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产业

声音|如何提振市场信心?上海市政协委员与网友在线交流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声音|如何提振市场信心?上海市政协委员与网友在线交流

  问:作为一个上海市民,我感到上海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我想这也是科技和产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作为一个上海职工,我也时时刻刻感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压力和紧迫感,我想问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如何适应?

  上海市政协委员黄红: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当前世界格局、地缘因为大国博弈叠加疫情影响正发生深刻的变局,中国应对世界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在发生新变化,这种变局是全方位的,产业发展也是如此,技术革新带来的产业迭代加速、科技创新带来的新行业、新工种、新就业形态、新型劳动关系,这是大趋势,对我们个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也是一种不确定。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必将最先感受到“变”及其带来的挑战。既然不可避免,我们只有以变应变,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实现新突破。

  看到变,就要适应变。对个人来说就是要适应科技迭代发展变化,不断完善自我。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必定会给我们岗位行业、个体带来冲击和挑战。

  过去很多车间、设备都是人工巡检,现在我走访企业时,深深感受到都是智能化操作。从个人而言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技能,适应新岗位,始终跟上技术变革潮流。二是各级组织的工作重心要向新领域、新技术、新行业延伸和拓展,要学习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新行业特点,了解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需求,聚焦未来新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在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技能素养、建设符合上海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特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大军等方面下功夫。

  问:国际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而科技创新离不开交流和学习,我们是否还需要与国际密切交流?若需要,我们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上海市政协委员邵宇:科技创新大家说到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有他自己的国籍,科学技术的竞争构成了竞争最主要的部分,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能够争取更多合作的科学家,能够让他更多的贡献智慧在中国、在上海,可能至关重要。对我们而言,可能要加力做一些人才引进的计划,比方说科学家的计划,如果能够持久地落户在上海,落户在临港,可能就会对我们带来很多的优质的创新。

  我们也要培养自身的梯队,这些梯队里有很多都是中国的优质人才在海外进行持续学习或投身于产业建功立业,我们也应该抱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能够让他们在海外有更多的学习经验跟能力的积累。最终我相信大部分这些优秀的人才会考虑回报国家或者故土,我们应该保持跟全球密切的学术交流,让我们的科学家更多去参与这种全球科技的合作跟峰会、联合研究项目等,尊重知识产权,并把我们的国际交流以及自身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能够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块儿。

  上海市政协委员马兴发: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政策引导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也在逐步发挥作用,但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仍然有很多发展空间,相关瓶颈和壁垒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破除和改善。主要瓶颈和制约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评价“重前轻后”,科研人员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础要素。当前我国对科技人员评价主要看前期研究成果,对成果是否能够转化和产业化缺乏系统性评价和激励,造成大量科技人员“重心前移”,大量科技成果“走不出”实验室。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改变科技创新目前“头重脚轻”的困境,首先要调整科技评价机制,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让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中体现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最终形成有没有水平,是市场说了算。

  二是科技创新产业化衔接机制不够精细,专业化机构亟需培育。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仍有很长一段距离。目前,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仍有较多的“空白地带”无人填补,使得创新和发展“首尾不能相连”。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鼓励大型企业负责将早期技术进行中试和产业转化;另一方面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牵头并与高校和小企业联合,搭建中间孵化平台,提供转化技术服务,更好构建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链条。

  三是定价和投融资机制尚不完善,限制产业化进程。由于科技研发往往需要较高的投入和较长的时限,科技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没有完整的投融资政策环境,上中下完善的产业链无法形成。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比如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认定比较难,市场定价可能低于科研院所投入定价,但科研院所要求只能“保值增值”,就造成了“不卖是一张纸,但卖了就是资产流失”。

  因此,一方面,上游的科技研发、中游的技术孵化、下游的产品生产,各个产业链条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让丰沛的社会资本投入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同时,科技成果属于难以量化的无形资产,只有进入市场之后才能实现价值。其在产业化过程中既可能转化成功,也可能转化失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风险,应当根据科技成果的特点,交给市场去判定价值。

