费者无距离、无时差地实现“美好生活”。在这个服务场景最多、消费链路最长、服务需求最多元的业务体系中,技术的赋能很好地支撑了庞大的线上流量,协调好了线下的服务配套,对618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可以看到,随着巨头们攻城略地,电商模式之争正在逐步迈入技术之争。技术是前端服务与经营的支撑,也是策略的指导。技术影响着产品功能的落地,关系着服务的分发与支撑。京东显然深谙这其中的逻辑,因此,京东已经在技术层面进行了持续的布局,而融资金额主要用于技术也预示着,京东必定将坚定走下去。

格局:成人才能达己

技术实力不断积累之外,更为关键的是技术的落地场景,这是京东发展的第三条逻辑线。京东不只是自营,而是在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京东是赋能者的角色。所谓“成人达己”,如果说几年前的京东侧重于“达己”,那么如今的京东更强调“成人”,这是京东的格局转变。

在整个2019年,京东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的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16.8%上涨到35.5%,这个数字变化背后,京东的生态正在吸引更多第三方品牌商。而京东正在以自营提供好物变为以服务驱动更多优质商品聚集,以技术和管理建立“良币驱逐劣币”的生态,让更多优质品牌商突围,进而实现平台的发展。

疫情肆虐的一季度,京东将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缩短至51.7天,较去年同期的57.4天缩短了5.7天。缩短应付账款,对于供应商、中小商家而言意味着快速回笼资金补充现金流。在艰难的周期,京东此举帮助品牌商、中小商家渡过难关。不仅如此,京东还推出了强有力的补贴措施,包括费用减免、金融和物流支持。

此次618,京东思维的变化更加明显。京东与快手达成战略合作,京东不再追求平台上的流量,而是为快手平台上的用户建立便利的服务,让用户在快手小店可以直接购买京东商品。6月16日,张雨绮、华少、辛巴、娃娃等明星达人在快手带货京东优质商品,单日直播带货达14.2亿元。

同样,京东的技术也在为品牌商带来更多便利。京东是最早发起C2M反向定制的平台,在6月1日-17日期间,京东台式机电脑品类反向定制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近400%,而18日零点过后30分钟内,京东C2M(反向定制)推出的惠普战99系列台式机成交额同比增长180%。家电卖出的近25%都是反向定制的京品家电。

从这些做法可以看出,京东正在全面为品牌商提供便利,帮助中小品牌方渡过难关;为大品牌提供有价值的数据,研发更贴合市场的产品;突破平台之间的隔阂,为用户提供便利。

京东的出发点变为让品牌商强大。这种思维的转变,在短期内看不到直观的变化,只是消费者消费结构上的细微不同。但从长期来看,京东对品牌方的持续助力,将形成良性的生态,帮助越来越多的品牌商获得发展。而良性生态所带来的好处则会进一步反哺京东,让京东获得更好的发展。实际上,这套逻辑已经在发挥作用。今年一季度,归属京东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2.056亿元,同比增长178.42%,这已经是京东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这个明显的变化背后,正是赋能逻辑下得到的回报。

如今的京东,是站在赋能者的角色之上思考商业逻辑,千亿体量之下,京东需要以生态构建竞争差异化。在这个生态中,京东是赋能者,对自身技术能力解构并重新组合,为每一个板块提供支持和决策辅助,为每一个优质品牌方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为每一位用户提供极致的服务。最终共同获利,共同成就。

站在成立17年,上市6周年的重点,京东又一次占到了下一个发展周期的起点。“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二次上市后的京东,没有停留在功劳簿之上,而是立足赋能者角色,继续发力技术,完善生态,在大踏步走向下一个周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patience什么意思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