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产业

浅议产业转型升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浅议产业转型升级

  7月5日《浙江日报》发表绍兴市委马卫光“谈传统产业改造提升”。6月24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戴南不锈钢名镇转型之痛。浙江绍兴和江苏泰州市的戴南镇,近期我都去走访过,结合这两个公开报道的案例,勾起对加快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产业转型升级初步思索。而这恰恰是长三角如何紧密一体化必须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7月6日在绍兴众谷青创园区参观。丁董事长自豪介绍:这是在原棉纺厂旧址上主动转型的产物。几年来,园区通过创新服务,把闲置厂房充分利用,销售额从一年1亿刷新到现在4亿,成功完成从二产到三产的蜕变。

  绍兴市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大市,其中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重点传统产业产值比重超过60%。

  近年来,绍兴市领导,主动围绕“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制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实施传统产业和开发区改造提升、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省级试点,全域推广新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经验,有序推进产业有机更新,打出了一套具有绍兴特色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组合拳。2017年传统产业产、销、利、税都实现两位数增长,新产品产值增长20%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取得历史性突破,工业总产值进入万亿元俱乐部,经济实现较快恢复性增长。走访绍兴柯桥的“蓝印小镇”及其他地方,我们深切感受到这点。

  而位于江苏的戴南镇,目前已深刻经受着被动转型的“阵痛”。《焦点访谈》报道:江苏泰州的戴南镇,被称为中国不锈钢名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的不锈钢产业越做越大,但问题也积累得越来越多。

  当地企业普遍采用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的中频炉,用废钢熔炼不锈钢,几乎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屡禁不绝,而且越来越多。为了落实国家对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久前,当地一夜之间将几百座中频炉拆除或关停。

  5月24日,是江苏省泰州市戴南镇300多座中频炉的大限之日。根据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精神,国家发改委再次发文,要求对发现使用中频炉生产“地条钢”、普碳钢、不锈钢的,要立即淘汰,坚决查处,绝不姑息。紧接着,江苏省和泰州市也相继发文,要求在5月24日全部拉闸断电,企业主自行拆除中频炉。

  6月中旬我们在戴南镇参加企业家的座谈会上,有上市公司的老总大声疾问:这次产业转型,我们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虽然,有部分企业家对中频炉一刀切关闭有不同想法,但都认为,大局已定,我们只有面临如何转型,如何保持戴南不锈钢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市场优势。

  绍兴众谷丁总谈到如何判断一个传统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三个主要指标:厂房设备和技术是否已落后陈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否在萎缩及下降?管理团队的理念和阵容是否已落伍和薄弱。

  丁总的三个指标对于企业家是时常需要思索的。而对于一个城市,一个产业,则在考虑转型升级的时候,更需要掌握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求,尤其是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的重大转向。

  上海曾经是工商城市,如今从“四个中心”转向“五个中心”,朝着全球城市大目标迈进。在这座城市的产业,就需要紧密围绕这个大目标努力。与此不吻合的,则需要坚决转型,加快转型。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国也处在经济体制转型大时期中,中美两大国关系的转变,中美贸易战的演变等,都将使全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等发生深刻的变化。

  另外,新兴科技的迅猛发展,未来产业正在向我们招手,人类的需求将变得日益多元复杂,及国家地区之间、不同阶层级不同消费层次之间,都既有时尚个性需求,也有传统共性基础。如何在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中,保持产业的独特竞争优势,这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产业转型升级既是一个整体概念,也是一个有所分开的专业命题。以戴南镇不锈钢制品为例。在征询有关权威意见时,上海的专家就鲜明提出:不锈钢制品是一个产业门类,不是去产能的问题,也不是转型的问题,而是优化升级,衍生发展,跨界融合拓展新领域的问题,光停留在厨房、管道、建材等领域自然应用领太窄,我国的不锈钢应用范围领域或用途,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落差甚大。

  戴南籍一名现职处级干部深有所虑:泰州(戴南)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总的要求是:环保如何达标,质量如何可控,能耗如何下降,市场如何拓展。

