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原标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青海省西宁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青海省西宁市2019年工业项目投资及企业达产情况,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年初,西宁市发改委相关同志带队赴甘河、北川、南川、东川、生物园区及湟源县进行调研。考察比亚迪、好朋友乳业、可可西里、央宗药业等企业,详细了解中利光纤预制棒、国电投N型电池、中复神鹰碳纤维、大美煤业尾气综合利用制烯烃、广泰再生铝合金新型材料、欧莱德铝挤压材等项目,与管委会领导及相关企业负责同志座谈,研讨交流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存在困难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
近年来,西宁市上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西宁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西宁市工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东川工业园区、南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北川工业园区五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光伏光热、锂电、有色合金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全市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企业生产经营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工业经济运行和投资稳定。深入分析政策变化,逐月研判经济形势,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强化政策预调微调,扎实开展百日攻坚、会战黄金季、夏秋季攻势、收好官开好局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千方百计保要素,全力以赴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1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2%;规模以上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积极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融资需求等问题,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速。2019年,全市113个工业项目开复工建设,开复工率88.9%,比亚迪一期12吉瓦时锂电池、时代新能源二期一阶段3条生产线亿平方米电池隔膜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中复神鹰2万吨碳纤维项目落地实施。2019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48.38亿元,同比增长3.3%。
园区发展初具规模。西宁市基本形成“一区四园”格局,即西宁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北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生物科技园区,大华工业园区正在积极建设中。园区布局合理,道路、供电、供水、污水厂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有效推动了产业统筹发展,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主力军。2019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0%,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东川工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和中藏药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甘河工业园区被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低碳试点工业园区”;南川工业园区“世界藏毯之都”建成规模,“锂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初具雏形,被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和“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北川工业园区升级为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园,铝镁合金高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工业向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工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市绿色产业发展聚焦锂电、光伏光热、有色合金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实施工业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建设东川工业园区光伏光热制造业基地、南川工业园区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
光伏光热产业:已形成了从上游多晶硅、单晶硅等原材料制造——切片、电池、组件中间各环节产品生产——逆变器、铝边框等配套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国内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和光伏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光伏制造行业,已形成多晶硅2.25万吨、单晶硅7000吨、切片600兆瓦、电池500兆瓦、组件900兆瓦的产能;电子信息行业,已形成光纤预制棒产能400吨,光纤1300万芯公里,在建光纤预制棒产能600吨。
锂电产业:依托南川工业园区,立足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定位,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隔膜、电解液、电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3C产品、终端汽车等产品,初步构建起正/负极材料——配套材料——动力(储能)锂电池产业链,锂电正极材料,泰丰先行形成2.3万吨产能,在建3.5万吨。锂电高纯石墨负极材料,青海伟毅形成1万吨产能;奥阳新能源形成1万吨产能,在建1万吨。隔膜材料及电解液,已形成青海北捷5亿平方米隔膜材料;青海菲特锂能在建0.3万吨电解液。锂电池(电芯),已形成比亚迪形成12吉瓦时动力电池产能,时代新能源形成2.5吉瓦时动力电池产能,青海绿草地形成1吉瓦时产能。在建青海零点年产4500万只圆柱型稀土锂离子电池及6000万只方型稀土锂离子电池。配套材料,青海诺德形成1万吨电解铜箔产能,在建3万吨电解铜箔。
有色合金高新材料产业:西宁市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特钢、电解铝等生产基地。截至2019年底,以延伸铝、镁、钛、铜等有色金属产业链条为重点,建设完成铝板带材、铝合铸件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中,钛合金新材料,已形成钛锭产能1.3万吨。铜合金新材料,电子铜箔3.5万吨。铝合金新材料,已形成电解铝产能230万吨、铝合金产能120万吨、电子铝箔产能1.2万吨。变形镁合金新材料,积极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引进企业实施变形镁合金新材料和相关镁合金压铸件项目。
特色化工产业:利用化工产业与冶炼产业的关联性和互补性,着力推进冶炼尾气等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各产业间协调发展,形成冶炼尾气、天然气——甲醇——烯烃产业链等各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为发展乙烯、丙烯等下游产品,构建聚乙烯(PE)树脂、聚丙烯(PP)树脂、丙烯/氨——烯腈——ABS等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9年底,初步形成无机化工、碳材料、树脂新材料等产业,形成高纯石墨材料产能2万吨、甲醇蛋白纤维产能2万吨。
