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产业

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日本农业与我国农业在土地禀赋条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即人多地少,只能通过精耕细作的方式挖掘土地潜力,以达到最大收益。但随着少子化和高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日本的农业和农村地区也面临着“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地种什么”和“怎样种地才赚钱”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积极推进农业的“六次产业化”进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和农业企业也积极参与和践行“六次产业化”,在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农业的“六次产业化”作为现代农业经营的一种方式,最早是由日本农业问题专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今村奈良臣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其含义为,现代农业不仅指农林牧渔产品的生产过程(第一产业),而且还应该包括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储藏以及食品制造等过程(第二产业)和最终产品的流通、销售、信息服务以及农业旅游等过程(第三产业)。从而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一体化的多产业链条。即农业的“六次产业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2+3=6)。后来今村奈良臣教授对这一提法有所修正,认为农业的“六次产业化”应当是农村地区各产业之乘积,即农业的“六次产业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2×3=6)。其深意为,农村产业链中若其中一个产业的产值为零,则“六次产业化”所带来的总体效益将化为乌有、不复存在。从农村的各产业相加之和向各产业相乘之积的改变目的在于向人们警示,只有依靠以农业为基础的各产业间的合作、联合与整合,才能取得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

  基于上述理论界定,农业的“六次产业化”可以定义为:在农村区域内,充分有效地利用农村地区资源,以第一产业的农业为基础,综合发展农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和农产品直销、饮食业、休闲农业等第三产业等农村各产业有机整合的过程。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2015年3月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度日本农林牧渔及食品关联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95.2万亿日元。其中,农林牧渔的初级产品通过流通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未经加工部分为11.3万亿日元,即第一产业占比重约为11.9%。经过食品加工部分为34.1万亿日元,即第二产业占比重约为35.8%。通过流通零售及饮食业消费的部分为44.8万亿日元,即第三产业约占比重为47.1%。由此可见,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大部分利润都被转移到第一产业以外的领域。因此,日本政府提出农业应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即把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剥夺的附加价值,尽可能多的存留在农村,并进一步使传统的生产型农业向现代的综合型农业产业转变。所以,农业的“六次产业化”的主体是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领域,目的是通过将农林牧渔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尽可能多的存留在农村区域,以提高从业者的收入并有效地活用农村、山村和渔村区域的资源。

  另外,作为具体的政策目标,日本政府设定了推进六次产业化的发展愿景。即中期目标是把2010年的1万亿日元的六次产业化市场规模提高到2015年的3万亿日元,远期目标设定为2020年的10万亿日元。

  这是农村地区最普遍实施的农业“六次产业化”经营模式。该模式是以专业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者为经营主体,在振兴农业的基础上,通过促进与消费者的交流或城乡交流而形成的。具体地说,农业生产者建设设施园艺、花卉、土特农产品、农产品加工、有机农业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基地,再以此为基础发展消费者产地参观、直销、城乡交流等。其中,在日本农业农村中最有影响力的农民合作社(即我们常说的“日本农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日本农业农村的结构性变化,根植于日本农村区域社会的农民合作社,为应对市场的竞争,经营活动由开始以农业为基础,逐渐向农村涉农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通过六次产业化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以全体社员的利益为核心,以消费者日益重视的安全、环保、品质需求为导向,以高品质产品出口为突破口,向高附加价值领域开拓。日本国内已出现农民生产、委托加工、产地直接销售等趋势,从而通过六次产业化使得区域经济得以振兴,农民收入得以提升。

  例如,“伊都菜彩”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农产品直销店之一。该店就是由当地的丝岛农民合作社出资建设并运营的。直销店的店铺面积为2500平方米,拥有400个停车位,位于离九州岛的中心城市福冈市中心驾车30分钟的郊区。由1400户左右的农民合作社社员作为供货农户,采取农户委托、直销店代销的形式供应了农产品销售量的90%。该直营店在2012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有率在当地排行第一。

  “伊都菜彩”直销店所售农产品由农户(生产者)自行包装,自由定价(直销店根据市场行情给予定价等方面的相关指导)。直销店收取销售额的15%(农产品)到20%(加工产品)的手续费。销售的产品及比例分别为:蔬菜瓜果花卉大米占40% ;畜产肉类占15%;水产品占15%;加工产品(盒饭、点心、小菜等)占20%。本地产品比率达到90%以上。平日的顾客为当地顾客和市区顾客各占一半,而到了周末、假日,市内客人可达到70%以上,在1万人次左右。人均消费单价为2500日元—2600日元,一天最高达到过1200万日元的销售额。同绝大多数直销店一样,该店最大的卖点就是,绝对保证产品的新鲜,即当日无法卖完的产品,晚上由各家供货农户撤柜回收处理。另外,对于农产品的安全责任,该店采取定期对产品进行品质安全检验,同时以生产者为主,加入对消费者负责的统一保险,并且各家农户的产品上印有生产人姓名、电话等信息,确保产品质量追溯,以此加大了农户对产品的生产责任心。因此,这些措施使消费者更加认同其品质和鲜度。

