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产业前瞻:乐观向上的2023
刚刚过去的2022年,受疫情、景气周期等因素影响,有的行业高歌猛进,有的行业苦苦挣扎,可谓喜忧不一。展望2023年,各行业又将面对怎样的变化?哪些行业将继续高歌猛进,哪些行业有望冬去春来,哪些行业还要继续蓄势。
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刷新历史纪录,成为全球车市最亮丽风景,2023年的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能否继续高歌猛进?对此,行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达了谨慎的乐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276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中信证券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1%。平安证券给出的预测则是36.8%。新能源汽车成为各方眼中中国汽车产业新一年的增长动力之源。
“期待2023年能更好一些。”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记者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已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需求总体较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必然达到较高水平。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对记者表示,对蔚来2023年销量超过雷克萨斯很有信心。依此推算,2023年蔚来有望实现交付约20万辆的水平,同比2022年增长50%以上。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也对新年前景颇有信心,他在跨年举办的广州车展上透露,埃安2023年新能源车交付目标是保50万辆,冲60万辆,构建世界一流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出口有望成为中国新能源车新一年的重要增长点。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等车企都在积极开拓海外新能源车销售,布局当地生产。乘联会预测,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新能源车占比增长,中国汽车出口的差异化优势进一步明显,期待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不过,崔东树表示,新能源车补贴已经退出,消费税费变化带来的消费心理压力不小,2023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需要有效的政策引导。
崔东树还表示,上游资源价格上涨是2021年以来影响车市消费的重大因素,尤其是碳酸锂价格的上涨导致电池成本暴涨。他预测,随着产能提升,碳酸锂价格有望回落到40万元/吨以下水平。
面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需求的大幅提升,低调多年的锂电上游企业在2022年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市场关注度和“吸金”能力表现双佳的大热题材。展望2023年,目前紧握产业链话语权的锂电上游企业将出现哪些新变化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记者采访多家锂矿企业及产业人士后总结得出,2023年锂矿开发提速已成共识,上游矿企“护航”锂电产业发展的信心十足。
锂矿开发提速的背景是我国锂资源自供能力尚有不足。2022年1至10月,国内碳酸锂总产量为16.8万吨,同比增长42%;碳酸锂进口量为7.13万吨,同比增长67%。
事实上,锂矿上游资源开发已迫在眉睫。2022年11月初,一则“加拿大要求3家中国锂矿公司撤资”的消息登上热搜。对于相关锂矿企业在“出海淘矿”时遇到的困难,A股某锂矿公司高管表示,当务之急还是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加快推进国内锂资源开发步伐,优化产业链布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锂资源在新能源产业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有接近藏格矿业人士告诉记者,2023年锂矿开发步伐提速对有效建立本土供应体系至关重要。
国内锂矿企业已纷纷行动起来。以国内某碳酸锂生产厂商为例,该厂商于2021年下半年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获得某盐湖控股权,计划分期建设10万吨/年碳酸锂项目,目前已完成可行性报告并上报当地政府审批。该公司相关人士直言,矿产开采最耗费时间的就是审批流程。如果获批,该项目可在2023年内完成一期年产5万吨碳酸锂建设。
高工锂电预测,到2025年,国内锂资源供应量将超70万吨(以碳酸锂计算),是目前供应量(24万吨)的3倍左右,将大幅缓解供求矛盾。
“我国新能源车、锂电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锂资源开发产业护航。”盐湖股份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青海2022年达产的碳酸锂产能超10万吨,随着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当青海盐湖的实际碳酸锂产量达到15万吨甚至18万吨时,将对下游产业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2022年岁末,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全部竣工投产,为过去一年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划上的句号。展望2023年,来自能源、宏观策略领域的专家认为,在推进“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继续加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则有望突破9.2亿千瓦。电力设备以及新能源行业发展将继续保持高景气度。
近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全年能源工作的重点任务:保障能源安全依然居首位,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将进一步放大,具体将通过实施“十四五”煤炭规划,积极推进智能化煤矿核准建设,推动在建煤矿尽快投产达产等方面来增强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能力和韧性。
2022年,我国多条特高压跨省区通道建设提速。从最新公布的计划来看,今年我国将持续推进跨省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驻马店—武汉、武汉—南昌、张北—胜利、川渝特高压工程以及陇东—山东、宁夏—湖南等工程均列入重点推进名单。
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离不开大幅提升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将继续高歌猛进。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预计将达到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4.9亿千瓦左右。
在中信建投首席政策分析师胡玉玮看来,今年投资可遵循四大主线,其中安全发展主线包括能源领域,而高质量发展主线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和绿色低碳等产业。
赶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飞凯材料披露,拟以5000万元认购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II期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筹)的基金份额,以进一步提升公司集成电路装备材料竞争力。
“企业的投资决策是要看5年10年、甚至更长的周期。尽管当前略有衰退,但半导体产业的长期成长逻辑是确定的。”对此,飞凯材料总经理苏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发展、终端需求、全球经济复苏等多个因素看,全球半导体产业长期成长趋势确定;叠加全球贸易格局变革、本土供应能力尚弱等因素,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成长速度将优于全球。
