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宏观环境抑制棉花上涨动力
“五一”假期前,随着利好纷至沓来,内外棉价均结束向下的趋势,走出反弹行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棉花价格底部得到夯实。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现阶段的棉花市场依然面临着诸多分歧:疫情在部分国家得到控制后,消费却并未如预期般回暖;中国正积极采购美国农产品,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内容,但中美两国在疫情影响下关系紧张;低价赋予市场对棉花供应端诸多利好预期,而外部因素却制约着低价对供应端的影响力度。
疫情的经济后遗症开始体现
从海外疫情数据来看,虽然并未发现明显的新增确诊病例下降趋势,且疫情仍在印度、巴西等人口大国蔓延,但意大利、韩国等国新增确诊病例大幅降低,治愈数量也不断提高,逐渐进入可防可控阶段。因此,多国政府也将解禁解封提上议程,管控陆续放开,此前哑火的线下消费有望迎来转机,形成基本面的支撑。
但解封后,多国复工复产后能否带来全球棉纺消费的回暖?从国内“五一”假期的消费情况可以看出,消费仍难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同程旅游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的旅游消费规模达到去年同期的近60%。对于疫情的忌惮,仍压抑着消费者线下活动的热情。不过,对于纺织服装终端消费而言,更重要的影响在于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后遗症:前期经济活动被迫冻结导致收入下降,直接降低居民消费能力,抑制了非必要消费,对未来棉纺产业订单的影响仍将持续。
柳暗花未明,贸易关系错综复杂
上周四的美棉出口周报数据亮眼:截至2020年4月23日当周,美国陆地棉净签约9.87万吨,较上周增加9.51万吨。其中中国签约10.03万吨,取消签约0.43万吨,净签约9.59万吨。
这意味着,即便在全球棉纺需求疲软之际,中方仍积极地采购美棉,结合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内容,可见中美贸易关系趋缓的迹象正在加强。同时,若中国持续采购,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全球棉花库存;另一方面,国内在保证棉花储备的同时,维护了下游棉纺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国内棉花需求的修复。
不过,在这一时间点上,宏观风险的不确定性也正在逐渐加剧。疫情在美国不断加剧,要经济运行还是要延续封锁,这一讨论正在撕裂美国,而特朗普也意欲“甩锅”中国,为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受此影响,全球股票市场在上周五大幅走低,离岸人民币汇率贬值。柳暗花未明,中美贸易关系可能将再次左右市场情绪。
外部因素制约低价传导路径
在棉花价格接近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市场存在未来棉花供应降低的预期,这带给低位棉花一定抗跌性,但外部因素制约了低价对供应端的传导作用。对于国内供应而言,虽然未来新疆多地因限地限水政策降低部分棉花种植面积,但18600元/吨为目标价的新疆棉花种植补贴政策,将继续保护新疆棉农的种植意愿,预计种植面积降低幅度有限。在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框架下,中国的对美棉的积极采购提振了销售,对于正处于种植季的美国棉农来说如同一颗定心丸,稳定了棉花种植意愿。此外,疫情冲击多国经济,造就了当下强美元的环境,这也将抑制低价棉花对巴西棉农、印度棉农等主要棉花产区种植意愿的影响。
综上所述,所谓的利好在多变的宏观环境面前仍显脆弱,这决定了需求端需要长时间修复。同时,当下正处于新棉种植季,但外部因素制约低估值对棉花供应端的传导路径,新年度全球棉花种植意愿可能相对稳定。中短期而言,棉花上行动力不足。(作者单位:中信建投期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 标签:假奶粉
- 编辑:金泰熙
- 相关文章