  上海市政协委员马兴发:最近,上海市发布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上海加速布局未来产业,重点是5个方向——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

  未来健康产业集群——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前沿突破、临床应用为导向,推动脑机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治疗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

  未来智能产业集群——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技术策源、广泛赋能为导向,推动智能计算、通用人工智能(AI)、扩展现实(XR)、量子科技、6G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更智能、更可靠、更集成的技术底座。

  未来能源产业集群——面向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以核心突破、首创示范为导向,推动先进核能、新型储能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

  未来空间产业集群——面向深海空天利用和空间拓展,以战略牵引、突破极限为导向,推动深海探采、空天利用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比如,可以发挥上海装备产业优势,研发深远海、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重型破冰船、高冰级LNG船等极地装备,服务国家战略;突破关键飞行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

  未来材料产业集群——面向材料应用的功能性突破,以前沿布局、培育需求为导向,推动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重点是提升膜材料基础结构设计和原料自主化能力,做强高性能纤维产业链,为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等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根据市政府明确的目标,到2030年,上海未来产业产值将争取达到5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前沿产业集群,冲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以产业发展视角,如果说当前“3+6”新型产业体系是上海产业的“今天”,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是“明天”,那么未来产业就是“后天”。推动该领域创新发展、融合演进,将为上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添新内涵、注入新动能。

  上海市政协委员邵宇:这些新的赛道大家都还是比较有一些共识的,因为每一次启动足够量级的产业,大家都会把主要的力量集中在信息和能源技术上,现在这一次我们称之为第四次的产业,它的核心就是所谓的ABCD技术,信息的ABCD技术,是指人工智能AI,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其中核心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比方说像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就是人脸识别;比方说在人机竞赛方面,就是阿尔法狗,以及它在生物医药方面的一些应用,像蛋白质折叠结构分子学方面的应用。

  第二个大的赛道就是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在当前的双碳的前提下,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它有很多的指向,比方说它可能指向风光水电这些新能源的来源,也指跟它配套的一些储能的技术。包括像氢能储能,包括像锂电储能等等。

  第三就是生物医药、基因工程方面的一些新的赛道,比方说像小分子的药物,像这次新冠的mRNA系列的技术路径,还有像靶向的治疗等。也就是说这三大技术的话,应当说是我们现在谈论的主流的三个大的赛道,具体的内容,科技树数具体的形态还是非常丰富的,即便像新能源技术也有上百条,甚至上千条技术的路径,这样意味着一个投资人或者一个区域必须要做出一些明智的选择,就是怎么样点科技树,比如说像新能源方面,日本点取的是氢能,对它来说可能市场过于狭窄,对于中国而言,在储能方面氢能、锂电储能可能都可以选择,因为相对来说我们的市场空间更大,我们的资本也更加的丰富,因为技术路径选择很多,并没有一定成功的判断,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尝试。这样一些新的赛道的话,它可能会带来整个人类生活方式巨大的变化。

  问:我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在上海学习,我也希望留在上海工作。看了今天的主题,我有些担心自己是否适合在上海发展,能否适应上海的发展。

  上海市政协委员黄红:非常感谢你的提问。我觉得这是现在年轻人普遍有的焦虑,有焦虑不是坏事,说明你不断在思考自己的发展。当然,我觉得你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年轻就是力量,年轻就是竞争力。没有哪个城市、地区、单位会拒绝青年,上海更是这样。

  上海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赛道新布局。所以无论是高科技、新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还是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都值得点赞,都可以称为才。你在上海学习,对上海熟悉,你愿意留在上海,对上海热爱,这都是你的优势。当然现在当务之急,是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海人社部门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招聘计划,比如正在组织千企万岗云聘会,每周有活动;同时2022年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也在进行中。市总工会“会聘上海”就业护航行动你也可关注。希望你能够留在上海、扎根上海。成为上海职工,成为上海工会会员。

