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十四五”规划的6大产业机会:首次提出产业链供应链聚焦绿色能源主线
——不同于“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对于GDP增长的具体指标,“十四五”规划提出,2020-2025年GDP“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十四五”将从创新、产业现代化、数字建设、绿色可持续等角度演绎新发展格局,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十四五”规划提出稳健货币政策、全面实行注册制、完善财税金融体制。强调要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完善和巩固减税降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册制由“创造条件实行”改为“全面实行”。
十四五规划将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到全新的历史高度,将科技自立自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大创新”板块是趋势性机会。十四五着眼基础核心领域,制定科学项目及工程战略规划。在十三五规划基础上,十四五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调整战略规划,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相较于十三五,十四五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章节从第五篇提升到了第三篇,把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打造“制造强国”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首次就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进行了单独讨论,强调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补短板锻长板,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行业方面,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区域产业链布局方面,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企业方面,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十四五提出推进能源,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碳排放方面,十四五进行了更加严格和明确的规划,提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相较于十三五规划重点在资源节约保护、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等,十四五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整体框架。
——“十四五”纲要对促进内需的重视程度较“十三五”大幅提高,并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活动,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的贸易形式。“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纲要)对促进内需的重视程度较“十三五”大幅提高,首次对内需单独成篇,不同于以往将消费、内需融入多个章节的做法。提出“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等主要纲领,并在多个消费场景提出具体措施,对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政策体系、如何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为全面促进消费提出了具体的场景,并在传统场景之外增添了互联网线上、海外仓等新型消费领域。
“十四五”期间农业生产水平由“十三五”的保障转为提质,新增对多个农业生产领域的描述,如农业机械研发、种质资源保护、动物防疫和病虫害防治等。“十四五”对农业表述的重点在生产的综合性、科技力和智能化,这意味着农业在社会生产中不只是基础的粮食保障,也可以成为国家综合性的科技产业。具有国际科技竞争实力、生产体系完善的农业企业可能是未来农业领域的投资主线。
城镇化方面:1)将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京、长、珠并列,形成三个层次的城市群建设规划,提出建立现代化都市圈;强调县城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2)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3)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老龄化方面:1)规划没有提出具体人口增长目标,要求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2)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035年远景目标:基本实现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保持合理的财政支出力度和赤字率水平,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巩固减税降费成果。
税收方面:1)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2)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进扩大综合征收范围,优化税率结构;3)调整优化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4)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
“十四五”规划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强调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要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协调
利率和货币供给方面,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形成和传导机制,强调发挥市场报价利率基准作用。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资本市场方面,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股权融资比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全面实施注册制,建立退市常态化机制;深化新三板改革;发行长期国债和基础设施债券。
金融安全方面,健全金融风险管控体系,加强对重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强化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探索建立创新产品纠偏和暂停机制。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目标设定平稳(详见3月5日《朝着2035奋力前进 ——解读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是为了更加集中精力聚焦发展质量,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将会是“十四五”时期的重头戏。
开放方面,1)实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加大科技对外开放力度;2)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3)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促进数据共享;4)建设经济对外开放平台,推进海南自贸港、“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
2035年远景目标: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十四五规划将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到全新的历史高度,将科技自立自强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
从万众创新,到重视基础研究。相较十三五提出的“万众创新”,十四五将重点落实到了基础研究上。国家层面,十四五提出要强化应用研究带动,鼓励自由探索,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企业层面,十四五明确了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的政策方向,并对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目前只有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
十四五首次提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十四五首次对企业创新进行了单独的讨论,并强调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投入方面,规划指出要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提出了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方向;产学研用方面,规划强调要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集中力量整合提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创新服务方面,规划提出要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十四五全新定调“数字经济”: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顶层设计+高质量发展需求驱动+降低融资难度,科技成长进入长周期向上通道,“大创新”板块是趋势性机会。政策端:
资金端:经济增速换挡叠加转型需求,流动性环境有望长期宽松。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制度建设持续推进,源源不断的资本市场改革持续降低创新成长企业的融资门槛及融资成本。数字经济作为新的要素,其与居民消费相互结合,有望成为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数字经济不仅可以带动新型基础建设,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催生实体经济新业态,如在线教育、线上办公、互联网医疗、智能制造、万物互联等,具备广阔的未来前景。回顾4G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十年,社交、视频、网购、移动支付、等业态发展如火如荼,十年间实现数十倍增长,甚至还衍生出了短视频、直播带货、外卖快递、氪金充值、游戏直播等“新经济”业态。在从移动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转变过程中,产业数字化加速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数字产业化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驱动下,各产业开始积极向更加合理、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数字技术成为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为产业的数字转型创造了必要条件。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产业逐渐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章节从第五篇提升到了第三篇,把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打造“制造强国”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十三五规划中花笔墨强调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则更加强调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规划首次就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进行了单独讨论,强调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补短板锻长板,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规划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应当坚持经济性与安全性相结合,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行业方面,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区域产业链布局方面,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企业方面,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着重强调了深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就具体行业发展进行布局。十四五规划提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