  具体着力点则有:技术装备如何创新改进,国家层面政策如何调整完善(支持扶持双创如何落地),市场多样化需求如何保证,大、小钢厂及国有、民营钢厂如何规范竞争,集中熔炼如何科学可行等。

  绍兴市委马在文章中则前瞻性指出:以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为导向,以纺织、化工、金属加工和黄酒、珍珠产业为重点,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全域提升、全行业提升、全产业链提升,确保通过3至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打造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塑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全省乃至全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出绍兴探索。

  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一般所指的是传统制造业范畴。按照专家提出的“城市发展定律”来说,一般城市发展中,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服务业的需求随之上升。服务业市场的发展,反过来就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迫切要求。

  制造业是随市场需求而不断发展提高的。所以,这里既有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内在逻辑关系,又有整个城市中、一二三产比例如何合理协调发展统筹规划问题。

  当一个还处于制造业发展比较强劲阶段的城市,如果一味强调提高三产的比重,也是不合时宜的。而主要是提升制造业的内涵,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当一个城市瞄准国际性大都市时,如果不注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则显然不会达到能紧密对接国际资源、吸引国际人才的环境。

  产业规划引领。现在国家倡导“多规合一”。一座城市要大力发展和提升,一般需要三个规划引领:产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这三个规划中,产业规划是第一位的,因为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需要以产业来推进城市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果没有产业规划指导,则会失去方向。

  产业规划中,就有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布局、产业的政策扶持及产业要素资源的保障等。许多城市,在产业领域都分传统产业优势、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三大领域。一些城市已经注意对未来产业的规划思考。

  科创搭建平台。上海的G60科创大走廊已经扩展到长三角九大城市。浙江省注重发展湾区科创平台建设,已规划多个科创综合服务体。

  绍兴市最近已规划制定科创大走廊的建设推进。绍兴市明确提出: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大平台。以滨海产业集聚区和绍兴高新区为主体,加快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绍兴全面融入大湾区的主阵地、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推进杭绍甬一体化的先行区。

  以杭甬高速和杭甬客专为主轴建设科创大走廊,全面优化调整创新链空间布局,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主动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和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建立起与沪、杭、甬优势互补的产业创新体系。

  文化为魂贯络。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产业转型也需要城市文化和产业文化为魂引,贯通整个产业链的经络。

  上海的都市工业园区转型,推进了大都市的文化创意崛起壮大。长三角许多城市都在产业转型中与文化紧密结合。

  绍兴市也明确提出:以萧甬线、古运河、新运河、鉴湖为脉络建设文创大走廊,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坚持文、商、旅融合的思路,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推进阳明故里、书圣故里等历史街区改造提升,积极构建时尚智造、国学文化、特色工艺、养生休闲、水乡民俗等五大文创产业链,以文化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这次走访的“尚1051”也是典型案例。

  绍兴人民东路1051号原是印染厂,现已转型成为以时尚服饰为主的文化创意园。由华盛外滩为品牌的婚礼一条龙服务,深受当地年轻人的青睐。

  全国唯一的花谱布艺博物馆,收藏16万种原始花型图谱设计稿,利用大数据库分析 ,为一般或有特殊需要的客户定务。馆藏有两个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定制的服装饰品,其中就有为屠呦呦参加领取诺贝尔奖的围巾。

  为了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突出本色、又能前瞻未来,实施新旧动能有效转换,产业转型升级还要注意以下这三个重要事项: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综合性、独立性的客观预测及制定系统方案。由于产业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利益格局的再调整。

  一般而言,要让身在现实利益中的企业与决策者,壮士断腕、自我了断,确实很难以做到。此时,如果让与现实利益隔一段距离,又能站在产业、城市与生态环境等综合背景中统筹考虑,并以产业发展趋势来引领指导的专业型智库团队,参与调研制定转型方案,他们能善于多方听取意见,把本行业领域的领导、部门及企业的意见综合比较分析,同时也能利用智库一专多能本身的资源优势,有时就可介入产业转型的资源对接。所谓“旁观者清”、“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等口头禅,有时就反映这方面能指点迷津的大智慧。

  产业转型最终要启动市场决定机制、企业是实施主体的战略。政府虽然能予以行业指导,搭建转型升级平台等,但主要还是要依赖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本身的“共振”效应。单打独斗,成不了转型大事。