众所周知,在经历了自2020年下半年起的全球“缺芯”后,2022年下半年起,在消费电子需求低迷的拖累下,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景气衰退期,产业在资本市场人气更是跌入冰点。
景气度复苏、结构性行情……年末岁初,展望2023年,多位半导体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无不显示着乐观。
景气度复苏将是2023年半导体产业的主旋律之一。某LED驱动芯片公司已在2022年第三季度进行了去库存,并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库存降至正常水位。多家有消费业务的芯片公司表示,2023年第一季度将出现明显的库存去化,预计去库存持续至第二季度。
国金证券认为,在经历一年以上的调整周期后,预计消费电子在2023年下半年有望逐步修复,折叠屏、5G等将成为手机复苏的催化剂。国金证券持续看好汽车、工业、服务器强应用等赛道。平安证券则认为,受益于晶圆厂扩建,半导体设备市场将再创新高。
不过,在产业链高端替代、部分市场需求拉动下,本土半导体市场将依然呈现出“结构性”行情。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认为,2023年,替代逻辑将从往年的资本驱动转向内循环市场驱动,更多拥有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和信息消费场景的完整系统制造商将加快本土芯片的验证和采购;泛信息创新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至金融、电力、轨道交通、运营商等领域。
赋能实体经济是主线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连续提及之后,“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再次成为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点。结合2022年初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作为当下的工作重点,将充当今年乃至未来数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正成为产学研合作的焦点。据蒋云介绍,一批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数字化赋能为抓手的校地、院地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起来。这类机构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围绕本地化信息技术工程师服务团队建设、企业工程师引育、行业共性技术研发、行业数据应用、中小企业多样化覆盖、创新创业支援培育等,构建起产业未来数字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天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将延续辉煌,专业化整合方面有望进一步推进,在航空装备制造、航空发动机、卫星制造及应用等领域发展可期。
2023年,航空航天领域专业化整合有望持续推进。2022年,中航电子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打造出中国机载设备龙头;中直股份筹划购买昌飞、哈飞,直升机龙头将横空出世。而此前,航空工业董事长谭瑞松曾提交关于建立军工央企资产调整平台的建议,提出建立让军工央企释放更多存量资产的市场。2023年,航空航天领域有望延续过往专业化整合的路径,让航空航天事业释放出更强的发展活力。
专业化整合的同时,众多航空航天细分领域有望进一步释放活力。在航空装备方面,重点航空装备梯次放量,为产业链中上游核心企业发展打开广阔空间,为行业的持续高景气奠定坚实的基础。C919的取证成功将进一步推进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航空发动机领域,随着我国新型航空发动机逐渐成熟,原有装备换装及新兴装备上量将打开下游市场空间,为配套零部件、原材料等环节企业打开广阔成长空间。
2022年全球地缘事件频发,加上极端气候威胁,油气能源市场大幅波动,全球油气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凸显。展望2023年,业内普遍认为,供应链压力仍存。一方面,油气产业要确保供应系统安全可靠,增强供给端韧性,谨防能源危机再度引发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碳排放量或出现阶段性反弹,但能源转型方向不会变。全行业要锚定“双碳”目标,推进低碳安全为特征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
步入2023年,全球油气供应链压力尚未得到有效缓解,欧美地区面临经济衰退,油气产业将迎来多重风险和挑战并存的时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2023年全球石化市场面临三大挑战:全球经济下行情况日益严峻;愈合地缘事件造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冲击仍要时间;主要石化产品价格在波动中下行压力大。
在此背景下,强化保供能力成为各大油气上市公司2023年的工作重点。中国石油明确,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工作力度,积极融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推进高水平国际能源合作,保障油气产业链供应链平稳顺畅运行。中国海油将在2023年进一步提升油气稳定供应能力,夯实储量资源,做大油气产量规模,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锚定“双碳”目标,能源转型也为中国油气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中国石化发布的《2023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提到,加快推进低碳安全为特征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化工行业要打造绿色油气田、绿色炼化产业、绿色储运体系、绿色循环体系。在大宗石化产品产能日渐过剩的形势下,化工新材料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获得大力发展。
2022年,白酒行业迎来新一轮调整,尽管龙头酒企依然保持着业绩稳健增长,但整个行业面临着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等挑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10月,全国白酒产量为542.6万千升,同比下滑2.5%。“虽然白酒总产量和规上企业出现略微下滑,但营收和净利润仍呈现上涨态势,这凸显出白酒行业的韧性。”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近日在2022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上表示,白酒行业向名酒产区、名酒品牌集中的格局没有改变,仍然延续结构性繁荣的长周期。
随着2022年末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烟火气回归正逐渐成为现实,业内普遍对餐饮业复苏抱有期待。
记者注意到,元旦假期,上海餐饮市场热度回升,部分餐厅出现了大排长队的情景。如位于环球港的巴奴火锅,2022年12月30日晚八点还有大量顾客在等位。从记者近期采访掌握的情况来看,多家餐饮链企业对2023年表达了乐观情绪。千禾味业表示:“我们对消费市场的回暖抱有信心,因此上调了股权激励计划的业绩考核目标,以此促进公司可持续增长。”
随着2023年的到来,旅游业开始迎来久违的复苏。“量价齐升”成为当下旅业的关键词。据同程旅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元旦旅游市场快速回暖,机票、酒店较2020年元旦假期均有明显增长。洛阳、哈尔滨、西双版纳等部分热门目的地酒店预订量同比上涨超过10倍。
- 标签:国家的几大产业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十大产业前瞻:乐观向上的2023
刚刚过去的2022年,受疫情、景气周期等因素影响,有的行业高歌猛进,有的行业苦苦挣扎,可谓喜忧不一…
-
新兴产业有哪些(2019十大新兴行业)
新兴产业有哪些(2019十大新兴行业)如今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发展中,那些比较受欢迎的项目也是竞争力非常大的…
- 不得小觑:中国6大产业全球闻名世界地位难动摇
- 沈抚示范区2021经典招商案例点评①:辽宁龙芯智慧产业集群项目
- 中国全力发展的十大重点产业
- “产业互联网”已来聊聊一起涨知识!
- 郑栅洁在淮北市调研时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