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已形成处理沙棘5万吨、枸杞8万吨、菊粉5万吨、青稞3万吨、虫草菌粉250吨的生产能力,聚集康普生物、伊纳维康、西北骄、珠峰虫草、清华博众、格桑花生物、可可西里、小西牛等等一批生物制品和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生物医药,已建成中藏药企业27家,拥有435个药号,聚集金诃藏药、晶珠藏药、益欣药业等一批重点中藏药企业,主要品种有70味珍珠丸、25味松石丸、如意珍宝丸、仁青芒觉、乙肝健、藏茵陈片、肝泰舒、风湿胶囊等,其中安儿宁颗粒、如意珍宝丸、百令片、复方丹珍头痛胶囊等中藏药单品销售收入过亿元。金诃藏药、康普生物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盘活闲置产能,国鑫铝业实现托管经营,天津中锐整合重组洁神集团。青海云天化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加大科技创新和改造提升力度,加快形成制造新优势。2019年,规上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24.6%,比重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23.4%,比重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整合优势资源,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省藏医院、省藏医药研究院、金诃藏药、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院藏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青海)获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项目,成功构建产学研医文化“五位一体”机制。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聚焦科技产业前沿,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工程和科技“小巨人”计划,稳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明显,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19年,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5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30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1家。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50家,占全省的81.9%,省级科技型企业总量达301家,占全省的73.3%,市级科技型企业总量达220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总量达68家。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不断加快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大学科技园、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全力推进光伏产业新型技术研发平台、铝镁合金高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生物资源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甘河工业园区创新研发中心、城西区科技创新大厦等5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全市省级重点实验室5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3个。
工业发展基础薄弱,产品结构单一。全市规模企业数量少,大型龙头企业少,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缺乏骨干龙头带动,支撑工业经济壮大的基础薄弱。现有工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市主导产业多数是传统产业,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少,园区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产业链条较短。加之多数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且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多,优质产品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重点行业持续低迷,转型升级动能转换难度大。电解铝、多晶硅、单晶硅、正极材料、电芯等重点产品价格不断回落,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双重压力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企业增加,传统行业投资后劲不足。工业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内生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实体经济困难等不利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同时,受当前外部宏观环境趋紧影响,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难度加大。
招商引资难度大,落地企业较少。西宁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招商引资政策与省外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相比,特别是电价优势不断弱化,加之天然气等供应有限,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工业招商已不具备明显优势,园区隐形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导致招商引资难度较大、落地企业少。
产业技术优势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现有高技术产业特色不强、成长性不足,园区之间、园区企业之间空间聚集的多,内部关联的少,产业散而不强,产业聚集和带动能力弱。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取得重大突破的科研成果相对不足,企业用于研发绿色新兴技术和传统技术绿色化的基础性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显,制约企业发展。许多企业虽然有订单、有市场,但是由于“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难以通过市场途径获得融资或者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才能获得融资。部分企业因“两证合一”新政,无法办理抵押登记。同时,全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少,资本金不足,为银行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能力不够,影响中小企业获得担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市相关会议精神,立足西宁市资源禀赋、承载能力和比较优势,推动工业发展。
多点发力稳定工业经济运行。强化政策协调联动,落实好已出台的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等各项政策,加强预调微调,提升优化要素结构,重点抓好电力、运输、融资等生产要素的保障供给,做好市场供需衔接,着力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打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素融合发展关键环节,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服务要素赋能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大力度启动电解铝、铁合金等重点行业停运负荷,力促最大限度复产,形成产能。继续落实好《进一步加快“升规入限”企业培育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措施》,加大企业梯度培育力度,研究解决企业入规困难,力争培育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技术支撑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规上工业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做好存量盘活和增量培育,充分运用技改提升中铝青海分公司、比亚迪、时代新能源等存量项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建设丙烯腈、10吉瓦单晶硅等增量项目,释放潜力。
