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产业

必看!文化产业10大关键词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必看!文化产业10大关键词

  今年年初,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发起,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研究者共同编撰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发布。该《报告》总结了2019年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情况和相关经验,并梳理了2019年度中国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

  2019年是文旅融合深入推进的一年。随着文化和旅游部进一步完善激发文化和旅游创新创造活力的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加快文旅融合体制机制建设,文旅融合不断深化,文旅产业正成为投资重点、消费热点和开发亮点。

  云计算、虚拟技术、物联网、软件定义、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逐步形成了数字创意产业的基础架构,将有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内容的数字化、渠道的数字化、用户的数字化。

  5G带来的数字技术创新将促进文化要素在跨领域传播中优化组合,“平台+技术+内容+垂直运作”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基本生态结构,为文化产业赋予更多的新内涵。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技术向文化领域深度渗透和应用的过程,也是提升文化科技附加值,提高文化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是互联网领域最炙热的话题之一。区块链技术与文化生产的结合,将改造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各个环节,形成丰富的场景化应用,这种新的数字世界与物理社会平行、交互,将构建新的文化生态。

  政策的扶持,为区块链吹来了加快发展的“东风”,文化产业也加快了与区块链的应用融合发展,区块链技术在未来将主要集中应用于文化产业内的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文化资产交易去中介化;文化产品权益资产化、货币化、证券化;供应链管理;教育就业等领域。

  2019年,博物馆文创接轨数字经济,搭建跨界文创产业链。众多互联网企业深入布局博物馆文创产业,全面贯穿用户调查、产品设计、推广营销等文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文创生产实现数据共享、速效反应、精准营销,打破了传统文创产业高成本、低产出的困境。

  2019年,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从“上海味”到“夜津城”。中国各地对夜间经济扶持力度加大,着力营造起高品质夜间营商消费环境。

  夜间经济可以提高消费水平、增加社会就业、带动城市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和激发新的经济业态、加快城市风貌改善、繁荣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的对外吸引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城市形象的宣传创造新的机遇。

  依托新平台,挖掘城市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品牌,成为2019年一大亮点。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等媒介载体的助推下,城市品牌营销活动的推出,使城市的形象传播和故事书写变得更加立体鲜活。“线上带话题,线验”的模式,巧妙地将城市品牌信息植入年轻人的心里,从而加深其对城市品牌的印象。这使得城市的影响力更大,辐射范围更广。

  2019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马首回归引发了全民关注热潮。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建设迎来新潮,文物保护利用也备受关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了全新局面。

  2019年,各地切实落实顶层设计,在重点项目工程中基本包含了文物保护的利用领域,同时将文物保护提升到了城市发展的重要地位。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集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形式,是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载体。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每一次风起都有可能成为一场“变革”。在向前奔跑的同时,也要记得回望走过的路,方能抵达更远更深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文化产业包含什么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