  问:当前上海经济正迎来复苏,但部分行业和领域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仍然偏弱,请问委员对此有何看法,如何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上海市政协委员杨华辉:当前上海经济正迎来全面复苏,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市场信心的提振,应从强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等方面着手,同时优化政策供给,多措并举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一是重大投资项目应开尽开、应投尽投。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梳理并尽快开工标志性和引领性的重大工程和重特大项目,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环保绿化、能源交通等领域项目落地;有效落实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先进制造业基础建设、现代服务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投资。

  二是精准施策提振消费需求。以重大活动为依托,扩大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上海旅游节、上海时装周、上海夜生活节等重点活动影响力,接力举办“潮涌浦江”“五五购物节”等特色活动,优化消费券、消费补贴等政策工具的杠杆效应,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加大促销力度,有效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

  三是支持外贸领域保稳提质。支持重点领域企业争取更多外贸订单,聚焦汽车、消费电子等重点出口企业,加强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用能、用工、物流、防疫保障,畅通企业订单渠道,确保外贸出口增势不减。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离岸贸易、国际贸易分拨等新型贸易业态,发挥上海口岸平台优势,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保障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增强外贸企业信心。

  四是优化政策供给,增强政策的可及性、精准性,提振市场信心。对疫情形势严峻期间出台的抗疫助企“21条”,经济恢复重振“50条”,稳增长“22条”等助企纾困政策,以及企业、民众反馈欠佳或政策杠杆性不高的政策进行评估,再精准、再优化、再聚焦,进一步提升政策的实施效果。

  上海市政协委员邵宇:应当说我们觉得2023年整个经济的基调,应该是休养生息,所以对于整个市场信心的提振,包括消费者,包括企业家,包括一般的居民,包括海外的投资人至关重要。

  我们觉得有一些方面对于市场的主体来说,信心非常重要,信心重于黄金。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我觉得是不是能够提供一些比如消费券,或者一些财政的支持,使得能够增加他们消费的能力?特别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这样的支持能够明显的扩张他们的消费的总量,这个对于拉动必需消费应该说还有比较大的一个帮助。

  对于企业,特别受到疫情影响比较大的线下的企业,像一般的餐饮,因为很多都是中小企业,像旅游或者像民宿等等这些线下的场景的企业,我觉得它渡过当下的难关肯定是压力非常大的。可能两方面都得发力,一方面比方说提供税收的减免,税收的减免对它来说有一些周转的空间;另外它们也需要一些资金的支持,比方说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给它们低息或者无息的,这样货币政策也能起到相当的作用。我们觉得可能并不需要特别大剂量的货币政策的刺激,但是针对经济中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中小企业、线下这些企业,可能结构性的财政跟货币政策能够带来更多的实惠,从而能够提升它们的信心。

  其中有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的,就在于我们现在可能政策都在执行,但是我们需要有一些典型的案例,比方说给一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像比较低迷的房地产、旅游、餐饮,包括平台类的这些企业以更多成功的案例,这样的话就能由点及面,给这个市场包括同类型的这些企业家带来更多的暖意或者是信心。我觉得这样就能把政策的效果用得更好,它的普及的力量以及感染的力量会更强一点。

  对于外资,稳外资、稳外贸也是树立信心,特别是全球投资人信心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这方面我觉得可能还是要提供更多的开放,特别是制度型的开放,比方说我们通过RECP跟东盟的关系能够进一步加强,最近在中东建立了跟石油、人民币相关经贸活动的联系,这也是中国向世界开放的一个信号。当然包括最新的通关的政策,这意味着中国的旅游、中国的服务业会对海外提供更多的需求,这个也能为全球经济提供中国自身的一个动力,也会吸引更多的外商跟外资在中国进行投资或者是生产,其实也就起到了推动外资跟全球投资人信心的作用。

  对于一般的市民来说,迫切需要的可能是更好的就业机会,更为优质的岗位。这也就意味着整个的宏观政策必须保持一定的量,使得我们经济增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因为每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都意味着数百万的就业岗位,这样在面上也能够使得一般居民的收入得到相应保证,只有在收入保证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扩大投资,这样对大盘的稳住以及经济市场的持续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白浪 设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产业发展类型有哪些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