积极培育新的有效投资。加速项目生成,认线年和“十四五”工业建设项目谋划工作,力促一批关键性项目生成落地和接续布局。聚力五大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梳理企业投资兴业的堵点难点,加快推进比亚迪PACK生产线、动力电池二期、时代新能源二期后3条生产线等后续关键项目建设,加大力度建设中复神鹰碳纤维、海通电力电缆生产基地、宝利华铝空气电池燃料用铝等一批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水平项目,盘活存量、培育增量。做深做细产业承接转移和产业对接,加快引进电子级拉晶、抛光片等电子级硅晶、硅芯拉制和铝燃料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全力推进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
聚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统筹推进比亚迪动力锂电池项目与碳纤维、时代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泰丰先行三元正极材料、光伏制造等产业关键性工程项目,培育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光伏制造中心、千亿锂电产业基地、碳纤维生产基地等创新型绿色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鑫诺光电、瑞合铝箔等企业重组步伐,盘活闲置产能;瞄准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开展高效N型电池研发、多晶硅生产全工艺流程、高效组件技术研发及组件废弃回收、集成电路用硅材料和电子特种气体、稀土镁合金材料研发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增强先进制造业整体质量优势,提升产业链水平。
全力推进绿色制造工程。聚焦关键重点领域,加快节能技术、节能材料、装备研发推广和技术改造步伐,推动实施好力同铝业连铸连轧板带箔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提升工业能效和优化用能结构。巩固提升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成果,深入研究绿色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化前景,推进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申报国家试点示范,筑牢绿色制造根基。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加快形成绿色集约化生产方式,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后评价,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坚守生态底线,严把项目绿色准入关,促进生产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藏毯绒纺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拓宽市场,提升“藏毯之都”品牌力。
扩大科技创新驱动效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瞄准提升产业集群水平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龙头企业和各类科技资源联合攻关和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依托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企业技术优势,强化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前瞻规划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差异化开展工业企业“上云”行动,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和创新发展工程,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产品+生产+模式+服务”智能制造体系;培育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双创”新模式,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覆盖渗透、应用集成和融合创新。
择商选资抓好项目引进。瞄准国内重点优势企业,紧盯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和夯实发展后劲的项目。积极发挥“青洽会”“城洽会”等招商平台作用,力争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进一步对接新兴有色板块西宁交割仓储基地建设、正威集团铜精深加工、中建材纸面石膏板等项目,紧盯已经确定投资意向的亨通集团有限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前躯体、晶科能源单晶拉棒/切方项目、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6万吨多晶硅等项目。认真落实园区间“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以现有产业为基础,谋划一批优质项目,确保全市工业接续发展。
建议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考虑西宁市产业基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申报国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创新链整合等中央预算内投资时,积极争取推动有关方面区别化、因地制宜地加大对青海省特别是西宁市相关产业和企业的支持。
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方面,充分考虑西宁市产业发展基础,强化产业发展的电力、天然气等要素保障水平,采取有力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积极推动高新材料、光伏光热、特色化工等产业用电由转供方式向直供方式转变,积极打造甘河工业园区电力直供区建设,促进全市产业持续发展;优化工业用天然气供需方式,协调加大工业用气供应量,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加大企业用气供应量,保障企业正产生产。
在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考虑西宁是青海省人才、科技等各类资源最集聚创新创业环境最优、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地区,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研发投入体系,严格落实全市县、园区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协作配套和服务支撑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政策体系和资金支撑。
在做大做强产业链方面,在西宁打造光伏应用与制造垂直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构建完整锂电产业链条、延伸发展有色金属合金材料、完善高原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延伸发展精细化工等领域内,引导重点产业项目在西宁落地布局,并给予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工程,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型激光熔覆合金材料、集成电路硅材料、牦牛胎分子提取等领域前瞻部署谋划一批重大可研专项。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锂电、光伏光热等新兴产业信贷规模,推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产业链条。
- 标签:产业转型升级是指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原标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青海省西宁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青海省西宁…
-
产业经济学考研专业课重点名词解释(1)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 自考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笔记第六章
- 产业结构高度化
- 建设八大产业集群、接待游客2亿人次!新疆提出多项产业发展目标上市公司已跃跃欲试
- 思维导图 极少有人真正理解产业的底层逻辑
-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