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金融观察2021(一):产业金融市场崛起特征、背景及重点
2021年,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中国以“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大力支持实体经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产业金融市场迎来重要机遇期。2021年,产业金融模式不断更迭,从最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发展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再到集合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产融生态圈模式。同时,随着我国“数字经济”战略的持续推进,产业金融数字化和数字金融产业化相互交织,金融科技业迅速崛起成为支撑产业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1年我国产业金融市场快速崛起,有机构预测未来5年我国产业金融将形成全新的战略格局,迎来该领域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2021年我国产业金融市场崛起有哪些重要特征?透过表面的市场繁荣,其背后反映了双循环格局下我国经济运行哪些重要逻辑及重点任务?数字化背景下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如何交织影响?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建立科技金融优势?产业金融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带着种种设问,让我们一同走进2021年产业金融世界的年度盘点,通过系列稿件的呈现,进一步探究产融共生之道。
产业金融是以产业为支撑,极大地利用金融活动达成产业融资、产业资源的集成和创造价值等方面的实现,因此形成的产业和金融相互融合的新的金融业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从高速增长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在全球新冠疫情不断变化且有长期存在的趋势背景下,坚持发展质量优先,稳住经济发展大盘成为重中之重。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金融因其与产业发展具有更深层次的耦合效应迅速崛起,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产业金融也从最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发展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再到集合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产融生态圈模式。
产业金融在当前阶段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特征:一是“以融强产”成为产业集团金融布局主要目标,服务主业,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二是平台化方式为N+1+N的跨界金融服务提供可能,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核心,一头链接“N”个产业主体,另一头链接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N”个要素资源;三是传统金融机构加速布局金融科技,以金融科技将传统金融业务延申至现代产业链、治理链,加速综合金融服务布局,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相互交织。
从以金融产品为核心的传统单向金融服务,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耦合程度更深的新金融模式。产业金融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黄金发展期。这与我国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两大掣肘是分不开的:双循环格局下我国面临过早过快“去工业化”、产业转型升级阶段金融与实体结构性失衡两大矛盾呼唤产业金融市场崛起,助力实体经济良性发展。
“十四五”规划首提“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这是一个重要表述,是对过去我国产业发展方面一些基本认识的重新审视。当前,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在于国内供应链产业链的韧性,而夯实中国制造业基础、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夯实国内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有资料显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从2016年的32.45%持续下跌至2020年的26.18%。另一个较为直观的指标显示,“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明显下滑。与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进程相比,中国的去工业化存在过早过快的特征。过早过快地去工业化将带来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就业困难、经济结构脱实向虚、产业升级缺乏支撑、经济抗风险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从区域发展角度看,我们不能抛开市场需求、贸易、劳动力结构等因素,在政策层面过于追求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化,单纯地认为第三产业占比高即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此外,平安证券研究所相关研究还表明,由于发达国家在高附加值、高技术制造业部门“锁定”一定份额,后发国家面临技术和知识产权壁垒,导致后发国家去工业化趋势在加剧,时点在提前。这一趋势直接关系到后发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在疫后发达国家加速回流本国制造业的背景下尤其值得警惕。隐忧之下,提高资金要素配置效率、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成为我国当前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的基础性任务。
产业金融崛起的另一个重要背景在于现有的金融体系结构未能完全适应实体经济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整体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受疫情影响,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于2020年二季度达到十三五以来历史最高,此后随着国家政策持续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杠杆率持续下降。说明实体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负担依然较重,社会资金配置效率有待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存在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进一步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2021年,受到疫情持续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上涨。10月,CPI、PPI的剪刀差达到了12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最高点。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供需端承压,经营压力增大。2021年,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对中小微的支持力度,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新增支小再额度、降准等多种政策工具持续发力。但是,从PMI指标来看,我国制造业整体承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分化成为拖累制造业恢复的主要原因。因此,2021年产业金融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依然是中小企业。
当前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和实体产业能力不断增强:信贷方面,制造业增速明显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中长期和信用大幅增加。直接融资方面,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股权融资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除此之外,保险业也积极创新,完善手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和新材料产品市场化应用。各平台类主体和产业类主体也纷纷从自身核心竞争力出发,通过发挥科技手段和自身在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开展产业金融模式创新。整体来说,我国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日渐完备。
一是补足中小短板。当前,尽管产业金融行业涌现出一批新兴金融机构,行业日趋多元化,但我国金融系统仍是以大和股票系统为核心。北京大学新结构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认为,以大银行和股票系统为核心的金融体系格局是双轨制改革遗留的历史产物。林毅夫指出,对于大多数传统中小型服务业,最优解还是地区性中小银行。因此,农户和微型、中小型企业难以在当下的金融体系中获取匹配的金融服务,弥补小银行短板迫在眉睫。我们呼吁,亟待从数量、监管和科技赋能三方面补足中小银行短板:一是在增加区域性中小银行及支农支小网点布局,补足数量短板。二是完善中小银行监管规则和制度流程,制定与大银行差异化的监管策略。三是尽快建立大银行对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输出机制,帮助中小银行补齐科技短板。
二是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发挥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等产业主体优势,补足中小企业融资短板。在产业金融发展初期,产业金融实施主体主要是银行。在产融生态化、平台化发展的今天,产业链核心企业、物流企业、B2B互联网平台等都能凭借在产业链中所处的独特地位掌握大量中小企业真实交易信息,而这些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信息就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基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供应链产品体系挖掘核心客户资源,进而造成核心企业在金融资源上获得更大地主动权。而是应尽快建立基于行业内大量真实交易背景的产融生态体系,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边界,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包括采购、交易、融资等综合式的解决方案。
- 标签:产业市场有 等特点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
产业金融观察2021(一):产业金融市场崛起特征、背景及重点
2021年,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中国以“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大力支持实体经济,走高质量…
-
【原创】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国家创新系统等既有理论,本文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 河北121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发布推介
- 第三产业是什么 第三产业是什么行业
- 魏鹏举 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与产业内涵
- 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内涵与关键
- 互联网行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