  通过以上的这些努力,“伊都菜彩”直销店的供货农户平均的销售额由2007年的200万日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350万日元。其中销售额1千万日元以上的农户达到了34户,全体供货农户的收入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此外,直销店也为当地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雇佣的工作人员由开业当初的52人增加到了2013年的103人,为搞活地方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种方式相当于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农业产业化中的农工商一体化模式。把农业中的原料生产,第二产业中的加工和第三产业中的流通一体化,以“商”为中心开展的农工商联动发展。这是基于“统合”的战略理念,以构建垂直型联系和统管经济主体的目的。这种形式常见于饮食产业或者食品企业,它们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以国民对“国产”品牌充分信任和依赖为基础,将原材料供给转向国内市场。为保证国内安全的原材料供给体系,具体采用订单栽培、直营农场的经营模式。企业的这种行为是试图将“供应链”和“价值链”两个不同的“链”进行功能化、革新化,也意味着产业体系的高度化。

  例如,位于日本南部九州岛的熊本县阿苏火山地区,就利用其独特的地理自然优势和丰富的农牧产品优势,通过该区域内的农工商联动发展模式,确立了享誉日本国内的“阿苏牧场”系列加工品牌,为活跃区域经济、扩大就业及提高农业从业者收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另外,“阿苏牧场”还是一座多功能综合型寓教于乐的休闲乐园,占地约5平方公里,建设者以“人,自然,健康”三大元素,将农场(牧场)与自然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牧场以本地的自然、文化、健康和食品为主题,展示各种各样的阿苏地区的名产以及熊本县的特产。比如在阿苏MILK FARM馆可以买到优质美味的乳制品和各种味道的新鲜酸奶及冰激凌。在奶酪店里可以购买到由当地农户家庭工场制造的多达200种以上口味的奶酪。在色香味浓的点心店里面对上千种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小点心,可以先尝后买,让消费者满意而归。

  “阿苏牧场”从建成运营到现在,平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00万人次,为阿苏地区的当地居民提供了近1000个就业岗位,提高了相关产业从业者的收入,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种类型的“六次产业化”主要是通过扩大农产品的海外销路来促进一部分农产品生产量的增加,从而达到增加农户收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为此,日本政府详细制定了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具体对策,拨出大量的资金在海外市场开展调研,并对农产品推广以及运输手段等不断予以强化。

  目前,日本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主要经济国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主要特点是农产品的进口额大大超过出口额,二者相抵,2010年度的纯进口额为438亿美元。为了扩大日本农林牧渔产品的出口,于2012年12月第二次就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在他所提出的庞大经济再生计划中,明确提出将强化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政策,计划在2020年将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额由2010年的2300亿日元提高到1万亿日元。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于2014年1月31日宣布开始实施降低出口成本以及销售费用的物流实验。日本政府向JETRO提供10亿日元补贴,强化对农民以及销售业者的支持。并向农业较为发达的北海道事务所增派职员,强化出口型食品材料的发掘。另外还在全国展开联合运输实验,以降低农产物运输的物流成本。此外,相关机构和组织还积极参加在海外举办的各种农产品食品展销会和商洽会,扩大各国消费者对日本农产品的认知度,提高日本农产品的价值,促进日本农产品的销售。

  例如,2013年6月9日《经济日报》报道,日本经营粮食和食品的最大综合商社丸红公司将以电视销售和网上购物的方式,向中国市场大批量推销日本农产品和食品。该商社还计划从日本集中采购各种粮食和农副产品,通过在中国香港建立的物流中心向中国内地分销。

  为此,日本政府将放宽出口限制,简化出口手续。迄今为止,日本农产品出口采取小批量、分层次的方式,出口量十分有限。另外,丸红公司还在日本国内以法人企业的形式参与农业生产,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降低农产品成本,使低价质高的日本农产品大批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综上所述,日本为解决对国内农业的发展困境,积极推进和发展农业的“六次产业化”。 通过增加农林牧渔产品的科技、文化和品牌实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与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政策不同,日本农业的“六次产业化”其实是以“农林牧渔”第一产业为中心,以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地产地销”的理念推进区域经济振兴的农工商联动发展,并辅之以农产品出口的手段来提高区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林牧渔”第一产业从业者的收入。

  为此,在借鉴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经验做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并以此为载体,以“地产地销”、“以销定产”和社区支持农业等先进理念推进城乡互动、产销对接和工贸并举,同时也应积极探索“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转型提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助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第一产业的定义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