布局战略性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高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从十三五规划的15%上升至17%。相较十三五规划聚焦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材料、新能源领域,十四五规划新添了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举措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鼓励技术创新和企业兼并重组,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加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力度。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方面,十四五规划新增了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希望通过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在十四五规划中,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在原有交通、能源、水资源的基础上新添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单独成节。规划指出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具体技术层面,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使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并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
2016年后,伴随着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持续推进,中国各行业治理完善、成本控制占优、内生增长动力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龙头公司持续受益,体现为赢家通吃、强者恒强,各行业核心资产的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显著强于行业总体水平。世界第二大经济、消费率持续提升,孕育创新成长机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要素优势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科技赋能的制造业龙头有望成为像“华为”一样的全球领先者。伴随着一批国内制造业龙头不但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优势地位,而且关键技术日趋成熟,产品竞争力和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正处于加速渗透全球市场阶段。叠加国家层面对新型基础设施、自主可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高端制造和新型基建未来将大有可为。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能源,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此外在能源运输和储存方面,十四五规划着重强调了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储能等方面。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十四五规划则首次提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除此之外,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在重点领域实行配额管理制度,十四五规划要求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现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推动工业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提出整体框架,加快实施低碳绿色经济转型。相较于十三五规划重点在资源节约保护、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等,十四五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整体框架,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入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碳中和将产业引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供给格局,不仅直接推动风光发电产业链的发展,也将为储能、特高压等中间环节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将影响下游能源消费,加速新能源利用技术效率,造就一批使用新能源的优质企业,如有色金属行业的新能源金属,化工行业的新能源材料,机械行业的光伏和锂电设备,电力设备行业的电化学储能与特高压运输,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都将迎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碳中和或将成为“供给侧改革2.0”。作为新一轮能源的起点,碳中和在为环保行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在一个更长的维度、以严格的环保标准逼迫高耗能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出清,利好中上游周期制造板块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如钢铁、煤化工等高碳含量行业将迎来成本线的系统性抬升,成本曲线进一步陡峭,拥有领先能耗水平的龙头企业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彰显。
另一方面,能够直接或间接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方向,也将迎来“弯道超车”式的发展机遇。电解铝火电弱化成为趋势,自备电厂优势削弱,水电铝、再生铝等“绿色铝”迎来契机。由于保温材料与水泥砂浆的消耗降低,装配式住宅的单位平方米碳排放比传统住宅低近30公斤,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是减少建筑碳排放的最优路径之一。除此之外化工行业的聚氨酯、交通运输行业的多式联运等,均可能由于减碳优势而收获更大的市场空间。
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纲要)对促进内需的重视程度较“十三五”大幅提高,提出“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等主要纲领,并在多个消费场景提出具体措施。
其次,“十四五”纲要对如何促进内需有具体的配套措施,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如何让需求转为真实的消费。需求落地成为消费的难点一是收入水平、二是消费市场,涉及居民和生产者两个维度,难度较供给侧改革明显增加。居民角度,“十四五”纲要对住房、收入分配在第四篇也有具体的论述,总结而言就是要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居民消费的阻碍。生产者角度,主要在提高市场化程度层面,提出打通要素流通市场、消费品市场提质扩容等。
最后,“十四五”为全面促进消费提出了具体的场景,并在传统场景之外增添了互联网线上、海外仓等新型消费领域。1)发展信息、数字消费,鼓励新模型新业态;2)发展服务消费,加快线)完善城乡融合网络,推动农村消费;4)健全消费维权机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一章中,“十四五”纲要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在“促进国内国外双循环”一章中,提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模式,鼓励建设海外仓,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股的好赛道,“十四五”纲要短期内将坚定消费行业的“投资信仰”,长期内,一是在更大范围的国有消费领域内寻找能够成为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高端品牌企业,二是投资的范围不应拘泥于如食品饮料等传统消费领域,新型消费领域如跨境电商、免税等也有较大潜力。
短期而言,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消费龙头由于前期拔估值过程较快,近期出现较大回调,“十四五”纲要对消费的重视度再度提升可以坚定市场对消费的投资信仰。长期而言,以往的消费行业投资以食品饮料为代表,未来的消费领域投资将实现边界的极大扩展,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国产品牌如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等领域也值得投资者关注。另一方面,在国民收入不断提升的环境下,以跨境电商和免税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领域将不再是少部分群体的才可以消费起的商品,这些新型消费相关企业的增长边界也将再度延伸。
“十三五”对医疗领域的描述主要与医保相关,“十四五”的重点则在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去发展检验检测、创新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领域,意味着“十四五”阶段,医疗领域将由基础保障向高端的研发和医疗服务的提升升级。
“十四五”纲要对医疗领域的多个子版块均有涉及,检验检测、创新药、高端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全面开花,而“十三五”局限于创新药,医疗器械也仅在食品医药安全板块有所提及。
我们认为,“十四五”对农业表述的重点在生产的综合性、科技力和智能化,这意味着农业在社会生产中不只是基础的粮食保障,也可以成为国家综合性的科技产业,可以说“十四五”纲要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看待农业板块未来发展的视角。对应于A股农业板块投资,短期而言,此次“十四五”纲要中新增的农业领域可能引起资本关注,长期而言,业务综合性高、生产条线完善可靠的农业企业将在“科技农业”产业中脱颖而出。
- 标签:四五六产业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剖析“十四五”规划的6大产业机会:首次提出产业链供应链聚焦绿色能源主线
——不同于“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对于GDP增长的具体指标,“十四五”规划提出,2020-2025年GDP“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
-
【行业热点】人工智能产业的“四五六”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必读!宁吉喆就新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答记者问
- 国家统计局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含多个风电制造产业
- 产业项目相关信息-北极星环保网
- 带你get湘江新区“五个十大”项目——十大百亿产业项目
- 产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