  绍兴的主动转型,市委亲自带队沉入到第一线地区蹲点调研,并分别召开由资深企业家、青年企业家、女企业家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对转型升级的第一手真实的声音。

  戴南镇在阵痛中一夜之间关闭中频炉前后,泰州市、兴化市以及镇领导,先后多次深入镇的民营企业家中,直接与企业家、行业协会探讨产业转型的推进方案。群策群力,合众共谋。上海新一届市委领导年内倡导的“大调研”,都是深入基层实际,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典范。

  有人说:智能化对于生产标准件的行业有普遍作用,但对一些特殊的、小批量的行业,缺乏实施的基础和条件。

  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看,从培育产业的品牌来看,脱离大数据分析、忽视嵌入式智能软件支撑的行业,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

  工业智能化,即指生产流程,也包括生产环境,特别是依靠智能化,实施定制化生产。摆脱我们过去往往靠OEM来赚附加值非常低的利润行业。

  中美之间的高科技产业竞争差距,仅从芯片差至少三代就可略见一斑。显而易见,产业转型迫切需要企业和行业注重加大高科技自主研发的投入。

  今年6月1日,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以“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为主题,全面分析了新时代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围绕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要求,着重就做好规划对接、加强战略协同、深化专题合作、统一市场建设、创新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审议并原则同意《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长三角地区合作近期工作要点》。

  这标志着长三角城市群的紧密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但作为老生常谈的话题,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协同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还没有列入三年行动计划中。虽然这是一个很难啃的硬骨头,但要切实达到紧密一体化,这是一个回避不了,势必要迈过去的一道坎。

  围绕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抓紧整合长三角资源。科创既是产业转型的核心,也是引领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平台。

  上海作为世界级的科创中心,需要长三角城市群厚实的空间和产业基础。同时,也需要以长三角城市群区域间的国家级的科创资源整合为重要载体。

  在这大平台上,实现全球性、国家级、区域化的不同层级的实验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等)的共享及分工,基础性研究和重点应用型研究的分工与协作,重要科研领军人物及团队的协同攻关等。以此带动长三角城市群万亿级、千亿级产业的合理分布,及与之相配套的科创综合服务体的节点建设,产业基金扶持,科研人才的专业培训及深造等。

  以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协同开拓共同市场。今年11月上旬将在上海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无疑将会为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共同市场开拓,带来重要商机。当今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国际性博览会是重要的风向标。

  今后几届的国际进口博览会,包括2022年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等,都可在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设立专业分会场,以此形成整个长三角城市群共同举办大型重要国际会展的氛围。

  让世界更好地了解长三角,也让长三角整体融入世界。并与城市群中非常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密切结合起来,拉动长三角的文化旅游运动休闲等消费产业发展。同时,国际大都市的非核心功能,也可在丰厚殷实的长三角腹地得以优化配置。

  依托上海全球城市的资源配置,协同重振产业智慧。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有产业大智慧顶层设计和协同实施。长三角经济比较发达,产业基础相对雄厚。群雄竟起。

  上海集聚众多的高等院校、产业科研机构、产业创新规划智库群,也是中华职教社的发祥地,对于产业转型发展,有着天然的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何切实发挥整个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的创新规划、优化布局和重点投入,率领产业创新舰队跻身世界海洋参与竞争的引领集聚的地位和作用,义不容辞。

  尤其是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如何科学预测未来产业的发展,换道超车,编制产业地图,站在世界产业发展的前沿,更需要思想碰撞、技术交流和科学实验等。包括产业金融的扶持、产业文化的重塑、产业品牌的培育提升、产业人才的培训,产业园区的招商引智等,上海已经并需要更切实发挥其应有的大码头、大平台、大市场的作用。

  同时,也急需政策创新,把上海的优质教育、科研、文化、健康等资源,延伸到长三角城市群中,与之合作共享、均衡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的紧密一体化,不再依赖行政区划的重新划分,而是更注重在产业协同转型创新的基础上,共同提升城市群各节点城市的品质生活,实现高质量中的资源要素的紧密融合和均衡发展。为共同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奉献长三角独特的智慧和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